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精彩人生心理健康課程 葉錦熙 www.yipsir.com.hk.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精彩人生心理健康課程 葉錦熙 www.yipsir.com.h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精彩人生心理健康課程 葉錦熙

2 葉錦熙 (社會工作學士、文學碩士) 28年社工及教學經驗 現職 內地社會工作服務發展顧問 香港中小學、社區中心導師,教授記憶與學習課程

3 本節內容 何謂精神健康 常見老年精神病 / 精神健康問題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 抑鬱症

4 什麼是精神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將精神健康定義為 狀態:「...精神健康不僅是一種無精神障礙, 更可視為一種健康的狀態。」
精神健康問題(精神病)引致患者能力下降或對生活造成嚴重障礙。 精神健康狀態讓每個人認識到自己的潛力, 能夠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有效地從事工作、並能夠對其社區作出貢獻。」

5 什麼是精神健康問題 (精神病) 常見的精神病包括有: 抑鬱症 焦慮症 重性精神病 引致患者能力下降或對生活造成嚴重障礙
廣泛恐懼症、廣場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強迫症 重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思覺失調

6 精神健康常識小測試

7 老年癡呆症 一種腦部退化疾病 不是老化必經的階段 影響: 認知功能(記憶、判斷、學習能力等) 行為及情緒控制 自我照顧的能力
老年癡呆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的疾病。 它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導致的功能衰退,而不是老化過程的必經階段。 患者的認知能力,包括記憶、學習、計算、判斷、語言、理解等能力會受到影響。部分患者或會出現情緒和行為的轉變,例如:易怒、混亂、重複說話等。最後更影響患者的自我照顧的能力,不能獨立生活。 播放DVD片段(約 3 分鐘) 以下的片段讓你更了解早期老年癡呆症患者的徵狀。 温馨提示:播放片段後,講者可鼓勵聽眾分享感受和有關接觸患者的經驗,帶出注意和關懷老年癡呆症的重要。 7

8 1. 目前本港有多少成長者患有 腦退化症? a) 10% b) 20% c) 30%

9 1. 目前本港有多少成長者患有 腦退化症? a) 10% b) 20% c) 30%

10 老年癡呆症 患病比率會隨着年齡遞增 年齡組別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及以上
l 年齡組別 及以上 老年癡呆症的患病比率會隨着年齡遞增。 根據二零零六年本港的一項研究指出,在六十歲以上的長者,每年長五歲,患上癡呆症的比率就會增加一倍,由六十至六十四歲年齡組別的1.2%增加至八十五歲以上年齡組別的32.1%。 隨着本港的人口老化,癡呆症患者的數目預計會隨之增加。同時亦有機會成為我們身邊(父母、親友及鄰居)的切身問題。 患病率 % % % % % % 10

11 老年癡呆症的種類及成因 其他 血管性 5% 癡呆症 22% 阿氏 癡呆症 73% 老年癡呆症的種類繁多,成因各有不同。主要分為三大類:
阿氏癡呆症是最普遍的類別,佔整體患者的 73% 血管性癡呆症佔整體患者的 22% 而其他病理因素引起的老年癡呆症則佔餘下的 5% 阿氏 癡呆症 73% 11

12 阿氏癡呆症 因腦組織病變而引起的腦部神經細胞損失及死亡 呈漸進式衰退 阿氏癡呆症 正常
阿氏癡呆症的成因還未確實。其中一個原因是患者的腦部組織產生病變,令腦神經細胞損壞及死亡,影響腦功能。 (見圖)阿氏癡呆症患者的腦部出現明顯萎縮,營養物的運輸和腦細胞的新陳代謝亦受到影響,損害腦功能。 阿氏癡呆症的發病緩慢。患者的認知能力會出現逐漸衰退。 12

13 血管性癡呆症 因多次腦中風引起 呈梯級式衰退 心智功能 患病年期 第一次 中風 第二次 中風 第三次 中風
血管性癡呆症是因多次腦中風破壞腦細胞引起。當腦部出現血管堵塞或破裂出血的情況時,腦細胞會因而壞死,損害腦功能。 患者的認知能力會在每次中風後惡化,而兩次變化之間則保持穩定,呈現梯級式的衰退。 與阿氏癡呆症不同的地方是,若患者及早接受治療,控制病情,減低再次中風,或可有機會控制癡呆症的症狀在某一穩定的狀態。 患病年期 13

