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楊 磊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教授 兼水資源研究中心 主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楊 磊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教授 兼水資源研究中心 主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楊 磊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教授 兼水資源研究中心 主任
海洋污染與防治 楊 磊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教授 兼水資源研究中心 主任

2 前 言

3 前 言 • 海洋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積的四分之三,不但 資源豐沛,對陸域及大氣的環境也具有深遠 的影響力。而在未來人類的食物來源中,海 洋生物資源預測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因此,海洋是蘊育萬物之母,人類的生存與 海洋息息相關,捍衛我們賴以為生的海洋, 免於其遭受污染的災難,正是二十一世紀人 類的重大任務和光榮使命。

4 前 言 • 海洋環境一但遭受污染,將直接破壞海洋的 生態系統及自然的平衡,並將間接的影響人 類健康及海洋資源的獲取。 • 況且地球有百分七十為海水覆蓋,正如同空 氣污染物依樣,海洋污染可輕易的藉由海流 流動,將其散播於千里之外,無任何地區可 以倖免。

5 前 言 • 因此,對於海洋環境的保護,以防止海洋污 染的發生,正是當前重要的世界性課題。 • 1993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所屬的「政府間海洋委員會(IOC)」在葡萄牙 大會上首先提出「國際海洋年」的構想。隨 後並於1994年聯合國第四十九屆大會中正式 宣佈1998年為「國際海洋年, (1998 Inter national Year of the Ocean)」。

6 前 言 • 希望藉此宣言籲請全球各國政府及民間團體 或個人能正視海洋的重要性,共同負起責任 ,採取行動來保護全球的海洋環境。 • 期望全世界的政府,都能努力整合相關機制 ,承諾採行相關措施及提撥相當經費以提供 海洋及海岸地區對於資源保育、污染防治及 發展管理等方面優先著手。

7 前 言 • 早於1982年時,聯合國已正式通過《海洋法 公約》,迄今也已有123個國家批准或加入 此一「世界性的海洋憲法」。 • 在此公約中,自從將專屬經濟海域(Exclusive Economic Zones, EEZ)之觀念納入後,各簽 約國紛紛劃定其所轄專屬之經濟海域,並限 制別國在其範圍內從事經濟活動。 • 因此各國對自已臨近海域內資源的保育及海 洋環境的保護,皆視為國力之延伸。

8 前 言 • 台灣因國際政治現實等因素,雖無法參與及簽 署該公約,但秉著我國實質主權獨立之國家, 仍立法劃定我國所屬二百浬範圍經濟海域。因 此,對於海洋環境保護的工作應全力以赴。 • 隨後我國又立法訂定《海洋污染防治法》,更 加明確我國防治海洋污染,保護海洋環境及資 源之決心。 • 如今政府再造工程中,又建議於行政院內增設「海洋事務部」,將政府保護海洋、防治污染的 工作執掌,更加明確化,期待此一政府組織的 早日成立。

9 海洋污染簡介

10 • 何謂海洋環境污染? 「人類直接或間接把物質或能量引入海洋環 境,其中包括河口灣,以致造成或可能造 成損害生物資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類健 康,妨礙包括捕魚和海洋其他正常用途在 內的各種海洋活動,損壞海洋使用質量及 減損環境優美等有害影響。」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定義)

11 • 海洋海洋污染物的特性: (1) 污染源多且複雜 (2) 累積性及持續性強 (3) 污染擴散範圍廣 (4) 防治難且危害大
• 海洋海洋污染物的特性: (1) 污染源多且複雜 (2) 累積性及持續性強 (3) 污染擴散範圍廣 (4) 防治難且危害大

12 • 海洋污染物的類型 由人類引入海洋,包括河口及港灣,並對海 洋環境的組成和性質產生直接或間接有害影 響的物質,都稱為「海洋污染物」 (1) 海洋污染物依其性質可分為:化學污染物 (包含無機污染物及無機污染物等)、物理 污染物(包含熱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物等)及 生物污染物(包含病原體及變應原污染物)

