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马前广 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马前广 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马前广 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2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3

4 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包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防治教育
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多种形式及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包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防治教育

6 近年来政府与教育部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
1994年中共中央《加强学校德育的若干意见》 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德育大纲》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年8月教育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 2001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2002年5月教育部《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 2002年8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3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4年6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7 必须让人们认识到,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失去了一切。
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马勒博士: 必须让人们认识到,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失去了一切。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 心理疾病比起生理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

8 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 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9 正确认识心理学 

10 有趣的心理现象 皮格马力翁效应:期待的力量 贝勃定律: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
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第一次和最近一次的印象 晕轮效应: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右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较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它品质或特点的现象 马太效应:好的更好 登门槛效应:先提出高要求,再提出低要求

11 正确认识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 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的适应良好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分析:
▓ 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 ▓ 有没有主观不适感 ▓ 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1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的七大标准: 1、快食:吃饭不挑食、不偏食,津津有味 2、快眠:较快入睡,睡眠质量好,精神饱满
3、快便:快速通畅地排泄,感觉轻松自如 4、快语:说话流利,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5、快行: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动作流畅 6、良好的个性:性格柔和、适应环境,为人处事好 7、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自然融洽,朋友多 --《北京晨报》2002年11月8日25版

13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环境的高效而满意的适应,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人的价值能够实现。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能保持对学习较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能调节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乐于交往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15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 1、判断心理健康应兼顾内外两方面 外:行为符合规范、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 内:心理机能健全、正当手段满足需要
  2、心理健康有不同层次 积极的:高层次、有追求、有价值目标 消极的:适应和平衡,内心没冲突   

16 3、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 非静态(没有压力和冲突), 是动态(在平衡和不平衡、冲突中追求发展)  4、心理健康归根结底是一种人生态度 非超控制(神经症)、非失控制(反社会性)、开放,乐于吸取新经验,积极眼光看问题,放弃做完人和超人底目标。

17 健康 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一般表述 正常 异常 社会 躯体 心理 健康 不健康 神经症 精神病 人格障碍 其它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18 心理问题的程度 (1)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程度有一般和严重(紧急)之分。 (2)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心理失调。 ( 3 ) 精神病: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

19 心理困扰 ▓ 适应问题: 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适应等 ▓ 学习问题: 考试焦虑、不喜欢专业、学习动力不足等 ▓ 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冲突、社交技能缺乏、人际关系敏感、异性交往恐怖症等 ▓ 就业问题: 择业取向、职业迷惘、就业恐惧等 ▓ 恋爱、性心理问题 : 恋爱中的过度情绪反映、失恋、单相思、网恋、性心理发育异常、由自慰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等

20 一般心理问题特点 ▓ 由应激事件诱发: 时间:1--2M/ 程度:能自控/ 内容:与应激源一致 ▓ 情绪反应恰当: 性质/强度/持续时间 ▓ 人格完整:周围关系 ▓ 无严重行为障碍:日常表现

21 严重心理问题特点 ▓ 由比较严重应激事件诱发: 时间:2--3M/ 程度:较难自控/ 内容:有危机性的现实冲突 ▓ 情绪反应: 有一定的情绪障碍,常泛化,可能有神经症状。 性质/强度/持续时间 ▓ 人格和现实检验能力完整:处理周围关系能力下降 ▓ 可能有严重行为障碍:一般不构成严重后果

22 ▓ PTSD(创伤性心理障碍):战争、灾害、交通事故、犯罪被害
常见心理障碍分类 ▓ 神经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癔病症 ▓ 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表演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焦虑型人格 ▓ 性心理障碍:同性恋、易性癖、恋物癖、异装癖、窥阴癖、暴露癖 ▓ PTSD(创伤性心理障碍):战争、灾害、交通事故、犯罪被害

23 心理障碍问题特点 ▓ 与日常生活事件有关: 时间持久;内容多样 ▓ 神经症反应为主: 症状多样性/个性因素突出/自控能力下降 ▓ 症状持续时间较久,反复波动 ▓ 人格和现实检验能力无缺损:周围关系亲密度下降 ▓ 职业功能部分受损:一般后果相对较为严重

24 精神疾病 ▓ 主要包括: 精神分裂症 躁狂抑郁症 偏执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 器质性精神病 症状性精神病

25 精神疾病的特点 ▓ 与应激相关事件关系不密切 ▓ 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 幻觉、妄想、行为紊乱 ▓ 行为障碍显著 ▓ 社会功能缺损 ▓ 人格改变 — 人际关系破坏

26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领域 1.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2.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3.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5. 求职择业及个人发展方面的困扰 6. 个性及情绪方面的问题

27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及分析 经历了青春期风风雨雨和高考竞争的大学生们,心中总是郁积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对成才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这些心理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概括:

28 人际关系困惑 ▓种 类: ▓主要表现: 缺少知心朋友 与个别人交往困难 与他人交往平淡 感到交往有困难 社交恐惧症
▓种 类: 缺少知心朋友 与个别人交往困难 与他人交往平淡 感到交往有困难 社交恐惧症 ▓主要表现: 1、认知困惑:人际交往理想化/以自我为中心 2、情感困惑:嫉妒与自卑/自负与害羞、孤僻 3、人格障碍:易怒、极端自私、不负责任等

29 恋爱问题 大学生恋爱的特征:公开化/多样化/低龄化/开放化/脆弱化
恋爱中常见的心理困惑:认知上的偏差/单恋与爱情错觉/自恋/多角恋/失恋/性困扰 失恋:最严重挫折之一,易引起如难堪、羞辱、失落、悲伤、孤独、虚无、绝望和报复等心理反应。 失恋着的心理表现:自卑心理/报复心理/渺茫心理

30 网络成瘾 类 型: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交际/信息超载/其他强迫行为:不可抑制地参与网络拍卖、购物、讨论等活动,收集或下载毫无价值的软件等 外显症状:躯体症状/成绩下降/与同学的关系冷淡/对各种社交活动和学校的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个性发生改变/否认问题的严重性/难以自控

31 情绪与情绪调控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抑郁/焦虑/冷漠/愤怒/嫉妒 大学生的情绪调控: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的成因/缓和与转换情绪
缓和情绪的方法:放松法/活动转移方法/寻求帮助/眼泪缓解法/合理宣泄法/文饰法

32 学习问题 表现: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动机过强/学习疲劳/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畏难 对策:明确大学学习的意义/培养兴趣/目标适当/恰当自我评价/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33 (司法考试)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你看着单选你不知道在考什么;而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你看着多选你知道部分选项在考什么而不知道另外部分选项在考什么;而人生超级痛苦的事情是当经过上述两种痛苦后紧跟着还有不定项选择! 引自一学生校内签名

34 包括: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 共同特征是: 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
神经症 包括: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 共同特征是: 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 性质属功能性而非器质性; 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社会功能相对良好 自知力充分,常主动求治

35 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神经衰弱 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表 现: ①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减低等衰弱症状; ②回忆及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 ③易烦恼、易激惹的情绪症状; ④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

36 抑郁症 通常表现: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也很常见的症状还有稍作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
其它常见症状是: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概括为:没有乐趣/ 没有希望/ 没有办法/ 没有精力/ 没有意义/ 没有用处 / 基本症状----丧失!

37 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与恐惧不同,恐惧在面临危险时发生,而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 焦虑症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阵发症: 恐惧焦虑症(特定对象恐惧症 、社交恐怖症、广场恐惧症) 惊恐障碍 (任何状态下) (2)广泛性焦虑症

38 强迫症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 观念、意向和行为为特征的心理障碍,简称“强 迫症”。
特点: 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 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 来源于自我,但违反他的意愿,遂极力抵抗和排斥,但无 法控制,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 分为强迫观念 及强迫行为两类。

39 躯体形式障碍 ▓ 主要特征:患者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 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反复陈述躯体症状, 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结果, 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 患者有时有某种躯体障碍,但并不能解释其症状 的性质和程度,不能解释患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 ▓这类障碍者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 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 障碍等。

40 种 类: 人格障碍 ▓偏执性人格:以多心、猜疑、敌意和偏执为特点。
种 类: ▓偏执性人格:以多心、猜疑、敌意和偏执为特点。 ▓分裂型人格: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 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 表演性人格:又称为癔症性人格,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

41 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
▓焦虑性人格:是一贯感到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依赖性人格:特征是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

42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是指悲伤或情绪高涨显得十分强烈,并且持久,超过了对生活事件应激反应的程度。 躁狂发作: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抑郁发作: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双相障碍: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43 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识别 区分正常与异常: 常识性区分/三标准/四思路 常 识 性 区 分 : 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常 识 性 区 分 : 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离奇怪异、过度反应 适应不良、影响和谐

44 三标准 体验标准: 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
操作标准: 是指通过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了解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 发展标准: 指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并且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

45 四个思路 医学思路: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 基础上认定此人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医学思路: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 基础上认定此人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统计思路: 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 内在体验思路:包括当事人的主观体验和观察者的实际经验 社会适应思路:正常状态能够维持着生理心理的稳定,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去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46 潜在心理危机的人群 正在使用某些兴奋剂或药物:过度饮酒、滥用药品等 有神经症性障碍:焦虑、恐怖、强迫、神经衰弱等
有怪癖的不良嗜好:偷窥、不良收集、不良性嗜好等 近期遭受过严重的精神创伤者:PTSD 人际关系恶化:打架、斗殴、朋友减少等 活动/职业能力显著下降:无法正常工作、学习等,能力下降等

47 心理危机常见预兆 心境(情绪)剧变 可能面临重大耻辱 个性(行为)改变 敏感多疑 死亡(自杀)想法 不寻常的信念 分发重要的个人收藏物
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改变 生活无价值感 嗜好改变 安排后事 社交兴趣减退 哭泣求助 精神病性症状

48 心理问题的防范策略 ▓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课程、心理宣传、心理活动等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心理测量、访谈、心理档案等
▓开展促进个体成熟的社会化活动: 社交活动:沟通—互助—感恩—拓展 成长训练:展示—分享—承受—负责 ▓重点人群的检测: 贫困生、离群的学生、有心理病史的学生等 ▓重点时期的关注:新生、二年级学生、大四学生 ▓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学校、学院、班级等,辅导员的作用

49 非专业人员的心理干预 ▓ 及时予以心理支持与关注:尊重、贯注、倾听、无条件接受 ▓ 传递希望和乐观精神:感染、鼓励,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 ,调整对方认知 ▓ 理解患者情绪及行为反应:接纳 ▓ 引导情绪更合理的表达:引导情绪宣泄 ▓ 给予适宜的劝告和建议:探讨、引导对方 ▓ 必要时建议专科就诊:程度严重时转介

50 学生个人应对策略 1、主动学习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掌握一些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和常用心理调适方法。 2、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生活体验,增加社会阅历,从而不断增进人际关系,提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 3、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发现有心理困扰时,主动、积极、及时地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4.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由受过咨询心理学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针对求询者的各种适应与发展问题,通过与求询者协商、交谈、启发和指导的过程,帮助求询者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心理健康水平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51 心理咨询的范围 心理咨询内容非常广泛 : 适应与发展咨询 学业与发展咨询 择业与发展咨询 心理健康与发展咨询 危机干预

52 心理咨询的方式 (1)个别咨询 (2)团体咨询 (3)电话咨询 (4)书信咨询 (5)网络咨询

53 马 前 广 maqianguang@gmail.com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马 前 广

54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定义、发生、发展规律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特点及类型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特点及类型 第四节 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

55 学 习 目 标 1.了解自我意识; 2.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和规律; 3.了解大学生常见的问题; 4.掌握自我意识的调整策略;
5.学会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

56 “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刻在神庙上的铭言
“青年初期最重要的心理过程是自我意识和稳固的‘自我’形象的形成。”“青年初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的内部世界,对于青年来说,这种发现与哥白尼当时的革命同等重要”(俄心理学家科恩)

57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定义、发生、发展规律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三、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

58 人对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 人对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 自我、物我和人我关系在个体头脑中的自觉反应 包括自我观察、监督、评价、体验、控制等 通过自我观察、反省、比较、分析等途径获得 要点:一、1.自我意识是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和工作中发挥作用。 2.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我机体及其状态;自己肢体活动状态;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 3.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外貌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 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的地位、自己在群体中的作用等) 需要对一些心理学概念有所了解: 情感、思维、意志、感知觉、 气质: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动力特点。如强度、速度、灵活性等方面的特点。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59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自我感觉 自我观察 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 自立、自主、
自制、自强、 自卫、自信、 自律等 自我体验 自我感受、 自爱、自尊、自恃、 自卑、责任感、 义务感、优越感等 1.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心理成分。 2.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3.层次上看,自我意识义可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4.自我观念来看,自我意识还可以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 1.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是人脑反映自己以及与自己有关的各种情息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这些信息对自己的意义与作用 的一种心理活动。反应和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内容。自我评价是其核心的部分,是自我体验是自我调节的基础。 2.自我评价受认知因素、动机、需要、愿望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往往过高或者过低地估计自己。人们对自己的特点所做的评价要比对他人的特点所做的评价要更为积极和有益。一四年级学生与二三年级学生。 3.自我体验是情感成分,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主要有,满意或不满意,自尊、自爱、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以及羞怯等。 4.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中意志的部分。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

60 (2)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意识。对自己的衣着、打扮以及对自己家庭财产等等。大学生对自己的躯体及其变化特别关注,常常伴随着强烈的自我评价,进而产生自豪或自卑的体验。 2.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所关注的反应。大学生都特别重视“社会自我”,对自己的名誉、地位、威望、自己在人际关系特别看重。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中心内容。 3.心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反应。包括自己的性格、智力、态度、信念、理想和行为。 4.大学生对自己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种种意识,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来进行的。

61 三、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1.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渐成说 2.自我意识形成的三个主要阶段

62 (1)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渐成说 (自我意识发展阶段和相应的品质)
年龄段 社会转变期的 心理冲突 相应获得的品质 积极的 消极的 婴儿期(0-1.5岁) 信任感-怀疑感 希望、信任 恐惧、不信任 儿童早期(1.5-3岁) 自主感-羞怯感 意志(自制力) 自我怀疑 学步期(3-5岁) 主动感-内疚感 自配 和价值感 无价值感 学龄初期(6-12岁) 勤奋感-自卑感 能力、勤奋 无能 青春期(12-18岁) 自我同-角色混乱 忠诚、自信 不确定感 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感-孤独感 爱和友谊 泛爱(杂乱) 成年期(25-65岁) 创造力-自我专注 关心他人和创新 自私自利 成熟期(65岁以上) 完美感-绝望感 智慧 绝望和无意义感

