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讲 民族器乐 主讲:范琳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讲 民族器乐 主讲:范琳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讲 民族器乐 主讲:范琳琳

2 概述 一、器乐与乐种的界定 器乐是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运用,所表现一定情绪与意境的音乐作品。
乐种是指“历史传承于某一地域(或宫廷、寺院、道观)内的,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典型的音乐形态构架,规范化的序列表演程式,并以音乐(器乐、声乐、吟诵)为其表现主体的各种综合艺术、音乐形式,均可称为乐种。”

3 乐种的表现形式为:纯器乐形式、综合音乐形式、综合艺术形式三种类型。
中国传统器乐根据其演奏形式,主要包括独奏音乐与合奏音乐两部分。

4 二、器乐与乐种历史沿革 民族器乐是伴随着民族乐器的出现产生的。周代,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八音”。 (一)先秦时期的钟鼓乐队与古琴音乐 1、曾侯乙墓中的钟鼓乐队 钟鼓乐队:在史书上一般称作“钟鼓之乐”,是以编钟、编磬与建鼓为主要乐器的大型管弦乐队。它兴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

5 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期曾侯乙墓编钟 (1978年发掘)
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期曾侯乙墓编钟 (1978年发掘)

6 2、古琴音乐 琴是我国历史久远的一件弹弦乐器。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琴曲两种。

7 (二)汉魏至南北朝时期的鼓吹乐与相和歌 1、鼓吹乐 鼓吹,是汉魏时期流行的一种乐队组合形式。它形成于秦末汉初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乐队编制二黄应用场合的不同,鼓吹乐又可分为:黄门鼓吹、骑吹、横吹、短箫铙歌四种形式。

8 2、相和歌中的器乐 汉代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艺术形式相和歌,它的特点是歌唱者自己敲击一个被称作“节”的乐器,与其它丝竹伴奏乐器相配合,所谓“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其一,曲式结构上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相和大曲。“艳”、“趋”、“乱” 其二,增加独立的器乐演奏。 琴、筝、笙、筑。

9 (三)隋唐时期器乐的繁荣 1、隋唐大曲中的器乐
隋唐大曲是在唐代民歌、曲子的基础上继承相和歌大曲的曲式结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大型歌舞形式,其中包括器乐、歌曲、舞蹈三部分。

10 2、器乐独奏艺术的发展 隋唐时期,独奏音乐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 唐代除琵琶外,羯鼓、筚篥、箜篌等也都有高度发展。

11 3、擦弦乐器的出现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引竹嵇琴入,花邀戴客过”的诗句,说明唐代已有擦弦乐器。
奚琴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陈旸《乐书》128:“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

12 4、音乐理论 燕乐二十八调和犯调、移调的运用。
清代音乐学家凌廷堪在《燕乐考源》中论述认为唐燕乐有四均“宫、商、角、徵、羽”,每均中有七调,构成二十八调。 北宋沈括认为燕乐有七均“宫、商、角、徵、羽、变宫、清角”,每均有四调,共二十八调。

13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民间器乐 1、器乐独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主要表现在古琴音乐与琵琶音乐的发展上。
2、民间乐种的兴起与宗教音乐的传承。 3、音乐理论与乐谱 4、乐器的兴盛。 徐上瀛《谿山琴况》,是一篇探讨古琴表演林论的美学著作。

14 器乐与乐种的类别及艺术特征 一、独奏音乐的主要类别与艺术特征 根据乐器发音的特性把乐器划分为吹奏乐器、
膜鸣乐器、弦鸣乐器、气鸣乐器、电鸣乐器。 根据演奏方法把乐器划分为吹奏乐器、擦弦乐器、弹弦乐器、打击乐器。

15 (一)吹奏乐类 1、笛 俗称“笛子”或“梅”,边棱音气鸣乐器。 笛的形制按传统流布特征,主要有曲笛和梆笛两种。
北方梆笛的演奏技巧主要有:吐音、抹音、花舌音、垛音、历音、颤音等;南方曲笛演奏技巧主要有:垫音、打音、颤音、涟音、泛音等

16 北方梆笛 冯子存(1904—1987)河北省阳原县人北方梆笛的主要代表人物。 欣赏笛曲《五梆子》

17 南方曲笛 陆春龄(1921—)上海人,江南曲笛演奏的主要代表人物。 欣赏笛曲 《鹧鹄飞》

18 2、管 俗称“管子”,古称筚篥,簧振动气鸣乐器。 管分为单管(分大、中、小三种)、双管、喉管三种。
管子的基本演奏技巧有:吐音、颤音、花舌音、滑音等。 管子在民间乐器合奏音乐、戏曲音乐及歌舞音乐中都 被广泛应用。