13 (2) 依污染物之來源、性質及毒性等可分為: 石油及其產品、金屬及酸鹼、有機氯化合 物、有機物和營養鹽、放射性物質、廢熱 及固體物質等。 (3) 這些海洋污染的來源,如依照污染物入海 的方式則可分為:點源及非點源(面源)等 二大類。 (4) 如從污染物發生的地點則可分為:陸源型 、海上型及大氣型等三大類。而船舶所帶 來之污染一般稱之為移動性海洋污染源。

14 • 海洋污染的來源 依照污染物的發生地點來區分,海洋污染的 來源包含下列五種:(下圖所示) (1) 陸上污染源 (2) 船舶污染源 (3) 傾倒廢棄物污染源 (4) 大氣污染源 (5) 海床探勘與開採行為的污染源

15 10% 1% 12% 44% 33% 海洋污染來源的分佈相對比例圖

16

17 高雄南星計畫以安定性廢棄物填海造地

18

19

20

21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22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一)台灣近岸海域水質現況分析 •台灣地區沿海水區範圍、水體分類及水質標 準,民國七十五年二月四日公告的水區範圍 包括台灣本島及澎湖群島、蘭嶼、綠島等離 島,由海岸向外延伸之領海範圍。 • 依據海域之最佳用途、涵容能力及水質現 況,訂定水區內之水體分類如下圖所示。

23 澎湖群島海域 ─ 甲類海域

24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一)台灣近岸海域水質現況分析 (續) • 由環保署所公布之最新結果顯示,就區域性而 言,北部海域及中部海域均較南部海域樣品不 符合水質標準的不合格率為低。 • 至於東部海域之水質仍屬最佳,幾乎沒有不合 格。就整體而言,台灣沿岸海域之水質尚佳。 不合格率均不是很高。

25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一)台灣近岸海域水質現況分析 (續) • 再由生化需氧量(BOD)可以推知受有機物污 染的程度,在調查海域中,只有南部海域 符合標準率最低,此乃因南部河川附近畜 牧業發達,導致海域受陸域水體中之有機 物污染的情形較北、中部海域來的嚴重。 •

26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一)台灣近岸海域水質現況分析 (續) • 再由大腸桿菌群密度之監測數據可以推知 海域遭受生活污水污染的程度。而在調查海 域中,以北部海域符合標準率較低,究其 原因,可能是由於北部的人口較為集中,各 測站位置受都市生活污水影響較大所致。就 整體而言,海域受陸域水體中大腸桿菌污染 的情況較輕微。

27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二) 台灣地區污水海洋放流管狀況 •台灣地區目前已設置並已運轉之污水海洋放 流管計有八里、大林蒲、左營及中洲等四 條。 (下圖所示)

28 廢污水 台灣地區污水海洋放流管位置圖

29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二) 台灣地區海洋放流管狀況 (續) • 大林蒲及左營海放管係收集及排放工業區 前處理過後之工業廢水。而八里及中洲海放 管則收集及排放初級處理過之生活污水。 • 海洋放流管之放流水質如其最初稀釋率達 一百倍時,係依海洋放流水標準管制。

30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三) 台灣海域污染問題之分析 • 李遠哲院長曾形容「台灣是個野蠻國家」, 令人心痛。此乃因國國人普遍認為海洋具有極 高的涵容與稀釋能力,因此也理所當然的認為 海洋是污染物最理想的最終處置場所。 • 事實上台灣由於近岸海域水流強勁、水交換的 能力良好,的確使污染物在進入海洋環境時較 易被稀釋,致使一般在陸域水體中經常發生的 水污染問題,在海域水體中顯得不是那麼迫切 與明顯。

31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三) 台灣海域污染問題之分析 (續) • 但是吾人必須了解,海洋污染的特性是具 有持久性及高生物累積性的。當污染物一 但進入海洋環境中,有些無法立即分解之 污染物,將經年累月累積在海域水體中, 再經由生物累積(bioaccumulation)及生物放 大作用( biomagnificaiton),又再回到人體內 ,因而影響人體健康。

32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三) 台灣海域污染問題之分析 (續) • 除污染物直接排入海域的影響外,污染物 散佈的途徑,不論是進入大氣、河水、湖 泊或地下水等環境中,最後終將進入海洋 環境,因而造成我國海洋污染的問題。 • 而台灣沿岸海域的環境品質係與台灣陸源 污染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陸源污染又受人 口及工業快速增加的影響。

