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課 典論論文 曹 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課 典論論文 曹 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課 典論論文 曹 丕

2 第五課 典論論文 題  解 結構圖表 作者介紹 字詞辨正 內容注釋 修辭小舖 品評鑑賞 國學常識 問題討論 仿作練習

3 題 解    本文選自昭明文選。典論一書是曹丕為太子時的精心之作,內容廣泛,評人論事,修己處世,多所論述。全書由多篇專文組成,共計五卷,今僅存自敘及論文兩篇。

4 題 解   中國文學向來與經、史相混淆,至本文出,始賦予文學獨立的地位,是中國第一篇文學批評的專論。文中除了批評文人相輕的通病外,對於從事文學批評應有的態度、作家個性與作品風格、文體分類、文學價值等問題,都有精闢的論述,對後世的文學批評理論產生相當重大的影響。

5 作 者   曹丕,字子桓,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次子,生於東漢靈帝中平四年(西元一八七年),卒於魏文帝黃初七年(西元二二六年),年四十。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GNU Free Documentation

6 作 者   曹丕於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西元二一七年)立為魏王太子。二十五年,曹操逝世,繼位為丞相、魏王。同年篡東漢,自立為帝,都洛陽,國號魏,改元黃初。在位七年崩,諡文帝。    曹丕博聞強識,好讀書,經史百家,無不閱覽。熱心倡導文學,經常與當時的文士游宴唱和。嘗著典論,其中論文一篇開中國文學批評之先河;其詩多寫男女離愁別恨,善於表達婉約悱惻的感情。其中燕歌行是七言古詩形式的正式形成。後人輯有魏文帝集。

7 第一段課文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 「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 「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傅 毅 字武仲(約西元四七~九二年),東漢扶風茂陵(在今陝西省興平市)人。章帝時為蘭臺令史,拜郎中。與班固、賈逵等共同典校祕書,早卒。著有詩賦共二十八篇。 班 固 字孟堅(西元三二~九二年),東漢扶風安陵(在今陝西省咸陽市)人。博學能文,明帝時為郎,典校祕書。後因竇憲案,牽連下獄而死。著有漢書及詩賦四十一篇。

8 第一段注釋 伯仲之間 比喻二人相差無幾。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的排行。 小 之 輕視他。小,輕視。之,指傅毅。 超
即班超,字仲升(西元三四~一○二年),班固之弟。少有大志,投筆從戎;以平西域有功,封定遠侯。 屬 文 撰寫文章。屬,音ㄓㄨˇ。 蘭臺令史 負責典校圖籍、管理劾奏文書的官員。蘭臺,漢代宮中藏書之所。 下筆不能 自休 指傅毅寫作文章過於冗長,不知剪裁。休,停止。

9 第一段課文 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自 見
自 見 即「自見己長」的省略,看到自己的長處。 里 語 民間諺語。里,街巷。 家有敝 帚享之 千金 把家中的破掃帚當作價值千金的寶物,比喻重視自家所有。享,當成、看作。

10 第一段課文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 魯國 孔融 文舉
魯國 孔融 文舉 孔融,字文舉(西元一五三~二○八年),東漢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人。孔子二十世孫,獻帝時為北海相,後被曹操所殺。今有孔少府集一卷。 廣陵 陳琳 孔璋 陳琳,字孔璋(西元?~二一七年),廣陵射陽(今江蘇省寶應縣)人。長於章表,初為何進主簿,後依附袁紹,曾為袁紹草檄攻曹操。而後又歸曹操為記室,掌文書;軍國書檄,多出其手。今有陳記室集一卷。 山陽 王粲 仲宣 王粲,字仲宣(西元一七七~二一七年),山陽高平(今山東省金鄉縣)人。初依附劉表,後歸附曹操,官侍中,長於辭賦。今有王侍中集。