19 3、唢呐 民间俗称喇叭、大号、大笛、大杆、二杆等。簧振动气鸣乐器。 唢呐分为高音唢呐(俗称海笛)、中音唢呐、低音唢呐三种。
唢呐演奏技法主要有:齿音、花舌音、打音、垫音、滑音、弹音、泛音、倚音等。 欣赏唢呐曲《百鸟朝凤》

20 4、笙、葫芦笙、芦笙 (1)笙 我国古老的簧振动气鸣乐器。 笙的形制主要有:圆笙、方笙、丝竹笙、键盘笙等。 欣赏笙曲:《凤凰展翅》

21 (2)葫芦笙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所用的簧振动气鸣乐器。 葫芦笙的主要形制有:四管、五管、七管、八管等多种。 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22 (3)芦笙 流传在我国西南地区苗、侗等民族所用的簧振动气鸣乐器。 芦笙的形制有大小之分,管数有单双不等。 欣赏芦笙曲《赛马》 《孔雀东南飞》

23 (二)擦弦乐器 1、二胡 擦奏弦鸣乐器二胡是现代名称,过去胡琴往往是多种擦奏弦鸣乐器的总称
二胡一般采用五度定弦,民间有两种定弦方法:一种定弦法是用中弦、老弦,叫做“托音 胡琴”;另一种定弦法是用子弦、中弦,叫做“主音胡琴”。

24 欣赏《二泉映月》

25 欣赏《烛影摇红》 刘天华

26 2、板胡 板胡应视为唐末时期擦弦乐器奚琴在明清时期的一个变化发展。 板胡分为高音、中音、次中音三种。
板胡除豫剧是四度定弦外,其它剧种均为五度定弦。

27 欣赏《小桃红》 板胡演奏家刘明源(1931—1996)天 津人,精于评剧音 乐伴奏,对民间丝 竹乐娴熟。

28 板胡演奏家张长城 以演奏中胡板胡为特长,音色秀丽,情感淳朴真挚,富于鲜明的陕西地方风格特点。

29 3、马头琴 蒙古擦奏乐器。流行于内蒙古地区,以及辽宁、吉林、甘肃、青海、维吾尔族自治区等地。 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

30 欣赏《森吉德马》 蒙古族演奏家:色拉西 潮尔琴

31 4、四胡、京胡 (1)四胡 流传于蒙古、达擀尔、锡伯、赫哲等民族中的擦奏弦鸣乐器。因张有四张弦而得名。
传统四胡的音箱有圆筒形、六角形、八角形三种。 蒙古地区的四胡有大(低音)、中(中音)小(高音)三种不同形制。

32 (2)京胡 擦奏弦鸣乐器。清代李调元《剧话》曰:“胡琴腔起于江右,今盛传其音,专以胡琴为节奏。”
京胡由于琴弓所张毛松紧不同,有软弓与硬弓两种。 右手弓法主要有:长弓、短弓、颤弓、抖弓;左手指法主要有吟、揉、滑、打等。

33 欣赏《夜深沉》 京胡著名演奏家有徐兰沅、李慕良等 代表曲目有《夜深沉》、《五字开门》、《柳金娘》等。

34 (三)弹弦乐类 1、琴 琴亦称“七弦琴”,因历史悠久,唐、宋以来逐渐被称为古琴。 琴的演奏形式有:琴歌和独奏两种。
南朝丘明传谱《碣石调幽兰》是存世的唯一一份琴用文字谱。 郭楚望《潇湘水云》

35 古琴形制:仲尼式、联珠式、落霞式、蕉叶式等。
古琴的定弦法主要有三种:正调、侧弄、外调。

36 吴景略(1907—1987),江苏常 熟人。 代表作品《潇湘 水云》、《梅花 三弄》、《胡笳 十八拍》

37 欣赏《梅花三弄》 三弄表示主题三次出现,分别在上准(四、五徽为中心)、中准(七徽为 中心)、下准(九、十徽为中心)三 个部位演奏。

38 管平湖(1891—1967)江苏苏州人,出生于北京。 代表曲目:《广陵散》、《流水》、《阳春》

39 欣赏《流水》 乐谱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1425年)。其解题为“《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唐代分为两曲。”

