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手足口病的防治 武汉小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手足口病的防治 武汉小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手足口病的防治 武汉小学

2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Cox Asckievirus) A16 型(Cox A16) 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 71)最常见。 在我国过去是非法定报告传染病,卫生部定于2008年5月2日起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3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4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 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5 易感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
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6 临床表现 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 潜伏期一般3~7 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 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 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7 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8 合并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近年发现EV 71较Cox 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尔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2岁以内患儿。

9 预防原则 (一)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六)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七)注意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10

11

12

13

14


Download ppt "手足口病的防治 武汉小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