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荷塘月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荷塘月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荷塘月色

2 朱 自 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匆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3

4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为策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等。

5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同年8月在北平逝世。毛泽东对他的高尚气节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6 相关图片 1978年秋,清华大学纪念朱自清逝世三十周年时,将原清华园内的古亭命名为“自清亭”,以示纪念。

7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8 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诞辰一百周年题诗 晨鸣共北门,谈笑少时情。 背影秦淮绿,荷塘月色明。 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
清淡传香远,文章百代名。 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诞辰一百周年题诗

9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
面对“这一年的变动”,朱自清觉得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他认为:“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那里去》)“这几天心里似乎有些异常……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 简而言之,此时的朱自清正处在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虑。陷入了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惶惶然”中。

10 朗读课文

11 识记生词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 娜 sè bó qiàn yuán zhào liǎn jū
xiè   pì duó wěng mí niǎo nuó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 娜 sè bó qiàn yuán zhào liǎn jū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櫂 敛 裾 fàn zhuì shāo xì hān wǎn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宛然

12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3 整体把握 “观荷缘起”(情) “荷塘月色”(景) “月下遐思” (情) 1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2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1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2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3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4 荷塘美丽的景色。  5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6 荷塘四周的景物。 7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8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观荷缘起”(情) “荷塘月色”(景) “月下遐思” (情)

14 题解 课文题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语还是并列短语?并说明原因。 本文是如何写荷塘月色的?主要集中在哪几段进行描写?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课文题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语还是并列短语?并说明原因。 本文是如何写荷塘月色的?主要集中在哪几段进行描写?

15 第四段 本段写了哪些景物?又是如何描写的?

16 第四段 静 月下的荷塘 幽雅宁静 动 叠词、比喻 荷叶 ( ) 荷花 荷香 拟人、比喻、博喻 荷波 嗅觉-听觉 通感 荷韵 比喻、拟人
( ) 拟人、比喻、博喻 月下的荷塘 幽雅宁静 嗅觉-听觉 通感 比喻、拟人 拟人、想象

17 第五段 此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 又是如何描写的?

18 第五段 朦胧优雅 如流水 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 实 ( ) ( 光影 ) 月光 月影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虚
( ) ( 光影 ) 月光 月影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塘上的月色 朦胧优雅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

19 远————近 静————动 第六段 荷塘的四面 整体的风光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杨柳 远山 树梢 树缝 灯光 树上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杨柳 远————近 静————动 荷塘的四面 整体的风光 远山 树梢 树缝 灯光 树上 蝉声 水里 蛙声

20 叶: 田田 4、 月下荷塘 花: 多姿 香: 缕缕 韵: 凝碧 素淡宁静 波: 风致 5、塘上月色 月光: 青雾: 叶花: 月影: 朦胧和谐 (正面) (侧面) 光影: 和谐 6、四周景色 树色、树姿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蝉鸣、蛙声 清幽热闹

21 写景的特点 第一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此时的感情巧妙的融入到对眼前景物的描绘之中,收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第二,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动与静相互衬托,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美。 第三,抓虚实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所描绘出来的景物的特点就是“虚”。对眼前景物客观特点的描绘就是“实”。

22 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

23 语言特色 2、作者善于运用叠词,传神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加强语气,舒展文气,增加音韵美,深化物态情貌。
3、作者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使语言准确、贴切,富有韵味。

24 一切景语 皆情语

25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能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把握全文情感。

26 文章结构 出家门 明线:游踪( 外结构) 不宁静 暗线:情感(内结构) 赏四周 失宁静 寻宁静 踱小路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感情基调
得宁静 文章结构 观荷塘

27 那么本文的“文眼”在何处?为什么说它是“文眼”?
所谓“文眼”,就是文中最紧要的语言,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声的语句。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片首,或在片中,或在片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有虚实,题旨才会有隐现。 那么本文的“文眼”在何处?为什么说它是“文眼”? 一般都认为,首句“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28 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介石4
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也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甚至还有人根据一些史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如此等等。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惟一答案。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荷塘月色》将成为一首耐读的朦胧诗,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每一位读者会因年龄、阅历、所处时代等等因素,而从同一篇《荷塘月色》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

29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是独处的妙处”? 这一段抛开了写景,句句都在内心活动。这样写,是不是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
①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情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的痛楚心态—烦扰的思绪压抑不住,一定要说出来。只有在清冷的环境里独处才“觉得是个自由的人”,这其中不就蕴含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吗? ②从行文上看这一段似乎是“游离”出来的抒情段,但从时空上看,这一段与第2自然段是同步的。实际上,这“情”还是离不开“景”的,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呢?

30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是不是有点矛盾?
这里作者实际上强调的是“冷静”和“独处”,因为“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重点还是在后面的“冷静”和“独处”。用平时的热闹来反衬现在的冷静,用平时的群居来反衬现在的独处。因为接下来后面有一句“这是独处的妙处”。

31 怎样理解“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①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它与第2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则容易被忽略。这句是对“去荷塘”文字的一个接续,2、3段便浑成一体了(再次证明第3段并非“游离”出来的段落)。 ②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32 为什么会突然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是指什么?
“这”指流水。前面写“只不见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怎么又想到流水的呢?由《西洲曲》里的“莲子清如水”而来。这是一首情歌。“莲子清如水”’就是“怜子情如水”的谐音。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对情感的表现是极富艺术性,含蓄而美。比如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在文章中,这句话起着行文转折过渡的作用,如果究其深味,就有必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江南是作者的故乡。

33 1920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台州、温州、宁波等地任教,前后共六年。其间,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志同道合,写了不少具有进步倾向的诗歌和讴歌江南秀丽山水的散文。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写了《我的江南》一诗,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就在写《荷塘月色》的同时,在《一封信》中写道:“今天吃过午饭,偶然抽出一本旧杂志来消遣,却翻着三年前S君的一封信。信里说着台州,在上海、杭州、宁波之间的台州。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苦于想不出,这却指引我一条路,虽然只是‘一条路’而已。”

34 景 情 情 景 幽雅宁静朦胧 走在路上 带门出去 月下荷塘 淡淡哀愁 淡淡喜悦 淡淡喜悦 塘上月色 颇不宁静 淡淡哀愁 现实 无限慨叹
无法回避 惦记江南 塘的四周 推门进来 江南旧俗

35 文章主旨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36 拓展延伸 众人评朱自清散文: “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李广田
“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李广田 朱自清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以江北人的坚忍的头脑,能写出江南风景似的秀丽…… ——郁达夫 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 ——杨振声 朱文心境温厚,节奏舒缓,文字清淡,绝少瑰丽,炽热,悲壮,奇拔的境界,所以咀嚼之余,总有一点中年人的味道。 ——余光中

37 感悟高洁的荷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呆莲曲》)
2.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部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元·刘秉忠《干荷叶》) 3.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5.燎沉香,消溽署。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韧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北宋·周邦彦《苏幕遮》)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南宋·杨万里《小池》) 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夭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绿荷深不见湖光,万柄清风动晚凉。莫恨红葩犹未烂,叶香元自胜花香。(《湖上口号》)

38 体味纯静的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岭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 3.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4.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宋·岳飞《小重山》) 5.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宋·苏轼《卜算子》) 6.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宋·晏殊《蝶恋花》) 8.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唐·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Download ppt "荷塘月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