33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三) 台灣海域污染問題之分析 (續) • 因為這些人口、工業及畜牧業之成長,必 然將導致陸域環境品質的持續惡化,進而 影響沿岸海域環境品質。 • 以下將就台灣近年來在沿岸海域所發生之 重大污染事故,進一步來說明及分析台灣 近岸海域之污染狀況。

34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重金屬污染 • 台灣沿岸海域遭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問題, 主要是由於廢電纜等金屬回收工業將大量 未處理或處理不當之酸洗廢水先排入至河 川中,因而造成該河川下游及其河口附近 海域重金屬污染得問題,尤以位於我國西 南海岸之二仁溪較為嚴重。 • 造成污染之重金屬種類包含有銅、鋅、 鉛、 鉻、鎘及汞等。

35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重金屬污染 • 在民國75年元月8日時,於茄萣海域發生養 殖牡蠣呈現不正常的綠色,經由實驗室分 析發現,該區域之牡蠣含銅量高達2,200 克/ 克乾重。 • 進一步分析,發現銅的污染源就是來自二 仁溪河川之廢五金業區,稱之為「綠牡蠣 事件」。

36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重金屬污染 • 綠牡犡與海水及沈積物中的銅物種有密切 的關係。例如像在二仁溪河川及其附近海域 水體中,銅之物種係以粒狀性銅與不活潑性 有機銅為主。 • 在沈積物方面,河川則以殘留有機物型銅 為主,海域則以生物交換型與骨骸型銅為 主。

37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重金屬污染 • 民國90年初,一項由國科會支持的的研究結果顯 示,台灣地區沿岸牡蠣中的重金屬及有機氯殺蟲 劑,對於攝食者存在著偏高的致癌風險。 • 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再發生,除直接與工業廢水與 非法任意傾倒的有害事業廢棄物有關外,由於我 國過去對於廢棄物的分類與回收成果不佳,致使 垃圾掩埋場滲出水中含有鉛、鎘及汞等重金屬, 因而污染河川湖泊及地下水等陸域水體,以及近 岸海域等。

38 綠牡蠣 正常色澤牡蠣

39 位於三爺宮溪畔的廠房

40 二仁溪橋下之水質

41 一艘艘堆滿蚵仔的小船,是南部河口地帶常見的人文風景

42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有機物污染 • 自從民國58年以來,台灣西南沿海養殖的 牡蠣與文蛤,於每年春季時均發現有大量 暴斃的情況發生,且死亡率有逐年增加之 趨勢。 • 經由研究之結果顯示,此一「西南沿海養 殖貝類大量死亡事件」係與都市及畜牧業 所排放之耗氧性有機物,即生化需氧量 (BOD)有關。

43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有機物污染 • 除耗氧性有機物外,毒性有機物對台灣海 域所造成之污染問題亦非常嚴重。 • 例如像廢五金業之燃燒廢電纜及焚化爐燃 燒後所排放出之戴奧辛(Dioxins)污染物的問 題,以及深海魚體中可能含有之多氯聯苯 (PCBs)和滴滴涕(DDT)等農藥殘餘的問題, 均曾引起國人對此類具有持久性之毒性有 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的恐慌。

44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有機物污染 • 這些污染物除具有可致癌性外,部分污染 物甚至還屬於「外因性內分泌干擾物質」, 亦即俗稱的「環境荷爾蒙」。 • 影響所及將導致性發育異常(如精蟲數不 足與品質降低)、智力IQ降低、神經系統 異常(如過動兒、注意力不集中)、 與內 分泌相關的癌症、免疫力降低等。

45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 隨著工業的發展及需求, 在大量油料的開 採與運輸意外事件,以及不當的儲存之下 ,使得海域洩油事件在全球各地時有所聞 ,因而也造成事發當地嚴重的海洋災難。 • 由於台灣缺乏化石能源,因此國內之煉油 及石化工業所需之原油,均需依賴油輪從 產油地的輸入。

46

47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 以石油污染而言,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 響實在值得憂慮。一方面是因為其影響範 圍無法完全界定,而另一方面更是因為該 影響具有長期之生物累積性,以及可能含 相當多已知或未知之致癌或環境荷爾蒙類 之化合物。

