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71859242
“三生教育”的核心问题与解决方法 郑晓江 江西师范学校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教授 云南省三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

2 前 言 “生命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国家起步,到80年代逐渐推广,至90年代台湾地区大规模、有系统地开展,进入21世纪,则已成为遍及全球的教学门类,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的“学会生存生活”、 “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三生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都会推广“生命教育”。 我认为处理好“知识增长”与“生命成长”的关系问题是“三生教育”的核心问题,表现在中小学的“三生教育”方面,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把“知识的增长”与“生命的成长”结合起来;表现在大学中的“三生教育”,则关键在于“如何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建构正确的生命价值与生活的意义”;对教师而言,“三生教育”的健康推进,需要教师在知识性教学之外,努力获取生命性教学的方法,既当“经师”又必须成为“人师” 。本发言将立足对生命教育历史的考察,来阐述推进“三生教育”事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及其运用的主要方法。

3 一、回溯源头,寻找活水:生命教育(“三生教育”)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
1968年,美国杰·唐纳·华特士在美国加州北部内华达山岭脚下创办了“阿南达学校”,这是一个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学校集团。而阿南达是梵语,意指“喜悦”,说明生命教育是一种在学习中可以释放自我压力,寻找生命中成长快乐的教育。华特士提出: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训练学生谋取职业或获取知识,还应该引导他们体验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做好准备,迎接人生的挑战。这一教育目标只能通过《Education for Life》(为了生命的教育)来实现。 1979年Rve.Ted Noffs先生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成立世界第一所“生命教育中心”。该中心目前已发展为一个国际性机构,属于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员。他们所谓的“生命教育”可以由其设立宗旨看出,那就是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爱滋病的防制。LEA相信,要让孩子远离毒品,就要给他们一个正向而积极的生命起点。 可见,从生命教育的源头来看,从生活、生命、人生观的角度来解决现代人之种种生命的困顿,这是生命教育的核心问题与基本进路。

4 比如:台湾的生命教育从1997年开始:围绕青少年的生命困顿与“人生三问”展开
从1997年开始,前台湾省教育厅厅长陈英豪首先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与愿景 :质优女生的自杀;9。21大地震;青少年对生命不尊重、不珍惜的现实。2000年7月台湾地区公布了“教育部推动生命教育中程计划”,并组成了生命教育委员会”,由台湾各级学校推动生命教育。 2001年,台湾地区教育部成立““三生教育”推动委员会”,曾志朗部长宣布该年为“生命教育年”。 2006年列入了高中选修课程,在台湾各学校在通识课程中都开设有“三生教育”方面的讲座或生死学的选修课程等。发展至今,台湾的生命教育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了。 台大教授孙效智:所謂生命教育,是以“人生三問”亦即人生三個最根本的問題為概念架構而展開者:我為什麼活著?我該怎樣活著?我又如何能活出該活出的生命?這三個問題涉及人生終極目標的確立、通往目標之道路選擇,以及知行合一的生命修養。探索、體驗、反思這三個問題及其間關係,並將所得內化為生命智慧,啟發良知良能,從而提升生命境界,即為生命教育之內涵與目標。 4 4

5 中国大陆的生命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步开始,21世纪初进入快车道
辽宁省2004年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上海市2004年制定、2005年实施了《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及2006年湖南省颁布了《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随后,黑龙江、重庆、长春、苏州、常州、咸宁、深圳等省市区各自下发了开展生命教育的指导文件。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生命教育在起始阶段往往起因于学生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各级各类学校急切地要开展学生自然生命保全及健康教育所致,可以说,是一种“窄化形式的生命教育”。据《中国教育报》的文章披露:“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溺水、食物中毒、交通等事故,这其中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 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严格的“学生安全行政问责制”的规定下,中国大陆兴起的生命教育一开始便偏向于“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的教育”就是必然的和可以理解的了。

6 学生自然生命的安全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健康的生命存在焉能谈教育?
鹅湖书院道光年间刻石:禁止闲人滋扰 但是,我们又必须再问: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岂是21世纪才出现的问题?应该说自有学校教育以来,这就是学校重要的职责。如果把生命教育定义为“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的教育”,那今天的生命教育也就可以取消了。所以,中国的生命教育事业要有正常且积极的发展,关键在让生命教育走出“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背景,寻找到自身独特的发展之路,也就是说要突出生命教育目标、内容及课程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以及特别的意义与价值。