63 (2)自我意识形成的三个主要阶段 自我确认阶段(0-3岁) 自我理想阶段(15岁以后) 自我评价阶段(3-15岁)

64 对自我的确认 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个体对自己身躯的认识 以自我为中心的 3个月:能辨认自身以外的世界 5个月:略知别人的存在
8个月:了解自我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会作出反应, 但人我不分,物我不分(自我意识的萌芽) 3岁: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产生自尊感、羞耻感 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个体对自己身躯的认识 以自我为中心的

65 对自我的评价 受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之为客观化时期 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认同意识 具有较强的“他律性” 强烈的自主感,并对自身的行为作出评价
关注他人评价,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66 对自我的了解 自我意识的成熟阶段 关注自我的内部世界 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15岁左右:外在的关注 内在的关注
15岁左右:外在的关注 内在的关注 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热衷于内心世界的探索,这时倾向于去找自己的偶像或榜样

67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特点及类型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及调适

68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1)自我意识的分化 (2)自我意识的矛盾 (3)自我意识的统一 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
消极的统一——自我否定与自我扩张; 难以统一 ——自我矛盾与自我萎缩。 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遵循 分化——统一——再分化——再统一 的规律。 1.在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调整之后,使自己的理想我与现实我趋于统一,主观我与他观我趋于一致,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优势,也了解自己的不足与劣势。 2.分为两个方面:自我贬损型与自我夸大型。自我贬损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较低,并时常伴有没有价值感、自我排斥、自我否定。自我夸大型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对自我的评价非常高,往往脱离客观实际,常常以理想自我代替现实自我,盲目自尊,虚荣心强,心理防御意识强。 3.冲突:自我评价始终在真实自我上下徘徊,自我认知或高或低,自我体验或好或坏,自我控制时强时弱,心理发展极不平衡,有时显得自信而成熟;有时又表现出自卑而不成熟,让人无法评估。 自我矛盾型与自我萎缩型:前者时而高,时而低,不稳定;后者缺乏理想自我,但又对现实自我深感不满

69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1、自我意识的分化 2、自我意识的矛盾 3、自我意识的统一 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统一。
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 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 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 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 1、自我意识的分化 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 “理想我”和“现实我” 3、自我意识的统一 主体我和客观我的统一 自我与客观环境的统一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 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统一。

70 获得自我统一的途径 : 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 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
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71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认识的广度、深度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 自我体验丰富、敏感、深刻 自我控制能力增强
自我体验和评价的矛盾性增强 自我控制能力增强 控制愿望强烈,自我控制力仍然不足。

72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 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 自我体验丰富而复杂 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 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级差异

73 自我意识在人才发展中的作用 1.导向作用: 目标是人才发展的导航机制。有了目标,才有发 展方向,才会调动自身潜能,激发强大动力。
1.导向作用: 目标是人才发展的导航机制。有了目标,才有发 展方向,才会调动自身潜能,激发强大动力。 2.自控作用:自我意识发挥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自我 控制意识的人,将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缺乏毅力的 人、一事无成的人。 3.内省和归因作用:个体成长中所进行的监督和自我教育。 1.自我认识的片面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高于或低于客观的自我,从而导致自大或自卑 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波动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或者消极 自我控制的矛盾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使“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产生较大差距 2.自尊心和自信心、好胜心、自卑感和孤独感对学习和工作的推进;

74 老师 父亲 母亲 求学经历 社会经历 (同僚、同学) (成长的助力) 建立健康正确自我形象的重要经历 (家庭生活) 称赞 接纳 欣赏 被了解
被爱护 被了解 被肯定 受支持 接纳 被关心 欣赏 被注意 被重视 受拥护 (成长的助力)

75 破坏自我形象的重要经历 老师 父亲 母亲 求学经历 社会经历 (同伴、同学) (成长的阻力、破坏力) (家庭生活) 被讥笑 被误会 被羞辱
被虐待 被放弃 被责骂 被忽略 被误会 被贬抑 被羞辱 被轻视 被孤立 被否定 (成长的阻力、破坏力)

76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常见问题及调适方法
常见问题: 过度自卑 过度自我认同 自我中心 苛求完美

77 过度自卑 【自卑的主要表现】 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 自我评价低 超概括化和泛化 过分敏感、多疑
消极地看待问题,遇事习惯往坏处想 意志消沉 自我掩饰 不愿意改变,难以接受新事物

78 自卑调适方法 1. 有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 2.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3.调整自己的期望 4.找到成功的突破口
5.制定行动计划,保证行动成功。 1.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 2.无条件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 (找优点、重温成功的经历、找他人评价、找例外)。 3. 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现在表现 4. (从容易成功的事情做起,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成功的感受,恢复自信心)

79 课堂活动:“天生我才” 我最欣赏自己的外表是---------- 我最欣赏自己对朋友的态度是----- 我最欣赏自己对学习的态度是-----
每位同学按下表写出未完成语句。4人一组每人在小组中读出自己所写内容。当有同学在分享时,请认真聆听,思考哪些与我所写相同,哪些不同,为什么? 我最欣赏自己的外表是 我最欣赏自己对朋友的态度是----- 我最欣赏自己对学习的态度是----- 我最欣赏自己的一次成功是 我最欣赏自己的性格是 我最欣赏自己对家人的态度是----- 我最欣赏自己做事的态度是

80 过度自我认同 自我扩张、高估自我,对自己肯定评价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际交往模式是“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易骄傲,常对自己提出过高要求,承担 无法完成的任务、义务而导致失败。

81 调适方法 1.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需要不断完善 2.要看到他人的长处,欣赏他人的独特性
3.多与他人交往,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和认真对待来自他人的反馈意见

82 自我中心 凡事从自我出发,只关心自己,一是当 前先替自己打算,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盛气凌人,好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
他们不易赢得他人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易遭挫折。

83 调适方法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重视自己也不贬抑他人,自觉地把自己和他人、集体结合起来。
2.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估自己,多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感受、关心他人。

84 苛求完美 (1)追求完美的大学生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期望自己完美无缺,却不顾自己的实际状况。
(2)对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过分看重,总对自己不满意,严重地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自信。

85 调适方法 确立合理的观念 (1)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2)有正确的评价参照体系和立足点 (3)制定合理的目标 (4)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人不能十全十美,一个 人应该接纳自己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 按照自己的实际评定自己的价值。 把目标锁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 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欣赏自己的独特性。

86 第四节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 本节主要内容: 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 正确认识自我 积极悦纳自我 有效控制自我 不断超越自我
认识自己的精神性

87 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 一个自我肯定、自我统合的人; 一个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协调一致的人; 一个独立的,同时又与外界保持协调的人;
一个主动发展自我、且自我具有灵活性的人; 一个不仅自己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进步的人。

88 正确认识自我 韩乔窗口理论 自知 自不知 他知 A 公开的我 B 盲目的我 他不知 C 秘密的我 D 未知的我

89 用医药轮认识自我 我的身体 我的精神 我的认知 我的情感

90 认识自我的三条渠道 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3.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认识自我

91 积极悦纳自我 自我肯定 自我不肯定 充满信心和毅力。 行为表现一向都自然而诚恳。 了解自己的能力,也知道自己的目标。
对自己的个性及人生观引以自豪。 为了讨好别人,掩饰自己的感情。 同时从事多种活动,但没有一件完成。 内心不安时外表仍若无其事或惊惶失措。 常敷衍了事,无法专注。

92 有效控制自我 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 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作决定。
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行动。 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坚持到底。

93 有效控制自我 设定积极而又可行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会成功。
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与行动上留一点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心,将有助于自己潜力的发挥。 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与痛苦。

94 超越自我 1、Acceptance 接纳,接纳自我与自我所在的现实环境; 2、Action 行动,对自己决定的事,付诸行动,并全力以赴;
3、Affection 情感,工作学习时情感投入,获得乐趣,乐在其中; 4、Achievement 成就,以上三者完成后的自然结果。

95 认识人的精神性 发展人们的精神层面或“意识的更高形态”,对于个人、组织、社会和文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将人们从对个人自我或“小我”的认同上,剥离或转移到对包含着自我、文化和环境或“大我”的认同上 精神层面与道德发展水平是亲密的同盟关系,二者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合一”的境界,并且促进意识高级形态(精神性)的发展

96    谢  谢!

97 第三章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人际交往中的知觉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 人际关系冲突与解决
第四节 超个人流派对人际关系问题的论述 第五节 人际关系促进和提高模型

98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亲密关系、自我揭露与社会渗透楔形模型 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的作用与 意义

99 一、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马斯洛(Maslow,A.H.)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
种基本需要,即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 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 理需要同等重要的不可缺失性的需要,否则,将使人 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没有了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也无从规定。

100 心理小实验:人能承受多少孤独? 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呢?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 为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又让他们戴上木绵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烦躁不安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101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 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孤独实验场景示意图

102 (二)人际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性需要
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指出:群体合作 具有生物保存与适应的功能。如果没有群体 的合作,不仅是人类,许多生物都会灭绝。

103 人际交往对人生发展是有益的:沟通可以相互启迪、丰富彼此人生,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人际交往是完善自我的需要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C.R.) 认为: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可以交流思想,而且可以分享许多隐秘的情感:对未来的梦想、内心的感受、隐秘的冲动…… 人际交往对人生发展是有益的:沟通可以相互启迪、丰富彼此人生,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104 (四)人际交往是信息交流的需要 戴尔·卡耐基曾说: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

105 (五)人际交往是自我决策的需要 人际交往可以促使自我了解:在做自我决策之前,通过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可以对自己做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 人际交往可以获取建议和帮助: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意见和建议,这是我们在做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信息。

106 何谓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影响的一种状态。 一种社会的影响历程。 一种行为模式。 铃木健二(1990)
15%专业知能与技术经验 85%人际关系

107 人际与生活 人际与个人成长 人际与社会发展 人际与职场文化 人际与生命教育 家庭→家族→亲友→学校→社会 人际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与上司—理智;与同事—互助;与部属—亲善。 人际与生命教育 生命的生存;生命的生活;生命的成就;生命的事业;生命的死亡。

108 人际关系的相互依赖模型 Levinger & Snoek, 1972 共同关系(连续过程) 零接触 (二个无关 的个体) 轻度互赖
知晓 (单向的态度 或印象) 表面接触 (双向态度, 些许互动) 轻度互赖 中度互赖 强烈互赖 Levinger & Snoek, 1972

109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DeVito, 1994 Contact Repair Intimacy Deterioration
Dissolution Involvement 接触 知觉、互动 参与 尝试、强化 亲密 承诺、社会连结 衰退 自我不满足感、 人际不满足感 解离 人际及社会型分离 修复 自我修复、 人际修复 DeVito, 1994

110 亲密关系与自我揭露 自我揭露的深度 自我揭露的广度 Altman & Taylor, 1973 陌生人: 话题不深入,范围狭窄。
不深入的主题 相当深入的主题 陌生人: 话题不深入,范围狭窄。 初识朋友: 话题较深入,范围较广。 亲密朋友: 话题最深入,范围最广。 Altman & Taylor, 1973

111 亲密程度与开放层次 开放的层次 1:秘密的 2:内心的 3:可与朋友分享的 4:大家熟知的 郑佩芬,2000 1 2 3 4

112 社会渗透楔形模式 郑佩芬,2000 1:亲密朋友 2:朋友 3:认识的人 4:陌生人 A:自我概念 B:需求、感受、价值观 C:知觉、期望
D 1 2 3 4 1:亲密朋友 2:朋友 3:认识的人 4:陌生人 A:自我概念 B:需求、感受、价值观 C:知觉、期望 D:表面特质 郑佩芬,2000

113 何谓沟通? 个体或团体与其内外在环境、其他个体或团体之间讯息的传递、交换与相互影响的过程。 讯息 管道 情境 干扰 传递者 接收者 回馈

114 人际沟通的困难与障碍 人际沟通的障碍 人际沟通困难的原因 语气 时空 动机 知识与经验 个人立场 情绪 主观态度 形象 利害冲突 防卫 面子
专业… 人际沟通困难的原因 时空 知识与经验 个人立场 主观态度 利害冲突 面子 沟通技巧…

115 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的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张三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吵架

116 人际沟通的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决策功能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他人沟通 为了加强肯定自我而和他人沟通
了解他人,以发展、改变或维系与他人间的关系。 决策功能 满足决策过程中两个功能:促进信息交换与影响他人。

117 人际沟通的特点 具有目的性 具有关系性 具有相互性 具有连续性 由学习而来

118 第二节 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与社会知觉 人际关系中的影响因素 自我表现与印象管理

119 人际交往中的知觉 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

120 自我知觉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自我印象(Self-image) 自我尊重(Self-esteem)
个体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一种想法。 自我印象(Self-image) 个体对自我概念的知觉;经自我评价,并受到主观经验与他人反应的影响。 自我尊重(Self-esteem) 个体对自我概念的评价。

121 社会知觉 第一印象 知觉偏误 刻板印象 不当归因 情绪状态 晕轮效应、逻辑推论误差、投射作用。
印象推估的错误、价值估计的错误、差异评估的错误。 不当归因 情境归因(外在归因)、个人归因(内在归因) 情绪状态 依情感状态来知觉与解释他人的行为。

122 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影响因素 语言 肢体动作 超语言 自我表现 物理环境 同理心

123 语言的功能 表达意思 评估 讨论分析

124 适当的语言使用 明确性 具体性 指标性 正式与非正式语言的运用 术语与专有名词的使用 敏锐的察觉力

125 非言语沟通:解读沟通对象的身体语言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眼神、姿态、表情、动作、声调等进行沟通。 心理学研究结果发现,人的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达70%以上。交谈中的坐姿、坐位、手势、握手的方式、面部表情的不同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我们在沟通时具备相应的敏锐才能保持良好的沟通。

126 肢体动作 功能 类型 威驰 象征(Emblem 说解(Illustrator) 情绪表达(Affect Display)
调节(Regulator) 调和(Adaptor) 类型 眼神接触 脸部表情 手势 姿势 姿态 威驰