14 其他引致老年癡呆症的因素 遺傳 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 新陳代謝和內分泌失調 營養不良 酒精或其他物質中毒
其他原因(例如:腦腫瘤、腦外傷、梅毒等) 其他引致老年癡呆症的病理因素包括: 遺傳:父母患上老年癡呆症會增加子女患病的風險 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影響血管健康 新陳代謝和內分泌失調,例如:甲狀腺機能衰退,減慢新陳代謝,影響腦部功能。 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素加速腦部退化。 酒精或其他物質中毒:長期酗酒的人士會容易造成酒精中毒損害腦細胞。此外,長期接觸鋁、鉛等物質亦有機會引發老年癡呆症。 其他不同的疾病若引致腦部損壞,亦可影響患者的腦功能。例如:腦腫瘤、腦積水、腦外傷、梅毒、愛滋病等 若老年癡呆症的成因是由內分泌失調、缺乏營養等因素引起,那麼透過治療病因,是可以緩和或治療老年癡呆症。但是因阿氏癡呆症或一些不能逆轉的病理因素而引起的腦細胞損害,便不能透過藥物或手術等方法而治癒。 14

15 老年癡呆症的徵狀:認知能力 早期 中期 晚期 近期記憶出現衰退 分析、判斷、運算能力下降 能力下降加劇 辨認時間、地點、人物更感困難
語言理解和表達出現問題 全面衰退,甚至不能辨認家人容貌 反應和說話變少 老年癡呆症的病情進展及病徵會因人而異。大致上可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 認知能力方面: 早期:患者的近期記憶出現衰退,例如:忘記擺放物品的地方、剛做過的事情等。分析和判斷力減弱,例如:煮食時未能判斷食物的生熟程度。運算能力下降,例如:購物找贖錯誤。 中期:認知能力下降加劇,辨認時間、地點、人物更感困難。無法認知事物(失認)和做出某些動作(失用) ,對生活造成影響,例如:分不出上衣的手袖,誤以為褲管、不懂扭開水喉等。語言理解和表達亦有困難(失語),例如:不能說出想去的地方。有時更會因記憶障礙和心中的不安而重複說話或詢問相同的事情,例如:「有沒有飯吃?!」「兒子何時回家?」 晚期:認知能力全面衰退,思維變得緩慢,甚至不能辨認家人容貌,反應和說話也會變少。 15

16 老年癡呆症的徵狀:日常生活 早期 中期 晚期 處理金錢或較繁複之家務出現問題 過去毫無困難的事情變得很難處理 例如:洗澡和更衣;外出容易迷路
不能自理,要他人協助,甚至大小便失禁 日常生活方面: 早期:處理金錢或較繁複的家務出現問題,例如:烹飪技術倒退、家中添置太多同一類食物、理財混亂等。 中期:過去毫無困難處理的事情變得很困難,甚至需要他人協助,例如:使用電器、洗澡、更衣等。外出亦因辨認地方困難而需要協助和容易迷路。 晚期:生活不能自理,要他人協助餵食和梳洗等,甚至大小便失禁。 16

17 老年癡呆症的徵狀:情緒和行為 早期 中期 晚期 低落或焦慮 興趣收窄 減少社交活動 情緒波動、日夜顛倒、遊走、多疑 冷漠 無法溝通
或需長期卧床 情緒與行為方面: 早期:患者自覺能力衰退,容易情緒低落或產生焦慮。興趣範圍收窄,減少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中期: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因小事大吵大鬧。患者或會因認知障礙和混亂出現日夜顛倒,徘徊遊走的情況。人也容易變得猜忌和多疑,例如:懷疑自己的物品被偷。 晚期:對別人冷漠,無法溝通,或需長期卧床。 17

18 「無記性」是否等於「老年癡呆症」? 健忘 老年癡呆症 記憶 暫時忘記  自知健忘 近期經歷過的全部忘記 不知道或否認有問題 判斷力
 正常 降低 方向感  於熟悉地方 不會迷路 於熟悉地方也 會迷路 因老年癡呆症引起的記憶障礙與一般的健忘是有所不同。 以下是善忘和老年癡呆症的比較: (請參考上圖) 健忘的人在給予提示後會記起忘記的事。溝通和日常生活並不會受到影響。但是老年癡呆症的患者會完全忘記近期發生過的事,並否認或不知道有記憶的問題。溝通和日常生活慢慢會受到影響,例如:於熟悉的地方迷路,重複購買相同的東西,忘記親友的名字等。行為和情緒受認知障礙的影響與過往不同,甚至性格也有轉變,例如:由樂觀好動變成沉默孤獨。 老年癡呆症的早期徵狀與健忘有相似的地方。假若懷疑親友患上老年癡呆症,便要及早求醫診治。

19 「無記性」是否等於「老年癡呆症」? 溝通  清楚知道想表達甚麼 忘記基本用語 忘記親人名字 自理 能力  能應付日常生活 忘記自理的步驟
行為 情緒  沒有或很少有性格或行為轉變 可能會有性格 或行為轉變 因老年癡呆症引起的記憶障礙與一般的健忘是有所不同。 以下是善忘和老年癡呆症的比較: (請參考上圖) 健忘的人在給予提示後會記起忘記的事。溝通和日常生活並不會受到影響。但是老年癡呆症的患者會完全忘記近期發生過的事,並否認或不知道有記憶的問題。溝通和日常生活慢慢會受到影響,例如:於熟悉的地方迷路,重複購買相同的東西,忘記親友的名字等。行為和情緒受認知障礙的影響與過往不同,甚至性格也有轉變,例如:由樂觀好動變成沉默孤獨。 老年癡呆症的早期徵狀與健忘有相似的地方。假若懷疑親友患上老年癡呆症,便要及早求醫診治。