40 2、筝 (1)山东筝曲 筝演奏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弦为主。右手有劈、托、抹、摇等技法;左手有按音、滑音、吟音等技法。
主要流传地区菏泽,分为“大板曲”和“小板曲”两种。大板曲代表曲目有《高山流水》、《汉宫秋月》等;小板曲目有《凤翔歌》、《大八板》等

41 (2)河南筝曲 流传于河南全省,分“小曲”和“板头曲”两部分。“小曲”大多是河南曲子的唱腔曲牌;“板头曲”多为传统器乐曲牌。
代表曲目:《打雁》、《落院》等。

42 (3)江浙筝曲 流行地区江浙地区,又称武林筝曲(武林是杭州的古称)。 代表曲目:《将军令》、《海青拿天鹅》、《月儿高》。

43 (4)广东客家筝曲 客家筝曲有大调、串调、小调三类。 代表曲目:《出水莲》、《蕉窗夜雨》、《千里缘》

44 (5)广东潮州筝曲 流传于广东潮州、汕头等地。 代表作品:《寒鸦戏水》、《柳青娘》、《昭君怨》

45 (6)朝鲜族伽倻筝曲 (7)蒙古族雅托噶曲 流传于内蒙古地区。
流传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朝鲜族居住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区等地。 代表作品:《桔梗谣》、《你哩哩》 (7)蒙古族雅托噶曲 流传于内蒙古地区。

46 欣赏《高山流水》 《寒鸦戏水》

47 3、琵琶 “琵”和“琶”原是弹弦乐中两种演奏方法的名称。 江苏无锡派 主要曲谱:《南北派秘本琵琶谱真传》 代表人物:杨荫柳 浙江平胡派
主要曲谱:《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代表人物:吴梦飞

48 江苏崇明派 主要曲谱:《瀛洲古调》 代表人物:曹安和 上海浦东派 主要曲谱:《养正轩琵琶谱》 代表人物:陈子敬 上海汪昱庭派 主要曲谱:《汪昱庭琵琶谱》 代表人物:汪昱庭

49 (1)琵琶武曲 武曲的特点在于写实性,叙事性。乐曲往往根据情节内容发展连续叙述,类似章回小说。 欣赏琵琶武曲《十面埋伏》

50 (2)琵琶文曲 文曲的特点在于概括性、抒情性。往往以简朴而又动人的旋律表达出了深刻的内心倾诉,或者以优美清新的音调,展现出令人向往的意境。
欣赏琵琶文曲:《夕阳箫鼓》

51 (3)琵琶大曲 琵琶大曲:是综合运用武曲、文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不受武、文曲格调的束缚,演奏上较自由、活泼,风格新颖、欢畅。

52 4、热瓦普、冬不拉、三弦月琴 (1)热瓦普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清代《皇朝礼器图式》将其纳入“回部乐”。主要流行于新疆南部喀什地区。

53 (2)冬不拉 哈萨克族弹弦乐器。主要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勒泰、伊利及其他哈萨克族聚居地区。

54 (3)三弦 三弦古称弦子、弦。有关三弦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言:“今之三弦,始于元时。”

55 ①汉族三弦:汉族所用三弦主要有小三弦、大三弦两种。
②白族、彝族大三弦: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理市以及云龙等县。 ③云南各民族的小三弦:主要流传在云南的哈尼、白、布朗等族。

56 (4)月琴 哈尼、布衣、汉等名族的弹弦乐器,西南彝族地区又称“巴布”、“班匹”,蒙古族、汉、满族多称“四弦”、“月琴”。

57 二、乐种的主要类别与艺术特征 (一)弦索乐类乐种 弦索乐:全部用弦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一般仅用三、四件富有地方特点的弦乐器演奏。

58 1、弦索十三套 民间器乐合奏,属弦索乐类乐种。弦索十三套是指由清蒙古族明谊(荣斋)汇编,嘉庆甲戊年(1814)年抄本之译谱。主要乐器有琵琶、弦子、筝、胡琴等4件。

59 2、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 河南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形成于15世纪中叶,它以流行汴梁的南北小曲为基础,以后又逐渐吸收了雍正、乾隆年间在北方流行的“岔曲”,并融合了中州音乐语言特点形成的一个独立地方曲种。

60 (二)丝竹类乐种 丝竹乐:以某一二件弦乐器、管乐器为乐队组合核心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1、江南丝竹
流传于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带。 主要乐器: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箫、笙、鼓、板、木鱼等。

61 江南丝竹八大名曲:《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华六板》、《慢六板》

62 2、广东音乐 流行于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后传至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是由戏曲过场音乐、民间器乐曲牌发展起来的。最初的组织是戏曲乐队及民间的“八音会”。

