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长沙医学院附属石门医院 石 门 县 人 民 医 院 骨科 刘平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长沙医学院附属石门医院 石 门 县 人 民 医 院 骨科 刘平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长沙医学院附属石门医院 石 门 县 人 民 医 院 骨科 刘平均
骨骼是人生的支柱 骨 折 概 论 长沙医学院附属石门医院 石 门 县 人 民 医 院 骨科 刘平均

2 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移位 掌握:骨折的定义、分类 熟悉:骨折的移位 了解:骨折的成因

3 定 义 骨折(Fracture):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4 成 因 成因:创伤、骨病。本章主要讨论创伤骨折

5 骨折成因 直接暴力:暴力导致直接作用部位骨折 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肌收缩使受力部位以远处骨折
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

6 分 类(1) 根据骨折处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分类 闭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骨折处皮肤粘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分 类(1) 根据骨折处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分类 闭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骨折处皮肤粘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骨折处皮肤粘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7 分 类(2)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 1 不完全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 裂缝骨折:骨质发生裂隙,无移位,多发生在颅骨、肩胛骨等。
分 类(2)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 1 不完全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 裂缝骨折:骨质发生裂隙,无移位,多发生在颅骨、肩胛骨等。 青枝骨折: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

8 分 类(2)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 2 完全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全部中断,按骨折线的方向和形态可分为 横行骨折 斜行骨折 螺旋形骨折
分 类(2)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 2 完全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全部中断,按骨折线的方向和形态可分为 横行骨折 斜行骨折 螺旋形骨折 粉碎性骨折 嵌插骨折 压缩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 骨骺分离

9 骨骺分离: 骨折线经过骨骺的骨折

10 分 类(3) 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分类 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移位。裂缝、青枝、横行、压缩、嵌插等骨折。
分 类(3) 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分类 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移位。裂缝、青枝、横行、压缩、嵌插等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的骨折。斜行、螺旋、粉碎骨折等

11 骨折移位 五种常见骨折移位方式 成角移位:以骨折段所形成的角的角顶的指向为准有前、后、内、外成角。
侧方移位:以近端为准,远端向前、后、内、外移位

12 骨折移位 五种常见骨折移位方式 3. 短缩移位:两骨折段间相互重叠或嵌插而缩短。 分离移位: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相互分离形成间隙。
3. 短缩移位:两骨折段间相互重叠或嵌插而缩短。 分离移位: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相互分离形成间隙。 旋转移位:远侧骨折段围绕骨纵轴旋转。

13 导致骨折移位的因素 外界暴力:暴力性质、大小、方向 肌的牵拉:骨折部位离不同肌肉的起止点的距离不同造成不同的移位

14 导致骨折移位的因素 肢体重量:骨折远端肢体重量的牵拉,导致骨折分离移位 不当的搬运和治疗

15 第二节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 熟悉骨折的X线检查

16 骨折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骨折一般只引起局部症状,严重骨折和多发性骨折可导致全身性反应 全身表现 休克 发热 局部表现 一般表现 特有体征

17 骨折的临床表现(1) 全身表现——休克 骨折所致休克的主要原因 骨折出血:可达2000ml以上。 开放骨折和重要脏器损伤 骨盆骨折 股骨骨折
多发骨折 开放骨折和重要脏器损伤

18 骨折的临床表现(2) 全身表现——发热 骨折所致发热的主要是血肿吸收过程中产生的吸收热,一般应为38ºC以下的低热。如发生高热,应考虑感染。

19 骨折的临床表现(3) 局部表现之——一般表现 骨折部位可出现: 疼痛:局部疼痛、压痛及纵轴叩痛 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及主动、被动活动受限或丧失
肿胀:青、紫、黄色瘀斑, 水肿、张力性水疱

20 骨折的临床表现(3) 局部表现之——特有体征,出现即可诊断 骨折部位可出现: 畸形:骨折段移位引起的短缩、成角及旋转畸形
异常活动:本不能活动的部位出现活动 骨察音或骨察感:骨折块之间相互摩擦产生

21 骨折的X线表现 X线检查是骨折的重要的、客观的诊断依据,凡不能排除骨折的损伤,都应做相应的X线检查。 借助X线检查判断: 骨折有无 骨折程度
骨折形态 骨折稳定性 骨折移位 骨折治疗过程中稳定性及愈合进程

22 X线检查方法 部位:一般应包括可能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 体位:一般只照正侧位即可,个别部位需要特殊体位。如髌骨、跟骨轴位,齿状突张口位等。
方法:照片或透视,必要时也可行CT.

