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ML 6.1 台東外海地震 04:06:31 (台灣時間) 02/13 20:06:31 (GMT time)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ML 6.1 台東外海地震 04:06:31 (台灣時間) 02/13 20:06:31 (GMT tim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5-02-14 ML 6.1 台東外海地震 04:06:31 (台灣時間) 02/13 20:06:31 (GMT time)
Information compiled by Committee of Education & Outreach, Taiwan Research Earthquake Center TEC-CEO Published on 2015/02/14 Version 3. 2015/02/24

2 中央氣象局速報 (Fast report from CWB)
2015/02/14地震發生於04:06分,芮氏規模(ML ) 6.1,震央位置接近北緯22.66,東經 ,台東 縣政府東偏南方33.6公里,距離綠島西岸僅1公里,台灣本島各地最大震度達5級,地震深度為18.4 公里,屬於淺層地震,發生在菲律賓海板塊與台灣歐亞板塊相互擠壓的交界區。

3 Palert 即時震度資訊 (動態圖) 右圖展示全台數百個Palert 即時震度資訊的震度動態分布,其結果可與中央氣象局發布的震度圖相比較,震度資料顯示除了距離地震較近的台東地區之外,高雄以及台南等西南平原也有部分區域的震度超過4級,南部民眾反應感受到明顯搖晃,北部則無感覺。 動態圖位置 (每秒撥放一張,每張時間間隔為3秒)

4 過去發生在附近的顯著地震 綠島 蘭嶼 1996/09/06 蘭嶼西南方曾發生芮氏規模7.1的地震,震源深度14.8公里 ,全臺各地均有感受震度,只造成蘭嶼當地部分道路受損,臺灣本島並無災情傳出。 2003/12/10於臺東成功附近曾發生規模6.4的地震,震源深度17.7公里 ,並有五個規模大於5.0的餘震。 2006/4/1於臺東附近發生了一規模6.2、震源深度7.2公里 之顯著地震。部分建物受損。 2006/4/16臺東附近再發生規模6.0、震源深度17.9公里 ,與前一地震之震源機制不同,亦無災情。 氣象局地震中心 專刊

5 台灣東南海域-蘭嶼及綠島地區之地體構造及地質背景
從地體構造而言,台灣東南海域綠島蘭嶼地區可說是「即將碰撞的呂宋島弧系統」。其中,綠島和蘭嶼為火山島弧本體。而呂宋島弧系統從蘭嶼往南一直到菲律賓北島,還繼續有好幾個島弧,例如伊巴雅島(Itbayat)、巴丹島(Batan)等。在島弧本體前方與亞洲大陸邊緣中間,則是弧前盆地,堆積了厚層的弧前沈積物。在台灣東南海域的弧前盆地,其地體構造地質單元,由西而東(從近岸往外海)可以分成以下:南縱谷海漕、花東海脊、花東盆地。它們可以對應於台灣東部陸地上的海岸山脈的地質單元,分別為:花東縱谷、利吉混同層、蕃薯寮層(八里灣層)。 海岸山脈可說是已經及正在進行碰撞之島弧系統。而綠島蘭嶼海域地區則是即將及正開始進行碰撞之島弧,顯示了頻繁的背景地震活動,分佈於整個地殼內,並表現出有些複雜的斷層應力模式,包括有逆衝及平移斷層的構造機制。另外,尚有更深部的背景地震活動,是屬於隱沒作用的地震;隨著南海亞洲大陸邊緣板塊向東隱沒至菲律賓海板塊之下,頻繁的中小地震發生在隱沒板塊邊界,深度從30公里向東逐漸增加到100公里以上。 以大地震的歷史紀錄來說,由於綠島蘭嶼人文紀錄較缺乏,而海域地區的地震站等儀器紀錄過去也付之闕如,因此沒有清楚明確的歷史大地震文獻記載及科學報告。 From JCLee (李建成博士)

6 震央附近之背景地震活動 綠島 本圖顯示1980~2014/01/31 規模大於3的背景地震活動資料(Data Source :CWB)。
本次台東外海地震 向東隱沒板塊的地震 綠島 本圖顯示1980~2014/01/31 規模大於3的背景地震活動資料(Data Source :CWB)。 將背景地震沿著東西向剖面投影,投影寬度40公里,可隱約看見向東隱沒的地震帶深至約130公里,本次地震發生在較淺位置。

7 震央附近之背景地震活動與地震波速度構造 台東 綠島
黃色叉號標示本次地震位置 速度構造藉由地震波穿透介質的波速快慢與折反射的強弱來呈現域性的地層結構,地震波的速度及穿透性與岩石的性質及溫度有關,一般以P波波速 km/s來界定莫何面的位置。 Tomography From (郭陳澔博士) 從1994~ 以hypodd方法重定位的背景地震活動資料(Data Source : Dr. F.T. Wu)

8 Focal Mechanism from full-waveform inversion 震源機制解
CMT (CWB) CMT (IES)

9 Focal Mechanism from full-waveform inversion 震源機制解
From Dr. Shiann-Jong Lee (李憲忠博士)

10 Summary of Source Parameters 震源參數比較
各單位所求得的主震相關參數大致相同,地震矩規模(Mw) 約 ,深度在18-28公里。 此地震的震源機制屬於逆衝斷層形式,有兩個可能的破裂面,分別為走向NE-SW往NW傾斜的斷層面,或是走向NW-SE往NE傾斜的斷層面,這兩個斷層面的傾角都超過50度,呈現接近東西方向的水平壓縮(P軸),與過去在此板塊交界的逆衝形式地震類似,而P軸方向與菲律賓海板塊往東北擠壓台灣的方向一致(見下頁)。 P P Auto BATS (IES) gCAP (IES) USGS 資料來源 深度 規模 CWB 18.4km ML=6.1 Auto BATS 26 km Mw= 6.1 CWB ACMT 21 km Mw=6.1 RMT 28 km Mw=6.2 USGS 22 km Mww=6.2

11 震央附近之地表速度場及應變速率場 (GPS長期觀測結果)
主應變速率 (a) (b) GPS水平速度 白色三角形為GPS測站位置。(a) 箭頭為水平觀測向量,黑色與白色分代表內政部與地調所(含連續站)資料。 (b)主應變率,黑色線段代表擠壓大小與方向;白色線段則表示伸張。綠島往西北的移動速率比海岸山脈還快,台灣東部的擠壓主要發生在台東縱谷上。 From 景國恩博士提供

12 更多的TEC資源等你來用 我想要自己做地震速報 我想要了解這個地震附近的構造背景 TEC 近期活動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TEC 主頁


Download ppt "ML 6.1 台東外海地震 04:06:31 (台灣時間) 02/13 20:06:31 (GMT time)"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