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2 【学习目标】 掌握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和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市场失灵; 理解政府干预的理由及方式, 了解导致政府干预失效的因素。

3 7.1 市场失灵

4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场合不能或不能完全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社会资源无法得到最有效配置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和信息不对称。

5 7.1.1 公共物品

6 7.1.1.1公共物品的含义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私人不愿意或无能力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1)非排他性。 (2)非竞争性。 (3)不可分割性。

7 7.1.1.2公共物品的分类 (1)纯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pure public goods)是指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如国防、外交、天气预报等。 (2)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quasi public goods)是指具有不完全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准公共物品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称为俱乐部物品,如有线电视、社区绿化等;一类是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称为公共资源,如公海中的鱼类资源、拥挤的免费道路等。

8 表 物品的分类 非排他性 排他性 竞争性 公共资源 私人物品 非竞争性 纯公共用品 俱乐部用品

9 7.1.1.3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 (1)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导致市场失灵 (2)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导致市场失灵

10 7.1.2 外部性

11 7.1.2.1 外部性的含义 外部性(externality)是指某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外部影响,亦称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

12 7.1.2.2 外部性的种类 (1)生产正外部性 (2)消费正外部性 (3)生产负外部性 (4)消费负外部性

13 表7-2 外部性的分类 分类标准 发生领域 生产 消费 对他人影 响 收益 生产正外部性 消费正外部性 损失 生产负外部性 消费负外部性

14 7.1.2.3 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存在,使私人的边际成本或边际收益与社会的边际成本或边际收益发生背离,所以,当个人做出决策时,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会忽略其行为带给他人或企业的效益或成本,从而使竞争的结果变得没有效率,资源的配置达不到最优水平,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下降。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的这一缺陷表明,需要由政府对市场机制加以干预,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15 7.1.2.4 纠正外部性的方法 (1)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①企业间合并。 ②产权明晰。 (2)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①税收和补贴。
②管制。 ③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16 7.1.3 垄断

17 7.1.3.1 垄断与低效率 在垄断市场条件下,垄断厂商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也会像竞争厂商一样努力使生产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点上,但与竞争企业不同的是,垄断市场的价格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收益,因此,他最终会选择在价格大于边际成本的点上组织生产。垄断厂商不需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降低成本,而可以在既定的成本水平之上加入垄断利润形成垄断价格。所以,垄断市场的价格比竞争市场高,产量比竞争市场低。

18 7.1.3.2 垄断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垄断对社会福利造成损失主要表现为使消费者剩余大大减少。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服务支付的最高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C Q Qe Qm MR Pe A D Pm P B 图7-1 垄断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19 在图7-1中,Q代表产量,P代表价格,D是需求曲线,MR是边际收益曲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高于均衡价格Pe的价格反映的效用水平就是消费者剩余,即图中△DB Pe部分。在垄断条件下,高于垄断价格Pm的价格反映的效用水平就是消费者剩余,即图中△D A Pm部分。显然,前者大于后者,二者之差即A Pm PeB部分,其中AC PePm部分为垄断利润,△A BC部分就是社会福利损失,即垄断产量限制对社会造成的损失。

20 7.1.3.3 垄断造成寻租 寻租(rent –seeking )通常指那些通过公共权力参与市场经济从而谋取非法收益的非生产性活动。
政府对垄断的消除一般拥以下三种方法: 价格管制,就是政府控制垄断者产品的价格。 实施反垄断法,对违法的垄断企业进行行政惩罚或法律制裁。 实施国有化政策,对垄断性企业实行国有,由政府经营。

21 7.1.4信息不对称

22 7.1.4.1 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原因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即有些人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相关信息。例如,商品的卖方要比买方掌握更多的关于产品质量和数量等方面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获取信息需要成本。其次,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差异性使其不可能掌握全部的信息。此外,充分占有信息的一方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对对方隐藏信息。

23 7.1.4.2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adverse section)是指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市场另一方的商品的类型或质量时,市场中大量的劣货会排挤好货并最终占领市场的过程。 逆向选择最经典的例子是二手车市场。

24 7.1.4.2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指的是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7.1.4.2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指的是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25 7.2 政府干预

26 7.2.1 政府干预的理由 7.2.1.1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存在 7.2.1.2恶性竞争和垄断的存在 7.2.1.3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
7.2.1.4负外部性导致的社会污染等问题的存在 7.2.1.5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的存在

27 7.2.2 政府干预的方式

28 7.2.2.1 针对公共物品原因导致的市场失灵 (1)政府在如何确定某一公共物品是否值得提供以及提供多少时,往往采用成本—利益分析的方法。
(2)具体来说,政府往往通过以下方式提供公共物品:一是由政府直接经营企业并生产公共物品。二是政府与私人部门签订合同,共同提供公共物品。三是政府以授权、许可的形式委托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四是政府对私人部门提供补贴,鼓励其提供公共物品。

29 7.2.2.2 针对外部性原因导致的市场失灵 (1)税收与补贴 (2)实行“内部化”政策 (3)界定产权 (4)运用行政措施

30 7.2.2.3 针对垄断原因导致的市场失灵 (1)制定反垄断法 (2)公共管制

31 7.2.2.4 针对信息不对称原因导致的市场失灵 (1)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措施。
7.2.2.4 针对信息不对称原因导致的市场失灵 (1)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措施。 一是由政府规定企业对自己出售的产品提供质量保证。二是由政府引导企业对自己出售的产品提供不同的产品包修年限。三是政府鼓励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树立品牌,通过“声誉”来分辨优质产品与劣质产品。四是政府鼓励企业通过广告等宣传方式来区分优质产品与劣质产品。五是政府鼓励企业实现产品标准化。 (2)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的措施

32 7.2.3 导致政府干预失效的因素 (1)政府的偏好。 (2)官员的素质。 (3)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 (4)信息不对称。
7.2.3 导致政府干预失效的因素 (1)政府的偏好。 (2)官员的素质。 (3)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 (4)信息不对称。 (5)政府干预的成本与收益。 (6)政府实行干预的法令、规章等都具有刚性,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的具体情况变化,从而导致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盲目性。

33 【本章小结】 1.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场合不能或不能完全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社会资源无法得到最有效配置的情况。
2.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和信息不对称。 3.公共物品是指私人不愿意或无能力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任何私人部门都不愿意或不能充分提供,由此导致市场失灵。

34 4.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对其他人所造成的无法通过价格体系反映的影响。外部性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之分。
5.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总能发挥有效作用,即会出现“政府失灵”。导致政府干预失效的因素主要有政府的偏好、官员的素质、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以及信息不对称等。


Download ppt "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