20 9個常見於早期老年癡呆症患者的徵狀 : 經常忘記近期所發生的事情 迷路或走失 不適當地存放物件 計算能力、管理金錢的能力下降
處理一些日常活動,如交水電費、日常購物等出現困難 與別人傾談時,會重複說話或發問 語言溝通出現困難,不懂如何運用適當的字眼來表達自己 情緒、行為及性格改變 對周圍的事情及原來的興趣失去主動性 世界老年癡呆症協會提出十個常見於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徵狀 經常忘記近期所發生的事情 對周圍的事情及原來的興趣失去主動性 迷路或走失 情緒及性格上有明顯的轉變 處理一些日常活動,如交水電費、日常購物等出現困難 語言溝通出現困難,不懂如何運用適當的字眼來表達自己 與別人傾談時,會重複說話或發問 不適當地存放物件 計算能力、管理金錢的能力下降 情緒或行為改變 若發現家人或親友有以上的情況出現,懷疑患上老年癡呆症,便須及早求醫,作出診斷。 20

21 及早察覺和適當處理可: 控制病情 維持自我照顧能力 預期下階段的變化 減低不必要的磨擦和糾紛 為護老者減壓 及早察覺和適當處理老年癡呆症可:
控制病情:及早診斷有助治療部分引起老年癡呆症的疾病,例如:甲狀腺分泌失調、缺乏維生素B12等。亦可透過及早處理,延緩病情的惡化,例如:預防再次腦中風,避免損害腦功能。 維持自我照顧能力:透過訓練和練習,幫助患者維持自我照顧能力 ,減慢病情惡化 預期下階段的變化:及早計劃和預備患者需要的照顧和支援 減低不必要的磨擦和糾紛:讓護老者及早預備和學習與患者相處之道,包括如何處理情緒及問題行為,以減少磨擦和糾紛 為護老者減壓:透過了解和作出適當安排,減輕照顧的壓力 21

22 評估途徑 如懷疑親友患上老年癡呆症,應盡早求醫 途徑 公立/醫院管理局轄下醫院老人科、老齡精神科或記憶診所 -- 須醫生轉介信
社會服務機構的記憶診所或早期檢測計劃 私營執業醫生 如懷疑親友患上老年癡呆症,應盡早尋求醫生診治。患者可透過以下三種途徑作出評估和診斷 由家庭或普通科醫生轉介至公立/醫院管理局轄下醫院老人科、老齡精神科或記憶診所 參予一些由社會服務機構主辦的記憶診所或早期檢測計劃 (例如:香港老年痴呆症協會、耆智園等) 到私營執業醫生求診 醫生診斷有否患上老年癡呆症會了解患者的患病歷史,身體及精神狀況,及作出不同的認知功能測試(例如:簡短智能測驗)和身體檢查(例如:血液測試和腦電圖等),以確定其腦部結構和功能上的轉變。確診後才能作出適當的治療。 22

23 老年癡呆症患者需要甚麼? 安全的環境 有規律的生活 發揮功能的活動 有效的溝通 體諒與包容 老年癡呆症患者需要甚麼?
由於腦部功能的衰退,老年癡呆症患者在處理生活大小事上會逐漸出現困難,情緒和行為亦受到影響。 照顧患者時,護老者要理解患者的病情進展和需要,提供合適的協助。重要的是協助患者善用其剩餘的能力,並給予支持和關懷,讓患者維持豐盛和有尊嚴的生活。 老年癡呆症患者有以下各方面的需要: 安全的環境 有規律的生活 發揮功能的活動 有效的溝通 體諒與包容 23

24 安全的環境 保留熟悉的環境 預防家居意外 讓老年癡呆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自己,做自己仍然會做的事情,是需要環境的配合。 保留熟悉的環境
護老者要注意保留熟悉的環境,避免不必要的改動,讓患者能根據患病前的生活習慣,繼續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例如:固定舊有茶包和水杯的擺放位置,讓患者可繼續「沖茶」的習慣。此外,由於認知能力的下降,患者會難於掌握新轉變。保留熟悉的環境能讓患者安心,減少因不安而產生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預防家居意外 患者的記憶力漸差,維持正確判斷亦較困難,容易發生家居意外。例如:忘記關上煮食爐、高估自己能力攀高清潔導至跌倒意外等,故此護老者須加以注意安全,估計患者有機會遇上的危險,整理環境和擺設,預防家居意外。 24

