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 本章重点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 思主义? 2.怎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 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 求?
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 现了哪些新面貌?

3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悄悄诞生,一个伟大的事变开始了,用毛泽东的话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 辛亥革命后,不同的政党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方案,历史在选择不同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终于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命运,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并尝试着回答这道历史留下的课题。

5 200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6 这一探究历史奥秘的深刻答案,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7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8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1.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此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

9 旧的统一已被推翻和新的统一尚未来到之间,出现了一个军阀割据时期。

10 军阀是一种封建势力,但又有着异常的特点:
一是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武装、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 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没有无军队和地盘的军阀。因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

11 孙中山目击身受,他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袁世凯及其后的北洋军阀是封建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受极大破坏。 孙中山目击身受,他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12 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这个问题再一次被提到了中国人民的面前。

13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符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14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5 1.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时期 器物 地主阶级改革派 洋务运动时期 “中体西用” 科学技术 改良派 君主立宪制 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 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革命派 辛亥革命

16 文化 (观念形态的革命) 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

17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8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李大钊 ( ) 鲁 迅 ( )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9 陈独秀开始时把自己办的杂志定名为《青年》,可以看出他将改造社会的职责寄于青年身上。

20 陈独秀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21 2.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称“民主”为“德先生”(Democracy),“科学”为“赛先生”(Science)。

22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23 主要武器: 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4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25 “民主”与“科学” 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处在一种不相容的境地。
孔学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出的“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 的目标不相适应。

26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他开始用鲁迅笔名射向封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27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28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9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对它的评价为: “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 “自从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30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31 当时新文化运动先进分子为什么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产生了怀疑?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

32 “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
李大钊

33 “全社会人心都陷人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
梁启超

34 既然西方人对自己都怀疑了,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还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呢?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35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出路。” —毛泽东

36 “东洋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世界非有第三种文明崛起,不足于渡世危崖”
对西方的怀疑只是说明了转向的必然性,为什么转向东方、转向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37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8 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封建主义不行,因为封建文化与反封建的历史走向相悖逆 学习资本主义,又走进了死胡同
“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39 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影响: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由理想转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式”,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40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41 2.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先进分子转向的呢?
第一,认识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和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向往社会主义。 第三,十月革命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42 1923年12月,北京大学投票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
列宁在全部497票中得227票,高居榜首。

43 个案: 五四运动前,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李大钊,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

44 条件:留学日本,使李大钊初步打下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推动:非常关注、潜心研究和热情宣传十月革命。 实践:李大钊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

45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发表于《新青年》

46 中国的先进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具有特定国际环境的双向作用: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的怀疑、抛弃;二是更直接作用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成果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同时,又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从内部来看,封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从外部来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鲸吞蚕食,使救亡图存成为中国振兴、自强的先决条件。

47 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中心、主力、斗争方式的变化) 1.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对“彻底性”的理解: 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毛泽东指出:“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 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中心、主力、斗争方式的变化) 1.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48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

49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50 第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2.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第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第二,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 第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51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作《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的讲话:
3.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作《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的讲话: “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52 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江泽民向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的希望。 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5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54 1.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的主要条件 蔡和森手执《资本论》与向警予的结婚照 第一,从政治思想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抨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的思想特征,革命精神极强,极易引起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共鸣。

55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10到12岁的童工,在晚上时常被关起来,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下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的观察力,便可以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的人民奉为圣经。此外,中国人所遇到的西方民主,只是在其担任了外国警察的角色,及保护以暴力夺取中国的权利与利益这几方面。因此,人们也无需仔细研究,便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立即可以完全接受马克思对西方民主的伪善所作的藐视性抨击。” —— 斯诺

56 第二,五四运动时期,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一战是对传统西方文明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一次大暴露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57 一方面,使某些中国人更加坚守中国文明的旧途;
另一方面,使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探寻突破传统的新路。

58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及博大、切实的思想特征,为迷茫中的人们提供了解难释疑的思想武器。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阶级基础。

59 2.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以陈独秀为例

60 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
以毛泽东为例

61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等

62 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
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所以,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63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如有人宣传的那样,取消反封建的启蒙工作。

64 4.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 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提倡民主和科学) 前期: 五四运动后:
 前期: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提倡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后: 李大钊、陈独秀(提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胡适、张东荪(反对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

65 第一,问题与主义之争 胡 适 问题与主义 李大钊 焦点 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要不要革命

66 “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
实质: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实质: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革命,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应该并行不悖。

67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 关于社会主义 张东荪 梁启超 李 达 陈独秀 焦点 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

68 第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争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 黄凌霜 焦点 区声白
陈独秀 李 达 黄凌霜 区声白 焦点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社会革命还是实行社会改良和需不需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69 当时,远在法国留学的周恩来,为了坚持马克思的观点,竟和无政府主义者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因为有人诽谤《共产党宣言》,一向文雅的周恩来竟会勃然大怒。

70 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论战,其结果:
一是使许多并不了解社会主义的人也转而信仰社会主义了。 二是帮助倾向社会主义的进步分子划清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科学社会主义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

71 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什么要建立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72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
毛泽东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73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74 “一个革命的政党在革命高潮中完全不能领导,可见他快要死亡了,故此次运动中的一般新领袖对于国民党均不满意,而有利于新的政党产生,中国革命需要组织各派力量以反对帝国主义而引导革命的党了。”