11 第一段注釋 北海 徐幹 偉長 徐幹,字偉長(西元一七一~二一八年),北海劇(今山東省昌樂縣)人。長於辭賦。著中論二十篇,並有徐偉長集六卷。
北海 徐幹 偉長 徐幹,字偉長(西元一七一~二一八年),北海劇(今山東省昌樂縣)人。長於辭賦。著中論二十篇,並有徐偉長集六卷。 陳留 阮瑀 元瑜 阮瑀,字元瑜(西元?~二一二年),陳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縣)人。曹操聘為司空軍謀祭酒。今有阮元瑜集一卷。瑀,音ㄩˇ。 汝南 應瑒 德璉 應瑒,字德璉(西元?~二一七年),汝南南頓(今河南省汝南縣)人。曹操聘為丞相掾(音ㄩㄢˋ,古代官府辦事人員的通稱),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今有應德璉集一卷。瑒,音ㄧㄤˊ。 東平 劉楨 公幹 劉楨,字公幹(西元?~二一七年),東平寧陽(今山東省寧陽縣)人。曹操聘為丞相掾。長於五言詩,鍾嶸詩品將其列為上品。今有劉公幹集一卷。楨,音ㄓㄣ。

12 第一段課文 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斯 七 子 指以上七人,即後世所謂建安七子,或稱鄴下(今河北省臨漳縣)七子。七子之稱始見於此。 於學無所遺 於學問無所遺漏,猶言無所不學。 於辭無所假 文章亦不抄襲他人,猶言能夠自創新詞。假,借、抄襲。 咸以自騁驥 騄於千里 都自以為是奔馳於文壇的千里馬。咸,皆。騁,奔馳。驥騄,音ㄐㄧˋ ㄌㄨˋ,良馬名,用以比喻七子各具才華。 仰齊足而並 馳 昂首齊步,並駕齊驅。比喻七子彼此互不相讓。

13 第一段課文 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論文。 相 服 互相佩服。 審己以度人
相 服 互相佩服。 審己以度人 先審查自己的才學,然後衡量別人。度,音ㄉㄨㄛˋ,衡量。 免於斯累 能避免這種文人相輕、敝帚自珍的毛病。累,音ㄌㄟˋ,毛病、缺失。

14 第二段課文 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
  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 齊 氣 指齊地文人文章舒緩的風格特質。 音ㄆㄧˇ,匹敵、對手。 漏 卮 本義為滲漏的酒器,此為賦名。卮,音ㄓ。 張 蔡 張衡、蔡邕(音ㄩㄥ)。張衡,字平子(西元七八~一三九年),東漢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市南)人。為文學家及科學家,作渾天儀,又善辭賦。代表作有西京賦、東京賦等。蔡邕,字伯喈(西元一三三~一九二年。喈,音ㄐㄧㄝ),東漢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博學工辭章,妙音律,擅書法。今有蔡中郎集。 不 過 不敵、勝不過。

15 第二段課文 然於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
言二人其他體裁的文章,成就不及辭賦。稱,音ㄔㄥˋ,相當。是,代詞,指辭賦。 章表書記 臣子上告君主的文書和一般往來的書信。章用以謝恩,表用以陳情。書記,一般往來的函件。陳琳長於章表,阮瑀長於書記。 音ㄐㄩㄣˋ,通「俊」,才華出眾,此指傑出的作品。 應瑒和而 不壯劉楨 壯而不密 應瑒的文章風格平和而不雄壯,劉楨的文章風格雄壯而不細密。

16 第二段課文 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也。 體 氣 作者的文章風格。 理不勝辭
體 氣 作者的文章風格。 理不勝辭 說理比不上辭采。謂孔融的文章長於辭采,短於說理。 雜以嘲戲 文章中夾雜嘲諷戲謔的文辭。 揚班儔也 可與揚雄、班固的作品媲美。儔,音ㄔㄡˊ,此處有匹敵之義。