25 安全的環境 護老者要注意為患者提供安全的環境,避免家居和跌倒意外。例如:移除雜物,保持走廊暢通、留意充足照明、收好利器等
温馨提示:講者可鼓勵聽眾參與分享,說出還有甚麼需要注意家居安全的地方。 25

26 有規律的生活 讓患者容易掌握生活的要求 沒有太長百無聊賴的時光 減輕恐懼與不安
老年癡呆症患者需要有規律的生活。讓患者容易掌握生活的要求,知道每天需要做甚麼,習慣怎樣去做,沒有太長百無聊賴的時光,和減輕因混亂而產生的恐懼與不安。 護老者要為患者建立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定時安排一些活動,例如:洗澡、外出、做運動、休息等。 26

27 發揮功能的活動 好處: 減慢機能退化 改善情緒,減少問題行為 促進社交 增強自信心
老年癡呆症患者並不是甚麼也不懂得做,特別是早期患者,他們需要發揮功能的活動。縱使護老者要花一些功夫去規劃和協助患者,可是讓患者有尊嚴和快樂地生活下去,也是值得的。 讓患者參與活動有以下的好處: 減慢機能退化:透過活動,給予適量的刺激,並運用剩餘的能力,減慢腦部和身體各機能的退化 改善情緒,減少問題行為:讓患者充分地利用時間,感受自己「仍然有用」,對改善因失去自尊而產生的情緒問題,例如:憤怒,憂慮,抑鬱等會有幫助。同時亦可透過活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少一些問題行為,例如:遊走、重複詢問等 促進社交:在活動中增加與人接觸的機會,減輕孤獨無助的感覺 增強自信心:認知障礙對生活的影響往往會造成很多挫敗的感覺,令患者意志消沉。透過成功和愉快的經驗,參加自己應付得到的活動,可令患者重拾自信。 27

28 要點: 有效的溝通 接納及尊重 聆聽 表示關懷與鼓勵 不責罵、不爭論 失語 ≠毋須溝通!
縱使老年癡呆症患者在語言上的理解和表達出現困難,但這並不表示他們不需要溝通,不用說話,並可由護老者替代決定和生活上的安排。老年癡呆症患者和我們一樣有溝通的需要。需要旁人的理解,明白他們做甚麼和想要甚麼。 要與老年癡呆症患者有效地溝通,要留意以下的的一些地方: 接納及尊重:護老者要明白和接納患者在溝通上有不足的地方,保持忍耐,切勿放棄與他們溝通或將他們作兒童般看待,損害患者的尊嚴 聆聽 :嘗試用多些時間聆聽,切勿因不耐煩,打斷或干擾他們的說話,令他們灰心、害怕說出自己的意思、不安或生氣 表示關懷與鼓勵:例如微笑,專注與患者說話等,以鼓勵和支持患者多與人溝通 不責駡、不爭論:有時患者因記憶或判斷等認知障礙,產生混亂,重複或說出一些錯誤的話。護老者切忌責駡和爭論,以糾正患者。這樣除了會增加患者的不安和混亂外,亦會破壞相處的關係與和諧 28

29 溝通貼士 減低環境滋擾 合適輔助工具 (例如:助聽器) 先說出名字,吸引注意 保持眼神接觸 用淺易簡單文字 每句話只有一個信息
合適輔助工具 (例如:助聽器) 先說出名字,吸引注意 保持眼神接觸 用淺易簡單文字 每句話只有一個信息 以下是一些溝通的貼士: 減低環境滋擾:留意環境,避免滋擾和噪音,例如:關掉電視機,協助患者集中注意力和減少混亂 合適輔助工具:使用合適的輔助工具,例如:助聽器、眼鏡等 先說出名字,吸引注意:先說出患者慣用的稱呼,吸引患者的注意,讓患者知道你正準備與他談話 保持眼神接觸:面對面,保持眼神接觸,維持二人之間的交流和注意 用淺易簡單文字:用淺易簡單的文字,避免一些抽象或模稜兩可的字眼,例如:阿伯、嗰邊、啲嘢等 每句話只有一個信息:用簡短易明的說話並一句說話一個信息,讓患者更易理解減輕混亂 29

30 溝通貼士 充足時間 使用示範和提示 適量運用身體語言 正面的訊息 充足時間:讓患者慢慢思考和回應,避免加添壓力
使用示範和提示:多利用示範,讓患者看到或明白到談話內容。此外,護老者亦可考慮使用一些實物或相片等提示,幫助患者了解談話內容,例如:展示毛巾,讓患者知道準備洗澡 適量運用身體語言:例如指著前面,示意患者看看面前的物件、輕拍膊頭,表示明白和關心等。但護老者要避免動作過多或過快而引起混亂,並留意患者的反應 正面的訊息:護老者要注意給予多些正面的訊息,例如:讚美患者的今天的衣著很美、謝謝患者幫忙一起買餸等。給予多些欣賞,多些鼓勵,讓患者更有信心和了解自己還可做好的事 30

