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5章 國際收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5章 國際收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5章 國際收支

2 本章大綱 第一節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製 第二節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 第三節 國際收支失衡的衡量 第四節 國際收支失衡的調整
第五節 我國國際收支的變化情形及其調整 尖峰對話:「雁行理論」瓦解了嗎?

3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製(1/2) 編製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目的 制定對外經貿政策與金融政策及對外經貿和匯率談判之主要依據之一。
國際收支是社會會計制度(system of social accounts)的重要部分。 就國際貨幣基金(IMF)之會員國而言,提供國際收支統計乃是會員國應盡義務之一。

4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製(2/2) 居住民之定義 居住民與非居住民之劃分並非根據國籍(nationality),而是決定於經濟利益中心(center of economic interest)。 原則上,居住在該國之人民均為該國之居住民,除非是短暫停留或居住未滿一年者。外國企業及非營利組織在本國之分支機構視為居住民。 編製國際收支平衡表之借貸法則 國際收支記錄交易之方法,亦與商業會計相同,採用複式簿記原理。依此原理,國際收支每一筆交易需要兩個分錄,一為貸方,一為借方。貸方以正號表示,借方以負號表示,且貸方在左,借方在右。

5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1/4) 國際收支的重要項目
根據第五版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國際收支的主要內容可分三類:經常帳 (current account)、資本帳(capital account)及金融帳(financial account)。 經常帳 經常帳包括商品、服務與所得之交易及經常移轉,但金融性資產負債(financi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之交易則不包括在內。 資本帳 第五版國際收支手冊的資本帳與以前版本的資本帳有極大的差異。以前的資本帳已擴大為金融帳與資本帳,且將大部分的資本交易劃歸為金融帳,只有資本移轉(例如債務的免除、投資的贈與)與非生產性、非金融性資產(例如專利權、商譽等無形資產)交易屬於資本帳。

6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2/4) 金融帳 直接投資:按投資方向分為對外投資與外人投資;其下再分為股東投資、盈餘轉增資及關係企業間的借貸投資。
證券投資:包括股權證券與債權證券投資。在分類上,首先分為資產與負債,資產表示對外的債權,即本國資金投資國外證券;負債表示對外的債務,即外國資金投資本國證券。 衍生性金融商品:包括避險與非避險交易之衍生性金融商品,例如期貨、交換、遠期契約及選擇權等。 其他投資:凡不屬於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及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金融交易,均歸類在其他投資。

7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3/4) 誤差與遺漏 誤差與遺漏(errors and omissions)係一平衡科目。國際收支表係根據複式記帳制度記載,原則上,借方合計數應等於貸方合計數。惟實際上,由於統計時點不一、資料來源不同,以及原始資料有錯誤等因素,致國際收支借貸雙方合計數不可能相等,需以「誤差與遺漏」科目平衡之。

8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4/4) 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
表5-2即是根據上述國際收支概念架構、項目分類及標準格式,所編製而成的台灣地區國際收支平衡表。 第五版與第四版國際收支手冊之差異 第五版和第四版的重大差異,在於第五版將經常帳的服務及所得分項更加細分,並增加服務與所得的交易項目,同時將國際收支帳由原來的經常帳與資本帳兩大類,改分為「經常帳」(current account)、「資本帳」 (capital account)及「金融帳」(financial account)。

9 表5-2 台灣地區國際收支平衡表(1/2)

10 表5-2 台灣地區國際收支平衡表(2/2)

11 表5-5 新舊版國際收支手冊主要項目對照表

12 國際收支失衡的衡量(1/4) 自主性交易又稱為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s),指稱一國的各經濟單位,依據各該時期的諸多影響因素,在自利心的指導下,自願進行商品與服務之輸出入、移轉、資本移動的經濟交易的總稱。調節性交易又稱事後交易(ex-post transactions),指稱因自主性交易發生差額或缺口,事後用於彌補此項缺口的經濟交易。