17 第三段課文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 貴遠賤近 重視古代的文章,輕視近代的作品。 向聲背實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 貴遠賤近 重視古代的文章,輕視近代的作品。 向聲背實 崇尚虛名,背棄實學。向,趨向,此處有崇尚之義。 闇於自見 謂己為賢 看不見自己的短處,認為自己的文章最好。闇,音安ˋ,不明。

18 第三段課文 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惟通才能備其體。 本同而末 異
本同而末 異 指文章寫作的基本原理相同,但不同的文體則有不同的作法。 奏議宜雅 奏議的行文應該要典雅莊重。奏,臣下向君主言事的文體。議,臣下向君主議論得失的文體。 書論宜理 書論的行文應該要說理清楚。書,文書、文牘之類的文體。論,論事說理的文體。 銘誄尚實 銘誄的行文注重切合事實。銘,讚頌功德或申明鑑戒的文體。誄,表揚死者生前德行事跡的文體。 詩賦欲麗 詩賦的行文要求辭采華美。 惟通才能 備其體 只有通才始能精通各種文體。備,完全。

19 第四段課文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文以氣為主 文章以作者天生的才氣為主。 氣之清濁有體 作者天生的才氣有輕快俊爽或凝重沉鬱兩種不同的風格。體,風格。 力 強 勉強。強,音ㄑㄧㄤˇ。 曲度雖均 曲調的高低雖然相同。曲度,曲調。均,相同。

20 第四段注釋 節奏同檢 音節的緩急、強弱同一規律。節奏,樂曲的快慢、強弱等。檢,規律。 引氣不齊
原指演唱時運氣不一致,此處借以說明作者氣質不同,因而文章風格有異。引氣,運氣。 巧拙有素 運氣的靈巧或笨拙是與生俱來的。素,指人的本性。 雖在父兄不 能以移子弟 即使是父兄,也無法轉移到子弟身上。移,轉移。

21 第五段課文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經 國 治理國家。 有時而盡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經 國 治理國家。 有時而盡 即「有盡時」,有結束的時候。 常 期 一定的期限。

22 第五段課文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寄身於 翰墨
寄身於 翰墨 把生命寄託在文辭中。翰墨,此指文辭。 見意於 篇籍 將思想表現在篇章著作中。 不假良 史之辭 不必借重史官的美辭評論。史,史官。 不託飛 馳之勢 不須依賴達官貴人的權勢。飛馳,借指飛黃騰達,馳騁仕途的達官顯要。勢,權勢。

23 第五段課文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西伯幽而 演易
西伯幽而 演易 周文王被囚禁時,據易象而作卦辭。西伯,指周文王,在殷時封為西伯。幽,拘禁。 周旦顯而 制禮 周公旦顯達後,曾制定禮法。周旦,指周公,姓姬名旦,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相傳周禮為周公所作。顯,顯達。 不以隱約 而弗務 不因處境困頓而不去從事寫作。隱約,困窮不得志。務,專心致力。 加 思 此指改變著述的志向。

24 第五段課文 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惟幹著論,成一家言。 賤尺璧而 重寸陰 輕視貴重的財物,而重視短暫的光陰。尺璧,直徑一尺的大璧,此喻貴重的財物。寸陰,短暫的時間。 助詞,無義。 強 力 努力。強,音ㄑㄧㄤˇ,奮勉。 遷 化 遷移變化,此指死亡。 惟幹著論 成一家言 只有徐幹所著中論一書,能自成一家的言論。

25 品評鑑賞 本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專篇論文的濫觴。由於事屬首創,所以有些觀念即使只是略引端緒,尚未作透徹完整的闡發,卻對後代文學理論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在內容方面,本文有下列幾項重要的觀點:

26 品評鑑賞   一、文學批評的態度,必須「審己以度人」。作者認為「文非一體,鮮能備善」,常人卻因善於自見己長,闇於自見己短,加上「貴遠賤近,向聲背實」的錯誤觀念,於是「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這種惡習實有礙文壇的和諧,而不足以產生良性的刺激;只有「審己以度人」,才能提出客觀持平之論,才是從事文學批評應有的態度。   二、文章體裁可區分為四科,各有所宜。作者認為「文本同而末異」,文章除了寫作的基本原理相同之外,各種文體仍有其不同的特點:「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這種看法,對後代的文體研究,也有正面的影響。