127

128 超语言 声音学(Vocalics) 声音特色: 口语干扰: ˇ如何说(声音) × 说什么(内容)
ˇ如何说(声音) × 说什么(内容) 声音特色: 音频(Rate);音量(Volume);音调(Pitch);音质(Tonality)。 口语干扰: 谈话过程中介入或阻断的语音。 Ex.「嗯」、「啊」、「这个」、「那个」、 「well」、「you know」、「like」…

129 自我表现 个体藉由自我的蓄意表现,以拟似戏剧表演的方式,企图主动去操纵他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 衣着选择 人际接触 时间行为

130 物理环境 空間:距离、方向、地域、物品摆置… 气温、灯光和颜色
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45cm以内 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 cm 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 cm 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 360cm以上 气温、灯光和颜色 交谈 竞争 合作

131 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 能侦察并指认他人情绪状态,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要素 助人的同理心反应技巧 关怀表达 专注倾听
支持(Support) 解说(Interpretation) 赞赏(Praise) 建设性批评(Constructive Criticism)

132 同理心原则 1.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 2.想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将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 3.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学会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 4.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想成功地与人相处,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惟有先改变自己。 5.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6.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

133 人际交往的交互分析理论 哈里斯(Harris,W.T.)提出四种人际交往的 态度类型。 “我不好,你好”——自卑怯弱,不敢交往;
“我好,你不好”——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不会交往 “我不好,你好”——自卑怯弱,不敢交往; “我不好,你也不好”——悲观绝望, 回避社交,不想 交往 “我好,你也好”——积极乐观,尊重、宽容他人,善 于社交

134 柏恩的PAC理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柏恩认为人的人格中有三种成分,分 别是P(parent)、A(adult)、C(child), 每种成分的行为表现不同。人的就表现出不 同的人格特征。每种人格类型的表现如下:

135 P型:P型占优势的人格结构,以权威和优越感为
特征,表现为统治、支配、教训,按主观意 志办事,独断专行,讲话多以命令的口气。 A型:A型占优势的人格结构,以客观、理智为标 志,思想成熟,不感情用事,懂得尊重别人, 善与人合作。 C型:C型占优势的人格结构,以单纯和服从为特 征,表现为像孩子一样没有主见,感情用事, 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

136 P P:双方都想获得统治地位,支配对方,在人际交往中
起主导作用,因而易发生冲突。(冲突型) A A:双方都很理智,懂得尊重对方,替对方着想,容易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平衡型) C C:双方都很孩子气,任性冲动,容易发生矛盾和冲 突。(冲突型) P C:一方以家长的方式与另一方交往,居于支配地位; 另一方则表现得顺从和依赖,因而能够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互补型) C A:孩子气与理智型,天真与成熟,是一种比较协调的 人际关系状态,夫妻间、师生间多属于这种类型。 (互补型) P A:一方命令、控制、独断专行,另一方则理智、忍 耐、谦让,这种人际关系类型可以维持。(维持型)

137 第三节 人际关系冲突与解决 冲突的本质与类型 冲突的演变过程 冲突的反应与应对策略

138 冲突的本质 Finchman & Bradbury (1991) 冲突本身并非坏事。
某一个体的行为干扰另一个体的行动过程。 冲突本身并非坏事。 冲突可呈现彼此的差异性,藉以澄清彼此关系、自我概念以及对对方的期待,并加以处理或调整之,进而解决问题。 人际沟通技巧的学习主要在于面对与管理冲突,而非避免冲突的发生。

139 冲突的类型 个人内在冲突vs.人际冲突vs.团体冲突 主观性冲突vs.客观性冲突 理性冲突vs.非理性冲突 假性冲突 内容冲突 价值观冲突
自尊冲突

140 冲突的演变历程 阶段一 潜在对立 阶段二 认知与个人介入 阶段三 行为 阶段四 结果 先决要件 沟通困难
格人特质 (Ex.价值、需求、性格…等等) 知觉到冲突 感受到冲突 外显冲突 冲突处理 功能性结果 非功能性结果

141 冲突反应 撤退(Withdrawal) 放弃(Surrender) 攻击(Aggression) 说服(Persuasion)
解决问题式的讨论(Problem-solving Discussion)

142 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体验 1.讨好型 总爱道歉、宽慰别人、 忽视自己、压抑自己、 围着别人转、 易受伤害 指责 情境 自己 他人

143 2.指责型 总爱挑毛病、攻击性、 自以为是、自我中心、 管理能力、领袖才能、 控制、高压

144 3.超理智型 冷漠、与人疏远、 刻板、重分析、解决问题、 人情味淡、 冷静、头脑清楚、 有观点、研究型 情境 自己 他人

145 4.打岔型 思维跳跃、心胸开阔、 创造性、富有弹性、 不确定、情绪波动、 说不准、另类型、 独特

146 5.一致型 与自己和情境和谐、 个人协调、平衡、 稳定性、成熟、 有血有肉、有理性、 比较全面

147 第四节 超个人流派对人际的论述 当人际需求得不到满足时 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社会支持 人际关系种类

148 没有人是岛屿,完全独立;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块,整体的一部份。假如有一小块被海水冲走,欧洲将因此而减少一块,好像海岬少了一块,或是你我朋友的田地减少了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让我若有所失,因为我参与整个人类的命运,因此不会袖手旁观丧钟为谁而响?丧钟为你我而响!

149 当人际需求得不到满足时 Lorenz(1966)的观点 “伤心效应”(broken heart effect)

150 提供社会支持的途径 归属(情感支持); 指导(告知;建议;反馈); 实际帮助(物质上或服务上的帮助);
嵌入某个社会网络(感觉成为某个有凝聚力的、有明确界定的团体的一部分); 提供成长的机会(帮助他人或要求他人依靠自己行事)。

151 人际关系种类 人际关系中如果有这么一个普遍存在的组成要素的话—那就是爱。
“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

152 种 类 治疗性的作用 娱乐性的作用 亲密关系 性行为 探讨家庭排行和早期回忆 家庭关系
亚里士多德呼应友谊的这个共生的方面时说:“真正的朋友就是异体同心。” 友情

153 第五节 超个人流派对人际的探讨 人际关系问题 超个人心理学的人际关系提高模型 模式转换

154 人际关系问题 孤独对孤单 支配对自由 再经历类型对新建立类型 责任对责备 变化对停滞

155 人际关系提高模型 表达模式(Expressive Mode) 共情的反应者模式(Empathic Responder Mode) 促进模式(Facilitative Mode)

156 模式转换 如果在A与B之间存在分歧的话,双方要轮流采用交替的模式,直到双方都能感到被对方充分地倾听了。在第一轮中,A是采用表达模式,分享自己对于某一情形的感受,而B是采用共情的反应者模式积极地倾听,C是采用促进模式,始终关注他们的对话,并且提供建议给A(比如,“你能尝试用第一人称陈述吗?”)和B(比如,“你注意到你只是就事论事吗?”);在第二轮中,B是采用表达模式,分享自己的感受,而A是采用共同的反应者模式,尝试理解B的感受,这一过程将持续到找到问题解决方法为止,或双方都感觉自己被充分倾听为止。

157    谢  谢!

158 第四章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情绪与情绪管理概述 第二节 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三节大学生不良情绪调控

159 第一节情绪与情绪管理概述 情绪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情绪的特征与类型 情绪的发生机制与作用

160 反之,易受情绪摆布、任性而难与人相处者,即使有知识,有能力,也会陷于孤立,有怀才不遇,有志难伸之感。
心理学最新的脑部研究报告指出: 心理学最新的脑部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能的并非传统智商,而是感情。善于处理情绪,并能觉察别人情绪的人,即能用理性控制冲动的人,在社会上较易于获得成功发展; 反之,易受情绪摆布、任性而难与人相处者,即使有知识,有能力,也会陷于孤立,有怀才不遇,有志难伸之感。

161 情绪的有关理论 (一)情绪及类型 (二)情绪的发生机制及其功能 (三)健康情绪的标准

162 (一)情绪及类型 1、情绪:人们在心理活动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情绪有其生理基础 情绪是一种内心感和体验 情绪的表现形式: 面部表情
声音表情 动作表情

163 2.情绪的类型 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欲等7种。

164 2.情绪的类型 (2)按发展分类 基本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社会情绪: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165 2.情绪的类型 (3)情绪的三维理论:两极性、相似性和强弱性 喜悦的情绪:舒畅—愉悦—快乐—欢喜—狂喜
愤怒的情绪:不满—气恼—愤懑—恼怒—愤怒—大怒—狂怒 悲哀的情绪:忧虑—忧愁—忧郁—哀伤—悲伤—悲痛—痛不欲生 恐惧的情绪:担心—不安—害怕—恐惧—惊恐—极度惊恐

166 (4)情绪状态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可为三种状态:
(4)情绪状态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可为三种状态: A.心境 是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就是心境的表现。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167 B.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绝望等都属于这种 情绪状态。 在激情状态下,人的理解力、自制力等都有可能降低。激情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168 C.应激 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如地震、火灾等。

169 情绪发生的机制及其功能 1、情绪发生的机制 情绪与情境 情绪与需要 情绪与认知 情绪与行为

170 2、情绪的功能 自我保护的功能 人际沟通的功能 信息传递的功能

171 第二节大学生与情绪管理 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172 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失眠、紧张、神经性头痛、消化系统疾病等,大都是因为情绪状态没能得到很好的调整。 影响身心健康
当情绪积极乐观时,学习的效率倍增,而当情绪处于低迷、忧郁或是烦躁不安时,学习往往也是一团糟 影响学习 积极健康的情绪有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绪焦虑、抑郁、冷漠,或者处在应激状态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行为。 影响人际关系 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 影响潜能

173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表现为乐观、活泼、开放、热情,精力旺盛、积极向上,充满着朝气和激情。
外向、活泼 学生的情绪反应的发生,往往会表现为一定的延迟性,趋向于心境化。 趋向于心境化 情绪体验更加丰富多彩,并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各种需要和兴趣的扩展而表现为更加丰富、敏感细腻和深刻。 体验更加深刻

174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与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带有明显的起伏波动性,有时会表现为大起大落、大喜大怒的两极性。
波动性与两极性 在情绪体验上特别强烈和富有激情,有时则表现为一定的盲目狂热、冲动。 冲动性与爆发性 面临着许多重大选择的时期,常常会呈现出一种矛盾和复杂的情绪状态。 矛盾性与复杂性

175 健康情绪的标准 适度的欲望 有清醒的理智 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 对人类有深刻、诚挚的感情 富于哲理、善意的幽默感
丰富、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

176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一)自卑 (二)焦虑 (三)抑郁 (四)冷漠 (五)愤怒

177 (一)自卑 自我评价低 超概括化和泛化 过分的敏感性和掩饰性

178 (二)焦虑 适应焦虑 考试焦虑 身体过分关注焦虑 选择焦虑

179 (三)抑郁 压抑、苦闷 负面自我评价,无价值、无意义,悲观失望 缺乏兴趣、依赖性强 反应退钝、活动水平下降 回避交往
体验不到快乐、自卑、自责、自罪 身体反应(失眠、食欲下降、言语动作迟缓、乏力、面色灰暗、哭泣、叹息等)自杀倾向

180 冷 漠 情绪反应强度不足的表现,表现为对人对事漠不关心的消极状态
冷 漠 情绪反应强度不足的表现,表现为对人对事漠不关心的消极状态 在行为上常表现为对生活没有热情和兴趣;对学习漠然置之、无精打采;对周围的同学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人的冷暖无动于衷;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日本心理学家松原达哉教授形容此情绪状态的学生是无欲望、无关心、无气力的“三无”学生。 一种对环境和现实的自我逃避的退缩性心理反应,它本身虽然带有一定心理防御的性质,但是它会导致当事者的萎靡不振、退缩躲避和自我封闭的消极影响,并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181 (五)愤怒 愤怒会使人感到紧张、压抑甚至狂躁的感觉。

182 每个人都会生气的, 这并不难。 但要能适时适所, 以恰当的方式 对恰当的对象, 恰如其分地生气, 这就难上加难。 ——亚里士多德

183 第三节大学生不良情绪调控 认知改变情绪 行为改变情绪 合理疏泄坏情绪

184 一、认知改变情绪 敏锐觉知情绪 改变不合理认知 深入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情绪年龄 用情绪量表测查自己的情绪

185 1.敏锐觉知情绪 情绪的觉知,是一种对自己正在发生的情绪,具备一种敏锐度,了解各种感受的前因后果.一个有觉知的人,才能适时对自己的情绪作正确的反应,进而给情绪一个转化的出口。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 ► 了解自身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 ► 了解自己的情绪年龄 ► 测试自己的情绪状态

186 2.深入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 了解自身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

187 情绪年龄(emotional age),是人的情绪发展水平的一种衡量标志。
3.了解自己的情绪年龄 情绪年龄(emotional age),是人的情绪发展水平的一种衡量标志。 决定人的情绪年龄水平有两点: 情绪反应符合什么年龄段的认知和逻辑水平 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和调节自身的情绪状态 。

188 4. 测试自己的情绪状态

189

190 测试自己的情绪状态 完成下面的句子,哪些事件引起您生气、难过、焦虑、害怕、丢脸、无助的感觉呢? 讨论:
1.我最生气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最难过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 3.我最焦虑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害怕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 5.我最丢脸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 6.我最无助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1)你在填写中有何感受? (2)你认为自己的情绪的觉知能力如何?负性情绪出现时你是置之不理还是平和接纳? (3)别人的情绪经历对你有何启示?

191 改变不合理认知 常用“必须”(must)或应该(should)的字眼 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的全部能力
要求绝对化 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的全部能力 过分概括化 认为任何不良事件的发生都会导致非常可怕或灾难性的后果 糟糕透顶

192 (二)平和接纳情绪 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能接受自己的情绪,不苛求己,不过于追求完美。以平常心来面对自己的情绪上波动。

193 互动教学之二 情绪表演 准备一些写有情绪词的卡片。让参与活动的同学抽取卡片并且表演对应的情绪。
互动教学之二 情绪表演 准备一些写有情绪词的卡片。让参与活动的同学抽取卡片并且表演对应的情绪。 思考:(1)你在活动中有何感受? (2)你觉得自己的情绪表达与大家给你的反馈一致吗?

