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2014年11月 《教育传播学》 第一章 绪论 主讲人:胡钦太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2014年11月 《教育传播学》 第一章 绪论 主讲人:胡钦太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2014年11月 《教育传播学》 第一章 绪论 主讲人:胡钦太教授

2 学习目标 1.说明下列概念的含义: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人的内在传播 2.阐述传播的类型和功能
3.区分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4.阐述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5.阐述教育传播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6.阐明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7.阐释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 8.对教育传播理论的学习、研究产生兴趣

3 本章内容 一、传播 二、教育传播 三、教育传播学

4 一、传播

5 一、传播 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传播现象? 此处可先提问再单击显示图片 【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 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6 1、传播的含义 传播:Communication; 对于传播的定义,尚无统一定论,各种观念并存 Communication;
communis; community…… 来源:拉丁文Communicare 共用、共享 对于传播的定义,尚无统一定论,各种观念并存

7 1、传播的含义 “传播是借着语言、文字和形象来传送或交换观念和意识。” (《牛津大辞典》)
“传播是借着语言、文字和形象来传送或交换观念和意识。” (《牛津大辞典》) “传播是个人或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感。” (S.A.西奥多森) “传播是对一系列传递消息的记号所含取向的分享。” (宣伟伯) “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为了共享信息,建立共同意识以及协调行动的关系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

8 1、传播的含义 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9 1、传播的含义 正确理解“传播”,需要注意: 一般是在两个以上人中进行 是一种过程,一种互动 必带有信息,传者、受传者、信息、通道是基本条件
以符号和信号为中介

10 1、传播的含义 正确理解“传播”,需要注意: 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音乐,甚至行为等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 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
广义的传播,包括机器的传播,也包括动物、植物之间的传播

11 2、传播的类型 传播一般可分为四大类: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自然传播、动物传播、人的传播、机器传播;
人的传播: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12 2、传播的类型 传播 自然的传播 动物的传播 人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教育传播 人的内在传播 机器的传播

13 2.1 人对人的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教育传播

14 2.1.1 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形式可以是: 面对面的直接传播 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

15 2.1.1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目的: 了解别人,并使别人了解自己, 彼此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 进一步认识自己。

16 2.1.2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是一群相互关联的个体的组合,没有人可以离开组织而独立生活
传播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传播就没有组织

17 2.1.2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的目的: 与其他组织达成有效的沟通; 使组织内部成员贡献心力, 达成共同利益。

18 2.1.3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传播者
有组织的传播机构,如报社、广播电台等。 传播内容 经专业人员根据计划编写、设计、制作的内容设计范围广 媒体 报纸、书刊、广播、电视、计算机等 受众 广大而不确定

19 2.2 人的内在传播 是在人体内部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身上可以有两个“我” “我A”和“我B” “感性的我”和“理性的我”
“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 “公开的我”和“秘密的我”

20 2.2 人的内在传播 我A 我B 信息 神经通道 反馈 人的内在传播示意图

21 2.2 人的内在传播 人的内在传播是人的思维活动, 是人脑对感性知觉和表象进行加工, 从而产生概念和推理,形成思想的过程

22 3、传播的功能 拉斯韦尔“三功能说” 拉斯韦尔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最早提出传播的三项功能: 监视环境
应付环境 传递遗产

23 3、传播的功能 宣伟伯传播功能观 政治 功能 监视(收集情报) 协调(解析情报,制定、传播和执行政策) 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传播 经济
收集关于资源和买卖机会的信息 解释这种信息,制定经济政策 开创经济行为 社会 收集关于社会规范等的信息 协调公众的意愿,行使社会控制 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的规定 娱乐(消遣活动)

24 3、传播的功能 南国农传播功能观 沟通 沟通信息,使之互相了解,建立关系发展友谊 协调 协调个体或群体的行为 教育
传递前人思想、经验、知识、技能 娱乐 音乐、戏剧、小说、绘画等多种文艺传播形式,都具有娱乐的功能 南国农传播功能观

25 二、教育传播

26 1、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与大众传播的相同点: 都是人的传播活动; 都以信息传递为核心。

27 1、教育传播的概念 与大众传播的不同点: 大众传播 教育传播 目的 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 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对象
成年人为主体 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 传者 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的编辑、记者和节目的制作者 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 传播形式 间接传播,通过媒体(报刊、图书、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向公众传播 既可以通过媒体间接传播,也可以面对面的直接传播 反馈过程 迂回缓慢,具有更多的单向传播特点 较快收到反馈信息,具有更多的双向传播特点 信息的 选择 有很大的随意性 有严格的规定性,高度的科学性

28 1、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 明确的目的性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

29 2、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二要素说 教育者 受教育者 三要素说 教材 四要素说: 教育信息 教育媒体 五要素说 教育效果

30 2、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以下采取四要素说,分析教育传播中的构成要素 传播信息的工具,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通道,延伸人体器官的功能
是这个系统的控制者,各种学习条件的安排者,也是教育信息的发送者 受教育者 是教育信息的接受者,包括学生、其他学习人员 教育信息 是教育传播的内容,主要指以知识形式构成的各种资源 教育媒体 传播信息的工具,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通道,延伸人体器官的功能