23 谢谢

24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 掌握 熟悉骨折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了解骨折并发症的病理和处理

25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 骨折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休克、重要内脏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脂肪栓塞综合症、骨筋膜室综合症
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急性骨萎缩等

26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1) 休克: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病理 导致休克的因素 处理 去除病因、止血、纠正低血容 量
休克: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病理 导致休克的因素 处理 去除病因、止血、纠正低血容 重要内脏损伤:肺、肝、脾、肾、膀胱尿道、直肠等损伤——相应的表现 病理 处理

27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2) 重要周围结构损伤:血管、神经、肌腱及 脊髓等损伤——相应的表现 病理 处理

28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1)重要血管损伤 (2)周围神经损伤 (3)脊髓损伤

29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3) 脂肪栓塞综合症:肺、脑栓塞的临床表现 病理:栓塞后的相应病理变化 肺灌注不良 肺泡膜细胞产生
肺灌注不良 肺泡膜细胞产生 释放脂肪酶 水解脂肪栓子的 中性脂肪滴为甘油和游离脂肪 酸,释放儿茶酚胺,损伤毛细 血管壁使富于蛋白质的液体漏 至肺间质及肺泡所致肺出血、 肺不张、低血氧 处理:

30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4) 骨筋膜室综合症: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病理 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因素 缺血水肿恶性循环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
骨筋膜室综合症: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病理 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因素 缺血水肿恶性循环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 2、缺血性肌挛缩 3、坏疽 处理 重在预防,去除病因、改善血 运。

31 5.骨筋膜室综合征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 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32 骨筋膜室综合征 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前臂8.7kPa(65mmHg),小腿7.3kPa(55mmHg)],可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形成缺血一水肿一缺血的恶性循环。

33 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 ①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早期,及时处理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②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②坏疽——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循环,还可致休克、心律不齐和急性肾衰竭。

34 治疗 早期广泛筋膜减压 已广泛坏死、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截肢

35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5) 坠积性肺炎: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病理 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因素 处理 重在预防,预防和抗感染、祛 痰。
坠积性肺炎: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病理 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因素 处理 重在预防,预防和抗感染、祛 痰。 压疮:临床表现 病理 处理

36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见于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下肢长时间制动,静脉血流缓慢,加之创伤所致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形成。应加强活动锻炼。

37 4.感染 开放性骨折,特别是污染较重或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者,若清创不彻底,坏死组织残留或软组织覆盖不佳,可能发生感染。处理不当可致化脓性骨髓炎。

38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6) 骨化性肌炎:临床表现 病理 处理 创伤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病理 处理

39 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内骨折,关节面遭到破坏,又未能准确复位,骨愈合后使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致使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

40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7) 缺血性骨坏死:临床表现 病理 处理 关节僵直:临床表现 病理 长时固定 静脉淋巴回 流不畅 浆液纤维性渗出
病理 长时固定 静脉淋巴回 流不畅 浆液纤维性渗出 纤维蛋白沉积 纤维粘连 关节囊及周围肌挛缩 处理 缺血性骨坏死:临床表现 病理 处理

41 9.缺血性骨坏死

42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8) 缺血性肌挛缩:临床表现 典型爪型手 爪型足 病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处 理不当的严重后果 处理

43 缺血性肌挛缩 是骨折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骨筋膜室综合症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它可由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直接所致,更常见的是骨折处理不当所造成,特别是外固定过紧。提高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认识并及时予以正确处理是防止缺血性肌挛缩发生的关键。典型的畸形是爪形手和足。

44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9) 急性骨萎缩(acute bone atrophy, Sudeck’s atrophy):
临床表现 好发手足骨折后,典型表现 疼痛及血管舒缩紊乱所致的一系 列症状体征。 病理 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 处理 骨折早期预防,抬高患肢、积极主 动锻炼必要时交感神经封闭治疗