7 在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 云南省教育厅召开云南省实施生命教育工作会议上演讲并受聘云南省生命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位委员(2009年3月11日)
从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是中国生命教育进入比较大的发展阶段。 标志性事件是2008年5月云南省颁布了《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和《关于生命教育 生存教育 生活教育的实施意见 》;2010年2月23日,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大中小学积极开展三生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 》。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是从生命教育的推广发展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位一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 云南省教育厅召开云南省实施生命教育工作会议上演讲并受聘云南省生命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位委员(2009年3月11日)

8 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背景来看云南省“三生教育”的提出与推广,会察觉其意义重大、价值非凡
帮助第一线的老师与全国各教育行政领导们认识到了生存、生活教育之外、之深层,还有更为根本的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教育。而且,把生存与生活教育从生命教育中剥离出来,单独立项,真正体现了对人之整全生命的理解,真正突出了生命教育的核心向度。从引入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经验开始,中国的理论界、教育界经过了八年积极的研讨、推广、提升和总结,终于在2008年由云南省提出并实施“三生教育”,其意义重大,价值非凡,这意味着从此之后,我们终于有了中国自已的生命教育的独特品牌,是可以推向海内外的一种内蕴中国元素的新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模式。

9 2010年7月14日: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香港论坛标志着中国式的生命教育模式——“生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副秘书长邱茹芳女士在台湾“三生教育”的发展及个人观察心得中介绍了台湾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美国NGO“美丽中国”首席代表潘勋卓先生在发言中,结合“美丽中国”项目谈了一位美国人对“三生教育”的认识,并以实际行动支持贫困地区教育,践行了“生命教育”的理念;中外合作昆明罗伯特外语学校英方校长罗伯特·诺福克先生在《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云南“三生教育”》中,从一个英国人的视角,以教师和校长的亲身经历,谈了对“生命教育”的认识,阐述了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方法,并通过案例与英国的有关教育进行了比较,他立足于国际视野,进一步说明了“三生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10 从2010年7月至今,是“生命教育” 取得国家“准生证”并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的“学会生存生活”、 “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也是在国家教育改革文件中第一次载入了要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随着《纲要》把“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并列,正说明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把两者混淆在一起、以至取消了生命教育的独特内容的看法与做法,就此可以基本结束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4个省(市)组织开展了生命教育工作,16个省市使用了云南的“生命教育”的教材。约有3万多所大、中、小学校进行了生命教育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尤其以云南省推广最力:《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三生教育”课程设置的通知》(云高工办〔2011〕13号)规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各地各校要按照必修科目的要求,在幼儿园和小学二、三、四、五年级及初中一、二年级,在高中、中职、学校的起始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三生教育”课程,开足学时(32学时),给够学分。

11 从生命教育(“三生教育”)的历史回顾中,我们可以知晓:“三生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就是学校在促进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生命成长”
中国的教育在抓学生知识及技能的培养方面非常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方面非常不够,比如:在应试教育机制下,已有许多心灵扭曲的学生,他们可以为了所谓哥们义气而去拼命,可以因为老师的批评而不择手段的报复老师,可以因为失恋而伤害甚至结束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也可以因为父母的管教而与他们决裂,这类漠视生命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我们的老师必须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的学习成长中,有无生存的技巧和生活的能力?有无感恩之心?有无团队精神?有无善良、勇敢、仁爱、责任、诚信等等品质?应该说,许多学生在这此方面非常欠缺,表现为:目前部分学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如:众多学生人生方向与目标不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难觅,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导致其生存品质低下;又有许多学生往往只专注于当下此在的生活感觉,淡化了生命的意识,有关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精神生命的求取等皆隐而不显,此可统称为“生命的困顿” ,轻则陷入了郁闷、无聊、纠结、“活得很累”;严重者则发展到——网瘾、自闭、斗殴、自残;再严重者就沦入到——吸毒、自杀、伤害他人的种种困境之中。因此,迫切需要在学校中寻找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来加以解决。笔者的看法是:应该在学校中大力推广“三生教育”,开设有关“三生教育”的专门课程,并在各门课程中渗透“三生教育”的意识,以之来增强学生们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谐生命,使学生们摆脱生命困顿,获得健康的成长、快乐的生活与幸福成功的人生。

12 基于此,我们必须理解二点:其一、“三生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已,其本质是让教育回归真正的原点: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之幸福的生命与快乐的生活为本。
“三生教育”不能仅仅理解成是在学校增设一门课程而已,其重要性及必要性表现在:以往的教育体制,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 、其目标也往往定在升学率及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好的职业,这种重当下此在之利益而忽视长远生命存在之意义、重实用性功利而放弃远大理想目标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真正地生存与生活,如何展开自我的生命之路,如何面对各种人生的挑战,如何获得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如何超越死亡而获得永恒之生命。而回答这些问题,帮助学生获得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避免生命的损失与毁灭,正是“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所要实现的目标。