13 國際收支失衡的衡量(2/4) 在某一時期,一國國際收支中的自主性交易的貸方與借方若恰相等,因為無需仰賴調節性交易彌補收支缺口,其國際收支可謂處於平衡狀態。若自主性交易的貸方小於借方,則該國須進行調節性交易以彌補此項借貸缺口,其方式或者使其流動性國外資產減少,或者使其流動性國外負債增加,乃稱之為逆差失衡。反之,若自主性交易的貸方大於借方,該國或者會使其流動性國外資產增加,或者使其流動性國外負債減少,以彌補此項缺口,這種情形乃稱之為順差失衡。 實際分析上所用的失衡概念,係將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畫一線,線上項目之合計數是否為零,如為零即表示均衡;如為正數,即稱國際收支盈餘或順差;如為負數,則稱為虧絀或逆差。

14 國際收支失衡的衡量(3/4) 由於畫線的位置有多種,因而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失衡,乃有數種不同的餘額或衡量方法(measurement) :
貿易餘額(trade balance):該餘額只將商品交易列於線上,是最狹義的均衡概念,也是十八世紀重商主義的概念,主要係因當時服務交易、移轉收支、資本移動為數皆小,故貿易餘額的順逆差即可決定該國國際收支的餘絀。 商品及服務餘額(balance on goods and services):係將商品及服務列於線上。此一餘額表示實質資源之移轉。如為負數(逆差),表示國外實質資源轉入國內。

15 國際收支失衡的衡量(4/4) 經常帳餘額(current account balance):係將商品、服務、所得及經常移轉列於線上。此一餘額表示一國資本形成由國外融資之部分。如為負數(逆差),表示一國資本形成利用了國外儲蓄。 官方清算餘額(balance on official settlements):係將準備與相關項目之變動數列於線下。此一餘額最為明確易算,但不能真正反映一國國際流動性的真正趨向。

16 國際收支的彈性分析法(1/4) 馬婁條件 馬婁條件的理論推算 ηx+ ηm>1
[5-5]式表示出口品之需求彈性(ηx)及進口品之需求彈性(ηm)之和大於1時,一國貨幣貶值(即匯率調高)可以改善該國的貿易餘額。此即為頗富盛名的馬婁條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表明貨幣貶值可以改善貿易餘額所要求的條件。

17 國際收支的彈性分析法(2/4) 馬婁條件的實證結果 在現實社會裡,根據大多數經濟學者的推估結果顯示,短期內此一條件通常都不具備。
邇來的一些實證結果卻有截然不同的答案。例如馬奎茲(Jaime Marquez, 1990)針對主要工業國家及開發中國家所做的實證研究發現,在1973年第一季至1985年第二季這段期間,除了英國的短期彈性略低於1之外,其餘國家全部大於1。

18 國際收支的彈性分析法(3/4) 彈性和J曲線 通貨契約期間
通貨契約期間  設若發生貶值,由於契約在此之前早已簽訂,因此在契約存續期間,所有的交易仍按舊的匯率進行,我們將此一契約存續期間稱之為通貨契約期間(currency-contract period)。 表5-8歸納了新台幣貶值之後,在通貨契約期間可能的貿易餘額效果。

19 表5-8 新台幣貶值對通貨契約期間的貿易餘額效果

20 國際收支的彈性分析法(4/4) 轉嫁期間 轉嫁分析(pass-through analysis)考慮價格在短期內調整的能力。一國貨幣貶值後,被預期的調整型態是,貶值國的進口財價格將提高,而且該國出口至世界其他國家的價格將下跌。若財貨價格並未調整,支出型態將不會改變;果真如此,貶值可能帶來期望的國際收支效果也就不會發生。 J曲線效果也可以圖5-1來說明。假定貶值發生在t0期,由於國際貿易合約早在運貨或付款前便已簽訂,故匯率變動對這些已簽訂合約的交易並沒有影響。

21 圖5-1 「J」曲線與「倒轉的J」曲線

22 國際收支的吸納分析法 吸納分析法係討論支出(expenditure)與產出(output)之間如何變動,以影響貿易餘額。
Y-A=X-M [5-7] 吸納A是被假設為代表國內總支出,因此若國內總生產Y超過吸納,則一國將出口產出的剩餘,並因之帶來貿易盈餘。另一方面,若吸納超過國內總生產,則Y-A是負數,此際,[5-7]式中的X-M即為負數,代表國內需求超過國內生產的部分必須由進口來彌補。

