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地源热泵系统的组成 水循环系统 地源热泵机组 控制系统 地下热交换器
3
土壤温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0 地 表 2 FT(0.6m) 30
40 地 表 2 FT(0.6m) 30 5 FT (1.5m) 12 FT (3.6m) 20 10 40 80 120 160 200 240 280 320 360 天数
4
对于制冷来说,地源热泵与常规冷水机组最大的区别是: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冷却变为地下水或土壤冷却。
地源热泵 普通空调系统 对于制冷来说,地源热泵与常规冷水机组最大的区别是: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冷却变为地下水或土壤冷却。 制热和生活热水供应时,地源热泵系统可以替代锅炉。
6
地源热泵系统的组成 ① 室外地能换热系统 土壤源 地下水 地表水 ② 水源热泵机组 ③ 室内采暖空调末端 ③ ② ①
7
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既能供热又能制冷、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
什么是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 表或地下浅层地热等低 温低位热能资源,并采 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 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既能供热又能制冷、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
8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地下水换热系统(ground water system)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 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投资最小、需回灌、有污垢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9
一、岩土热物性参数 岩土体类型、热特性、热传导性、含水率、密度、温度等是影响地埋管换热 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就地表而言,垂直地表土方向的导热性大于水平方向 的导热性,岩土的热物性参数可参见表1。 表1 岩土热物性参数 序号 岩土名称 天然含水量 密度 导热系数 导温系数 比热容 (%) (kg/m3) (W/m.K) (m2/h) (kJ/kg.K) 1 粉土 16.3 1590 0.63 1.11 2 22.9 1920 1.26 1.5 3 26.9 2130 1.79 1.15 4 25.3 1850 1.45 1.59 5 26 1930 1.61 1.35 6 粘性土 26.3 1990 1.41 1.56 7 19 2000 1.2 1.42 8 29.8 2050 1.66 1.71 9 30.1 2110 1.63
10
表1 岩土热物性参数 序号 岩土名称 天然含水量 密度 导热系数 导温系数 比热容 (%) (kg/m3) (W/m.K) (m2/h)
表1 岩土热物性参数 序号 岩土名称 天然含水量 密度 导热系数 导温系数 比热容 (%) (kg/m3) (W/m.K) (m2/h) (kJ/kg.K) 10 粘性土 27 2170 1.55 1.41 11 29 2020 1.69 1.64 12 31.4 2140 1.85 1.4 13 20 2090 1.19 1.51 14 细砂 22.1 1800 1.6 1.53 15 11.1 1570 0.73 1.02 16 5.5 1310 0.64 1 17 8 1420 0.65 0.84 18 16.1 1460 0.86 0.0021 1.01 19 中砂 7 1490 0.79 0.95 13.8 1510 1.06 0.99 21 粗砂 12.4 1260 22 砾砂 8.9 1950 0.93 23 5.3 1600 1.04 0.0028 24 粗砾砂 23.3 2130 1.88 1.39 25 21.9 2200 1.75 1.52 26 圆砾 9.5 1860 1.44 0.88 10.5 1830 0.94
11
表1 岩土热物性参数 序号 岩土名称 天然含水量 密度 导热系数 导温系数 比热容 (%) (kg/m3) (W/m.K) (m2/h)
表1 岩土热物性参数 序号 岩土名称 天然含水量 密度 导热系数 导温系数 比热容 (%) (kg/m3) (W/m.K) (m2/h) (kJ/kg.K) 28 卵石+砂 9.8 1840 1.62 0.89 29 砂岩 - 2250 1.84 0.0035 0.84 30 石灰岩 2700 3.14 0.0046 0.91 31 1.28 32 2000 1.16 0.92 33 1700 0.93 34 大理石+花岗岩 3000 3.6 35 2800 3.45 36 花岗岩 37 石灰质凝灰岩 1300 0.52 38 灰质页岩 1760 0.83 1.02
12
二、地埋管管材 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采用相同材料,且应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等质量特性,一般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PE80或PE100)或聚丁烯管(PB),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管。 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聚乙烯管应符合《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J13663的要求;聚丁烯管应符合《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GB/T194732的要求。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宜小于1.0MPa。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表2、表3的规定选用。
13
表2 聚乙烯(PE)管外径及公称壁厚(mm)
公称外径dn 平均外径 公称壁厚/材料等级 最小 最大 公称压力 1.0MPa 1.25 MPa 1.6MPa 20 20.3 - 25 25.3 /PE80 32 32.3 /PE80 /PE100 40 40.4 /PE80 /PE100 50 50.5 /PE80 /PE100 63 63.6 /PE80 /PE100 /PE100 75 75.7 /PE100 /PE100 /PE100 90 90.9 /PE100 /PE100 /PE100 110 111 /PE100 /PE100 /PE100 125 126.2 /PE100 /PE100 /PE100 140 141.3 /PE100 /PE100 /PE100 160 161.5 /PE100 /PE100 /PE100 180 181.7 /PE100 /PE100 /PE100 200 201.8 /PE100 /PE100 /PE100 225 227.1 /PE100 /PE100 /PE100 250 252.3 /PE100 /PE100 /PE100 280 282.6 /PE100 /PE100 315 317.9 /PE100 /PE100 /PE100 355 358.2 /PE100 /PE100 /PE100 400 403.6 /PE100 /PE100 /PE100
14
表3 聚丁烯(PB)管外径及公称壁厚(mm)
公称外径dn 平均外径 公称壁厚 最小 最大 20 20.3 25 25.3 32 32.3 40 40.4 50 49.9 50.5 63 63.6 75 75.7 90 90.9 110 111 125 126.2 140 141.3 160 161.5
15