13 其二、“三生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的素质,因为在帮助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的问题。
在“三生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注重教师专业及专业素质的问题。教师专业与教师专业的素质是二个不同的概念,“三生教育”实际上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的素质。教师专业指教师学的是哪一门学科并开设哪一门课程,如教师在学校里的数学系、中文系或体育等系科中学习,后来在学校工作后开设高等数学、哲学、心理学等等;教师专业的素质则指教师的学术素养、教学素养、语言表达的素养等等。而“三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的掌握及运用,应该是新时期全体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的素质。 如今,各地开展“三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学校开设的是显性课程,即在学校有专门的“三生教育”课,配有专门的师资和教材等。而有些学校则进行的是“隐性课程”,即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还有的学校进行的则是“专题教育”,即利用品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形式,开展“三生教育”。另有一些学校是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如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这种全方位的“三生教育”的推进,更需要我们的每一位教师,无论自己的专业是什么,在学校中教何科目,都要有“三生教育”的意识,在教学工作中都应该贯之以“三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这应该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三生教育”不仅仅应该是学校中的显性课程,也不仅是一种应该渗透到学校中各类课程中去的隐性观念,“三生教育”就是公民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因为,实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每一个人在生存与生活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三生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的素质。

14 再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从升学为本向育人为本转型
引入“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在育人方面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般而言,“三生教育”即是关于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的教育。人的生命首先要生存,所以要有生存的教育,以引导人们做好自我的人生规划;人的生命还要生活,所以要有生活的教育,引领人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生活;那么,人类“生命”自身呢?关于生命的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包括有关生命的九大议题:认知生命、体验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悦纳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不朽生命。所以,“三生教育”从正面来说,是为广学校生构建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其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积极地应对人生过程及生死的挑战,学会尊重生命并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培育学生对待自己、他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责任感,从而获得身心灵的健康,事业成功,生活幸福。而“三生教育”从反面而言,可以起到降低学生的自杀率、减少学生反生命行为的作用。

15 二、“三生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方法 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根据中小学生的生命困顿问题组织设计并在全国中小学推广生命教育课程
在中小学推广十个专题二十节课: 1、逆风飞扬——关于挫折的生命教育课 2、大爱,让生命美丽——关于感恩的生命教育课 3、快乐每一天——关于生活品质的生命教育课 4、生命因责任而精彩——关于责任的生命教育课 5、“托起生命之舟”——关于生命与安全的生命教育课 6、有 志 一 同 ——关于团队精神的生命教育课 7、追求生命的神圣与崇高——关于信仰的生命教育课 8、幸福从“心”开始——关于幸福的生命教育课 9、生命之花亮丽在那里——关于生命价值的生命教育课 10、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关于“尊重你我他”的生命教育课 (另有关于网瘾问题、情感问题、生死问题的生命教育课正在设计)

16 例之一:2011年4月11号,我与长春医学专科学校的赵丹妮博士在北京赵全营小学上了二堂关于挫折的生命教育课:《逆风飞扬》

17 2011年3月,我与赵博士在青海西宁二中、一中对高中和初中的学生上《生命与幸福——幸福从心开始》

18 2011年8月17号在江苏常熟实验小学 上午郑教授、赵丹妮博士、马九福博士、朱清华博士、罗永梅为全体老师做生命教育:
2011年8月17号在江苏常熟实验小学 上午郑教授、赵丹妮博士、马九福博士、朱清华博士、罗永梅为全体老师做生命教育:

19 下午由赵丹妮博士 朱清华博士《逆风飞扬》 马九福博士、罗永梅老师 《大爱,让生命美丽》

20 2011年8、26江西宜丰中学推广生命教育

21 生命教育课为何这样设计而不那样设计?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方法论的思考呢?我认为,三生教育的课程设计要从学生之生命困顿出发
“三生教育”课的设计及讲授,与别的学科不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体系出发,逐步列出概念解析、学科历史、主要内容,等等;而是从当前人们的生命困顿出发,找出人们在生活、生命、人生上遭遇了何种问题,根据问题来设计课程的讲授内容,不求体系的完整、各个概念的清晰,而是以解决生命困顿为指向,强调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解决问题合情合理,尤其注重引导人们知行合一,知道了就应该去实行,去做,去改变过去,迎接未来。 我们设计课程宗旨就是:从中小学生的生命困顿出发;为青少年培育生命的品质,为他们生命的成长添砖加瓦。三生教育课不是从“三生教育”的历史、主要范畴、内容谈起,而是直接切入主题,解决学生的生命困顿。