23 國際收支的貨幣分析法(1/2) 貨幣分析法的基本論點是,任何國際收支的失衡,均源自於貨幣供需的失衡,亦即一般大眾所願意握有的貨幣數量和中央銀行供給的實際貨幣數量產生不一致。 假定貨幣乘數固定,則貨幣需求之變動或國內信用之變動,均將破壞貨幣市場的均衡,此際只有透過中央銀行國外資產淨額之變動(亦即國際收支之官方清算餘額),方能使之重新恢復均衡。

24 國際收支的貨幣分析法(2/2) 根據[5-13]式,我們可以獲悉,當國際收支產生盈餘,反映貨幣之超額需求;詳言之,當貨幣之需求超過其供給量時,如果國內信用不隨著擴充來應付需求之增加,只好由國外資產淨額之增加來支應。 國際收支產生赤字,則反映貨幣之超額供給;詳言之,當貨幣供給量超過需求量時,如果國內信用不隨之減少來消除供給之增加時,則一般大眾為了減少握持超額的貨幣數量,遂增加對國外財貨與服務之購買,或增加對外直接投資,或促使長短期資本流出。

25 我國國際收支的變化情形及其調整(1/3) 近二十年來我國國際收支的概況 經常帳方面
長期以來,我國經常帳皆呈現順差的局面,而商品貿易的順差是首要的來源。 金融帳方面 就我國近二十餘年來的資本交易而言,除了1986、1987兩年為淨流入之外,自1988年起,則皆處於淨流出,惟1998年以迄於2005年金融帳呈淨流入的年度居多(見圖5-3)。

26 圖5-3 我國經常帳與金融帳餘額( 年)

27 圖5-4 IFINI及FIDI累計投資我國股市的資金

28 我國國際收支的變化情形及其調整(2/3) 中央銀行準備資產的變動
就中央銀行準備資產淨變動數而言,除了1989、1990年外,自1985~1994年大多為增加,惟1995年因資本逃避嚴重,中央銀行為維持匯率穩定,在外匯市場拋售外匯存底,致中央銀行準備資產淨減少3,931百萬美元;2007年因國人海外證券投資遽增,資本大幅流出,中央銀行準備資產淨減少4,020百萬美元,創下歷年來的最高紀錄(見圖5-5)。

29 圖5-5 我國中央銀行準備資產的變動( 年)

30 我國國際收支的變化情形及其調整(3/3) 我國國際收支的調整政策
近二十年來我國政府已採取一連串的國際收支調整政策,包括大幅放寬外匯管制、新台幣匯率按外匯市場供需自由浮動、分散出口市場、降低進口關稅、增加國內需求及擴大公共基礎建設的支出等政策,使得國內需求增加,進口擴張,貿易收支順差因之縮小。 迨至目前,我國的外匯管理幾乎已經沒有實質上的限制(見表5-11),與先進國家的管理精神一致。

31 表5-11 我國外匯管理現況

32 尖峰對話(1/2) 「雁行理論」瓦解了嗎? 贊成意見
近年來,包括美國及日本在內的許多先進國家,為了降低成本,對海外投資多已跳過四小龍及東南亞國家,直接移轉至最下層的中國,顯示雁行式國際分工型態已式微。 1990年代以來,隨著日本在亞洲的經濟帝國瀕臨瓦解,日本的雁首角色也被譏諷為「垂死的雁首」,尤其是亞洲於1997~1998年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後,雁行式經濟發展模式的經濟奇蹟,似乎已到盡頭。 「雁行理論」到了1990年代發生困難,因為後進的中國不是一隻小雁,而是一隻超級大雁。結果,低科技和高科技同時蜂擁至中國,其所引發的連鎖效應相當驚人,雁行發展模式形同瓦解。

33 尖峰對話(2/2) 反對意見 雁群中的其他國家已發展出與中國新的分工方式,顯示雁行發展模式並未瓦解。詳言之,亞洲鄰國已經找出與中國這隻大雁的相處之道,並且從中獲益。 19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只是成長率較低,即使中國急起直追,要趕上日本還有一段漫漫長路,所以,「雁行理論」中的生產技術、工業結構的層次並沒有被打破。 面對中國崛起後,已躍居超級大雁的角色,傳統的「雁行理論」恐近尾聲,未來應思索以中國為新的成長引擎,建構所謂的「新雁行秩序」。


Download ppt "第5章 國際收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