31 2、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以下采取四要素说,分析教育传播中的构成要素 教育效果在于表明系统是否有效,是系统的产物,而非要素
教育环境是教育传播系统的外部条件,而非要素

32 2、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四要素之间,有着六种关系。 环境 教育者 教育信息 受教育者 教育媒体 效果 教育传播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3 2、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四要素之间,有着六种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者-教育信息 教育者-教育媒体 受教育者-教育信息
受教育者-教育媒体 教育信息-教育媒体

34 3、教育传播的演进 发展 阶段 时间 特征 信息 媒体 方式 感觉器官 口语 传播 约公元前 3000年以前 量少、零散、无序 原始、 简单
口耳 相传 听觉为主 文字 约公元前3000年后—公元19世纪末 日益增多,从零散到系统, 从无序到有序 逐渐 多样 另加读 写训练 视觉为主 电子 公元19世纪末以来 —20世纪90年代中期 迅速增多, 系统化、科学化 多样化、 多媒化 再加人 机对话 视、听觉 并用 网络 20世纪90年代至今 海量增多,数字化 网络化 再加网上交流 视、听、触觉并用

35 3.1 口语传播 人类最早的传播工具是语言,即传者的口语 恩格斯:“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思维就是内向操作语言。 同时,开始借助体外化媒介,进行传播。

36 3.1 口语传播 口语传播的局限 只能在有限的距离内面对面地进行; 瞬间即逝,内容难以保存

37 3.2 文字传播 文字是在结绳、刻木、图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8 3.2 文字传播 文字传播的优点 打破时空限制,增加了教育传播的速度与广度 现在的事情,我们靠网络和电视直播知道
20年前的事,我们靠录像知道 200年前的事,我们靠相片知道 2000年前的事,我们靠文字知道 20000年前的事,我们只能靠传说了

39 3.2 文字传播 文字传播的局限性 文字是事物和意义的符号,抽象程度高,难于直接传达声音和形象 学习者需通过具体经验,才易理解

40 3.3 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的主要特征 信息量迅速增多,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 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 传播方式比以往增加了人机对话
使用的感官为视听觉

41 3.4 网络传播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教育领域,使人类的教育传播活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其主要特征: 信息海量增多,并实现了数字化
传播媒体网络化 传播方式增加了网上交流 传播使用的感官: 视、听、触觉并用

42 4、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Internet最早形成于美国 由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国 防部网络ARPnet发展而来

43 4.1 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 从主要满足教育者需要走向主要满足学习着需求的教育传播价值观 满足教育者需要 满足学习者需要

44 4.2 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 教育传播系统的4大要素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教育者 由把关人变成引导者 受教育者 由被动变成主动 教育信息
由模拟信息变成数字信息 教育媒体 由单向交流媒体变成双向、多向交流媒体

45 4.3 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 由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网络传播方式 在学校教学传播中,数字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一对一 或一对多

46 三、教育传播学

47 1、教育传播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教育传播学的性质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传播学和视听教育学、电化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的异同

48 1.1教育传播学的性质 性质 教育传播学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 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提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49 1.2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
教育传播学就是通过对教育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的对象时整个传播系统和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

50 1.2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 具体包括 教育传播本体 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传播的演进等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分析 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等 教育传播内容 教育信息的本质 教育信息的运动规律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等 教育传播符号 符号的类型与本质 教育中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等

51 1.2教育传播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 具体包括 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 教育传播通道及通道中的干扰
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特点和功能 教育传播媒体的应用等 教育传播中传者与受传者 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应具备的品质 教师与学生的传播心理与行为 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的概念与功能 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与调控 教育传播效果 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与表征 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 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与评估 教育传播的研究方法 教育传播研究方法的类型 教育传播研究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

52 1.3教育传播学与相关学科的异同 与视听教育学、电化教育学的区别 视听教育学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核心 以教育媒体为核心
以现代教育媒体为核心 没有核心,同等重视教育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 出发点 从局部(教育媒体或现代教育媒体)出发 从整体(所有教育资源)出发

53 1.3教育传播学与相关学科的异同 与教育技术学的区别 教育传播学 教育技术学 研究角度 理论 技术 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传播的规律,探讨教育传播的知识体系 探讨把教育传播理论用用于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着重点 着重答教育传播研究中“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着重回答教育传播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54 1.3教育传播学与相关学科的异同 四者的相同点 目标一致。都是在探索新的教育方式,都是为了改进教育,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 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包括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语言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脑科学等的研究成果和电子传播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 1 2

55 2、我国教育传播学的建立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自国外引进了教育传播的概念和理论。
在我国,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离建立这门学科的完整体系还有较大差距。

56 学习拓展资源 文献 书籍 教育传播学研究30年_现状_瓶颈与对策 胡钦太 教育传播涵义及教育传播学研究范畴分析 王文君
论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研究范式 胡钦太 书籍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Communication Theories) 沃纳·赛佛林&小威廉姆斯


Download ppt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2014年11月 《教育传播学》 第一章 绪论 主讲人:胡钦太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