45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 掌握 熟悉 了解骨折的愈合过程

46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标准

47 一、间接骨折愈合过程 spontaneous (indirect, secondary) bony healing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从组织学和生物学的变化,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三者之间不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织演进。

48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1) 间接骨折愈合的分期:根据骨折愈合过程细胞学和组织学变化分为以下三期,三期间相互交织、逐渐演进。 血肿炎症机化期
原始骨痂形成期 骨板形成塑形期

49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2) 血肿炎症机化期 骨折后骨膜下、骨髓腔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
伤后6~8H内外凝血系统激活,血肿凝聚形成血块。 严重损伤和血管断裂、骨折端缺血,部分软组织和骨组织坏死,缺血坏死组织引起无菌性炎症。

50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3) 血肿炎症机化期 缺血坏死细胞所释放的产物,引起局部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血浆渗出、水肿、炎性细胞浸润。
中性、淋巴、单核及巨噬细胞侵入血肿骨坏死区,清除血凝块、坏死软组织和死骨,使血肿机化形成肉芽组织。

51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4) 血肿炎症机化期 纤维连接:肉芽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大量胶原纤维,转化为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两端连接,称为纤维连接。 这一过程在伤后2周内完成。

52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5) 血肿炎症机化期 骨样组织:在骨折断端间纤维连接形成同时,骨折端附近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活跃,1周后形成平行于骨干的骨样组织,并逐渐延伸增厚。接着骨内膜也发生一样的改变。

53

54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6) 血肿炎症机化期 内源性生长因子:由坏死的骨细胞、成骨细胞、及被吸收的骨基质释放。在炎症期刺激血管增生、间充质细胞聚集、增值并向成骨细胞转化。

55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7) 血肿炎症机化期 内源性生长因子: 胰岛素生长因子Ⅰ、Ⅱ(IGF-Ⅰ、IGF-Ⅱ)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β转化生长因子(TGF- β)

56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8) 血肿炎症机化期 内源性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具有独特的诱导成骨作用,主要诱导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软骨和骨。

57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9) 原始骨痂形成期 膜内成骨:骨内、外膜增生,新生血管长入,成骨细胞大量增生,合并分泌骨基质,使骨折端附近内外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膜内成骨。

58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10) 原始骨痂形成期 内、外骨痂:经膜内成骨在骨内、外膜与骨质间形成的新骨,分别称为内、外骨痂。

59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11) 原始骨痂形成期 软骨内成骨:填充于骨干断端间和髓腔内的纤维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着成骨细胞侵入软骨基质,软骨细胞发生变性而凋亡,软骨基质经钙化而成骨,即软骨内成骨。

60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12) 原始骨痂形成期 连接骨痂:两断端间经软骨内成骨形成的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称连接骨痂。
桥梁骨痂:连接骨痂与内外骨痂相连形成的整体即桥梁骨痂。桥梁骨痂出现标志着原始骨痂形成。

61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13) 原始骨痂形成期 历经4~8周,原始骨痂不断钙化加强,达到足以抵抗肌收缩及剪力和旋转力时,意味着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X线片显示:连续梭形骨痂形成、骨折线隐约可见。

62

63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14) 骨板形成塑形期 1 原始骨痂的新生骨小梁逐渐增粗,排列逐渐规则致密。
1 原始骨痂的新生骨小梁逐渐增粗,排列逐渐规则致密。 2 断端间破骨细胞侵入清除坏死骨,成骨细胞侵入,新骨形成,完成爬行替代过程。

64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14) 骨板形成塑形期 在Wollf定律的作用下:
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相互作用,在应力轴线上成骨细胞相对活跃,有更多的新骨形成,成为坚强的板层骨。

65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14) 骨板形成塑形期 在Wollf定律的作用下:
在应力轴线以外则相反,破骨细胞活跃逐渐清除多余的骨痂,髓腔重新沟通,正常骨结构恢复,塑形完成。

66 二、直接骨折愈合过程 direct (primary) bony healing

67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标准: 1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2 局部无异常活动 3 X线片见连续性骨痂、骨折线模糊
1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2 局部无异常活动 3 X线片见连续性骨痂、骨折线模糊 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KG、 连续1分钟,下肢平地无拐连续步行3分钟、30步。连续观察2周步变形。