31 體諒與包容 如何伸出援手? 認識癡呆症 接受患者的不足 支持家人,保持溝通 協助改善環境
最後,老年癡呆症患者需要我們的體諒與包容。若我們遇上老年癡呆症患者,可如何伸出援手? 增加對老年癡呆症的認識 理解和接受老年癡呆症患者有不足的地方,減輕對他們的壓力和期望 患者的家人或照顧者也同樣需要支持。保持和他們的聯繫接觸,讓他們在需要時可以傾訴,分擔他們的家務,或讓他們暫離崗位,休息和輕鬆一下 協助改善環境,例如:保持地方整潔,減少患者跌倒,陪伴他們參加活動等,營造一個既安全又安心的生活環境 31

32 社區資源 認知評估服務 護老技巧訓練 義工支援 互助小組 長者暫托 綜合家居照顧服務 日間護理服務 社區資源
目前社區有不少服務機構為老年癡呆症患者及其護老者提供服務,照顧不同階段的需要,包括: 認知評估服務:為懷疑患上老年癡呆症的患者進行評估,讓患者及早轉介和得到適當的治療。 護老技巧訓練:透過一些講座或工作坊,為家人和護老者提供訓練,使他們掌握照顧患者的技巧。 義工支援:安排義工探訪和聯繫,減輕患者及其家人孤獨無助的感覺。 互助小組:讓同路人互相分享經驗,支持和鼓勵。 長者暫托:提供短暫、緊急或臨時的照顧予有需要的長者,讓護老者不用擔憂照顧安排。 綜合家居照顧服務:為有需要的長者及家庭上門提供協助,例如:家居清潔、送餐、洗澡、陪診等服務。 日間護理服務:為日間缺乏照顧,輕度傷殘及活動能力較弱的長者提供起居、個人護理及復康等服務。有需要時,中心會安排院車接送。 32

33 社區資源 耆智園 2636 6323 香港老年痴呆症協會 2338 1120 聖雅各福群會 2816 9009
2009年4月 耆智園 香港老年痴呆症協會 聖雅各福群會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 社會福利署 醫院管理局 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 以上是一些有用電話可供查詢。 33

34 預防老年癡呆症 老年癡呆症的危險因素和保護因素
年紀 近親患有此症 患上心血管疾病 (如高血壓、高血脂) 腦部曾有損傷 保護因素 教育程度較高 經常參與娛樂社交活動 經常做運動 經常參與刺激腦部活動 前面提到大部份的老年癡呆症是阿氏癡呆症或由腦中風引起的血管性癡呆症。要預防老年癡呆症便要由明白它的危臉因素和保護因素開始。 危險因素 研究指出老年癡呆症的患病率會隨年紀增加。近親患有此症,患上心血管疾病 (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等) ,或腦部曾有損傷破壞腦細胞功能的人會較容易患上老年癡呆症。故此要預防老年癡呆症,首先要注意生活習慣,保持血管健康,降低患上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機會。 保護因素 而研究亦指出一些教育程度較高、經常參與娛樂社交活動、做運動和參與刺激腦部活動的人士患上老年癡呆症的機會較低,估計這些活動能刺激腦部思考運作,減慢退化。故此,多用腦,保持活躍亦是預防老年癡呆症的重要一環。 34

35 預防老年癡呆症 智能刺激 培養嗜好 終生學習 多用腦,保持活躍可預防老年癡呆症。活動中的智能刺激能降低患上老年癡呆症的風險。要促進腦部健康,我們可透個以下幾個途徑: 培養嗜好:因著個人的興趣,培養一些有益的嗜好,既可發揮能力創意,亦可讓生活更有趣味。例如:下棋、跳健康舞、閱讀、寫書法等 終生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選擇一些實用有趣的題目,加以學習增加知識,與時並進。 由安老事務委員會和勞工及福利局籌劃推出,邀請各中、小學、大專院校和社福機構合作開辦的長者學苑,以跨界別合作和跨代共融的模式運作,推廣長者持續學習,便是其中一個可考慮的學習途徑。 35 35

36 預防老年癡呆症 日常生活多用腦 例如: 精明格價 計算開支 其他訓練腦筋的活動:拼圖、圖畫找不同、猜謎語等 考考你: 找出兩處不同!
要預防老年癡呆症,日常生活中還要多用腦,積極鍛煉腦功能。 例如: 精明格價:閱讀有關超級市塲或商店的減價廣告,比較物品的價值高低,做個精明的消費者。 計算開支:每天計算買菜或逛街後的開支和剩下的零錢等 其他訓練腦筋的活動還可以包括拼圖、在兩幅圖畫中找不同、猜謎語等。 考考你: 在此兩個愛惜海馬的標誌,請找出兩處不同! (答案:眼珠及頭頂的「角」) 考考你: 找出兩處不同! 36 36