27 品評鑑賞   三、作家的氣質、才性決定作品的風格。作者認為「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這種偏向「天才決定論」的主張,對後世文章風格的討論,具有啟發的作用。    四、肯定文學的價值,把文學提到與事功並立的地位。作者認為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作家憑藉文章,「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就能使「聲名自傳於後」。作者鼓勵文人努力創作,對於魏、晉以後文學的發展,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28 品評鑑賞   在形式方面,本文駢散間行,於流暢自然之外,兼有整飭之美。每有議論,必舉事例相證,使文章內容具體而不空泛。而所舉事例,正反相襯,古今對比,又使文章旨意非常清晰。全文條理井然,有破有立;雖以說理為主,然字裡行間,處處可見作者積極的思考、懇切的態度。於評論建安七子之時,分別指出其所長與不足,亦頗客觀公正。尤其文末感慨生命的短暫,勉人惜時,努力著述,更足以警惕後人。  

29 問題討論 一、曹丕認為從事文學批評,應抱持何種態度?
答:1.修正「文人相輕」的文壇積弊:以班固、傅毅及建安   七子古今兩例,說明文人相輕,古今皆然,必須加以   修正。   2.主張「審己以度人」的客觀態度:先客觀正確的考察   自己文章的優缺點,再以相同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文    章,才能免除「善於自見」、「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的毛病。   3.避免「貴遠賤近」、「向聲背實」的錯誤觀念:許多   人總認為文章越古越好,而忽略了實際客觀的考察,   盲目崇拜名家,這都是在從事文學批評時應該避免的。

30 問題討論 二、文中認為作家的才情氣質與其作品風格之間的 關係為何?
二、文中認為作家的才情氣質與其作品風格之間的  關係為何? 答:1.提出「文以氣為主」:「氣」是指文章中反映出   來作家的氣質個性,將之融合在作品中,則成為   作品的風格。   2.認為「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指出作   品所呈現出來的風格,是作家的氣質個性凝聚而   成的,將文章的風格和作者的氣質個性緊緊連在   一起。什麼樣的氣質個性就會寫出什麼樣的風格   作品,完全無法勉強,即使是父子兄弟也難以互   相影響。

31 問題討論 三、曹丕強調文章的價值,認為文章是「經國之大 業,不朽之盛事」,你同意這個看法嗎?為什 麼?
三、曹丕強調文章的價值,認為文章是「經國之大  業,不朽之盛事」,你同意這個看法嗎?為什  麼? 答:1.歷代國君的治國理念,莫不來自於典籍文章,例如:   漢初以黃老治國、武帝時獨尊儒術,都是吸收了歷代   傳世文章內容,進而將之運用在政治、社會的治國藍   圖上。也因此文章著作間接或直接影響了經世治國,   算得上是經國之大業。   2.左傳中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可見從事文學創作,也可   以算是「立言」的不朽大事。

32 問題討論 四、作者為何以「融等已逝,惟幹著論,成一家 言。」來收束全文作結?
四、作者為何以「融等已逝,惟幹著論,成一家   言。」來收束全文作結? 答:1.感嘆光陰流逝,為孔融等人未能成一家之言,    便溘然辭世,表示嘆惋之意。   2.期勉後人珍惜光陰,努力創作,以傳世不朽。   3.懷念老友,使整篇文章在說理之外,增加濃厚    的抒情色彩。

33 結構圖表 典論論文 主旨——曹丕發表他對文學的獨特看法 論文 論人 以「氣」論文 正確的態度——審己以度人 不正確的態度 闇於自見,謂己為賢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 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氣之清濁有體 文以氣為主