68 谢谢

69 第五节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掌握 熟悉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 了解

70 骨折愈合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其中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对于这些因素应有充分的认识,以便利用和发挥有利因素,避免和克服其不利因素,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71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一)全身因素 (二)局部因素 (三)治疗方法的影响

72 (一)全身因素 1.年龄:不同年龄骨折愈合差异很大,如新生儿股骨骨折2周可达坚固愈合,成人股骨骨折一般需3个月左右。儿童骨折愈合较快,老年人则所需时间更长。 2.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欠佳,特别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症、恶性肿瘤以及钙磷代谢紊乱,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

73 (二)局部因素 1.骨折的类型和数量螺旋形和斜形骨折,骨折断面接触面大,愈合较快。横形骨折断面接触面小,愈合较慢。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段骨折,愈合较慢。 2.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这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骨折的部位不同,骨折段的血液供应状况也不同。

74 2.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1)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良好 (2)一骨折段血液供应较差 (3)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差 (4)骨折段完全丧失血液供应

75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1)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良好,多见于干骺端骨折。许多小血管从关节囊、韧带和肌腱附着处进入骨内,血液供应丰富,骨折愈合快 。

76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2)一骨折段血液供应较差,如胫骨干中、下l/3骨折,由于胫骨干主要靠从其中、上1/3交界处后侧面进入髓腔内的滋养动脉由上而下来的血液供应骨折后,滋养动脉断裂,远侧骨折段仅靠骨膜下学血管维持,血液供应明显减少,骨折愈合较慢。

77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3)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差,如胫骨中、上段和中、下段两处同时发生骨折,上段骨折段仅一骨折段血液供应较差,下段骨折处则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差,因此上段骨折较下段骨折愈合快。

78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4)骨折段完全丧失血液供应。如股骨颈囊内骨折,股骨头血液供应几乎完全中断,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79 3.软组织损伤程度 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特别是开放性损伤,可直接损伤骨折段附近的肌肉、血管和骨膜,破坏从其而来的血液供应,影响骨折的愈合。

80 4.软组织嵌入 若有肌、肌腱等组织嵌人两骨折端之间,不仅影响骨折的复位,而且阻碍两骨折端的对合及接触,骨折难以愈合甚至不愈合。

81 5.感染 开放性骨折,局部感染可导致化脓性骨髓炎,出现软组织坏死和死骨形成,严重影响骨折愈合。

82 (三)治疗方法的影响 1.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可损伤局部软组织和骨外膜,不利于骨折愈合,应予避免。
2.切开复位时,软组织和骨膜剥离过多影响骨折段血供,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3.开放性骨折清创时,过多地摘除碎骨片,造成骨质缺损,影响骨折愈合。 4.骨折行持续骨牵引治疗时,牵引力过大,可造成骨折段分离,并可因血管痉挛而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5.骨折固定不牢固,骨折处仍可受到剪力和旋转力的影响,干扰骨痴生长,不利于骨折愈合。 6.过早和不恰当的功能锻炼,可能妨碍骨折部位的固定,影响骨折愈合。

83 第六节 骨折的急救 掌握骨折的急救 熟悉 了解

84 骨折的急救 现场急救不仅要注意骨折的处理,更重要的要注意全身情况的处理。
骨折急救的目的是用最为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迅速转运,以便尽快得到妥善处理。

85 骨折的急救 1.抢救休克:尽量减少搬动,有条件时应立即输液、输血。
2.包扎伤口 :开放性骨折,伤口出血绝大多数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 3.妥善固定 : 固定是骨折急救的重要措施。凡疑有骨折者,均应按骨折处理。 4.迅速转运: 病人经初步处理,妥善固定后,应尽快地转运至就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86 骨折急救固定的目的 ①避免骨折端在搬运过程中对周围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内脏的损伤。 ②减少骨折端的活动,减轻病人疼痛。
③便于运送。固定可用特制的夹板,或就地取材用木板、木棍、树枝等。若无任何可利用的材料时,上肢骨折可将患肢固定于胸部,下肢骨折可将患肢与对侧健肢捆绑固定。

87 谢谢

88 第七节 骨折的治疗原则 掌握骨折的治疗原则 熟悉骨折的治疗 了解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标准

89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 2.固定: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 。 3.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