37 預防老年癡呆症 維持社交活躍 保持心境開朗 另外,預防老年癡呆症,我們還要注意:
維持社交活躍:減少獨自呆坐。維持適當的社交活動,與人的聯繫,既可刺激思考反應,亦能使人愉快,減少孤單無助的感覺,對減輕壓力亦有幫助。參加義工工作便是一個有意義亦能維持與人聯繫的好活動。 保持心境開朗:長期的壓力可損害腦部功能,故此及早注意精神健康,採用合適鬆弛的方法,保持心境開朗。 37 37

38 預防老年癡呆症 健康生活模式 保持血管健康 不吸煙、不酗酒 充足睡眠 及早處理及控制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等
要預防老年癡呆症,另一樣要注意的是保持血管健康。我們要採取健康生活的模式,降低患上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機會。 不吸煙、不酗酒:吸煙可引致血管退化,中風和心臟病,增加老年癡呆症的風險。過量的酒精亦會傷害腦細胞。故此要及早戒煙和避免過量酒精。 充足睡眠:有助減輕壓力,讓身體各部分得到休息,維持功能正常運作。 及早處理及控制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等:定期作身體檢查,及早處理及控制疾病,讓血管能健康地做好輸送的工作,保持腦細胞健康。 38 38

39 從多元化的食物中攝取營養 控制血脂和膽固醇 控制血壓 保持理想體重 均衡飲食 每天攝取6-8杯水分 (包括水、清茶、湯水、果汁等)
油、鹽、糖類 減少進食 奶類 1至2杯 肉、魚、蛋及乾豆類5至6両 瓜菜類 6両以上或3份 水果類 2至3份 健康生活的模式要注意均衡飲食。 從多元化的食物中攝取營養:跟隨「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建議分量進食及多元化地選擇不同食物去攝取各種營養,同時也要攝取足夠水分。 控制血脂和膽固醇:要預防老年癡呆症,我們要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風險。控制血脂和膽固醇,有助保持血管的健康,例如:選吃一些含高水溶性纖維的食物(麥皮、乾豆及各類蔬果等)。另外,也要實踐「三低一高」的飲食原則,即是低油、低鹽、低糖和高纖維的飲食,以減低疾病的風險。 控制血壓:攝取過多鹽分(鈉質),容易影響血壓水平,所以宜減少鹽分攝取量,多用天然調味料例如薑、葱、蒜頭等,以減少鹽、豉油、蠔油等用量。亦要減少食用高鹽分食物,例如鹹魚、鹹蛋、梅菜等。 保持理想體重:為了減少因過量進食及運動量少而患上心血管疾病,繼而增加患上血管性癡呆症的機會,我們要適量進食,保持理想體重,預防肥胖。 五穀類 3至5碗 每天攝取6-8杯水分 (包括水、清茶、湯水、果汁等) 一杯容量=240毫升 39 39

40 建立每天運動的習慣 經常運動 促進腦部血液循環 提升血管健康 延緩記憶衰退 推遲老年癡呆症發病 預防跌倒 身心運動(太極)
採取健康生活模式,運動是另一個重要的元素。 建立每天的運動習慣 每天適量的運動能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和刺激腦部功能運作。亦能紓緩壓力,改善抑鬱情緒及睡眠,對思考及記憶有莫大好處。 此外,運動亦可提升心血管健康,預防因中風引起的血管性癡呆症。 醫學研究發現,身心運動有助減慢認知能力衰退及預防老年癡呆症。太極便是其中一種身心運動。打太極能同時鍛煉身體和思維,對於促進身心健康甚有幫助。長者經常打太極,能延緩記憶衰退速度,有助推遲老年癡呆症發病,也有效鍛煉平衡力,預防跌倒的作用。 40 40

41 及早關注腦部健康,保護海馬體,採取健康生活模式
大家有否留意這隻海馬經常出現? 海馬體是腦部最早受影響的區域。它是負責新記憶的主要地方,故此癡呆症患者多是近期記憶首先出現問題(舊事記得清楚,但剛發生的事情卻很易忘記)。 所以「愛惜海馬」標誌的功用便是要提醒大家及早關注腦部健康,保護海馬體,採取健康生活模式,減少對腦部的損害。 及早關注腦部健康,保護海馬體,採取健康生活模式 41 41

42 總結: 注意大腦和血管健康 預防老年癡呆症 最後,經過今天的講解,希望大家對老年癡呆症有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愛惜海馬,早些做好準備,注意大腦和血管健康,預防老年癡呆症。 記著: 日常生活中要多用腦,保持活躍和與人交談。 採取健康的生活模式,注意均衡飲食和適量的運動。 42 42

43 參考推介: 老年癡呆症常見疑問 書本連視像光碟套裝 參考推介:
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已出版《老年癡呆症常見疑問》一書,內有光碟。本書利用真實個案改編而成的故事,介紹不同程度的患者情況與照顧技巧,適合患者家屬、護老者及社福界同工參考和運用。 購買詳情可參閱長者健康服務網頁,或致電 。 43 43