34 肯定文學的價值——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分文體為四科八類 評論建安七子文章優劣
典論論文 論文 肯定文學的價值——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分文體為四科八類 評論建安七子文章優劣 詩賦欲麗 銘誄尚實 書論宜理 奏議宜雅 孔融理不勝辭 劉楨壯而不密 應瑒和而不壯 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 徐幹時有齊氣 王粲長於辭賦 34

35 字詞辨正 形 音 義 例詞、例句 見 ㄒㄧㄢˋ 通「現」,顯現、表現 1.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 2.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氣歌并序〉) ㄐㄧㄢˋ 接見 吾負之,未嘗「見」也。(馮諼客孟嘗君) 匹夫「見」辱。(蘇軾〈留侯論〉) 代詞性 助詞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李密〈陳情表〉) 看見 1.夫人善於自「見」。 2.斯不自「見」之患也。 3.又患闇於自「見」。 4.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36 字詞辨正 形 音 義 例詞、例句 約 ㄩㄝ 窮困 不以隱「約」而弗務。 約束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論語子罕篇) 儉約
以「約」失之者,鮮矣﹗ (司馬光〈訓儉示康〉) 約定 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歐陽脩〈縱囚論〉) ㄌㄟˇ 文體名。一種哀祭文,是敘述死者生前德行、功業的韻文 銘「誄」尚實。 需用手推耕的犁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韓非子五蠹)

37 字詞辨正 形 音 義 例詞、例句 向 ㄒㄧㄤˋ 崇尚 貴遠賤近,「向」聲背實。 對著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李白〈長干行〉) 接近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李商隱〈登樂遊原〉) 通「嚮」,先前 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陶潛〈桃花源記〉) 北面的窗子 塞「向」墐戶。(詩經七月)

38 字詞辨正 形 音 義 例詞、例句 懾 害怕、恐懼 貧賤則「懾」於飢寒。 攝 吸引、吸取 勾魂「攝」魄 聶 姓 「聶」政 囁
ㄓㄜˊ 害怕、恐懼 貧賤則「懾」於飢寒。 ㄕㄜˋ 吸引、吸取 勾魂「攝」魄 ㄋㄧㄝˋ 「聶」政 有話想說又不敢說,吞吞吐吐的樣子 口將言而「囁」嚅。 (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踩踏 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史記淮陰侯列傳)

39 修辭小舖 (一)錯 綜 凡把形式整齊的辭格,故意抽換詞面,交錯語次,伸縮文句,變化句式,使其形式參差、詞彙別異。
(一)錯 綜    凡把形式整齊的辭格,故意抽換詞面,交錯語次,伸縮文句,變化句式,使其形式參差、詞彙別異。 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屬交錯語次,原式為:「西伯幽而演易,不以隱約而弗務;周旦顯而制禮;不以康樂而加思。」)

40 修辭小舖 (二)排 比 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念。 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兼類疊)
(二)排 比    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念。 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兼類疊) 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兼類疊) 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兼類疊) 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兼類疊) 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 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兼類疊) 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兼類疊) 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兼類疊) 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兼類疊)

41 修辭小舖 (三)轉 品 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形容詞作動詞用) 常人「貴」遠「賤」近。(形容詞作動詞用)
(三)轉 品    一個詞彙,在語文中改變了它原來的詞性。 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形容詞作動詞用) 常人「貴」遠「賤」近。(形容詞作動詞用) 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形容詞作動詞用)

42 修辭小舖 (四)映 襯    在語文中,把兩種不同,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從而使語氣增強,使意義明顯。映襯的修辭方式分為三類: (1)反襯:對於一種事物,用恰恰與這種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觀點,加以描寫。 (2)對襯: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或相反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 (3)雙襯:將同一人、事、物的雙重性質、相對現象,放在一起,使之凸顯。 賤尺璧而重寸陰。 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