194 (三)有效调整情绪 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其中包括能够保持一个正确客观的理性认知;善于采用多种方式及时宣泄自己的情绪;在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时能够积极的自我暗示;或使自己的情感升华。

195 不妨试一试 1、克服冲动 2、克服怒气 延迟满足 能正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情绪状态下做出的决定和选择)
1、克服冲动   延迟满足   能正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情绪状态下做出的决定和选择)   正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倾诉减少冲动情绪) 2、克服怒气 认清怒意 学会换位思考 给别人找一个理由 从一数到十 以不攻击对方的方式将不满地表达出来 倾听 宽容

196 (四)正确表达情绪 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合理渲泄情绪,有效控制情绪,使情绪适时表露,合乎节度;学会抛弃那用来应付生活的伪装、面具或扮演的角色,使他们接近于“真实自我”。

197

198 合理情绪理论 —情绪控制与调节的重要方法 ABC理论 A---------------------------C 刺激事件 情绪反应
合理情绪理论 —情绪控制与调节的重要方法 ABC理论 A C 刺激事件 情绪反应   A B C 刺激事件 认知 情绪反应

199 情绪调节的ABCDE技术 A B C 刺激事件 认知 情绪反应 E D 新的情绪行为 辩论

200 合理情绪理论的应用步骤 ⑴分别列出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和认识 ⑵找出对不良事件认识上的非理性观念
⑶通过对非理性观念的认识和纠正,找出合理的观念 ⑷建立合理的信念,达到情绪的改变

201 ABCDE技术举例 问题情境 A 当众发言 不合理观念 B 我一定要表现得很好,否则会被人笑话的 情绪/行为反应C
紧张、焦虑、浑身发抖,无法集中注意力 反驳不合理观念 D 如果我没表现好,结果真的有那么糟糕吗?别人会整天无事可干,天天评论我吗? 我想表现好,就一定能表现得好吗?有些结果怎样并不完全由我控制。 我为什么非要表现那么好呢?难道敢于尝试不是一种勇气吗? 别人上来难道就一定比我强吗? 处理问题的态度 E 如果我继续坚持这个信念,我会更焦虑,而且会更糟。 你想紧张就紧张吧,你想脸红就使劲红吧,爱怎样怎样吧

202 山不过来,我过去 我改变不了现实,但我可以改变态度。 我改变不了过去,但我可以改变现在。 我不能控制他人,但我可以掌握自己。
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 我不可能样样顺利,但我可以事事顺心。 我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我不能左右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 我不能选择容貌,但我可以展现笑容。

203 第五章 亲密关系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爱情心理学理论 第二节 恋爱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大学生常见的恋爱心理问题
第四节大学生恋爱能力的培养

204 第一节 爱情心理学理论 爱情的含义 爱情的实质 恋爱发展的阶段及心理过程 爱情的几个关系

205

206 (一)爱情是什么 所谓爱情,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是两颗心灵相互向往、吸引、达到精神升华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

207 一些常见观念 争论是有破坏力的 “心有灵犀”很重要 伴侣是不会变的 男女双方很难理解对方 好的关系顺其自然

208 爱情的实质 动机有内发的性驱力,也包括异性之间身体容貌等特征彼此吸引;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
动机成分 由刺激引起的身心激动状态,如喜、怒、哀、惧等;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热情的。 情绪成分 对情绪和动机是一种控制因素,是爱情中的理智层面。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 认知成分

209 斯腾柏格爱情成分理论 爱情包括的三种成份是: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 。
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于爱情的动机成份; 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份; 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份,短期的承诺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承诺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都属于爱情的认知成份。

210 爱情的实质 爱情三角 承 诺

211 其他心理学家的论述 吉克·鲁宾 埃里希·弗罗姆 伯纳·莫尔斯坦
爱至少有四种成分:需要(needing)、关心(caring)、信任(trust)和宽容(tolerance) 吉克·鲁宾 认为爱的基本要素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埃里希·弗罗姆 爱的行为是对对方需要的满足;爱的情感与生理反馈相联;爱的判断责是彼此相互爱的人作出认知约定,在认知上确定自己是爱对方的。 伯纳·莫尔斯坦

212 恋爱发展的阶段及心理过程 恋爱发展阶段 对异性的敏感期 对异性的向往期 恋爱择偶期 大学生步入恋爱的心理过程 好感 爱慕 相爱

213 爱情的几个关系 人际关系发展图: A B C D E 互不相识 开始注意 表面接触 建立友谊 亲密关系

214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DeVito, 1994 Contact Repair Intimacy Deterioration
Dissolution Involvement 接触 知觉、互动 参与 尝试、强化 亲密 承诺、社会连结 衰退 自我不满足感、 人际不满足感 解离 人际及社会型分离 修复 自我修复、 人际修复 DeVito, 1994

215 社会渗透楔形模式 郑佩芬,2000 1:亲密朋友 2:朋友 3:认识的人 4:陌生人 A:自我概念 B:需求、感受、价值观 C:知觉、期望
D 1 2 3 4 1:亲密朋友 2:朋友 3:认识的人 4:陌生人 A:自我概念 B:需求、感受、价值观 C:知觉、期望 D:表面特质 郑佩芬,2000

216 爱情的几个关系 爱情与性的关系 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爱与被爱的关系 爱与孤独的关系 爱与健康的关系 爱与成长的关系

217 第二节恋爱与大学生成长 大学生选择恋人的标准和影响因素 亲密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218 浪漫信念量表 针对以下描述,根据等级选择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 1 2 3 4 5 6 7 非常不同意 非常同意
非常不同意 非常同意 1、我需要认识某人一段时间后才会爱上她 2、如果爱上某人,即使父母朋友不赞成,我也会坚持自己对他的爱 3、一旦体验“真爱”,我将不会与另外一个人发生同样程度的爱。 4、我相信一旦想爱,就永远相爱 5、如果爱上某人,仅管有障碍,我们的感情也能发展 6、如果能够找到真爱,我可能在我们见面之初就知道 7、我确信我选择的长久关系的伴侣身上的每一件新发现都会令我愉快 8、我与“真爱”之间的近乎完美

219 9、如果爱上某人,我能够找到我们在一起的方法,不论反对之声、距离之遥或任何其他的阻碍
10、我只会拥有一个真正的爱 11、如果我的感情关系是注定的,任何障碍都能克服(如没钱、距离阻碍或事业冲突) 12、如果遇见合适的人,我会一见钟情 13、我期待浪漫的爱会持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 14、我爱的人将是一个浪漫的伴侣,比如他会完全接纳我、爱我并理解我 15、我相信如果我与另一个人彼此相爱,我们能够克服可能发生的任何困难和问题

220 大学生选择恋人的标准和影响因素 情投意合 外在形象 父母的影响 心理需要的满足 性格特点 社会时尚

221 亲密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学习建立亲密关系 培养发展爱情关系 恋爱是自我认识与成长的一个过程

222 谁是你的那一半? 爱情拍卖!!! 下面有一些形容词用来描写你的另一半,假定所有在场的人,都拥有100万,在这场竟拍中你最多只能花100万,每一个特征起价10万元,最高100万,谁先出到100万,谁就获得此特征,否则以出价最高者得之。 你可以先考虑一下。

223 他(她)是一个……的人 1、有理想 2、能说会道 3、宽容豁达 4、心地善良 5、聪明 6、乐观 7、负责任 8、独立 9、帅或靓 10、有思想 11、坚强 12、温柔 13、独立 14、有很强的经济基础 15、勤劳 16、幽默 17、谨慎

224 谁是你的那一半? 外表? 性格? 社会地位? 还有什么?

225 爱是给与另一个人的承诺和完全无条件的接纳。
喜乐是一种内心的幸福感,不受环境所左右 平安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忍耐是耐心等候合适的时机 关照是花时间去关注别人的需要 善良是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不带功利的打算 信实就是坚定、信守承诺,不论代价如何 温柔就使用敏感的心和关怀的态度与人交往,留心观察,并努力了解别人 节制就是能够控制自己身体包括心理

226 爱能让我们获得成长 恋爱,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恋人对自己的看法是了解自我的重要途径。
恋爱的美好情感使人乐于承担责任。爱升华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新生。 爱更多的时候是付出 爱别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有时分手也是在爱自己)

227 第三节恋爱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困扰 恋爱中的心理挫折与情感危机

228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 自主性强 有着文化层次高,思想比较开放,易接受新观念,独立意识强等特点。在恋爱问题上,个性比较突出,不太受他人尤其是长辈的影响。 注重情感 大学生谈恋爱对精神层面看得比较重,注重情感体验和交流。 比较重形式 比较重形式,有些表面化。

229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 不稳定性 谈恋爱的成功率是很低的,也就是真正能一直相爱并在毕业后走入婚姻殿堂的不多。 与自我概念紧密相关
对自我比较敏感,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评价,也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230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效应 光晕心理: “情人眼里出西施”。又称为光环效应或成见效应,指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
逆反心理:因客观与个人主观需要不相符,而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并引发一种负向要求和行为的心理活动倾向。在心理学中此类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自卑心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不接纲造

231 大学生恋爱常见心理困扰 1、寂寞与爱情 弗洛姆:“人的孤独和性欲使人很容易沉溺于爱情,这丝毫没有什么神秘之处,相反它倒是极易获得也极易失去的东西。……生产性地爱一个人就是指关切他,对他的生命负有责任感,而且对他全部人性的力量的成长和发展负有责任感。” 一些大学生由于对大学生活不适应,陷入孤独寂寞,希望寻求异性知已,消愁解闷,寻求寄托,即所谓“寂寞期的恋爱”。

232 2、好感与爱情 将男女之间相互对异性的吸引、好感等同于爱情 异性之间的好感是广泛的、无排他性的,爱情则是专一的、排他性的、具有性爱的因素
好感常表现为人们一时出现的情绪感受;而爱情则是长时间的相互了解形成的。

233 3.虚荣与爱情 虚荣:一些人以追求名誉、荣耀等表面的光彩,来满足自尊需要的心理。 恋爱:是两颗心的相互吸引。

234 4. 友谊与爱情 友谊和爱情的异同 支柱不同:友谊的支柱是理解,爱情的支柱是感情 地位不同:友谊的地位是平等,爱情的地位是一体化
体系不同:友谊的系统是开放的,爱情的系统是关闭的 基础不同:友谊的基础是信赖,爱情则纠缠着不安和期待 心境不同:友谊充满“充足感”,爱情则充满“欠缺感”

235 感情纠葛,是指恋爱过程中因某些主客观原因而引发的,欲爱不能、欲罢不忍的强烈内心矛盾与感情冲突。
恋爱中的心理挫折与情感危机 1. 单相思的苦恼 单相思,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 恋爱中的感情纠葛 感情纠葛,是指恋爱过程中因某些主客观原因而引发的,欲爱不能、欲罢不忍的强烈内心矛盾与感情冲突。

236 3. 失 恋 失恋是恋爱中,恋爱的一方失去另一方的爱情
3. 失 恋 失恋是恋爱中,恋爱的一方失去另一方的爱情 失恋是一种痛苦的情感体验,容易使人处于强烈的自卑、忧郁、焦虑、悲愤甚至绝望的消极情绪状态之中,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或勇气 失恋是恋爱中常有的心理现象,正确对待失恋可使人成长

237 第四节恋爱能力的培养 爱的能力的含义 爱的能力的组成 爱的能力的练习

238 爱的能力的含义 1. 什么是爱的能力? 弗洛姆:“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一个突破把人和其他同伴分离之围墙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爱使人克服了孤独和分离的感觉,但他允许他成为他自己,允许他保持他的完整性。” 爱的能力是指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具备了爱的能力会引导一个人去真正地爱他人,也真正地爱自己,能真正体验到爱给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恋爱的过程是培养爱的能力的过程。

239 2. 爱的储存 爱的能力首先看内心储存了多少爱可以给予,如果一个人内心是干枯的,没有爱可以付出,也就缺乏爱的能力的基础
2. 爱的储存 爱的能力首先看内心储存了多少爱可以给予,如果一个人内心是干枯的,没有爱可以付出,也就缺乏爱的能力的基础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使孩子也会切身感到自己是一个可爱的人。当一个人爱他人之前,首先要学会的是爱自己—自爱。

240 米尔的储爱槽 父 母 孩子 你自己的储爱槽里有多少爱呢?

241 3. 自 爱 弗洛姆:“关心、尊重、责任、认识,它不是为某个人所爱之意义上的一种情感,而是为所爱的人的成长和幸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奋斗,它根植于自身的爱的能力” 艾克哈特 :“如果你爱自己,你就会象爱自己那样爱其他的每个人。只要你对其他人的爱不及对自己的爱,你就不会真正地爱你自己,但是如果你同样地爱所有的人,包括爱你自己,你就会爱他们象爱一个人,这个人既是上帝又是人类,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爱自己,同样也爱其他所有人的伟大而正义的人。”

242 爱的能力组成 1. 表达爱的能力 表达爱需要勇气,需要信心。

243 2. 接受爱的能力 当期望的爱了来到身边时能够勇敢地接受,是爱的能力地表现。

244 3. 拒绝爱的能力 对他人尊重 态度明确,表达清 行动与语言要一致

245 4. 鉴别爱的能力 能较好的分清好感、喜欢和爱情。

246 5. 解决爱的冲突能力 爱需要包容、理解、体谅。 会用建设性的方式去解决冲突。

247 6. 面对失恋的心理承受力 正确认识失恋: 失恋只是一种选择的结果 在失恋中学习 失恋给人再恋爱的机会

248 7. 保持爱情长久的能力 要保持爱情的常新,需要智慧、耐力、持之以恒及付出 善于交流,欣赏对方,是爱的重要源泉
7. 保持爱情长久的能力 要保持爱情的常新,需要智慧、耐力、持之以恒及付出 善于交流,欣赏对方,是爱的重要源泉 爱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也尊重对方的独特性,爱要宽容 爱要学习处理恋爱与学业、与其他人际交往的关系等,将爱情作为发展的动力 爱需要学习和培养,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

249 第六章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 压力与应激基本概述 人格与应激 家庭中的应激 工作学习中的应激与应对

250 第一节 压力与应激基本概述 应激的概念 应激与其他情绪状态的区别 压力大会导致的后果 应激理论

251 ——一个消极的观点 应 激 与 烦 恼  应激与烦恼——一个消极的观点 许多人经常把这两个词混用,似乎是一回事。
但是带来一个问题,好象“应激绝对是不好的事”。 所以,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避免混乱,即 定义:烦恼是具有破坏性或不愉快体验的应激。 因此,要注意, 烦恼不等于应激,烦恼只是应激中具有破坏性或不愉快体验的那个部分。