48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 海域洩油事件的發生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除直接造成其被油膜包裹窒息死亡以外, 對於較低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則因其揮 發性較高,而較易逸散於大氣中,所以其 毒性對海洋生物也相對顯得較低。 • 大致而言,油污中之芳香烴化合物的毒性 係高於直鏈烷類。

49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 油污中所含之各類碳輕化合物除對海洋生 物造成立即性之傷害外,其長期對海域生 態環境及人體健康之影響性更是不可忽 略。 • 國內首宗的巨大油輪污染事件,係發生於 民國66年2月7日之「布拉格號(Borag)油 輪洩油事件」。

50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 當時該油輪從波斯灣滿載三萬餘噸原油開往我 國之深澳油港途中,不幸在基隆與野柳間之新 瀨觸礁沈沒,原油幾乎全部洩漏,污染整個北 部基隆附近海域。 • 當時我國雖然並無相關法令及緊急應變計畫進 行清除油污之行動,但政府仍以行政命令之方 式委由中油公司進行除油,並在國科會的推動 與資助下,立即成立調查研究小組。

51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 由於調查報告內容完整,能清楚比較油災 發生前及發生後的背景生態與漁業資源的 狀況,因此才能獲得英國保險公司之鉅額 賠償,算是不幸中之大性。

52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 此外,中油公司分別於民國85年8月11日在 高雄大林廠外海發生三號浮桶輸油管破裂 漏油之意外事件,以及在民國86年10月7日 在高雄港二港口外海發生「長運輪」爆炸 漏油之意外事件,因而導致漏油污染了高 雄港及高雄市的沿岸海域,造成局部沿海 生態環境破壞及魚貝類資源之損失。

53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 民國89年11月我國通過並公佈「海洋污染 防治法」,使執行海洋污染防治之工作因 而有了法源。 • 但是在公佈二個月後,於民國90年元月十 四日,一艘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攜 帶著六萬噸的鐵礦砂,因機械故障失去動 力,在我國墾丁國家公園龍坑保護區外海 擱淺,因而引發「阿瑪斯號洩油事件」。

54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 此事件乃國內近三十年來最為嚴重的海域 污染國際事件。 • 雖然當時我國已通過「海洋污染防治法」 ,但由於相關子法及油污染緊急應變計畫 皆尚未制定,而無法及時啟動應變機制。 • 緊急應變小組最後雖已成立,但在時效上 已為時已晚,終致墾丁龍坑附近海域及海 岸遭受重燃油的污染。

55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 此次事件,漏油量雖較三十年前之「布拉 格號洩油事件」少很多,且成分為重燃油 ,而非原油。但是由於事件發生的地點位 於生態敏感的龍坑保護區附近海域,因此 引起全國民眾及媒體的重視,大幅報導此 一洩油事件。

56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 但是不幸中的大幸,龍坑海岸截住大部分的油 污,使不致污染到墾丁南灣的珊瑚礁區及核三 廠的海水取水口。 • 而此一事件同時也因而引起國內各界對海域洩 油事件的重視與省思,並加速國內制定有關海 洋污染防治法」的相關配套措施及辦法,而各 層級相關單位亦紛紛舉行洩油污染緊急應變之 演練,致使海域洩油污染發生之機率大幅減 低。

57 「阿瑪斯號洩油事件」之發生地點

58

59

60

61

62

63 第一階段清除完後之景象(洩漏後四十天)

64

65

66 「阿瑪斯號洩油事件」一週年後墾丁龍坑海岸之景象

67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 當各項相關海洋污染之法令剛剛建置完成之 際,在民國91年5月份又發生「賴比瑞亞籍 油輪滿載24萬噸原油機械故障事件」。 • 但是由於相關單位已有「阿瑪斯號洩油事件 」的前車之鑑,因此對於此案謹慎應對, 而終將此一有可能對我國海域造成污染的事 件,平安的落幕。

68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民國94年10月10日,一艘韓國藉化學輪「三合兄弟號」載有3000多噸的液態苯在我國桃園永安外海,被另一艘貨輪追撞而沉沒。 環保署諮詢專家學者的意見後,決定請求國防部的支援,派遣戰鬥機及攻擊直升機分別投射炸彈及飛彈,試圖炸毀該,將其內所貯存的液態苯及燃料油洩漏出後,再以炸藥所引發的火勢將其燃燒掉於海面上。