90 一、骨折的复位 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 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 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末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

91 功能复位的标准 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左右,干能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

92 (二)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 2.切开复位

93 1.手法复位 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获得满意效果。

94 手法复位方法

95 2.切开复位 即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称为切开复位。

96 切开复位的指征 1.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2.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3.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4.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5.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97 二、骨折的固定 外固定——用于身体外部的固定 内固定——用于身体内部的固定

98 (一)外固定 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外固定者。
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 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持续牵引和外固定器等。

99 5.外固定器 适应证 ①开放性骨折。 ②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 ③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 ④截骨矫形或关节融合术后。

100 1.小夹板固定 小夹板固定的指征: (1)四肢闭合性管状骨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肌牵拉力强大,需结合持续骨牵引;
(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者; (3)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101 2.石膏绷带及支具固定 石膏绷带固定的指征: (1)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者。
(2)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者,如脊柱骨折。 (3)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如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 (4)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手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合术后。 (5)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

102 3.外展架固定 外展架固定的指征: (1)肱骨骨折合并挠神经损伤或肱骨干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
(2)肿胀严重的上肢闭合性骨折和严重的上臂或前臂开放性损伤。 (3)臂丛神经牵拉伤。 (4)肩胛骨骨折。 (5)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结核。

103 4.持续牵引 牵引既有复位作用,也是外固定。持续牵引分为皮肤牵引和骨牵引。 (1)颈椎骨折脱位——枕颁布托牵引或颅骨牵引
(2)股骨骨折——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 (3)胫骨开放性骨折——跟骨牵引 (4)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 (5)复位困难的肱骨髁上骨折——尺骨鹰咀骨牵引

104

105

106 (二)内固定 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 Medial buttress plate

107 动力加压钢板DCP 重建钢板

108 桥接钢板 Bridging plate 波形钢板 Wave plates

109

110 肱骨骨折外固定器固定术后 不愈,再次手术植骨加钢板内固定

111 髓内钉内固定

112

113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功能锻炼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1.早期阶段 骨折后l~2周内,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萎缩。 2.中期阶段 即骨折2周以后,患肢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减轻,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日趋稳定。此时应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其活动强度和范围逐渐缓慢增加。 3.晚期阶段 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此时是功能锻炼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早、中期功能锻炼不足的病人,肢体部分肿胀和关节僵硬应通过锻炼,尽早使之消除。

114 第十节 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掌握 熟悉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概念 了解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方法

115 第十节 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骨折延期愈合(delayed union):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时间,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 X线片:骨折断端轻度脱钙、骨痂少、骨折线明显、无硬化表现。

116 第十节 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骨折延期愈合原因:除全身营养不良、局部血供差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骨折处复位后固定不确实,存在剪力、旋转或过度牵拉。 处理:消除原因,恰当处理,仍可达到骨性愈合。

117 第十节 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骨折不愈合(nonunion):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仍达不到骨性愈合。 临床:骨折处假关节活动 X线片:骨折断端骨痂少、骨端分离、两断端萎缩光滑、断端骨髓腔硬化骨封闭

118 第十节 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骨折不愈合原因:软组织嵌顿、骨缺损、多次手术对骨折部的血供破坏较大。 不可能再通过延长治疗时间达到骨愈合 需切除硬化骨、打通髓腔、修复骨缺损、 植骨内固定,必要时加外固定。

119

120 第十节 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带血管蒂的骨膜和骨移植、吻合血管蒂的骨膜骨移植已成为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也有低频电磁场治疗无骨缺损的骨折不愈合的取得成功的报道。

121 第十节 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骨折畸形愈合(malunion):骨折愈合的位置未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存在成角、旋转、重叠畸形。 骨折畸形愈合可能由于骨折复位不佳、固定不牢、或过早拆除固定,受肌肉牵拉、肢体重量或不恰当的锻炼、负重影响。

122 第十节 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骨折畸形愈合处理: 畸形轻、功能影响不大者,可不予处理。 畸形明显影响功能者需矫正。 骨折愈合时间2~3月,骨痂不坚固、可试行手法折骨、重新复位外固定。

123 谢谢


Download ppt "长沙医学院附属石门医院 石 门 县 人 民 医 院 骨科 刘平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