252 应激与正应激 ——一个积极的观点  应激与正应激——一个积极的观点 小孩子偷按门铃; 体育比赛的竞争; 将要参加一次大型的演出;
教师强调重要课程,并且考试严格,学习效果会更好; 这些所谓“愉快欢乐的压力”,说明应激不都是痛苦的体验, 也存在愉快满意的体验。 因此:正应激表现的是一种愉快满意的体验,它可以加深我们的意识,增加我们的心理警觉,还经常会导致高级认知与行为表现。 换句话说,正应激是一种挑战,它引发了应激,并且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和职业的发展。 活动:过电 目的:体验适度焦虑带来的乐趣。 (围成圈,手掌、手指,设法抓住别人,但是不为别人抓住) 我唱一首歌,在停顿处动作。歌名为《幸福拍手歌》

253 高 复杂任务 简单任务 绩效 低 高 低 唤醒水平 但是,要唤醒动机与绩效的关系不那么简单,
我们来看应激数量(即表示唤醒水平)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上述曲线表示之,耶缉私——多德森定律 Yerkes-Dodson Law) 讨论曲线: 到达某个点之前,效率随着唤醒水平提高而提高; 唤醒水平有一个最优点; 随后,绩效开始下降; 一个人根本没有被唤醒,效率最低。(如疲劳,厌倦,处于睡眠,处于歇斯底里状态, 无效力和创造力。) 应激太少或太多结果一样糟糕。 因此,应激管理的目的,不是彻底消除应激,而是把唤醒水平控制在一个最佳状态。 “完全脱离应激等于死亡。”我们要避免的是那些极端的、令人心烦意乱的应激。 唤醒水平

254 应激的正式定义 第一,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第二,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状态 第三,人体对于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 生理反映
 应激的正式定义 首先把应激这个术语引入社会领域的是哈佛著名的生理学家沃特。坎农( Walter Cannon) 在当代,应激至少包含三种含义—— 第一,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即对人是外部的) 第二,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状态;(指一种主观反映) 第三,人体对于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映。(长期的应激状态会引发一系列疾病) 对第三作一解释: 需要会提高人的自然唤醒水平,以达到高水平的活动。 (一个有着强烈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的人, 和一个只想满足生存需要就行的人, 相信命运在自己手里 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面对社会竞争压力时的唤醒水平肯定有很大差别。)

255 应激与其他情绪状态的区别 焦虑 冲突  应激与其他情绪状态的区别—— 焦虑:
有机体在当前遇到一些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不愉快的紧张状态。 最严重的焦虑反应是惊恐攻击,包括“强烈的忧虑,恐惧,恐怖突然发作,体验死亡逼近”。 焦虑和恐怖区别在于——焦虑是一种忧虑状态,恐怖则有特定对象。 (有人害怕狗,恐高;焦虑则没有办法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焦虑和应激也难以区别,都是环境压力的主观心理结果。 冲突: 有三种类型—— 接近-接近型,同时两个目标都有同样的吸引力,如考研成功,同时找一份好工作,会体验冲突; 回避-回避型,两个目标同时没有吸引力,但只能避开一个。如,不去开会还是不去大扫除。 接近-回避型,同一个目标,既有正面特征,又有反面特征。 如,婚姻能带来持久的亲密关系,并且分享合作关系,以及对家庭生活的憧憬, 但会减少自由独立,太多责任感,有一种不确定但是又不能取消的对对方的承诺。 生活中大多数的日常压力属于第三种类型。

256 应激与其他情绪状态的区别 焦虑 冲突 挫折 小应激 挫折: 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产生挫折。 (想考进名牌大学没有如愿;
想博得某个女生好感,对方另有所爱; 想给领导留个好印象,中间总有人作梗,没能成功---) 挫折感这种消极情绪会提高唤醒水平,进而进行归因,然后导致攻击性行为。 (如,对从中作梗的人进行攻击) 一个人从焦虑、冲突、挫折这些压力源中获得的压力越多,对他而言的应激源的数量就越多,严重程度也就越大,也就越接近于应激极限。 小应激: 没有应激的灾难性,没有应激的强烈性,但是却具有持久性,就好象肉中之刺。 它们每天都存在,不断被打扰。 (丢了车钥匙;不断被人打扰;睡眠习惯与同宿舍人不一样;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等等) 小应激与疾病的关系大于生活变迁(离婚,丧偶)与疾病的关系。 小应激

257 压力太大会出现的症状: 1、身体方面—— 2、情绪方面—— 3、思想方面—— 4、精神方面—— 5、对自己看法方面—— 6、与人相处方面——
 关于压力太大会出现的症状的课堂讨论: (用举手方式发言,汇总在黑板上) 1、身体方面——— 2、情绪方面—— 3、思想方面—— 4、精神方面—— 5、对自己看法方面—— 6、与人相处方面——

258 ——适应综合症 生物应激理论之一  生物应激理论之一——适应综合症
 生物应激理论之一——适应综合症 这个理论是应激研究和理论的大师汉斯.薛利(Hans Selye)提出的。 它有四个要点——

259 适应综合症理论要点 1、所有生物有机体都有一个先天的驱动力,以保持体内的平衡状态。这就是稳态。一旦有了稳态,维持体内平衡就成了一生的任务。
2、应激源(病菌,过度工作等)会破坏平衡。无论应激源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人体都会用非特异性生理唤醒来对应激源作出防御性和自我保护性的反应。 3、对应激的适应是按照阶段发生的。时间进程和进度依赖于抗拒的成功程度,而抗拒的成功程度与应激源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4、有机体存储着有限的适应能量。一旦能量用尽,有机体则缺乏应付持续应激的能力,随后就是死亡。 1、所有生物有机体都有一个先天的驱动力,以保持体内的平衡状态。这就是稳态。一旦有了稳态,维持体内平衡就成了一生的任务。 2、应激源(病菌,过度工作等)会破坏平衡。无论应激源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人体都会用非特异性生理唤醒来对应激源作出防御性和自我保护 性的反应。 3、对应激的适应是按照阶段发生的。时间进程和进度依赖于抗拒的成功程度,而抗拒的成功程度与应激源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4、有机体存储着有限的适应能量。一旦能量用尽,有机体则缺乏应付持续应激的能力,随后就是死亡。

260 猴子的实验 同伴猴 执行猴 经典的猴子实验—— 一对猴子练习按压杠杆,避免被电击; 一个为执行猴,一个为同伴猴;
执行猴可以做出一个回避反应避免自己受电击,同时也给同伴猴带来同样的后果; 同伴猴什么也无须做,它的舒适与安全完全取决于执行猴的机灵程度与决策过程。 事先没有安排定哪个是执行猴,哪个是同伴猴,完全看第一次电击时谁先作出反应。 四对猴子同样实验,结果一样——执行猴发生溃疡逐渐死去,不负责任的伙伴猴却没有疾病干扰。 结论: 执行任务带来的对工作的要求和责任感产生应激,导致疾病并死亡; 气质和体质差异造成执行猴更加情绪化,更富反应性,容易患溃疡病。 (后者可能更加明显,有无助感的动物通常更易患溃疡病。)

261 同一个环境事件对某一个人来说,可能具有应激性,而对其他人则不具应激性。 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会把同一个事件解释成具有应激性或不具应激性
应激的认知交互作用模型 同一个环境事件对某一个人来说,可能具有应激性,而对其他人则不具应激性。 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会把同一个事件解释成具有应激性或不具应激性  应激的认知交互作用模型 这一模型的核心特点是: 应激既不是环境刺激,不是人的性格,也不是一个反应, 而是需求以及理性地应对这些需求之间的联系。 它着重相关分析,并且从中引出许多重要的内涵: 1、同一个环境事件对某一个人来说,可能具有应激性,而对其他人则不具应激性。 (因此,不能绝对地把外部刺激定义为具有应激性,事实上是个人的认知评价使得一个事件具有应激性或不具应激性。 如:抗击非典时期,有人焦虑-----有的则不然,和焦虑和平相处。 有人感叹人情淡漠,信任危机,有的则认为因为传染病,隔离、忌讳属正常。) 2、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会把同一个事件解释成具有应激性或不具应激性。 (可能是身体条件、心理状况发生了变化。 情绪、动机状态不同,也影响这个评价过程。) 如:毕业生应聘被淘汰。因为同去的同学比自己差,反而顺利,很不平衡,感觉非常沮丧。 回校之后,得知自己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考研成绩上线,兴奋,再想到应聘失利一事, 感觉只是自己不适合对方单位的要求。

262 应激的资源守衡模型 客观资源 条件资源 个人性格 能源  应激的资源守衡模型(思帝文.霍布福)
认为人们拥有一些资源,这些资源是有价值的。是人们希望得到保护和保存的。 当真的 失去或者感觉到要失去这些资源 , 或者进行了投资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收获时, 会出现心理应激。 这些资源包括——客观资源(家,或者事业) 条件资源(老资格,权利,婚姻) 个人性格(如自我功效和自尊) 能源(时间,金钱,知识) 生活中会有很多变化,如,换一个工作,买一套新房子,终止一个亲密的个人关系。 这些事件本身不具有应激性, 只有包含失去时,才有应激性产生。(如,换工作而失去权力地位; 应付不了贷款而预示破产; 失去爱意味着失去自尊。) 人们通过很多途径抵消失去。最为直接的就是替代。 可以寻找一份新工作来维持自己的收入、地位; 换一个小些的房子来替代豪宅; 被抛弃的人找到新爱。 或者重新评估情境,转移注意力。(工作没了反轻松;失去的爱也许已贬值。)

263 第二节人格与应激 人格的定义 人格与健康 A型人格、抑郁型人格与应激 与健康和应激有关的三种特质

264 人格与健康关系的四种可能模型 第一种:某种人格可能导致某种疾病出现。 第二种:某种人格改变由于某种疾病引起。
第三种:人格可能是一个知觉过滤器。 第四种:人格可能是一个显示器。 人格与健康关系的四种可能模型 第一种:某种人格可能导致某种疾病出现。 (比如,A型性格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典型的身心疾病模型。这鲜明表现了心理变量在生理改变中的影响。) 第二种:某种人格改变是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 (比如:病人患了癌症会导致抑郁。病情恶化时会愤怒、充满敌意情绪。 这时,人格系统改变在疾病之后。) 第三种:人格可能是一个知觉过滤器。 (这个模型中,生理因素仍然被看作是病因。但是病情发展由病人的反应决定。 比如:先天具有抑郁倾向的人,得了癌症,可能比一个积极的人更加容易绝望。 而消极的反应会加剧病情,使之全面恶化。或者使恢复更慢。 抗击非典中导演谢飞,人们说他的《日出》会是绝唱。可他乐观,充满信心。 70余岁,一般死亡率为50%,他-----) 第四种:人格可能是一个显示器。 (但是,他是通过一些微妙的反馈来影响疾病。 比如:有的人格机制,会引起激素增加和唤醒水平提高。这种状态持续一长,导致疾病。

265 当今人格与疾病的关系理论 A型行为模式 动怒以及与任务有关的愤怒 癌症易感人群 具有不正常情绪宣泄引起的 生闷气和自我攻击
癌症易感人群 具有不正常情绪宣泄引起的 生闷气和自我攻击 吸烟与人格 高压力和高水平的焦虑 酒精中毒型人格 基因引起的心理脆弱,无效的心理社会技能 疾病易感人格 抑郁(主要), 易怒,焦虑。 当今人格与疾病的关系理论简述: 素质 推测性毒性核心 推测性疾病联系 A型行为模式 动怒以及与任务有关的愤怒 冠状动脉疾病 癌症易感人群 具有不正常的情绪宣泄引起的 癌症 生闷气和自我攻击 吸烟与人格 高压力和高水平的焦虑 属诱发肺癌和冠心病的生理嗜好 酒精中毒型人格 基因引起的心理脆弱 属诱发乳腺癌的生理嗜好 无效的心理社会技能 疾病易感人格 抑郁(主要) 心脏病,关节炎,哮喘,溃疡 易怒 头痛。 焦虑

266 冠心病,A型行为 与高血压  冠心病,A型行为与高血压 最广泛受到关注就是A型行为模式。
(灵感来自于一个故事——一个家具商到医生办公室。说你们这里一定接待过许多焦虑不安的人 因为家具把手的磨损十分厉害。 于是引发了思考,行为、人格和疾病之间有什么关系。) 具有A型性格的人被看成是“心急病”。 他们喜欢赶时间,没有耐心,不安于现状,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攻击性,大部分采取敌对态度, 很难处于放松状态。 A型性格的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赶时间。好象内部生理时钟更快,对时间的感知与B型不同。 工作麻利,喜欢快速完成任务。 定的工作目标也高,比B型人更加压力大。 和B型人交往,他们处于支配状态。 在竞争中没有耐心,喜欢吸烟而不喜欢锻炼身体。

267 在谈话中你是否过分强调一些词,而对句子中的最后几个词一带而过? 你行动、吃饭、走路是否速度总很快?
鉴定A型行为模式的标准 在谈话中你是否过分强调一些词,而对句子中的最后几个词一带而过? 你行动、吃饭、走路是否速度总很快? 当事情进展速度不如自己所愿时,是否不耐烦或生气? 你是否经常同时干几件事? 你是否经常把话题转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  A 型行为的十三条特征(鉴定A型行为模式的标准) 回答下列问题时,凭自己的第一感觉,尽量不要修改答案,也不要考虑A型人的特征: 上述为1-5题。

268 你是否发现你和也喜欢赶时间的人暗地里竞争?
鉴定A型行为模式的标准 当你休息时是否有负罪感? 你是否经常不注意环境中的新事物? 你是否更关心结果而不是过程? 你是否经常在很短的时间里安排很多事情? 你是否发现你和也喜欢赶时间的人暗地里竞争? 上述为6-10题。

269 在交谈时,你是否喜欢用一些有感染力的手势,比如,为了强调一个问题而握紧拳头或者敲桌子?
鉴定A型行为模式的标准 在交谈时,你是否喜欢用一些有感染力的手势,比如,为了强调一个问题而握紧拳头或者敲桌子? 你是否认为行动迅速是成功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常用数字给你的成就打分 ,比如,获得的奖项多少,等等。 上述为11-13题。 如果上述13个问题,你大多数回答“是”你就可以被认为是一个A型性格的人。 如果一半选择,你也是属于A型性格,只是不典型。

