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红楼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红楼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红楼梦》

2 参考书目 一粟:《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北京:中华书局,1963。
刘梦溪编:《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3卷),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张宝坤选编:《名家解读〈红楼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3 概说 关于曹雪芹 汉军正白旗 “簪缨之族” “诗礼之家” 家势中衰 高祖曹振彦 曾祖曹玺,江宁织造 祖父曹寅(1658-1712)
曹顒( )、曹頫(康熙、雍正间人) “诗礼之家” 家势中衰

4 概说 关于曹雪芹 约1715-约1763 “秦淮风月忆繁华” “举家食粥酒常赊” “傲骨如君世己奇” “爱将笔墨逞风流”

5 概说 《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风月宝鉴》 乾隆九年(1749)前后动笔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完成初稿

6 概说 关于高鹗 约1738-1815,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 祖籍辽东铁岭,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 乾隆六十年(1795),中进士。
“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张问陶《赠高兰墅同年》)。

7 概说 《红楼梦》的版本 脂评本 程印本 甲戌本(1754) 己卯本(1759) 庚辰本(1760) 程甲本(1791) 程乙本(1792)
程丙本(1792)

8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封建文化由盛而衰的社会悲剧 青春少女由生而死的人生悲剧 青年男女理想失落的婚恋悲剧

9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封建文化由盛而衰的社会悲剧 形象象征:贾府的衰朽腐败 日常生活的穷奢极欲,入不敷出 家庭内部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贵族子弟不务正业,腐化堕落

10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封建文化由盛而衰的社会悲剧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11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青春少女由生而死的人生悲剧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四春:“原应叹息” 丫环的命运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12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男女青年理想失落的婚恋悲剧
“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语笑私。三寸柔肠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之二)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13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奇苦极郁的悲剧意义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吾谓作是书者,殆实有奇苦极郁在于文字之外者,而假是书以明之。故吾读其书之所以言情者,必泪涔涔下,而心怦怦三日不定也。”(潘德舆《读红楼梦题后》 )

14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奇苦极郁的悲剧意义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15 关于贾宝玉形象 “悲哀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第3回)

16 关于贾宝玉形象 贾母:“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第56回)

17 关于贾宝玉形象 迈入成年门槛的深沉恐惧 个人在社会中无可选择的痛苦和屈从世俗的无奈 宝玉:“凭他怎么短,也短不了咱们两个的。”

18 关于贾宝玉形象 感知社会人生的热切温情 “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
“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甚至想到“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第28回)

19 关于贾宝玉形象 憧憬人生理想的虚幻追求 黛玉“喜散不喜聚”,宝玉则“喜聚不喜散”。
宝玉:“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第36回)

20 关于王熙凤形象 难以遏止的权势欲和金钱欲 “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 “杀伐决断”,“历练老成”,“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

21 关于王熙凤形象 争夺权势财富者的尴尬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第5回)

22 关于林黛玉形象 “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
张潮《幽梦影》:“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目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肌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23 关于林黛玉形象 多愁善感而又坚强不屈 孤标傲世而又尊重他人 天真聪慧而又心直口快

24 关于林黛玉形象 蒋和森《林黛玉论》 : “这是一个永远不用别人的衣裳,来忘掉自己寒冷的人。这是一个永远不把别人的怜悯和施舍,当作自己的幸福的人。同时,这又是一个愈是处在屈承的境遇底下,就愈是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的人。 “这是一个最容易想起自己,而又是最不会为自己打算的人。这是一个只知道信从自己的感情,而不知道顺应世上人情的人。同时,这又是一个永远不安心于把自己的尊严建立在别人的力量上的人。

25 关于林黛玉形象 “这是一个诗人气质的少女,或者说,是一个少女气质的诗人。这使她一言一动、多愁善感之中,发散着一种“美人香草”的韵味,和清气逼人的风格。她永远只向生活中的灵智和感情顶礼膜拜;世俗的理智,永远不能移动这个少女的心。然而,才禀在她身上却变成了一种可怕的灾难,使她比一般人遭受到更为繁多、更为深细的社会折磨。”

26 关于林黛玉形象 爱情道路 第3回-第8回,爱情发生期。 第9回-第32回,爱情发展期。 第33回-第79回,爱情成熟期。
第80回-第96回,爱情毁灭期。

27 关于薛宝钗形象 “任是无情也动人” 思想意识 处世态度 道德品质 “女子无才便是德”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道德品质

28 艺术成就 网状的结构方式 复杂的人物描写 精美的小说语言

29 艺术成就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第40回)

30 思考题 你怎样看待《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阅读《红楼梦》,你有怎样的人生体会?
谈谈你对下列人物形象的看法:贾政、贾探春、王夫人、晴雯、袭人。


Download ppt "《红楼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