69

70

71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油品及化學品洩 漏之污染 案發當時,花蓮港務局、宜蘭縣環保局及海巡等 單位立即成立緊急應變處理中心,以及前進指揮 所。 民國95年12月24日,一艘馬爾他籍貨輪「吉尼號 (TZINI)」,由於主機故障,無法下錨固定,輪船 被海潮推往岸邊,因此擱淺在距離我國宜蘭縣蘇 澳港南方3海浬處,距離岸邊約100公尺,造成船 艙破裂,立即有100多公噸燃料油因而外洩,行成 200多公尺寬帶狀油污,隨洋流北漂,延伸到5公 里外的南方澳內埤灣,污染了海域,因而引發「 吉尼號洩油事件」。

72

73

74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無機營養鹽污染 • 無機營養鹽係指含氮及磷等之無機鹽類化學 物質,例如像硝酸鹽、磷酸鹽及矽酸等。在 海域中,這些鹽類為各類型藻類生長代謝所 需之物質。 • 因此當大量無機營養鹽累積在海洋環境中, 造成海域水體優養化現象的發生,亦將促使 海洋環境中藻類的大量繁殖,亦即所謂的 「赤潮(red tide)」。

75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無機營養鹽污染 • 類大量繁殖之下,將致使海水中局部地區因藻類呼 吸作用耗氧而呈缺氧之狀態,亦會因藻類死亡,而 將其細胞內的內毒素(endo-toxin)釋出,危害其他海 洋生物,而人類也因食用此類海鮮食物,間接中毒 ,危害身體健康。 • 我國海域中營養鹽主樣來自陸地上因國人活 動所排放之各類廢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 業廢水、畜牧廢水、掩埋場滲出水及農業灌 溉尾水等。

76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無機營養鹽污染 • 民國75年元月2日於高屏地區發生了「西施 舌中毒意外事件」,不少民眾在食用當地養 殖的「西施舌」貝類之後,發生舌尖發麻、 全身麻痺、全身發黑、呼吸停止等之死亡案 例。 • 後來研究發現真的是因食用西施舌所致。

77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無機營養鹽污染 • 養殖業者所引進之高屏溪水,因含有高濃度 之耗氧性有機物及無機營養鹽,致使水體中 溶氧降低(最低值趨於零),促使具有經濟性 之浮游植物被此一厭氧環境淘汰,而含有巨 毒性之渦鞭毛藻類(Dinoflagellate),在有營養 鹽存在下,卻大量繁殖。 • 當西施舌累積這些藻類後,其巨毒便經由食 用而進入人體,造成中毒死亡之事件。

78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 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無機營養鹽污染 • 此外,觀光旅遊業因觀光客所帶來之污染物 ,更對各個台灣的海岸遊憩區造成海洋環境 上之污染壓力。 • 例如像墾丁國家公園,綠島及蘭嶼等離島地 區,皆面臨因遊客眾多,將大量的各類污染 物,包括營養鹽,排入海洋中,造成藻類大 量繁殖,而破壞生態敏感地區內的珊瑚礁群 ,加速其死亡的速率。

79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輻射污染及熱污染 • 由於需要大量冷卻水進行冷卻系統之用,國 內之發電廠,包括火力及核能電廠,均建於 海邊,以利於大量冷卻用水之取得。 • 其中三座核電廠的安全及蘭嶼廢核料儲存場 ,一直成為國人及當地居民的隱憂。因此, 如何建立民眾的信心,將此憂慮減輕之最低 ,將成為未來政府相關部門施政重點。

80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輻射污染及熱污染 • 此外,因發電場所排放之溫排水,所可能引 起之熱污染問題,亦為台灣海域污染所需面 臨的重要議題,也與我國之「珊瑚白化」及 「秘雕魚事件」有關。 • 由於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產力很高的生態系, 有「海洋熱帶雨林」之稱,也因此對於珊瑚 礁區域的保育,也已成為國際間防治海洋污 染的重要議題。