270 对A型行为的分析 在同样的压力之下,A型性格的人更加容易情绪低落 A型性格与人的社会地位有很强的相关性 A型行为有害核心是敌视/愤怒。
研究发现: 在同样的压力之下,A型性格的人更加容易情绪低落; A型性格与人的社会地位有很强的相关性。(年龄,工作,婚姻,均有关。 18-25岁人,男性比女性多; 25-39岁工薪阶层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多于其他,与家庭工作兼顾有关; 白人比非美国裔的多; A型性格得分随年龄下降。) 1977年以后发现,得过一次冠心病的A型性格的人,死亡率低于同样情形的B型性格的人。 似乎A型性格与疾病没有很强的关系。 A型行为有害核心是敌视/愤怒。 因素群是——赶时间; 剧烈行为;(从早到晚被充电,能量大,动作迅速,肌肉紧张,激素分泌过量。) 多任务症。(同一时间从事多种活动。)

271 抑郁与应激、健康的关系 一些生理疾病与抑郁有关 其他疾病导致的极度紧张也会导致严重的抑郁症 抑郁是对个人危机、个人危机应对失败之后的重要反应
抑郁的人在生活中会受到更多一些的打击 抑郁型人格 抑郁是常见的心理感冒。(国外在一生中因为抑郁不得不进医院要占30%。) 抑郁是一种弥漫性的心理状态。它可以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 抑郁是一种情绪的混乱,可以为各种心理过程着色。 抑郁可以影响人的生理(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睡眠困难或早醒,疲惫不堪,正常的能量储备消耗尽。 也有的相反,甚至多睡,暴食。) 抑郁也影响人的思维。(迟钝,无价值感,莫名的负罪感,注意力难以集中, 甚至思维混乱,产生自杀念头等。) 抑郁与应激、健康的关系—— 一些生理疾病与抑郁有关(冠心病,哮喘,头疼,溃疡)。 抑郁使肾上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降低免疫系统功能,个体更加容易患病。 长时间厌食,不好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疲惫,睡眠紊乱,也会诱发疾病。 其他疾病导致的极度紧张也会导致严重的抑郁症。 如,非典病人的情况。 慢性腰痛两年以上通常会导致严重的抑郁症。 抑郁是对个人危机、个人危机应对失败之后的重要反应。 一些失意的人,如失恋,失业,常常会出现抑郁。 抑郁的人在生活中会受到更多一些的打击。 这些人的社会资源也比没有抑郁情绪的人少。

272 抑郁症的小自测 1、是否连续一段时间情绪低落,悲伤,沮丧,痛苦,心情忧郁 2、是否对自己丧失信心,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3、是否经常感觉全身疲乏,生活中不苟言笑 4、是否感到遗憾或有自我罪疚感 5、是否出现过自杀死亡的念头 6、是否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 抑郁症的小自测 张国荣最近自杀—— 从1日深夜到2日凌晨9小时内,全香港有6名男女跳楼自杀,其中5人不治,轻生原因涉及感情、失业、经济、病痛困扰等方面。 张国荣自杀身亡,强化了原本已有自杀倾向的人的寻死欲念。公众人物自杀行为可能对脆弱群体带来困扰,更可能引起情况类似的高危人士模仿自杀。 张国荣自杀引发人们对抑郁症的重视—— 关于抑郁症的小自测—— 1、是否连续一段时间情绪低落,悲伤,沮丧,痛苦,心情忧郁 2、是否对自己丧失信心,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3、是否经常感觉全身疲乏,生活中不苟言笑 4、是否感到遗憾或有自我罪疚感 5、是否出现过自杀死亡的念头 6、是否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 7、是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是否有性功能障碍,性兴趣减退 9、是否社交活动减少或行动迟缓 上述9个问题,4个肯定回答就可以考虑有有忧郁症 7、是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是否有性功能障碍,性兴趣减退 9、是否社交活动减少或行动迟缓

273 控制点 与健康和应激有关的三种特质 控制点 坚强 自尊  与健康和应激有关的三种特质——控制点,坚强,自尊
控制点——指个人行为有效控制和驾驭外部环境的期望值。 个体处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外部控制点和内部控制点 外部控制的人认为很多事情偶然,个人力量不能及去控制。于是生死由命 内部控制的人认为没有什么事能够超出人的影响之外。于是或是自作自受,或是事在人为。 一般说来,内部控制的人倾向于应对驾驭自己、社会或工作环境,倾向于实施某种计划, 作出增强个人能力的行为,更加容易成功地应对压力。 (内控有——行为控制,指一些直接的行为 认知控制,指一个认对事件的解释 可选择控制,指个人有几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可以采取。) 一个内控的人可能会积极地参与预防性的健康行为。是积极的。

274 心理坚强 与健康和应激有关的三种特质 控制点 坚强 自尊 心理坚强——这样的人有三种主要特质,控制,信念,挑战
坚强的人把变化看成一种催化剂,提供自己成长的机会 ; 坚强和锻炼成为抗病的缓冲器。生活中的压力提高患病可能, 坚强与锻炼降低这种可能。 (对137名总裁研究证明这点。) 对于压力,坚强的人更容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利用更多的资源。 心理坚强与舒张压的降低有关; 心理坚强的人在危险情境下更倾向于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心理坚强随年龄增长; 信念似乎是最主要的心理坚强因素;。 (有人研究,将成年的女人分成两组,高坚强与低坚强。 结果发现,不具备心理坚强的人更加容易夸大困难,,于是形成高应激水平。 而坚强所带来的适应力的提高没有前者的作用大。)

275 自尊 与健康和应激有关的三种特质 控制点 坚强 自尊 自尊——这样的人自我感觉良好。它包含三种心理社会因素,两种生理因素。
三种心理社会因素:自我认同感,社会能力,学术能力。 两种生理因素:相貌,能力。 当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时,不会放弃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不会放弃自己已经投入许多情感的事; 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更能应对应激情况,积极的反馈又更加增强自尊。 低自尊的人在危险境地表现出更差的应变能力; (因为他们在应激状态下有更多的恐惧感;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危险情境。 于是,一开始就落后了。)

276 第三节家庭中的应激 常见的家庭应激 关注家庭 家庭变迁应激 单亲家庭与家庭暴力

277 关注家庭 一般研究应激与健康,关注个体对应激源反应的类型和质量。 应激过程不仅包扩毁灭中的家庭,也包括建设中的家庭。
应激的影响也不会孤立的。 来自工作中的应激和孩子在学校中的应激都将带回家。 应激出现时,任何一个家庭成员的应激表现都会影响家庭的功能。  关注家庭 一般研究应激与健康——关注个体对应激源反应的类型和质量 但是在研究家庭中的应激时,这样不够。 应激过程不仅包扩毁灭中的家庭,也包括建设中的家庭。 应激的影响也不会孤立的。来自工作中的应激和孩子在学校中的应激都将带回家, 社会事件产生的应激最终也将在家里解决。 (一般人只有在个人努力或在家里也找不到安慰时,才向外寻求帮助。 人可能一般不愿意向外暴露内心冲突,可是负担会明显影响家庭。) 应激出现时,任何一个家庭成员的应激表现都会影响家庭的功能。 (非典时期,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妻子在出门时,丈夫递上一个口罩。 这就是的家庭完整受到威胁时,家庭的联系会更加紧密。)

278 变迁应激 新家庭建立 增添家庭新成员 家庭成员离开 失去家庭成员 分居与离婚  变迁应激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变迁是正常的的家庭历史的一部分, 但变迁会使家庭系统经历应激。 变迁应激包括—— 新家庭建立:这时,这个单元以特殊形式与其他社会单元区分开来了。 当双方背景、价值观、做决策方式相似时,他们将平稳过度 差异越大,越容易经历应激。 增添家庭新成员:父母交往模式会改变。(或是产生满足感,或是产生挫败感) 父母教养孩子模式冲突时,会出现烦扰; 家长认为孩子抢走了配偶的时间和情感, 照看孩子要求与工作要求发生冲突时; 父母与祖父母界限不固定时, 孩子接受混乱的标准和行为时,应激会出现。 家庭成员离开:如孩子上学离家,家庭资源被部分抽离。 假如孩子没有为求学作好准备,会向家庭诉说情感挫折和与家庭交往的不确定性 给家庭带来压力。(空巢家庭,失去围绕孩子的兴奋与结构,夫妻需要重新评估角色 建立新的交往模式。) 失去家庭成员:分离还保留了继续交往的可能性和希望,而家庭成员死亡,尤其失去年轻家庭成员, 而且突发的死亡比慢性的死亡更难接受。 当然,这时的应激不一定难以克服。因为,可能反将家庭成员聚到一起,更加接近。 分居与离婚:这是最有力的家庭应激源(三个:配偶死亡,分居,离婚) 想象——总是爆发战争,不时分裂复合,不知父亲什么时候出走,不知是否最后一次 这样的家庭会有很多 情感问题,健康问题,孩子的适应问题。 失去家庭成员 分居与离婚

279 单亲家庭 婚姻以离异结束时,常常只是问题的开始 大多数孩子与母亲在一起,以保持原来的稳定连续 低收入母亲会有更大问题 单亲家庭更加混乱
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和单亲家长一样经历巨大压力  单亲家庭 当婚姻以离异结束时,常常只是问题的开始。(特别是监护子女的一方。) (困难会有——管教子女困难,不得不工作,经济问题,与异性交流困难,失败感,羞耻感。) 大多数孩子与母亲在一起,以保持原来的稳定连续。 父亲大多数离开曾经努力工作维持的家。产生流浪感和孤独感。 低收入母亲会有更大问题(《兰色生死恋》里的崔心爱母亲,开小饭馆,艰难为生) 孩子养育实践,保姆,健康危机,这些都比中等收入家庭压力更大。 单亲家庭更加混乱。(家长更加焦虑,愤怒,感到被抛弃,沮丧,单身家长自身更加脆弱。) 研究表明,婚姻破裂压制了免疫系统,增加了疾病、死亡的可能。 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和单亲家长一样经历巨大压力。 许多孩子在童年时就要承担成人的责任, 单身母亲处理儿子问题更加困难,单身父亲处理女儿问题更加困难。 孩子带来压力增大和单身家长焦虑、无助、失败感消极循环, 使两者关系紧张,最终是家长丧失自信心。 还有孩子幻想父母重新生活在一起。甚至持续数年。这需要持续努力来帮助孩子接受现实。

280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作为压力源,较多是配偶虐待和儿童虐待。
不管是有意还是疏忽儿童的基本需要,成人照看者引起儿童可预见但是可避免的损伤,或者实质上对存在的损伤无故延长或恶化,都属于儿童虐待。  家庭暴力 电影《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引出话题。 家庭暴力作为压力源,较多是配偶虐待和儿童虐待。 家庭暴力并不少见。(几乎20%的杀人是家庭暴力的结果。) 儿童虐待定义——不管是有意还是疏忽儿童的基本需要,成人照看者引起儿童可预见但是可避免的损伤,或者实质上对存在的损伤无故延长或恶化,都属于儿童虐待。 一般虐待儿童的家长都有一个使他们这样的成长经历 (绑架五岁男孩的女孩,父亲殴打经常,单亲。) 父母相互间的侵犯行为可能使儿童长大以后有施虐倾向。(榜样性的侵犯行为。) 父母遗弃也是原因。(父母自己没有得到过爱,想在孩子身上得到。于是角色倒转, 家长成了被照顾者,孩子是关爱给予者。父母当得不到期望时,就虐待孩子。) 可是从小受到虐待得人长大以后并不一定也这样。那么,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关键是生活有了改变。(如配偶去世,离婚,失业,经济困难。这些与儿童受虐强烈相关。

281 家庭中的积极应对 当家庭作为敏感的社会支持系统有目的地起作用时,许多外部压力会被减小。
家庭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家庭是其成员的社会支持团体;家庭是社区的一部分。  家庭中的积极应对 当家庭作为敏感的社会支持系统有目的地起作用时,许多外部压力会被减小。 (压力的一个主要调节者就是社会支持程度。它可以指配偶、父母和朋友的帮助。 家庭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它有两个水平——家庭是其成员的社会支持团体; 家庭是社区的一部分。 可惜常常社区成为压力来源) 社会支持有这样的作用(传递了三种信息)—— 社会支持让个人感到了被关心和被爱; 社会支持让人感到受尊敬和有价值; 社会支持让个人感到从属于一个组织并且有共同的义务。 (如,青少年时,同伴群体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团体。 当一个人在寻找工作时、要求成为受尊敬的社会成员时, 老板、同事、组织领导都是社会支持团体成员。) 家庭中间的积极应对能够帮助人: 缓解过度的紧张;增加心脏病发病存活率;延长癌症病人的寿命。

282 练习;闲话家常 1、请用图画把你和你的家人介绍出来 2、再每个家人边写下三个最能描述其性向 的形容词 3、用一句短语去表达你对你家的感受
家庭是塑造我们的地方。若清楚自己的家庭或对方的家庭 留下的影响,再正确地去面对它,这十分有助。 练习;闲话家常 1、请用图画把你和你的家人介绍出来 2、再每个家人边写下三个最能描述其性向 的形容词 3、用一句短语去表达你对你家的感受 4、简介你在家中的位置与扮演的角色  练习:闲话家常

283 第四节 工作学习中的应激与应对 工作应激的定义 主要工作应激因素 减少工作应激的个人策略 应激与压力应对策略

284 工作应激是工作条件和个人特点相互影响的。它会改变正常的生理、心理功能。
工作应激的定义 工作应激是工作条件和个人特点相互影响的。它会改变正常的生理、心理功能。  工作应激的定义 有人说工作应激 来自于人的外部,其实不全面。 工作应激是工作条件和个人特点相互影响的。它会改变正常的生理、心理功能。 (工作应激也可以提高工作成就。但是这里主要指工作要求超过应对能力。)

285 主要工作应激因素 工作条件 角色模糊 人际关系因素  主要工作应激因素 工作条件——包括工作复杂程度(难度加大等);
 主要工作应激因素 工作条件——包括工作复杂程度(难度加大等); 超载工作(有数量上、质量上超载精神上极度疲劳); 低载工作(无聊,引不起注意力,有人称之为“剥夺性应激”,生产线歇斯底里); 决策责任和应激(责任分散时,应激减少。反之反是。期限决策应激程度特别高); 不安全物理条件(警察,消防员,抗击非典一线医护人员等。 要降低应激,需要事前充分训练因队危险情况)。 角色模糊——角色不稳定(如在大公司,常常找不到价值感,所谓“我在干什么”?) 工作成果低,低工作满意度,高度焦虑敏感。 (学习中也同样有此问题发生。) 人际关系因素——不理想的工作和社会支持系统 (所谓“别人关心我吗?”) 政治竞争、嫉妒或生气 缺乏对职工的管理和关心