44 認知障礙症的分類 佔香港個案總數的三分之二,主要的早期病徵為明顯的記憶力衰退。
阿爾茨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佔香港個案總數的三分之二,主要的早期病徵為明顯的記憶力衰退。 2.中風或慢性腦血管栓塞引起的認知障礙症 (Vascular dementia),約佔個案總數的三成。中風如多次復發,患者的認知能力可能會呈「梯級式」衰退。

45 最常見是阿爾茨海默症和中風或慢性腦血管栓塞引起的腦退化症並存
認知障礙症的分類 3. 其他致病原因,包括有 : - 柏金遜症、利維體引起的腦退化症等 - 缺乏維生素 (如B12, 葉酸等) - 甲狀腺分泌失調 - 中毒 (某些藥物或重金屬所致) - 腦部腫瘤 - 腦部創傷 (外傷、缺氧等) - 酗酒 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 最常見是阿爾茨海默症和中風或慢性腦血管栓塞引起的腦退化症並存

46 認知障礙症常見徵狀 1. 容易忘記近期發生的事情 例子: 容易忘記剛發生的事情 經常重複相同提問 忘記約會日期或時間
1. 容易忘記近期發生的事情 例子: 容易忘記剛發生的事情 經常重複相同提問 忘記約會日期或時間 2. 處理事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 例子: 不能自行處理財務; 計算出現困難 3. 未能執行熟悉的工作 例子: 準備日常的晚餐出現困難 4. 分辨時間及地方出現困難 例子: 忘記時間; 出現迷路情況

47 認知障礙症常見徵狀 對視覺影像和空間感產生混淆 例子: 對辨別距離、顏色和光暗等有困難 誤以為鏡中的自己是另一個人
6. 出現溝通問題 例子: 未能清晰地自我表達 因無法找到正確的詞彙,難以與別人溝通 7. 把物件錯放在不適當的地方 例子: 隨處亂放東西,及後無法尋回 或會出現因遺失東西而懷疑別人偷去

48 認知障礙症常見徵狀 8. 判斷力開始衰退 例子: 危險地橫過馬路 9. 減少社交生活和工作 例子: 拒絕參與社交活動 不喜歡工作
8. 判斷力開始衰退 例子: 危險地橫過馬路 9. 減少社交生活和工作 例子: 拒絕參與社交活動 不喜歡工作 主動性減低 10. 出現情緒和性格的轉變 例子: 出現較大的情緒起伏 產生疑惑和焦慮感 缺乏安全感

49

50 認知障礙症常見徵狀 6. 個性轉變及主動性減低 1. 短期記憶衰退 7. 對人物、時間及方位 2. 執行熟悉的工作時感到困難 感到混亂
3. 語言表達或理解有困難 8. 忘記東西擺放位置及 懷疑被偷 4. 判斷力減弱 9. 思考及計算出現困難 5. 隨處亂放東西 10. 情緒及行為變得異常 如有5-6點病徵以上,並持續出現,應尋求醫生評估及診斷; 或可向長者中心社工查詢 /尋求協助

51 不同階段的病徵 早期 中期 後期 短期記憶衰退 判斷力減弱 陌生地方會迷路 對日期、時間觀念出現混亂 專注力減弱
短期記憶失調,甚至長期記憶也受影響 行為、情緒及性格轉變,需要別人協助日常生活 出現精神錯亂而感到困擾 語言表達或理解有困難 後期 身體機能衰退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 需要長期照顧 具體症狀會就不同病因有所差異

52 評估診斷 尋求醫生的評估及診斷: 私人執業醫生 非政府機構的記憶診所 例如: 賽馬會耆智園的記憶診所 部份政府醫院設有記憶診所/老人科
「記憶診所」主要是為初期病患者提供全面的專科診斷及治療。 醫護人員包括精神科醫生、老人科醫生、物理治療師、 職業治療師及護士。 部份政府醫院設有記憶診所/老人科 /老齡精神科診斷服務 應診者必須具備醫生轉介信

53 治療 藥物方面 : 2.非藥物方面 : 目標 : 延緩退化 ; 減輕受病徵的影響; 維持生活質素
目標 : 延緩退化 ; 減輕受病徵的影響; 維持生活質素 藥物方面 : * 因應病因和病情處方,促進患者的記憶和其他的認知能力 /減慢腦部退化。 * 個別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治療心理和精神症狀(如失眠,情緒波動或幻覺等)的藥物 2.非藥物方面 : - 參與治療性活動:懷緬治療、和現實定向、記憶 訓練等促進患者的表達能力和對環境的認知 - 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適當的體能和社交活動 - 接觸新鮮事物,保持大腦刺激活動,建立認知儲備 - 保持發揮現有能力,阻延功能退化

54 1. 保持健康生活模式 (四好) 2. 訓練大腦 (多動腦筋) 3. 保腦護腦, 避免頭部受傷 預防腦退化症的三大方向 體魄可以鍛練
腦袋也可以鍛練 多動腦筋可強化大腦認知功能