43 修辭小舖 (五)借 代 (六)引 用 談話或行文中,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語句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或語句來代替。
(五)借 代    談話或行文中,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語句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或語句來代替。 寄身於「翰墨」。(借代為「文辭」) 不託「飛馳」之勢。(借代為「達官顯要」) (六)引 用    語文中援用別人的話或典故、俗語等。引用有兩種方式: (1)明引:明白指出所引的話出自何處。 (2)暗用:引用時不曾指明出處。 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明引)

44 修辭小舖 (七)譬 喻    凡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事物中有類似之點,說話作文時,運用「那」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事物。譬喻可分為四種: (1) 明喻:凡喻體、喻詞、喻依三者具備。 (2) 隱喻:只具備喻體、喻依,而喻詞由繫語如「是」、「 為」代替者。 (3) 略喻:省略喻詞,只有喻體、喻依。 (4) 借喻:省略喻體、喻詞,只剩下喻依。 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略喻。比喻七子各具才華,互不相讓)

45 文學批評專著的比較 魏 曹丕 三國吳 陸機 南朝 梁劉勰 梁鍾嶸 民國 王國維 單篇論文 十卷 三卷 一卷
書(篇)名 論文 文賦 文心雕龍 詩品 人間詞話 作者 曹丕 三國吳 陸機 南朝 梁劉勰 梁鍾嶸 民國 王國維 卷數 單篇論文 十卷 三卷 一卷 內容 批評當時文壇的弊端,提出「文以氣為主」的評文標準。 論十種文體的風格特徵,並將創作過程、方法、形式、技巧的問題納入文學批評的議程。 全書用駢文寫成,論文章的體制及其工拙。 定詩家為上、中、下三品,專評五言古詩的作家與作品。 論詞首重境界,提出造境與寫境;且評論諸家作品。 地位 為我國文學批評之祖。 為我國文學理論重要著述 。 我國第一部文學批評之專書。 我國詩評專著最古之作。開後世詩話的先河。 為近代詞學批評的名作。

46 文學史上的「數人並稱」 時代 人 物 並 稱 曹魏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建安七子 曹操、曹丕、曹植 三曹 魏晉
人 物 並 稱 曹魏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建安七子 曹操、曹丕、曹植 三曹 魏晉 阮籍、阮咸、向秀、嵇康、山濤、王戎、劉伶 竹林七賢 唐朝 駱賓王、王勃、楊炯、盧照鄰 初唐四傑 北宋 蘇洵、蘇軾、蘇轍 三蘇 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 蘇門四學士 南宋 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 南宋詩四大家 明朝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三袁 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前七子 李攀龍、王世貞、宗臣、謝榛、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 後七子

47 建安七子 孔融 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豐。家學淵源深厚,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年少時曾讓大梨給兄弟,自己取小梨,「孔融讓梨」一事因此名垂千古。早年加入討伐董卓行列,後來為曹操辦事,但因勸阻曹操攻打劉備而被處死。 陳琳 擅長章奏書記。他的詩歌代表作為〈飲馬長城窟行〉,假借秦代築長城的故事,揭露當時繁重的徭役給民間帶來的苦難。 王粲 為文舉筆便成,不需更改,時人以為「宿構」(事先打好草稿)。他寫的〈登樓賦〉道出了有家歸不得的遊子心中的痛苦,深刻而感人。 徐幹 他擅長辭賦,其五言詩「妙絕時人」。 阮瑀 音樂修養很高,對家人影響很深。「竹林七賢」中的阮籍是阮瑀的次子,阮咸是他的孫子,都妙於音律,以彈琴著稱。 應瑒 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音調悲切。 劉楨 父親劉梁,以文學見重於當世。

48 仿作練習 發明家愛迪生說:「成功是靠一分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
  發明家愛迪生說:「成功是靠一分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則明顯的主張「絕對天才論」。 這兩種說法有衝突嗎?請寫一篇短文,選擇其中一種立場,發表你的看法。題目自擬,字數二百字至三百字之間。


Download ppt "第五課 典論論文 曹 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