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7课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考纲要求: 民族工业的创建:A.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7课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考纲要求: 民族工业的创建: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7课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考纲要求: 民族工业的创建:A

2 一、经济的发展 过程: 1.19世纪50年代后:上海集中了数量众多的洋行、银行、钱庄等商业贸易组织和机构,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开始了近代经济的发展进程。 2.约在19世纪80年代:上海诞生了仿洋机制品工业,并进一步孕育了民族工业的创建。一大批面粉、棉纺织、火柴、卷烟、肥皂等民族资本工厂纷纷建立。 3.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城市人口的增加,基础设施的完善,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等,使得30年代中叶的上海跻身于东亚以至世界大都市的行列。

3 第四单元 上海历史的变迁 从崧泽文化开始,上海地区已经有了文明的雏形。经过元明时代的设县和建城,上海初步具备了城市框架。至清中期,上海已经发展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鸦片战争迫使上海开埠,西方列强的入侵形成了国中之国----租界。租界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也在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从清末到民国上海的市政、城建、经济、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大变革中逐步发展。新中国的建立开始了上海发展的新纪元,计划经济时期上海发挥了全国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功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抓住浦东开发的发展机遇,以四个中心建设为目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发展层次,扩大了上海的影响力,上海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4 洋行: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的以代理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各种行号。
银行: 钱庄:是鸦片战争后的一种信用机构,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广州等地的钱庄则称为银号。

5 原因:受外资企业利润的刺激,沿海地区的商人、买办、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近代工业,采用机器进行生产。
内容:上海发昌机器厂,民族资本企业规模最大的一家;广东继昌机器丝厂,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 结果:随着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出现,中国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变化。 性质: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又有较强的依赖性。

6 天津 上海 广东

7 上海发昌机器厂是近代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个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了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1866—1894年,上海、广州、天津、汉阳先后创办的机器制造厂共16家,主要业务是船舶修造,少数兼造轧花车、缫丝车等。

8 光绪十三年,发昌厂制造成功一条平底双轮刷沙机器挖泥船,名为“泰通号”,此船长70尺,宽15尺,一小时可行30里。同年8月11日,《申报》发表消息,称赞此事:“不但为中国所未见,即外洋亦所罕闻,实创千百年未有之奇”。方逸侣也称:“当制造时,俱用华人。故其驾驶也,亦不须西人为船主。”光绪十九年,发昌厂制造的“汉阳号”轮船卖给了朝鲜华侨商人,航行于济物浦(现仁川)与汉城之间。同年6月2日,《北华捷报》载文说,汉阳号的成功,“正可说明中国资本家们具有极可信赖的企业精神”。

9 1891年,唐松岩在上海创办的华新纺织新厂。后由聂崇德家族收买,改名恒丰纺织新局。

10 1894年,朱鸿度在上海创办的裕源纱厂外景

11 1894年祝大春在上海创办的源昌丝厂

12 一八九八年的上海阜丰面粉公司是当时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企业之一

13 上海福新面粉厂遗址

14 国产最早的香烟牌子,要数北京的大象烟草公司、上海的三星纸烟有限公司。1904年上海三星纸烟有限公司为抵制外国香烟,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烟草公司,其印制的单色32片一套的“清末美女牌九”(香烟画片)没有一个外文,这可谓是国产香烟牌子的鼻祖。不久,北方出现北洋烟草公司,南方开办了广东南洋烟草公司,接着大大小小烟公司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单上海就约有四百多家。当时国内以土产手工卷烟充当洋烟的冒牌货在农村比比皆是,因而很多烟民只相信附有香烟牌子的香烟才是正宗烟厂的产品,故香烟牌子随着烟公司发展和烟民们的青睐而大量涌现。

15 1920年,刘鸿生先后还创办华商鸿生火柴厂、上海水泥厂、章华毛纺公司、中国企业银行、中华煤炭公司等大批企业,向民族工业大步迈进,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火柴业,人称“火柴大王——刘鸿生”。
结束

16 20世纪20至30年代,上海在全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内埠际贸易中的地位都处于特大中心地位,其外贸在全国贸易总额中占40%左右,1936年达55%。1936年上海的埠际贸易值包括转口贸易值为8·9亿元,占全国各通商口岸埠际贸易总值的75%。外贸优势地位的确立又带动了相关产业包括航运、金融、工商业乃至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发展成为集航运、外贸、金融、工商业、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多功能经济中心和集教育、出版、电影、广播、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并跻身国际性大都市的行列,成为仅次于伦敦、纽约、东京、柏林的世界第五大城市,有所谓“东方的巴黎”之称。

17 晚清:商贸组织机构建立,成为对外贸易港口,贸易导向型经济;仿洋机制品工业,民族资本工厂建立,成为民族商业资本中心。
民国:人口激增、基础设施完善,房地产业发展,成为东亚和世界大都市。

18 上海的地位:一方面是外国在华资本最为集中的城市,成为国际资本在中国和远东的汇聚点和世界市场的东亚枢纽;另一方面也以化工、电气等企业为龙头,成就了繁荣的民族工业。


Download ppt "第17课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考纲要求: 民族工业的创建:A."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