286 减少工作应激的个人策略 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接受自己的力量、缺点、成功和失败 拥有一个能够坦率交谈的好朋友
用积极有建设性的行动来对待工作中的应激的来源 除与同事交流外,保持自己的社交生活 从事工作以外的创造性活动 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用分析去对待个人的应激问题  减少工作应激的个人策略 有8种常用的方法—— 1、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2、接受自己的力量、缺点、成功和失败 3、拥有一个能够坦率交谈的好朋友 4、用积极有建设性的行动来对待工作中的应激的来源 5、除与同事交流外,保持自己的社交生活 6、从事工作以外的创造性活动 (通过有趣和创造性的活动来“变速”) 7、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8、用分析去对待个人的应激问题 (个人可以通过记日记等方式,聆听自己的身体,身体能够感觉到早期应激警告。)

287 管理压力的两个方法: 1、提高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 2、调节来自于外界和内在的要求  管理压力的两个方法 1、提高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
(外界的有些要求,通过自己努力也可改 变,如某岗位要求过高,可以设法换一 岗位。)

288 健康的生活习惯 提升自我观 认知减压法 时间管理 敢于自表训练 创意解决问题法 调节外在要求 减压策略一
 减压策略一——减压技巧(长远,治本) 1、健康的生活习惯 吃好睡好 2、提升自我观 自我接纳,多爱自己一些 3、认知减压法 改变不理性的想法 4、时间管理 忙而不乱(需要安排好时间) 5、敢于自表训练 有话不敢说,压力自然大 6、创意解决问题法 面对压力有所改变,有创新 7、调节外在要求 你可以说“不行”

289 建立合理的观念  建立合理的观念(练习) 目的:通过与清晰的、合理的观念对照,看清荒唐观念的困扰, 从而摆脱焦虑不安和烦恼压力的纠缠。
 建立合理的观念(练习) 目的:通过与清晰的、合理的观念对照,看清荒唐观念的困扰, 从而摆脱焦虑不安和烦恼压力的纠缠。 操作步骤: 1、造句:我应该------(理想状况) 连造5句。 2、在内心,大声地读,体验自己的感受 3、了解是否负面感受为主。 4、对照下面不合理的观念,看看那些与自己的相近 5、再对照后面合理的观念(注意与自己相关的)

290 1.我应该获得大家的喜爱,我的言行举止都该得到大家的赞许。
2.我们必须在各方面都表现得能干、胜任、聪明而有成就。 3.自己或别人做了错事,都是不能原谅的。 4.逃避困难和责任,远比面对他们容易。

291 5.我一定要依靠比自己强的人帮助。 6.往事决定今朝——过去的影响是无法抹掉的。 7.每个问题都该有个圆满的解决,否则后果会不堪设想。 8.我们所遇到的痛苦都是外力造成的,个人无法避免,更无法控制。

292 1.一个人根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 我们应该被人喜欢,也应该敏锐地接受别人的反应,做到和睦相处,但却不应该毫无原则地想做到人见人爱,最好是选择和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2.每件事都要求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理想不能过高。 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能力,尽己之能就是最好的表现,无时无刻都努力学习向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东西。 3.做错事不可避免。 有的错事是无知或无意所致,严厉的责备和惩罚都无补于事,对于别人的错误要体谅和开导;对自己的错误,要认真检讨反省代替自责。 4.困难和责任是不能逃避的。 逃避只会带来更多棘手的问题,想办法及时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和完成责任,才是妥善的处理。美满的生活不是没有困境的生活,而是圆满解决生活的困境。

293 5.应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整体感。 过分依靠他人,会在遭受挫折或失去依靠时感到万念俱灰,过分相互依靠,亦会剥夺双方的潜力,使双方都变得软弱,彼此成为对方的负担,而影响学习和成长。 6.过去的影响不能决定现在。 往日的一切都有改变的可能,牢记“今日的我已非昔日的我”。自我的改变、成熟与发展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从往事中学习有益的经验,但不可受往事的束缚。 7.大多数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但几乎没有十全十美的。 我们只要尽己之能,即可使事情好转,硬要求事事十全十美,只会带来无休止的烦恼,还会作出错误的决定。 8.决大多数的痛苦并非实际生活中的原因造成的,而是我们内心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所致。 我们不但可以控制困扰和挫折,更可以完全掌握外界事物在内心的感受,遭到挫折,过分的朝坏处想,会使我们感到沮丧,若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就能看清事物的真相,免除许多痛苦。

294 渐进松弛法训练 减压策略二: 渐进松弛法: 先收紧肌肉再放松,从头到脚(对肌肉痛很有用) (选择一间大房间,宽衣解带,平躺在地面或硬面上;
------。 建立起紧张和松弛之间的联系之后,当出现本身很自然的紧张时,随后就有松弛把能量释放掉。慢慢地,这一切会在自然而然中进行。)

295 减压策略二: 沉重感训练:  沉重感训练: 人松弛时,感到温暖、沉重 (用自我暗示:我的左手沉重,温暖------)

296 运 动:  运动 (不运动,能量阻滞在体内,造成紧张等有害影响。
运 动:  运动 (不运动,能量阻滞在体内,造成紧张等有害影响。 锻炼方式并不重要。有人用爆发性运动表达无法用语言表达 的愤怒;有人更欢迎缓慢的运动以产生安静的效果。 最佳结合项目就是灵活性锻炼5分钟 + 耐力性锻炼20分钟)

297 冥 想 法:  冥想法 它能帮我们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维,也可以在注意呼吸时,让一些受伤害的体验记忆进入意识,并在宁静中以超然的态度来对待之。于是,有害的记忆变为无害的记忆。最终,意识到自己才是情感的控制者。 (它有四个关键作用; 训练注意力 增加对思维过程的控制 提高处理情感的能力 帮助身体放松 做法:选择一安静的时间;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大腿上,整 个过程中上身直立,尽可能放松肌肉。 闭上双眼,注意集中在呼吸上,别紧张,一切自然; 把自己对呼吸的注意聚焦在一点,或是鼻孔,或是腹部; 每次呼吸计一数,1,2,3,---10,9,8,7,----1,2, 3,-----循环往复。若走神,从1开始; 当头脑中出现各种想法,随它去,不赶它,也不跟它, 只注意呼吸; 冥想结束时,慢慢从座位上站起,保持冥想中的平衡意 识; 固定每天同一时间,时间可从5分钟渐延长到20分钟。)

298 意 向 松 弛 法: 意象松弛法: 利用想象力,把自己想象的情景当成真的经历一样。 训练:用意向引导自己的心,到海边,到沙滩,到那
些能给自己带来松弛的环境 请你尽可能坐得舒服,或者平躺下,尽量放松慢慢地,从10数到1,每数一下,会更舒服; 先闭上双眼,想象一个你十分熟悉的令人高兴的景致,尽可能想象得细致; 接着,放开刚才的想象,代之以一个幻想中的景象。你到了海边,一个人,看到蓝蓝的天空,一望 无际的大海,风平浪静,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沙滩平滑如镜;你听到海浪拍打着岸堤,哗啦啦,哗啦啦;你闻到清新的空气,甜丝丝,甜丝丝--- 随着景象越来越清晰,幻想自己越来越轻柔,越来越---直到飘飘悠悠离开自己躺着的地方,飘进想象中的景观,它环抱着你,你和它溶为一体,阳光照射着你,风柔柔地吹拂着你,你和自然溶为一体,没有压力,没什么事要做,内心一片宁静,详和; 慢慢地,你沉到地上,再看看景象远去之后的蓝天,白云。 下面,我们从1数到10,你就会慢慢地清醒 过来,但是,依然很放松。1,2,3,4-----

299 第七章 梦与梦的工作 第一节梦及关于梦的理论 第二节梦的工作与心理健康

300 第一节梦及关于梦的理论 关于梦—梦是什么 为什么释梦非常困难 释梦活动的意义 梦的心理学研究

301 关于梦 “对于人们来说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现在这个世界上,另一种是在另一个世界(阴间)。第三种处于中间的状态,是梦的状态…当他[她]做梦的时候,他[她]将会从这个包括所有的世界中带走一小部分印象…在这种状态中[人们]会照亮自我。” 《奥义书》,(1962)

302 梦是什么 梦没什么意义 梦是吉凶的预兆 梦是灵魂的遭遇 梦是身心活动的反应 梦是欲望的满足等观点 为什么释梦非常困难
1、以巴甫洛夫为代表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但是无法解释诸如感到饥饿,在梦中会梦见吃饭等 2、以中国周公解梦为代表,曹操梦见三匹马在同一槽里吃食(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会夺天下;唐开国皇帝李渊梦见从床上跌落,被蛆吃,认为是自己要死,但是有人解释说是到地下(陛下),众人依附的意思。梦见起火,落水等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3、认为梦是另一种现实(法属圭亚那人;在北美的印第安人、马来西亚senoi人),无法将梦与现实区分开。用梦来指引自己部落的方向和道路。 1990年时,中国农村还出现了一个人做梦,梦见自己老婆有外遇,于是将那个人杀死了。 4、中国古代医生认为,梦是身体的状态或病变的反应,比如梦见刀枪,可能是肺部有病变,梦见溺水则肾有病变等,现在也有这样的看法; 还有一类观念认为梦是思想、情绪、愿望等引起的,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5、以弗洛伊德为代表,梦是欲望的幻想性满足。梦的外显不同于内隐,而内隐的意义就是某种欲望等。 6、为什么困难:梦具有这样的特点 容易受到干扰、具有欺骗性、容易遗忘、无法重复、难以控制

303 释梦活动的意义 增长关于梦的见识 了解潜意识中的自我 了解他人的内心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 1、形成对梦正确的认识和看法,不要被一些观念所影响
2、梦是潜意识中个人欲望的投射,了解梦有助于了解内心真正的自我:一个男生说,我梦到一只小鸟被我踏在脚下,我想抓住他、捆住他,不料我一拉,竟把他的头和皮拉掉了,血肉模糊。(女友想离开自己,自己想抓住她,但是却伤害了她) 3、可以了解他人的一些观念和想法 4、缓解压力,形成内心平衡

304 梦的心理学研究 梦与睡眠的实验研究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研究 荣格的梦理论 超个人心理学关于梦的研究
两种睡眠过程,分别是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和NREM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前者和清醒状态下的非常相似,眼球会不停地左右摇摆好像在观察什么东西似的;后者是以身体的逐渐松弛为特点的,各种感官不再向大脑传递信息,仿佛身体和大脑断开了联系一样,有时候身体会剧烈的和忽停忽动的移动,但睡眠者在NREM睡眠中完全意识不到这些。 睡眠可以分为四个分期,这四个分期是以循环的方式方式重复的,睡眠者从完全清醒进入深度睡眠然后又回到原处。 Alpha/REM期:眼球快速运动,看起来像在观看某些东西,有高水平的完整的自我状态,如果睡眠者在这一阶段被唤醒,其典型的反应是可能会说:“我在想天气已经变冷了,我是不是关上了窗户。”梦的内容是由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真实感知组成。 Alpha/SEM期:看起来门开始晃动,还有一些吵闹的声音,然后突然间门被打开了。”梦的内容是由部分失真的混杂着怪诞的现实组成。 Alpha-分期一期:“看起来门好像自己进去了,就像被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了一般,这个黑洞似乎正在变大像是要吞掉整个房子。”梦的内容是由完全失真的和不和情理的元素组成。 Alpha-分期二期:“巨大的冲击声仿佛正沿着楼梯向我靠近,所以我试图告诉我的朋友我没时间和他们一起了。”梦的内容是由看起来是真的,但是和现实没多大关系的元素组成。

305 精神分析关于梦的理论 梦中材料的三个来源 关于梦的基本观点 梦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梦的构造形式
1、三个来源:身体状态(冷、热、饿等)、日间经验(白天经历的事情)、儿童期经历(一个人梦见黄色的石狮子—实际上是他小时候玩具) 2、梦是目的是满足自己的愿望,即使是梦见死人等,还可以启发思路,认识环境 3、三个小人:本我激情迸发,极端人性、贪吃好色、报复、没涵养,只想着自己高兴,“立刻占有她”,快乐的原则 自我是聪明的,不能胡作非为的“慢慢来,先送他只玫瑰花”,现实的原则 超我像个警察,时刻盯着本我,于是本我只能伪装,编织出一些梦来。伪装后的梦是显性的,但是表达的意思却是本我的。 4、凝缩:几个事物化为单一的事物,梦见一间房子,像浴室、厕所、更衣室,其实就是指能脱衣服的房子,凝缩为 脱衣服 移植:将重要的内容移植到不重要的细节上 视觉化:把心理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 象征: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最常见的 再度校正:超我不允许,本我就改变策略

306 梦是无意识心灵自发和没有歪曲的产物,展现给我们的是未加修饰的自然真理。梦是启迪,使整个心灵更趋和谐和合理。
荣格的梦理论 梦是无意识心灵自发和没有歪曲的产物,展现给我们的是未加修饰的自然真理。梦是启迪,使整个心灵更趋和谐和合理。 梦的基本目的 梦中的原型 1、基本目的是恢复心理平衡,称为梦的补偿。现实中被压抑的部分(个性、情绪等),会通过梦中予以提醒。有个校长做梦,梦到自己登山,但是累坏了,不想再爬了。 2、人类经历的事情和情感,会在心灵上留下痕迹,被称为原型。马象征狂野的、无法控制的本能驱动力,大海象征母亲的子宫等 原型不是具体形象,只是倾向,但可以通过某种形象出现。某些梦用现实经历解释不了的。

307 超个人心理学 梦是对现实的超越,发掘潜意识 “在未来发生之前,未来就已经进入了(现在)” 重新认识和体验梦,对认识个人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格式塔的方法体验梦 1、现实中受到各种束缚,但是梦中却可以放开理性自我 2、梦中所发生的事情是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是个人选择的证实,通过与梦对话的方式去发现梦对于人们的意义是什么,所出现在对话中的是我们的恐惧、欢乐、态度、癖好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体验这些象征会伴随着惊恐的感受,或是极大的恐惧。 3、运用格式塔的方法