63 3、潮州弦诗 潮州弦诗俗称弦诗乐,因原有旋律有唱词而沿用古称。主要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以及福建省南部一带。 潮州弦诗分为:儒家乐和棚顶乐
儒家乐的演奏者,一种是由上层社会资助的乐队;另一种则是自发性的群众自由集社组织。 棚顶乐则主要用于戏剧舞台,为烘托剧情服务,演奏风格较为简单、粗犷。

64 4、福建南音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流传于福建省的泉州、晋江、厦门等市区。 南音分:指、谱、曲三大类。
指:亦称指谱、指套,它是一种有词、有谱、并记有琵琶演奏只发的完整大型套曲,唱词与旋律均来自戏曲音乐,实际上是用于器乐演奏的声乐套曲。

65 谱:亦称大谱,即器乐曲。每套均为3—10个曲牌连缀或变奏构成。
曲:亦称小曲、散曲,为独立演唱的声乐曲。 南音的乐队编制分上四管、下四管两种。 上四管以琵琶为主奏乐器,下四管多用于室外演唱或行乐。

66 (三)鼓吹乐 鼓吹乐:以某一件吹奏乐器为主奏乐器,配合其它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所组成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
全国的鼓吹乐演奏形式分为三种:以管子为主的鼓吹乐;以唢呐为主的鼓吹乐;以笛子为主的鼓吹乐。

67 1、河北音乐会 主要流行于河北省中部保定、石家庄廊坊及衡水地区,故又有冀中管乐之称。 演奏有僧、道乐班和民间鼓乐班两种。 2、晋北笙管乐 主要流传于山西省北部、东北部地区的五台、原平、代县等地。 山西八大套:《推碌碡》、《青天歌》、《箴言》、《扮妆台》、《劝金杯》、《鹅郎套》、《十二层楼》、《大骂玉郎》

68 3、鲁西南鼓吹乐 集中流传在山东西南部的菏泽和济宁地区,演奏形式有一唢呐主奏、锡笛主奏、笛子主奏等多种形式。
鲁西南鼓吹乐的乐曲来源于四个方面:其一,是以【开门】曲牌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变体;其二,是以【抬花轿】曲牌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变体;其三,是吸收地方戏曲音乐及其它器乐曲牌;其四是咔戏。

69 4、辽宁鼓吹乐 辽宁鼓吹乐遍及全省,尤以辽宁省南部地区鞍山、海城以及沈阳等地最为活跃。 演奏乐曲四类:汉吹、大牌子曲、小牌子曲、水曲。

70 (四)吹打乐类乐种 吹打乐:以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演奏并重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1、十番锣鼓
简称:“十番”或“锣鼓”,历史上曾有过“十样锦”、“十不闲”等名称。主要流行于江苏的苏州、无锡、常熟一带。 2、十番鼓 十番鼓与十番鼓乐的根本区别,首先在于乐队编制不同,二者虽然都以笛、鼓为主奏乐器,但十番鼓不用打击乐器锣、钹、釵;其次,二者曲目来源不同;其三,二者乐曲曲式结构模式框架不同;其四,十番鼓突出各锣鼓牌子的不同数列组合及演奏特点。

71 3、浙江锣鼓 4、西安鼓乐 浙江吹打乐遍及全省,但以浙东一带最为盛行,因此又有“浙东锣鼓”之称。
流行于陕西省西安地区,尤以西安市以及邻近终南山各县。民间称呼其为“细乐”或“乐器”。

72 (五)锣鼓乐类乐种 锣鼓乐: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这种演奏形式民间又叫清锣鼓和素锣鼓。 1、西安铜器社
主要乐器:单面鼓、云锣、马锣、大锣、碰铃、小镲等。 2、土家族打溜子 主要乐器: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等。

73 3、山西威风锣鼓 4、山西绛州锣鼓 流行于山西洪洞县一带。 主要乐器:大鼓、铙钹、插钹、铜锣、小斗锣等。
流行于山西绛州一带。分为:赛社锣鼓、鼓吹锣鼓两类。

74 三、民族器乐的音乐特征 (一)传统民族器乐曲的类型 一类乐曲具有强烈的实用性。 一类乐曲以写实为主。 一类乐曲以写意、写情为主。

75 (二)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标题 (三)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曲式结构 1、标名性标题 2、标意性标题 1、单曲牌体 2、变奏体 3、循环体 4、联曲体
5、综合体

76 思考题 民间器乐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类别的关系


Download ppt "第七讲 民族器乐 主讲:范琳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