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编著 陈先达 杨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编著 陈先达 杨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编著 陈先达 杨耕

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编著 陈先达 杨耕

3 重点问题 ● 哲学基本问题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基本特征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4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一)作为世界观理论形态的哲学及其特征
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首先,具体科学都是以自然或社会领域中的某一方面为对象,它所研究的问题是具体的,限于特定的领域,而哲学以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为对象,它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其次,具体科学也具有理论性,但具体科学不研究作为研究主体的自我与对象的关系,只研究对象自身的规律。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等等。 再次,具体科学表现为关于某一领域的某种具体知识,哲学则是对包括社会和人在内的世界的宏观把握,表现为一种哲学智慧。

5 (二)世界观与人生观 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既包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理解,又包括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总体理解,还包括对人本身以及人生意义的总体理解,关系到人们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以及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6 人生观问题根源于人的特殊的存在方式,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的矛盾。这主要表现在:
其一,人是源于自然的存在,然而,源于自然的人类又是力图超越自然、寻求自由的社会存在,这就是人的存在的自由与必然的矛盾; 其二,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存在,然而,现实的人总是不满足和不满意人的现实,力图把现实变成人所希望和向往的现实,这就是人的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其三,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人总是力图以某种追求去超越有限的人生,让生命显示其历史的意义,这就是人的生命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7 人生观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理解,并具体地表现为对生与死、福与祸、荣与辱等问题的看法。
在人生观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人类等关系问题。

8 (三)哲学在文化中的地位 哲学自身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总是与那个时代的科学、艺术、宗教、道德等紧密相连,以文化为土壤。
哲学既依存于文化,又以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成为文化发展的导航器。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世界观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种形态。作为一种文化,哲学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9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 哲学基本问题在内容上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第二方面是,“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任何一种哲学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时,这两个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 其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 其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性。

10 (二)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无论古今,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就是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说唯物主义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这是曲解。唯物主义哲学中所说的“唯物”,是就其在解决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时所奉行的哲学路线说的,是指它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就如何看待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而言,唯物主义者中不乏非常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 说唯心主义是轻物重人、追求道德和信仰的理想主义,这同样是曲解。唯心主义哲学中所说的“唯心”,同样是就其在解决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时所奉行的路线说的,是指它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11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即自发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在于,它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2)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历史形态是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以自然科学为依据,对唯物主义的论证比起朴素唯物主义有许多进步,但它又缺乏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观念。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以及历史观中的唯心主义是它的主要缺点。 (3)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历史形态是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可以区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历史形态。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就在于,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则在于,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自存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12 三、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一)哲学: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思维是一种高度抽象化和理论化的思维,具有思辨性特点。
全部哲学都依存于各自的时代,其中,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可以是时代的糟粕。 哲学的时代特性决定了哲学必须面对时代,始终保持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这是判断哲学价值的关键。

13 (二)哲学: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为以共同的地区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哲学。哲学的民族性并不排斥不同民族哲学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各个民族的哲学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无神论与有神论等方面都有许多类似或相似的说法。可是,各种哲学体系又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无论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作品风格都各具特色。

14 从关注的中心看,古希腊罗马哲学注重作为纯客体的自然,因而自然哲学较发达;古代中国哲学注重人伦,即人际关系中的伦理道德,因而道德哲学较为突出。
从思维方式看,西方古代哲学强调的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它们明于天人之分,讲求观察、实验、理性的方法,一般来说擅长分析;中国古代哲学强调的是以天人合一形式出现的主客体的统一,强调依靠主体的内在意识和道德实践来实现主客体的统一,运用的是反求诸己的内省方法,一般来说擅长综合。 从范畴的特点看,西方古代哲学讲矛盾、一多、感性理性、质量、肯定否定,古代中国哲学讲理气、有无、动静、形神、知行。它们各有优点,应该取长补短,不能绝对说孰优孰劣。

15 (三)哲学:阶级利益的体现 阶级社会中,哲学具有阶级性。从根本上说,哲学是以抽象的范畴体系,并透过一定的认识内容而表现出来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它总是体现着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某种哲学体系的阶级属性,并不完全取决于哲学家本人的阶级出身。 同时,哲学的阶级性是就哲学体系的根本属性说的,而不是指其中的每一个命题、范畴或哲学判断。 事实上,在一个哲学体系中,有些论述政治性强些,有些学术性强些,这取决于这些哲学判断或命题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关系。

16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一)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从历史背景和阶级斗争状况看,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19世纪中叶的西欧,其中主要是英国、法国以及德国莱茵地区,资本主义比较发达,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开始由隐到显、由次要变为主要。 从哲学和科学发展史看,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具有必然性。在哲学方面,到了19世纪中叶,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辩证法和以费尔巴哈哲学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已经达到在旧哲学范围内不可超越的理论水平,同时,二者也存在着在旧哲学范畴内不可解决的内在矛盾。在科学方面,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细胞学说的创立为新的哲学产生提供了可能。

17 (二)哲学的革命变革 19世纪中叶的德国 两次变革 马克思发动的哲学变革 费尔巴哈倡导的哲学变革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主要表现
1 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个方面 2 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建立了严整的哲学体系。 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活动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 3

19 (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并由它的后继者不断发展的学说。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它必须关注现代哲学思潮及其提出的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思潮,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反对科学主义,也反对抽象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又充分考虑到人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本身的发展,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 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表明,只有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0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与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中,“中国化”处于核心地位。中国之所以需要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符合中国需要。但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中国化。只有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这个方向,才可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时代化和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时代化具有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大众化也具有内在联系。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又是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22 (二)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1937年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经验的哲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理论典范。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写下的重要哲学著作。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十大矛盾的理论等,都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哲学总结。 毛泽东哲学思想不仅包含在他的哲学著作中,而且蕴涵在他的全部著作尤其是军事著作中,如《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都闪耀着创造性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2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核心,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中国实际,结合时代特征,并以中国人民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新的论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

24 六、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一)“为道”与“为学” 学习专业知识是“为学”。“为学”是重要的,它可以增加人的具体知识,使之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 “为道”,即学习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知识结构,提高人的思维水平,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善于辩证思维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把“为道”与“为学”对立起来,只“为学”不“为道”,即只注重专业学习,不注意学习哲学的偏向在一些青年中的确存在,这对于青年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25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遇到的就是世界观的问题,因为哲学就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人生观的问题。人生观是个哲学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 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注意思维方法,学会唯物辩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认真地学习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端正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26 关键术语 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7 复习题 1.如何理解哲学的本质和作用? 2.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4.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

28 Thank you!


Download 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编著 陈先达 杨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