二、地埋管管材 埋地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聚乙烯管道的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的有关规定。 地埋管宜根据设计中选用的管材长度由厂家成捆供货,以减少埋管接头数量。竖直地埋管U形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入钻孔后与水平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U形管的两接头部位应及时密封。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U形管接头,宜选用定型的U形弯头成品件,不宜采用直管道煨制弯头,有条件时宜由生产厂家将弯头或定型连接件与U形管连接好,成套供货。
16
三、地埋管水力计算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国内目前塑料管的比摩阻均是以水为传热介质,对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均无相应数据,水力计算时可按《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指南》(Ground-source heat pump engineering manual)推荐的方法进行。 1) 确定管内流体的流量、公称直径和流体特性。 2) 根据公称直径,确定地埋管的内径。 计算地埋管的断面面积: 式中 ——地埋管的断面面积( ); ——地埋管的内径(m)。
17
三、地埋管水力计算 4) 计算管内流体的流速: 式中 V ——管内流体的流速(m/s); G ——管内流体的流量( )。
4) 计算管内流体的流速: 式中 V ——管内流体的流速(m/s); G ——管内流体的流量( )。 5) 计算管内流体的雷诺数,应该大于2300以确保紊流: 式中 ——管内流体的雷诺数; ——管内流体的密度( ); ——管内流体的动力黏度( )
18
三、地埋管水力计算 6) 计算管段的沿程阻力 : 式中 ——计算管段的沿程阻力(Pa); ——计算管段单位管长的沿程阻力(Pa/m);
6) 计算管段的沿程阻力 : 式中 ——计算管段的沿程阻力(Pa); ——计算管段单位管长的沿程阻力(Pa/m); ——计算管段的长度(m)。 7) 计算管段的局部阻力: 式中 ——计算管段的局部阻力(Pa); ——计算管段管件的当量长度(m)。 管件的当量长度可按表4计算。
19
表4 管件当量长度表 名义管径 弯头的当量长度(m) T形三通的当量长度(m) 90°标准型 90°长半径型 45°标准型 180°标准型
旁流三通 直流三通 直流三通后缩小1/4 直流三通后缩小1/2 3/8″ DN10 0.4 0.3 0.2 0.7 0.8 1/2″ DN12 0.5 0.9 3/4″ DN20 0.6 1 1.2 1″ DN25 1.3 1.5 5/4″ DN32 1.7 2.1 3/2″ DN40 1.9 2.4 1.1 2″ DN50 2.5 3.1 1.4 5/2″ DN63 1.8 3.7 3″ DN75 2.3 4.6 7/2″ DN90 2.7 5.5 4″ DN110 2 1.6 5.2 6.4 5″ DN125 4 7.6 6″ DN160 4.9 9.2 4.3 8″ DN200 6.1 10.1 12.2
20
三、地埋管水力计算 8) 计算管段的总阻力 : 式中 ——计算管段的总阻力(Pa)。
8) 计算管段的总阻力 : 式中 ——计算管段的总阻力(Pa)。 在相同管径、相同流速下,雷诺数大小依次为:水、CaCl2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其临界流速比为:1:2.12:2.45。为了保持管内的紊流流动,CaCl2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需采用比水大的流速和流量。 在相同管径、相同流速下,水的换热系统最大,其大小依次为:水、CaCl2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其具体比值与管径和流速有关,其大小比值约为:1:0.47~0.62:0.41~0.56
21
三、地埋管水力计算 由于地埋管换热器内传热介质的流动一般均在紊流或紊流光滑(过渡)区内,即2300<Re< 。在此范围内,在相同管径、相同流速下,CaCl2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管路沿程阻力为水的1.44倍和1.28倍。 一般来说,地埋管换热器的环路压力损失宜控制在30~50KPa/100m,最大不超过50 KPa/100m。在同程系统中,选择压力损失最大的热泵机组所在环路作为最不利环路进行阻力计算。 地埋管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再加上热泵机组、平衡阀和其它设备管件的压力损失,并考虑一定的安全裕量,即可确定地埋管侧循环水泵的扬程。根据系统总流量和水泵扬程,选择满足要求的水泵型号和台数。
22
四、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其他要求 地埋管换热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并做好管材保护工作。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其中 ——管路最大压力(Pa); ——地埋管中流体密度( ); ——重力加速度( ); ——地埋管最低点与闭式循环系统最高点的高度差(m); ——水泵扬程(m)。
23
四、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其他要求 若建筑物内系统压力超过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时,应设中间换热器,以满足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要求。
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介质一般为水,在有可能冻结的地区,应在水中添加防冻剂。添加防冻剂后的传热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水温低3~5℃,以防止管路结冰。 选择防冻剂时,应同时考虑防冻剂对管材与管件的腐蚀性,防冻剂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其换热特性。目前应用较多的防冻剂主要有: 1) 盐类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钠水溶液; 2) 乙二醇水溶液:乙烯基乙二醇和丙烯基乙二醇水溶液; 3) 酒精水溶液:甲醇、异丙基、乙醛水溶液; 4) 钾盐水溶液:醋酸钾和碳酸钾水溶液。
24
四、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其他要求 添加的防冻剂的类型、浓度及有效期应在水系统充注阀处注明。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一般应在分水器或 集水器上预留充液管,在系统循环回路上设开式膨胀水箱或闭式稳 压灌,安装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基本仪器。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前后均应对管道进行冲洗。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设 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宜为工作流量的2倍。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及调试过程中,应按《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 规范》(GB )的要求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应有详细 文字记录。
25
分散式吊顶安装 无需机房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