308 第二节梦的工作与心理健康 释梦的预备工作 释梦的基本操作 释梦的基本方法 意象常见的象征意义 梦中常见的主题

309 释梦的预备工作 到底如何看待释梦 要处于善意进行释梦 不要轻信对梦的解释 对人对己要宽容 不要过分干预

310 释梦的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之 分析象征 基本操作之 寻找线索 基本操作之 联想
1、释梦类似于翻译远古文字或解释文学作品,虽然稍有不同。属于自己的词汇。 2、在梦中会直接以某样事物象征某种心理或想法,比如张三胆小的像只兔子。 “某女人从十几岁起,在十几年里常常做同一个梦,在厕所里刚一脱裤子,就掉进深深的茅坑里,感到很恐惧” 三个象征:厕所和其中的茅坑、脱裤子、掉下去或跌落, 情绪是恐惧 “性是一种堕落的行为,是肮脏的,可怕的” 3、有些梦只听梦是解不出的。需要找寻一些线索。 4、联想是根据这些事物对自身来说意味着什么进行联想,而不是普遍意义。

311 释梦的基本方法 感受梦的整体氛围和情绪基调 确定梦的主题 关注最触动释梦者的意象 关注反复出现的情节 注意很容易解释的意象
注意讲自己梦的人的现场表现 用一语道破式解梦 用层层剥笋式解梦 凭直觉解梦 1、是喜怒哀乐惧的哪种? 2、饥饿、飞翔、考试、追赶、误时等 3、最触动你的意向应该注意

312 意象常见的象征意义 梦中动物的常见象征意义 梦中人造物的常见象征意义 梦中身体各部位的常见象征意义 梦中人物的分析方法
梦中可怕事物的常见象征意义 常见的动物: 鱼:财富,难看的鱼表示不义之财;代表性,男欢女爱;代表内心的满足状况;机会机遇 蛇:男性生殖器“梦见自己走进一个房子,顶部和墙壁都是玻璃的,仿佛是花房,中间一条大蛇,被扣在盆子里,上面有一个玻璃罩子,担心蛇出来。” 担心怀孕;毒蛇象征有伤害的性,也可以表示与性相关的毒害、伤害,表示憎恨、仇怨;代表邪恶、狡诈;代表智慧和美貌。 鸟:和天有关,代表精神性,进入精神世界的入口;可以代表性,鸟的飞翔代表男性性能力强,坠落象征性无能;不同的鸟有不同的意义。 公牛:男子气概,女性的代表心中的阿尼姆斯;象征力量;被追赶象征害怕与男人交往;勤劳; 马:有力的男人 狗:象征道德、自我约束、自我要求、纪律、超我。道德的守卫者。 猫:女人 狼:害怕的东西,兽性的、攻击的、破坏性的。 蚂蚁:微不足道的人物 大多和通话和日常寓意差不多。

313 人造物的象征意义 房子 汽车 自行车 船 火车 衣服 鞋子 帽子 武器
1、房子:自己的或别人的身体;自我;带阶梯和地下室的房子象征潜意识和意识;庙是对人生、人性的理性思考;家庭或集体; 2、汽车:自己的身体或心灵,目标和方向很重要;自己的欲望;公共汽车代表自己,乘客代表自己的各个部分;乘客与司机; 3、自行车:象征身体或心灵;性 4、船:和水有关,象征女性,或偏女性的部分;可做性象征; 5、火车:时间、时代或时机;定轨象征宿命;分别 6、衣服:人格面具;象征人 7、鞋子:异性;或者婚姻;鞋大象征年纪大,旧鞋表示结过婚 8、帽子:性象征、男性; 9、瓶子、盒子:女性 10、武器:男性攻击性的性方式、仇恨、外在威胁 11、灯:智慧、理解;生命力

314 身体部位 头 胸和乳房 肚子 血 排泄物 1、头:理智 2、胸和乳房:性和爱的愿望,代表母亲 3、肚子:新的生活,潜在的可能性;探求;
4、血:生死;在手上是罪恶的象征;情感,爱或愤怒;对性或女性的恐惧 5、排泄物:肮脏、可厌

315 梦中的人物 智慧人物、神仙 女巫 外国人 警察 兄弟姐妹 妻子丈夫 朋友同事 1、原型 2、潜在的危险 3、外人 4、守卫者
5、自己人格中的某些成分 6、自己的某一面 7、同上

316 梦中可怕的事物 砍头 阴间 1、死亡、安宁 2、邪恶、危险 3、惩罚、理性思考过度、消极的应对方式、阉割恐惧 4、绝望

317 梦中常见的主题 梦见被追赶 梦见迟到、误车等主题 梦见飞翔的主题 梦见考试的主题 梦见掉牙的主题 裸体的主题 战斗的主题 死亡的主题
上下楼梯的主题 被监禁的主题 性爱的主题

318 梦的表达方式 集锦 变形 省略 借代 并列 反语 人只为自己做梦 梦中没有废话

319 格式塔梦的工作 认同 分化 展现 整合

320    谢  谢!

321 第八章 放松疗法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放松疗法概论 第二节冥想放松疗法体验

322 第一节 放松疗法概论 放松疗法定义与原理 放松疗法的意义 放松疗法的应用 放松疗法类型 放松疗法的各种技术

323 总 论 放松疗法(relaxation therapy) 松弛疗法、放松训练:
它是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

324 原 理 心理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
原 理 心理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 躯体反应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内分泌”系统反应和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 意念控制?

325 松弛疗法就是通过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326 意 义 放松训练有利于抗应激效果。 进入放松状态时,交感神经功能活动降低,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即肌肉放松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有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放松愉快,全身舒适的感觉。 加强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促进合成代谢及有关激素的分泌。 改善短时和长时记忆,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动手操作能力,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智力和稳定情绪

327 应 用 放松疗法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等
应 用 放松疗法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等 各系统的身心疾病有较好疗效:冠心病、复发性疼痛综合征和慢性疾病

328 放松类型 渐进性肌肉放松(PRM) 自然训练 自我催眠 静默或冥想 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 自我催眠

329 放松的基本成分 精神专一 被动态度 减低肌肉能力 安静的环境 有规律地训练

330 渐进性肌肉放松的技术 1.环境要求 安静整洁,光线柔和 2.声音要求 3.准备工作 宽松衣袋、鞋带和颈部衣扣 4.具体实施

331 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术、日本的坐禅、德国的自生训练、美国的渐进性松弛训练、超然冥想

332 呼吸控制训练 想象放松 肌肉放松

333 深呼吸放松 采用鼻子吸气,鼻(嘴)呼气,腹式呼吸。双肩自然下垂,慢慢闭上双眼,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然后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吸到足够多时,憋气2秒钟,再把吸进去的气缓缓地呼出。自己要配合呼吸的节奏给予一些暗示和指导语:“吸……呼……吸……呼……”,呼气的时候尽量告诉自己我现在很放松很舒服,注意感觉自己的呼气、吸气,体会“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的感觉,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重复做这样的呼吸20遍,每天两次。

334 想象放松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想象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而且,通常结合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暗示、联想等。想象最能让自己感到舒适、惬意、放松的情境,通常是在大海边。

335 “我静静地俯卧在海滩上,周围没有其他的人;我感觉到了阳光温暖的照射,触到了身下海滩上的沙子,我全身感到无比的舒适;海风轻轻地吹来,带着一丝丝海腥味.海涛在轻轻地拍打着海岸,有节奏地唱着自己的歌;我静静地躺着,静静地倾听这永恒的波涛声……”

336 给别人放松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自我想象放松可以自己在心中默念。节奏要逐渐变慢,配合自己的呼吸,自己也要积极地进行情境想象,尽量想象得具体生动,全面利用五官去感觉.想象放松方法,初学者可在别人的指导下进行,也可根据个人情况,自我暗示或借助于磁带录音来进行。

337 渐进性肌肉放松 被治疗者肌肉先紧张后松弛时感到的差异 通过握紧拳头,然后紧张双臂、肩膀、胸、腹、臀部和双腿等开始,在做每一步时伴随着放松

338 其它放松疗法 自我催眠:被治疗者重复一个单词或一句话。当各种想法进入大脑时,顺其自然;清除杂念更加集中在精神内部,仿佛那些固执的想法在一层层的拨开,让被治疗者更好得了解处在核心中的精神。

339 其它放松疗法 自体训练:通过使用简单的短语诱导一种生理反应,例如,“我的双腿是沉重和温暖的”意味着血液流到这一区域增加,导致了松弛。从头到脚趾逐步这么做同时深呼吸和重复这些短语。完成之后,把注意力集中在仍然紧张的身体部分,然后把呼吸和短语集中在那一区域直到整个身体被放松。

340 其它放松疗法 有氧训练和运动:当进行有氧训练时,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短语,一个声音,一个单词或一段祷告文上,并且被动地忽视进入闹内的其他想法。一些人可以集中在他们的呼吸上,对他们自己说“进”同时伴吸气和“出”,同时伴呼气活着在慢跑时伴随步点重复“1-2,1-2”。这么做将帮助精神集中,防止其他可以引起紧张的想法。

341 第二节 放松疗法体验 放松疗法实例 自我放松训练方法

342 放松疗法实例 准备工作 安静整洁、光线柔和、周围无噪音
实施者声音要低沉、轻柔、温和安详、愉快、坚定、吐字清晰,发音准确。低声播放轻松、缓慢、柔和的音乐,音乐节拍以每分钟60拍为宜 来访者舒适地靠在沙发或椅子上,闭上眼睛

343 实施者(咨询师) “现在我来教你如何使自己放松。为了让你体验紧张与放松的感觉。你先将身上的肌肉群紧张起来,再放松。请你用力弯曲你的前臂,同时体验肌肉紧张的感受(大约10秒钟)。然后,请你放松,一点力也不用尽量放松,体验紧张、放松感受上的差异。(停顿5秒)这就是紧张和放松。下面我将让你逐个使身上的主要肌肉群紧张和放松。从放松双手开始,然后双脚、下肢、头部,最后是躯干。”

344 注意事项 第一次进行放松训练时,做为示范,施治者也应同时做。 会谈时进行的放松训练,最好用施治者的口头指示。
在放松过程中,为了帮助求治者体验其身体感受,施治者可以在步与步的间隔时,指示病人,体验感受 要求求治者每日练习1~2次,每次15分钟左右。待掌握要领后可逐渐脱离录音带,独立练习。

345 自我放松训练方法 练习者以舒适的姿势靠在沙发或躺椅上。 闭目
注意力集中到头部,咬紧牙关,使两边面颊感到很紧,然后再将牙关松开,咬牙的肌肉就会产生松弛感。逐次一一将头部各肌肉都放松下来

346 把注意力转移到颈部,先尽量使脖子的肌肉弄得很紧张,感到酸、痛、紧,然后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觉得轻松为度
将注意力集中到两手上,用力紧握,直至手发麻、酸痛时止,然后两手开始逐渐松开,放置到自己觉得舒服的位置,并保持松软状态。

347 把注意力指向胸部,开始深吸气,憋一二分钟,缓缓把气吐出来;再吸气,反复几次,让胸部感觉松畅。
每日照此操作2遍,持之以恒,必会使心情及身体获得轻松,睡前做一遍则有利于入眠。

348 第九章 人的精神性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超个人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 第二节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方法与体验

349 第一节 超个人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 超个人心理学的出现与发展 超个人思想的多元文化基础与理论基础 超个人咨询方法的目标
发展觉悟(enlightenment) 获得身心幸福的要素

350 超个人心理学的出现与发展 超个人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四股势力”与传统心理学的研究目标、范围和方法都有非常大的不同(Sheikh & Sheikh,1989)。 超个人是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超越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上的自我限制,从而达到对个人无限潜能的自我实现。 超个人体验可以定义为自我同一感扩展到超越个体或个人层面,围绕更广泛的人类、生命、心理或宇宙等方面的体验。

351 超个人理论中心理组成部分 认知过程:(比如,“你是如何看待你现有的问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
表达过程:(比如,“当你想到相关的问题或人物,以及你与他们的关系时,你的感觉怎样?”) 行动过程:(比如,“你的个人行为时如何妨碍团体问题解决的?”) 精神过程: (比如,“你的个人精神上的空虚是如何让你与宇宙和所有生物相疏远的?”)

352 超个人思想的多元文化基础与理论基础 三个基本的关于人类心理本质和潜能的假设:
我们通常的意识状态是不清晰的、尚未被人所真正领会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这种未经训练的意识是可以培养起来和加以澄清的; 这种意识训练可以催化超个人意识和行为的发展。

353 超个人咨询方法的目标 通过心理上的治疗,人们可以变得有觉悟。 从这个意义上讲,超个人方法:
…并不能看成是对于当前主流文化的成功调整,而是应该看成是那些在不同传统下被称为是解放、觉悟、个性化、确然或真知等状态的日常经验(Fadiman,in Mahoney,1998;P.227)。 达到更高意识层次的方法,则是要更多地去意识自我和个人环境。

354 发展觉悟(enlightenment) 达到觉悟需要有以下七个要素: 全神贯注:对刺激的精确的清晰的觉察; 全心努力:能量+觉醒;
积极探查:对经验进行积极的探索; 极度欢喜:对所得觉悟和经验探索感到欢喜; 专注集中:有能力将注意力维持在特定对象上; 心平气和:在焦虑和焦躁中也能保持平静和安宁; 镇静平和:在经历刺激时不让自己的情绪过于焦虑和不安。

355 获得身心幸福的要素 开发意识 变得富有同情心 情感转化 道德训练 冥想和再聚焦 理解人的动机 获得智慧

356 其它一些观点 所做的对所发生的 人的精神性(spirituality) 相互联系(interconnectedness)
平衡(balance) 探索意义--与整体相连接

357 第二节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方法与体验 超个人心理治疗方法的理论背景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 超个人心理治疗方法的体验

358 超个人心理治疗方法的理论背景 超个人心理工作者与其他心理治疗专家不同(比如,行为认知和精神分析),他们较少地运用言语互动,更多地运用行动导向的技术(比如,对部分来访者进行各种试验和运用特定的改善来访者行为的技巧)。 其它团体相比,超个人心理治疗专家可以运用冥想、引导想象(更多情况下与精神问题相关)、梦的工作和阅读特定书籍等方法。

359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 超个人关于梦的工作 团体心理剧 艺术、想象与幻想疗法 体验自然 冥想与仪式

360 超个人心理治疗方法的体验 艺术疗法 团体工作方法


Download 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马前广 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