22 ( 2)《学会做人》版块 (蒋九愚博士、副教授) (3)《学会休闲》版块 (徐春林博士、副教授)
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在大学中推出的生命教育课程 2006年以来,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组建了六位老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在大学开设了“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的全校公选课。本课程主要针对青年学生在生活、生命与人生方面出现的许多严重问题,希望通过讲授帮助学生处理好这些问题,呵护他们的人文生命,为其人生幸福与事业成功奠基引航,共安排了五大版块: (1)《学会生活》版块 (马九福博士、王小珍讲师) ( 2)《学会做人》版块 (蒋九愚博士、副教授) (3)《学会休闲》版块 (徐春林博士、副教授) (4)《学会养生》版块 (曾勇博士、副教授) ( 5)《学会生死》版块(郑晓江教授) 本课程立足于中华民族生命文化发展血脉的基础之上,探讨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在新的世纪中如何获得更健康、更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拥有更好的人生观、人生模式和死亡观。

23 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在本校开设的“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课程

24 生命教育课从正面确立大学生优秀的生命品质
《大爱,让生命美丽——学会感恩》 (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马九福博士、副教授) 从大学生的生活困顿或生命问题出发,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乐等综合性手段,调动学生的感情,营造师生共同的生命交流场,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悟,反思,在“做中学”,在相互交流中,个体生命品质自我生成,精神生命得到升华。 与大学生一起分享感恩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当中“自我中心”,“占有型人格”的比重越来越大,包括我儿子在内的很多孩子们对父母长辈和老师的付出持一种“想当然”或曲解的态度,导致了亲子沟通障碍、不懂珍惜、不负责任等生命问题。希望通过这个分享,让大学生首先成为人,成为善良的人,有大爱之心的人,然后才是专业人才。

25 推广生命教育的模式:对老师、对学生同时进行。2011、8、26河南理工大学面对教师的生命教育演讲

26 2011、10、18晚为河南理工万方学院焦作校区的学生上“逆风飞扬”的生命教育课

27 听课后学生的感想

28

29 “三生教育”的基本方法问题 第一、要坚信人的生命品质自我生成,才能达到知行合一。所以,“三生教育”课就是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自我体验、认知的过程,在聆听、沉思、反省与交流中,在讨论与体验中获得身、心、灵的全面成长。 “三生教育”的实质是:润物细无声;培育过程是“入灵无痕”,“三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声胜有声”、“一句顶万句”。课堂中提出一个问题,看一个实例,观一个视频,讲一个故事,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讲,自己思考,互相分享。我们当老师的始终要相信学生自己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坚持“三生教育”要用生命化的方法来进行。知识是可以靠课堂教学来掌握的,但人们生命的品质需要生命个体自我生长出来,外在的灌输、教导效果很差。比如教导学生们要诚信、要孝顺、要感恩、要服务社会,等等,学生们可以在考卷上答得非常完整,可以得一百分,因为有“百度”、有“谷歌”;但考出高分的孩子未必能真正把这些道德与生命的知识内化为自我的品质,更难以知行合一地去做。所以 ,“三生教育”通过启发式、引导性、参与性活动,来让人们在思考中自己得出结论,在互相启发中获得进步。“三生教育”提供一种思路、一种思考的方向,让人们反刍,融会贯通。

30 第二、培育个性化的生命成长。在“三生教育”的视野下,每个对象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而每个地区及每所学校都有她独特的历史及文化。“三生教育”就是要在承认个性化生命基础上的特殊的教育行动,成就富有个性的健全的人。人之生命在时间上是一个无穷发展的过程,在内涵上是一个永不重复、永无穷尽的复杂生成体。生命的独特性,使生命的成长亦有其独特性,在体制内的课堂中,如何完成生命的个性化成长呢?生命教育课堂没有学生对回答问题时关于“错与对”的担忧,因为,生命的问题属于不同的生命个体,它没有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其实,只要是对自己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的,所以,生命教育它是一种可以敞开心扉,收获友情的教育。 “三生教育”是以情化人感人育人,而非以势压人服人驭人;在课堂中,要动之以情为主线,晓之以理为基础。所以,“三生教育”的课堂应该是合作、反省、讨论、共同找寻想法和信念的过程。让学生思维放开驰骋,培养学生的德性与品格、想像力、创造力、表达力、自我认知力、人际亲和力。