55 保持健康生活模式, 有助記憶 睡得好 食得好 運動好 心情好

56 常用腦袋 保護大腦 充足睡眠 規律運動 維持 社交活動 保持心情開朗 遠離煙酒 均衡飲食 注意體重 血壓/ 血糖/ 膽固醇 定時進餐
賽馬會耆智園 -- 十個簡單有用的護腦貼士 常用腦袋 保護大腦 充足睡眠 規律運動 維持 社交活動 保持心情開朗 遠離煙酒 均衡飲食 注意體重 血壓/ 血糖/ 膽固醇 定時進餐

57 認知障礙症患者  延緩退化 健康長者  預防退化 參與六藝活動的好處 刺激大腦功能 保持肌肉骨絡健康 舒緩壓力 提昇胺多酚水平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 參與六藝活動的好處 刺激大腦功能 保持肌肉骨絡健康 舒緩壓力 提昇胺多酚水平 增強自信及自我形象 強化手眼協調 增強心肺功能及血管健康 促進腦部充足氧份及血液循環 改善情緒、抑鬱 認知障礙症患者  延緩退化 健康長者  預防退化

58 禮 樂 射 御 書 數 預防認知障礙症的六藝活動 內省、人際 與友人品茗、參與義務工作… 音樂、節奏 唱歌、樂器合奏… 視覺空間、 專注力
繪畫、攝影、砌圖、陶藝 … 身體運動 運動、舞蹈、太極… 語言、表達 寫作、閱讀、參與傳統 文人保育… 運算、邏輯 棋藝、應用電腦…

59 網址: http://www.jccpa.org.hk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 網址﹕http://www.hkada.org.hk
參考資料: 銀杏癡呆(失智)症網上資源中心 網址﹕ 賽馬會耆智園熱線: 網址: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 網址﹕ 香港電台第一台 節目重溫: 精靈一點 8/6/2015 ; 14/10/2015 網址﹕ 59

60 動動腦筋 智慧收買佬 60

61 抑鬱症 葉錦熙 61

62 患鬱躁症的名人 海明威 舒伯特 柴可夫斯基 梵古 李白 米高安哲羅 雨果

63 梵古 Vincent van Gogh

64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背克抑鬱症量表

65 抑鬱症的診斷標準 幾乎對所有活動失去興趣 情緒憂鬱 食慾或體重下降或增加 失眠或嗜睡 行動或說話比平時遲滯或激動 疲累或失去動力
曾經兩星期差不多每日大部份時間出現五項或以上的徵狀(必須包括 1.或 2.): 幾乎對所有活動失去興趣 情緒憂鬱 食慾或體重下降或增加 失眠或嗜睡 行動或說話比平時遲滯或激動 疲累或失去動力 專注力或思考力減退 自我價值低或過份自責 反覆想到死亡或自殺 以上徵狀造成重大困擾,或對日常生活造成重大負面影響,例如學業、工作、社交或家庭關係

66 2 一般來說,抑鬱情緒持續多久才算患上抑鬱症?
2 一般來說,抑鬱情緒持續多久才算患上抑鬱症? a) 4星期 b) 超過3個月 c) 超過2星期 d) 超過1 星期

67 2 一般來說,抑鬱情緒持續多久才算患上抑鬱症?
2 一般來說,抑鬱情緒持續多久才算患上抑鬱症? a) 4星期 b) 超過3個月 c) 超過2星期 d) 超過1 星期

68 情緒反應的類別 強烈的 (興奮的) 快樂、興奋、雀躍、充滿信心...... 憤怒 敵對、痛恨....... II I 負向的 正向的 III
憤怒 敵對、痛恨 II I 負向的 正向的 III IV 悲伤、失意、無助、抑郁...... 安靜 舒服、滿足 微弱的 (消沈的)

69 情緒週期

70 曾繁光醫生 李永堅医生

71 治療抑鬱症的三個方法 藥物 帶氧運動 鬆弛練習

72 「健康是動出來的」, 我們常聽說「運動333法則」, 究竟333是指什麼呢?
我們常說「運動333」, 就是指這三個要素: 每週運動至少三次 (運動頻率) 每次30分鐘 (運動時間) 運動時讓每分鐘心跳到130下 (運動強度)

73 情緒管理 情緒 特性 具體方法 一般方法 憤怒 情境性 抽離/ 集中力轉移 包括視線、聽覺、思想、行為、味覺轉移、深呼吸
防衛反應 (潛意識) 解決問題 改變自己 (期望、要求) 昇華 挫敗 正面思想、底點比較 焦慮 慢性 肌肉鬆弛、具體化計劃、後果明朗化 抑鬱 帶氧運動

74 The end


Download ppt "精彩人生心理健康課程 葉錦熙 www.yipsir.com.hk."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