81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輻射污染及熱污染 • 由於只要夏季的水溫高於平均約1-2 ℃, 便 會造成珊瑚白化的現象,因此全球性暖化的 問題,以及電廠或工廠之溫排水,均將成為 造成此一現象的幫兇。 • 此乃因當珊瑚所生長的環境變動或惡劣時, 珊瑚便會失去其體內之共生藻。譬如水溫變 動(太高或太低)、海水鹽度改變、光度(混濁 度)改變就會造成所謂的「珊瑚白化」問 題。

82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輻射污染及熱污染 • 因為珊瑚的顏色多半是由其體內之共生藻所 造成,一旦失去共生藻,珊瑚白色的骨骼, 透過透明的組織就會顯現出來。在珊瑚發生 白化時,就是他們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頸。 •共生藻可行光合作用,同時釋出許多有機物 ,珊瑚細胞都可以利用。若沒有珊瑚,共生 藻也很容易受到紫外線的傷害,因此珊瑚和 共生藻間的關係是「互利共生」型。

83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輻射污染及熱污染 • 民國74年5月時,位於南台灣之核三廠的兩 部發電機組進行商業運轉發電後,當時就曾 預估其溫排水可能會影響鄰近之墾丁南彎附 近海域珊瑚的生存。 • 果不其然,於民國76年7月初旬,就在溫排 水之出水口右側淺灣區,該區附近之珊瑚 因水溫偏高(最高達32℃),而發生白化的現 象。

84

85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輻射污染及熱污染 • 整各南灣海域珊瑚的死亡率面積更高達0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輻射污染及熱污染 • 整各南灣海域珊瑚的死亡率面積更高達0.1% ,淺灣3公尺深處之珊瑚全部白化。 • 白化事件發生後,國內一些海洋污染的學者 專家配合原能會與台電共商解決排化問題的 方法,決定出在短程、中程及長程方面的改 善措施。

86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輻射污染及熱污染 • 在短程方面,在氣溫達35℃時,核三廠發電 減量達80%;中程則增加10%的幫浦力量, 將溫水排出淺灣;遠程則研究抽取較冷海水 冷卻。 • 然而在短程上的方案並未生效,因而造成珊 瑚白化事件繼續擴大,死亡面積已躍升至佔 南灣珊瑚的0.3%,而淺灣於5公尺處之珊瑚 也大都白化。

87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輻射污染及熱污染 • 所幸,於民國78年5月增加10%之幫浦完工, 而發揮效力,使珊瑚白化事件並未再擴大。 • 這些寶貴的珊瑚礁資源,除需面臨上述全球 性暖化的浩劫威脅外,加上由於電廠溫排水 所帶來之熱污染,以及沿岸土地開發、污染 物排放、非法漁業和海洋遊憩經營管理不當 等因子,更使珊瑚白化的問題如同雪上加霜 ,因此政府及民眾更需共同努力,減少人為 熱污染的產生。

88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輻射污染及熱污染 • 至於「秘雕魚事件」,係發生於民國82年7 月,於核二廠出水口附近海域曾發現有1至2 公分畸形之花身雞魚(Terapon jarbua)與大 鱗魚 (Liza macrolepis),數量頗多,經調查 研究認為是因為水溫偏高所致。 • 由於在核二廠溫排水出水口內及導流堤附近 ,在夏天時水溫經常偏高(37℃以上),又因 地形關係,溫海水水體與外海之熱交換效果 亦不佳,而也適合大量魚群繁殖於其內。

89 台灣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 (四)台灣海域污染之分析─輻射污染及熱污染 • 有鑑於此,核二廠曾於民國84年進行溫排水 出水口改善工程,將原出水口面對海岸,而 更改為面對太平洋。 • 完工後,雖然放流水在五百公尺處之水溫已 符合環保署不得超過背景水溫4℃之規定, 但在出水口內及導流堤仍發現有高溫(37℃ ~40℃)的現象,因此難免仍有畸形魚發 生。

90 民國82年9月份在核二廠出水口採獲「秘雕魚」之地點,出水口左側之小溪口

91 根據國外文獻記載能使魚類產生畸形的原因甚多,包括溫度、遺傳、胚胎發育缺陷、鹽度、溶氧、輻射、外傷、污染 (重金屬或其他毒物) 、荷爾蒙失調,寄生蟲、電流、營養不良 (缺乏維他命等等)。