75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依靠新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革命的这种要求而成立的。

7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77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二,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由于在中国将出现更多的上海,中国无产阶级也将日益成长起来。它一定会建立这样或那样的中国社会民主工党”。

78 例如,邓中夏说: “五四运动中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

79 这样: 一方面,一部分工人在与这些知识分子接触的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从而使自己具有了阶级觉悟,从而出现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例如邓培。 另一方面,知识分子理解工人的疾苦,看到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使自己在思想感情上同情工人,使得知识分子工人化。

80 2.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81 第二阶段,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到党的成立为进一步结合阶段。
例如:在长沙新民学会1921年新年会上,在通过对解决社会问题的5种方法进行比较之后,17名与会人员中,12名赞成布尔什维主义。

82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83 中共“一大” 会址

84 主 要 内 容 确立党的名称 制定党的纲领 明确中心任务 选举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上演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幕,成为红色旅程的伟大起点。

85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破产之后。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86 第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这种实践性的品格。

87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88 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 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革命斗争由无到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 新的领导核心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革命纲领 新的斗争策略和革命方法 新的前途 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 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89 “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根本地改变了革命的面貌” —毛泽东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是波澜壮阔的行程。 “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根本地改变了革命的面貌” —毛泽东

90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或者说,中国人民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呢?

91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二大会址

92 最高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93 有人否定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必要性,认为一百多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阻碍、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如果不反帝反封建,中国早就现代化了。

94 毛泽东曾精辟地指出: “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

95 李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认为: 只有中国共产党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二个“挨”: 挨打和挨饿。

96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
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所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97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带着先进的思想走进了工棚。
鲁迅说: “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 中国共产党人带着先进的思想走进了工棚。

98 (以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为例) 同样,中国共产党人带着先进的思想走进了农舍。 以彭湃为例。
农民说:彭湃所做的事,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农民谋幸福的。 掀起了工农革命的高潮。 (以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为例) 彭湃

99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推动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月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中国工人掀起了第一个罢工斗争的高潮。

100 香港海员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0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也开始领导中国农民运动。
广州、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102 浙江萧山衙前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新型农民团体:衙前农民协会,发表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斗争宣言:《衙前农民协会宣言》。衙前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农民革命的序幕。 萧山衙前农民运动旧址

103 二、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104 这就是毛泽东说的:“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

105 1. 国共合作的形成 从中国国民党来看 从国共两党来看,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纽带 从中国共产党来看

106 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议决案》
1924 1923年中共三大 在广州召开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 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国民党,同时保持其独立性, 帮助国民党改组,使之改造 成为革命阶级的联盟。” 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中共三大决议 中国国民党一大 孙中山接受 共产国际和 中共的帮助 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议决案》 “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一大决议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中共二大 1922 1923 中共三大 中共一大 1921

107 1924年1月20日--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大会宣言》提出了“联共、联俄、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大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108 2.开创国民革命的新局面 第一,国民党组织得到了改造和发展。 第二,工农运动蓬勃高涨。 第三,革命武装力量不断扩大。
第四,国民革命思想得到了空前的传播。 第五,举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

109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110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国共合作的伟大力量,形成了革命人民的大团结。 第二,北伐战争是为了“打倒列强, 除军阀”,是正义的、革命的、进步的战争,顺应民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第三,北伐胜利发展同苏联政府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第四,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 第五,北洋军阀集团内部矛盾的存在,也是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原因之一。

111 3.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一方面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大课堂,使他们学到了许多新鲜的经验; 另一方面,纷繁复杂的革命斗争又把许多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要求他们在理论上对大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前途、领导权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等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112 第一,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 第二,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第三,关于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第四,关于农民同盟军问题。
为了指导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第一,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 第二,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第三,关于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第四,关于农民同盟军问题。 第五,关于武装斗争问题。 第六,关于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113 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作出了卓有成效地探索。必须承认的是,这些设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宝贵成果,对于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114 4.国民革命的失败及其评价 孙中山逝世后的国民党右派停下了脚步,走向革命的对立面。 蒋介石 汪精卫

115 1927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116 正如一位研究国民党历史的美国历史学家易劳逸所说:
一度给民族复兴带来希望的国民党,在蒋介石、汪精卫的手中开始走向了另一种选择。 正如一位研究国民党历史的美国历史学家易劳逸所说: 在这个依靠军事力量支持的政权里,想尽可能扩大自己的权力、威望和财富,而不是去为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人实在太多了。

117 大革命意义的定位: 又一次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 这场革命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斗争之激烈,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高潮

118 怎样分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其基本思路是从内外因出发,总体上是敌强我弱。 从客观上讲是“三个由于”: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中国革命的敌人拉进反革命营垒。 从主观上讲是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19 正如刘少奇所说:“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用马列主义的原理来解释中国社会历史实践,并指导这种实践,就觉得特别困难。”

120 从国际因素讲是大革命后期共产国际错误的指导。
尽管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肩负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擦干身上的血迹,执著于不变的初衷,开拓了一条全新却更为艰难的救国救民之路。

121 谢谢!


Download 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