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导入新课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导入新课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导入新课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2 第21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方的统一 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

3 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知道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加深、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北方割据混战的局面的史实,认识到民族融合与统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和迁都洛阳的内容及影响。培养分析问题和阅读地图的能力。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构成,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北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 孝文帝的改革在客观上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起到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作用。

5 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 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6 一、北方的统一   观察地图,看一看少数民族内迁后的主要分布区域。

7 魏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8 想 一 想    少数民族向中原迁移与汉族杂居,对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9 民族杂居是促进民族融合的有利条件。在民族杂居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开始学习中原先进的农耕方式和种植技术,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跟汉族越来越接近。另一方面中原汉族人的饮食、服饰和生活用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胡饼、少数民族的服装和胡床进入中原汉族的日常生活;音乐、舞蹈、民歌也进入中原。在民族杂居、融合的过程中,汉族和少数民族是相互影响的。

10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

11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12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有何历史意义?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想 一 想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有何历史意义?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13 统一结束了五胡十六国割据混战的局面,使人民免受战乱之苦;
统一有利于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统一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14 北魏孝文帝 (467-499),拓拔宏,鲜卑族人。5岁登基,19岁亲政,深受汉文化熏陶,是古代少数民族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之一。

15 二、迁都洛阳

16 平城(今大同市),北魏时期都城。从拓跋珪于天兴元年(398)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97年,历经六帝七世,一直成为我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百万人口。

17 北魏平城遗迹

18 今日平城(大同)

19 洛阳在中国的地理位置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境内山川丘陵交错,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20 洛阳新貌

21 …… 为什么要迁出平城呢?为什么要迁往洛阳? 洛阳的自然条件优越;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能更好地接受汉族文化; 平城自然条件恶劣;
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保守势力较弱便于改革…… 平城自然条件恶劣; 平城地理位置偏北; 平城保守势力严重;  ……

22 三、孝文帝改革

23 《北魏孝文帝改革》

24 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汉族的文化。 姓氏
原因 措施 具体内容 影响 迁都 洛阳 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汉族的文化。 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姓氏 服饰 语言 与汉族通婚 婚姻 政治 学习汉族礼俗、尊孔、以孝治国 礼仪

25

26 北魏彩绘骑士陶俑

27 服饰的变化:左汉服右胡服

28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依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29 孝文帝还引进了早已腐朽的士族门阀制度,规定了鲜卑族八个高门大姓,互相通婚,子弟世代任高官,原来鲜卑族以军功封官晋爵的传统被废止了。此举阻碍了汉族人才的升迁,但要使鲜卑族同汉族完全融合,这是必然的一步。

30 耕织图

31 古代鲜卑人的后裔 锡伯族,现有人口83629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批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这风沙弥漫的大西北,勤劳的锡伯族人民凿山筑渠,修筑了长达100多千米的察布查尔大渠。潺潺的流水使荒漠的原野变成了阡陌纵横、树木葱绿、瓜果飘香、美丽富足的地方。 锡伯族以勇武骑射著称。曾经涌现出不少优秀射箭运动员。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他们通过翻译,广泛接触和吸收兄弟民族的文学艺术。《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几十部著作,几百年前就被译成锡伯文,而且流传甚广。锡伯族曾有信奉萨满教、喇嘛教的,但主要是祭祀祖先。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纪念先民西迁的节日。

32 画卷一 从洞穴走向朝堂    ——内迁与统一 画卷二 迁都洛阳 画卷三   锐意改革

33 辩论 孝文帝改革是一场成功的改革。 孝文帝的改革是失败的改革。

34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目的: 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内容: 迁都洛阳: 汉化政策: 穿汉服,用汉姓,学汉话, 通汉婚,用汉制,行汉礼。 作用: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35 课后练习 知识巩固 能力拓展 延伸探究

36 知识巩固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 2.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3.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课件制作教师: 战 杰

37 本课的学习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何借鉴意义?
能力拓展 本课的学习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何借鉴意义?

38 结合地理课所学的知识,找一找我们在历史课上学过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今天依然存在?你如何认识民族融合问题?
延伸探究   结合地理课所学的知识,找一找我们在历史课上学过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今天依然存在?你如何认识民族融合问题?

39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40 云岗石窟

41 再见!


Download ppt "导入新课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