92 核二廠出水口左側之海灣為沙泥底質,正適合花身雞魚棲息
面積遼闊的核二廠出水口 核二廠出水口溫排水放流的景觀 出水口左側之海灣假日吸引許多遊客在此戲水

93 台灣海洋污染防治

94 台灣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 (一)法令規章 • 民國63年我國雖已公告「水污染防治法」, 但也僅將海洋列為地面水體,加以管理,而 並未將港灣污染防治之部分納入。 • 在民國65年,我國訂出「船舶廢污物管 制辦法」,已減緩船舶對我國海域及港 灣港池之污染。

95 台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 (一)法令規章 • 民國69年,我國之「商港法」才正式頒布施 行。但是在「商港法」中,仍僅是以防止港 灣污染為主。 • 根據「商港法」,我國於民國70年訂定「海 難救護機構組織及作業辦法」,並根據該辦 法第三條,設「中華民國海難救護委員會」 。

96 台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 (一)法令規章 • 並在第四條述及任務內容時,將因船舶海難 所造成海上油污及有毒物質之消除及處理, 納入海難救護委員會任務之一。 • 這些法令規章雖都有部分提到港灣污染之防 治工作及罰責,以及訂出清除海上油污及有 毒物質之專責機構,但仍未訂出海洋及港灣 污染之專用法源及專責單位負責管理。

97 台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 (一)法令規章 • 直到民國89年11月,我國才正式公告「海洋 污染防治法」,將海洋污染之範疇從港灣及 船舶所造成之污染,擴展至我國所屬全部經 濟海域之範圍,以及所有引起海洋污染之污 染源。 • 至此我國也才有專司海洋污染防治的法源及 專責管理及執法單位 (環保署及海巡署)。

98 台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 (一)法令規章 • 其他相關海洋污染之法令有:海岸巡防法、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組織法、海洋巡防總局組 織條例、各地區巡防局組織通則、專屬經濟 海域大陸礁層法、中華民國領海鄰接區法、 漁業法、漁業法施行細則、漁港法、漁港法 施行細則、漁港港區油駁船加油安全及污染 防治規範、船舶法及船舶海難求救救助連繫 辦法等。

99 台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 (二)海洋污染防治措施 • 整合相關規定,符合國際公約。 • 配合國際海洋污染防治立法趨勢,並宣示我 國保護海洋環境之決心。 • 強化執行海洋污染之管制,保護海洋生態。 • 加強海洋污染事件之應變,並提升污染處理 能力。 • 嚴加海上處理廢棄物管制,落實污染者付費 原則。

100 台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 (二)海洋污染防治措施 • 削減污染源,維護海域環境。 • 管制船舶污染排放,減少廢油污水危害。 • 考量環境現況,積極推動污染改善。

101 結 語

102 結 語 • 海洋是萬物的起源,更是無數生命棲息孕育 的搖籃,生物多元且多樣化(biodiversity) ,對ㄧ個國家(尤其是島國)而言,海洋不但 攸關國家安全,海洋意識的覺醒與海權的維 護更是與國家利益息息相關。

103 結 語 • 1992年巴西「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 (UNCED)」中,曾提出展望本世紀的「二十 一世紀議程(Agenda 21)」,其中就特別提 到,包括所有海、洋及海岸地區所構成的海 洋環境為「地球維生系統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是人類永續發展機會所在的最重要資產」 。

104 結 語 • 21 世紀一開始,我國就在墾丁「阿瑪斯號 洩油事件」中揭開序幕。這起事件或許叫人 心痛,但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危機就是轉機 ,也可以說是我國真正開始執行海洋環境保 護及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契機。

105 結 語 • 這起意外事件提醒著我們,海洋環境必需受 到重視,一個海洋國家必需具備處理海洋污 染事件的機制與能力,唯有不遭受到污染的 海洋,萬物生命才得以永續發展,對此實有 賴政府及全民的共同努力,讓後代子孫得以 生活在零污染的環境中,讓萬物生生不息。

106 課程完畢


Download ppt "楊 磊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教授 兼水資源研究中心 主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