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

2 目的及适应症 目的:掌握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的方法及其适应症 适用范围:适用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已成脓者

3 应用解剖 肛管直肠周围有许多组织间隙,间隙中富有脂肪组织,并由很多肌性隔将其分成许多小房,当发生化脓性感染时,脂肪很快坏死、液化,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4 应用解剖 以提肛肌为界,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分为上下两组 提肛肌上间隙:提肛肌上间隙是指腹膜与盆膈上筋膜之间区域。主要有三个
提肛肌下间隙:是指盆膈下筋膜与会阴部皮肤之间的区域

5 提肛肌上间隙 骨盆直肠间隙:左右各异,中间隔以直肠,上界为腹膜,下界为提肛肌及其筋膜,前界在男性是膀胱和前列腺,女性则为子宫阔韧带,后为直肠及直肠韧带。 直肠后间隙:位于直肠的后方,提肛肌及筋膜的上方,上界是腹膜,后界为骶前筋膜、骶骨和尾骨,又称骶前间隙。

6 提肛肌下间隙 坐骨直肠间隙:在肛肠的两旁,左右各一,呈锥体形,上面是提肛肌,下面是皮肤,外侧是坐骨及闭孔内肌,内侧为耻骨直肠肌及外括约肌深浅部,后为骶结节韧带及臀大肌下缘,前面为会阴筋膜及会阴浅横肌 皮下间隙:位于肛门周围皮下筋膜与外括约肌皮下部之间 肛管后间隙:位于肛管后面,上界是提肛肌,下面是皮肤,以肛门外括约肌浅部和肛尾韧带为界,又可分为深浅两部。深部间隙与两侧坐骨直肠间隙相交通,脓液可以以一侧坐骨直肠间隙经此通道侵入对侧,形成“马蹄形脓肿”

7 器械准备 手术刀、手术剪各1把,中血管弯钳、小血管弯钳、大弯血管钳、直血管钳各1把,20毫升注射器1只,5号或7号针头1只,7号丝线、无菌纱布块、无菌棉球、引流油纱布条、胶布。局麻药(利多卡因、生理盐水)适量。 将局麻药按比例稀释后抽入注射器备用。 病员排空大便或灌肠一次,清洗干净。

8 操作步骤 取侧卧位,肛周皮肤常规消毒,铺巾,作简易骶管麻醉;指诊探明脓肿的位置、范围
提肛肌下方脓肿者:于脓肿波动最明显处,作放射状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切口,进入脓腔,即可见脓液流出,取脓液送化验室作脓培养;用食指探查脓腔,分离脓腔内的纤维隔,并修剪创缘皮肤,并使之引流通畅;待脓液排尽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脓腔,外用敷料胶布固定。

9

10 操作步骤 提肛肌上方脓肿者,用穿刺针自脓肿相应方位肛缘外1.5厘米外穿刺,在食指引导下,边穿刺边抽吸,得脓后,针头留在原位,作为标志;将脓液送化验室作脓培养;沿穿刺针与肛门括约肌垂直作放射状切口,用血管钳顺着穿刺针向深部作钝性分离,当遇到有阻力感时,即达提肛肌,稍用力,则进入脓腔,用血管钳钝性分离,直至有脓液外溢;退出血管钳和穿刺针,再用食指扩大创口,探查脓腔,分离纤维隔,等脓液排尽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并修剪创缘皮肤,使之引流通畅,置橡皮管于脓腔顶部,充分引流;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脓腔,外用敷料胶布固定。

11 常见错误及对策 错误一:深部或其他部位遗留脓腔 对策:脓液排尽后,要将食指伸入脓腔,仔细探查,防止遗留死腔 深部或跨间隙脓肿要置引流条
错误二切口要足够长,深度要达到脓腔底部;脓肿范围大或跨间隙脓肿可作数个放射状切口及对口引流,以利脓腔引流通畅。

12 禁忌症 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严重血液病或凝血障碍者

13 注意事项 定位要准确:浅部脓肿在脓肿波动最明显处做切口;深部脓肿引流前应线穿刺,在穿刺抽出脓液处切开引流。
引流要彻底:切开脓腔后,要用手指去探查脓腔,分开脓腔内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 切口以放射状为宜,尽量少作横切口,以免术后疤痕影响括约肌舒缩。切口大小以引流通畅为原则,必要时作对口引流。 肛门直肠周围的肌肉、血管、神经较丰富,手术切开皮肤后,应改用血管钳钝性分离,以免损伤这些组织。深部脓肿应在直视下轻柔地作钝性分离,以防损伤重要血管、神经。 放置引流物记清数量,外加固定。换药时切不可将引流物遗留在脓腔内。


Download ppt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