31 第三、“三生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从“经师”到“人师”
现今学生出现的许多生命困顿之原因,可以从历史的、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等多方面来反省,但我们更需要从“教师”一方来反思。现今中国的学校里大多是“教师”而少有“老师”;有“经师”缺“人师”。许多教师都只是一名“教书匠”,是知识的传授者,相当于古代之“经师”,而无法成为“人师”——以“道”的追求来培育学生的生命境界与道德人格。所以,许多学校生在学校中受教育,往往只是在知识的接受方面有进展,而其人文生命与道德生命却没有成长,甚至萎缩。所以,全体教师都要有“三生教育”的素质:既是“经师”也是“人师”。其中关键在于:“三生教育”强调触摸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也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而“三生教育”与我们老师已熟知的知识性教学在方法上有着本质的不同,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细心地体会,并把生命性教学与知识性教学很好地融合起来。所以,“三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归结为一点即是:我们的老师既要是“经师”(知识传授的老师),也要是“人师”(学生的生命导师),是二者的合一。所以,在“三生教育”中要真正贯彻个性化教学、体验性教学、启发性教学、生命融通式教学和知行合一式教学,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理解“三生教育”课程的真谛:我们不是“教书”,而是“教人”:透过“书”而见“人”、穿过“知识”而深入“生命”。老師的啟示
理解“三生教育”课程的真谛:我们不是“教书”,而是“教人”:透过“书”而见“人”、穿过“知识”而深入“生命”。老師的啟示.pps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各类生命困顿的问题,我们应该为青少年建构一个生命意义的世界,而非仅仅只有一个生活的世界。所以,老师应该也必须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从根本上说,我们的老师应该培养在校学生二类的能力:一种是生活的能力,(经师)亦即学生们谋取生活资料的能力,学生们要通过课堂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相当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之后能够顺利地就业、立足、成家,获得相当的生活水平。二是生命的能力,(人师)亦即在师生融洽的生命交流中给建构一个意义与价值的世界,让我们树立起是非、好坏、优劣、美丑等价值观,并明白人生究竟应该追求什么,抛弃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企盼什么,拒斥什么,等等。

33 何谓“人师”:能够运用“三生教育”的独特方法,关心学生身心灵的健康成长的老师
一是忘,二是知识半衰期。爱因斯坦曾经说:“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 ——那就正是能力和素质。把学校的学习定于知识,特别是书本知识,学生毕业后知识老化了、忘光了,还能剩下什么?那些脱离生活远离实际很少使用的知识,遗忘起来更快!真正的学习是什么?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对学生心灵(知、情、意)的培育与行为的校正,从而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以优化和提升。是在抓紧学生的知识学习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生存技巧和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们有感恩之心、有团队精神、有善良、勇敢、仁爱、责任、诚信等等品质。所以,老师不仅是“经师”,更要是“人师”,给学生正确的“灵魂”、培育其“能力”与“素质”。 因此,所谓“人师”,其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灵与素质的问题,是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着力构筑学生们的精神家园、价值体系和生命的终极关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的,温厚而严格的,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

34 所以,“三生教育”的老师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要建立建全“三生教育”教师的准入制度 2011、9、18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首届生命教育种子教师培训班举办,培训了三十几位生命教育的种子教师,在全国仍首创。

35 四、简短的结论 1、目前许多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郁闷、无聊、纠结、“活得很累”等生命的困顿;有些学生则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难觅、精神家园不知在何处;甚至沦入到——吸毒、自杀、伤害他人的种种困境之中,我们不仅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引入“三生教育”,我们的全体教师也都应该具备“三生教育”的素质,掌握“三生教育”的方法,不仅在专门的“三生教育”课中致力于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也在各自专业的学科教学中贯彻“三生教育”的观念,以使青年学子在血脉上与中国优秀的生命文化相融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辉煌生命、不朽生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传授、生命交融、人格感化的过程中让青年学子摆脱生命困顿,进德修业,安顿身、心、灵,获得幸福与成功的人生,终则超越死亡,获得生命的永恒。

36 2、对我们全体教师而言,“三生教育”的过程也是老师和学生之生命一起成长的过程,我们的全体教师应该从关注自己的追求做起,充实自我,内化“三生教育”的素质,掌握“三生教育”的独特方法,用自己的生命成长去引领学生的生命发展,不仅要成为学生们的“经师”,更要成为他们的“人师”,亦即学生们的生命导师: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滋养生命,用生命去引领生命,终则获得当教师的最大幸福与快乐。 心理工作坊 36

37 感谢诸位耐心地听完!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71859242


Download ppt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