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明史范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明史范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明史范式

2 【理论阐释】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3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当今所说的文明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明史也是世界史,但另一方面,文明史又不同于通常的世界史,它以各种文明作为研究单位,并着力反映各种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变迁和磨合的过程。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可以说,文明史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以往通史所涉及的内容,并且还包涵了宗教、语言文字、群体心理、风俗习惯等多领域。

4 【应用方法】 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又分为初级农业文明阶段和发达农业文明阶段,青铜器和铁器成为划分的标志;工业文明分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两大阶段,工业文明的生产力主要是蒸汽机和电力,18世纪下半期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在此前,还有一个长达数百年的酝酿阶段。我们应以此掌握文明史的基本线索、基本史实,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过程和成果。

5 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而感悟历史的时代特征。运用各种方法,比较、概括主要文明的重要特征和现实意义。

6 【典例1】(2009·福建文综·T20·4分)“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7 【解析】选C。本题考查希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希腊文明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文学、戏剧、雕塑、建筑、哲学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8 【典例2】(2007·山东文综·T29·11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 材料一 登州文会馆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1876年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下表为该校正斋(中学部分)开设的主要课程:

9 书经、诗经、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易经等
宗教类 中国经学类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及其他类 天道溯源 救世之妙 罗马书等 书经、诗经、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易经等 代数备旨、圆锥曲线、测绘学、格物(声、光、电等)、航海法、物理测算、化学、动植物学、微积分学、天文揭要等 读作诗文、万国通鉴、二十一史约编、是非学、富国策等

10 材料二 试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注:艺学指算、绘、矿、医、声、先、化、电)为用。”
——安作璋等《齐鲁文化通史》 (2)分析材料一、二,指出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共同之处。这类新式学校的创办对山东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1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分析概括的能力。第(1)题,明确时间限制,先秦时期是指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这段历史,显示山东重要地位的主要史实体现在奴隶制时代分封制、向封建制过渡时的土地改革和诸子百家的思想。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进行简单的对比即可得出结论,第二问新式学校的创办,培养了大量新式的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2 【答案】(1)政治:山东境内的齐国和鲁国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封国。  经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促进了中国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思想: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孙膑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 (2)共同之处:都有中国经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积极影响: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山东近代经济的发展。

13 三,从文明演进和文明传承的角度去认识历史,坚持以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为标准评价历史。对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则应予以肯定;反之,对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破坏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则应予以否定。 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一般都会付出大小不一的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人类坚忍不拔地追求文明的步伐。

14 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由于多种合力的影响,在同一生产力水平上会形成多种类型的文明,如在农业文明时代,就有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区、以伊斯兰文化为代表的中亚和西亚文明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明区。我们应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联系。

15 【典例】(2008·江苏单科·T12·2分)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追求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再现所学可以判断,A、B、C三项是二者的相同点。

16 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别,但没有优劣高低之别,都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各文明也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通过这两种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

17 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进行考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查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还应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在把握历史线索和阶段划分时,改变按社会形态“由低向高”的传统做法,以中国文明的发展演变为主导线索,并按照中国文明在某一时期最突出的时代特征进行历史分期。

18 六,重视对“四个文明”的认识。1、政治文明突出制度文明与制度创新。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和宪法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重要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以及一国两制等。

19 2.物质文明应突出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农业文明的产生发展以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即农业革命和三次工业革命。复习时,要注意石器、青铜器、铁器对农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要高度重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物质文明的特点。具体来说可分解为:物质生产的技术技巧,管理经营方式(如作坊、工场、工厂和农场等),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分配、流通和消费环节,物质生活文明(如衣、食、住、行、用的改善等),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20 3.精神文明主要包括思想观念、道德、文学、艺术、宗教、习俗、科学技术等。复习时应突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西方近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启蒙思想、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其它科技成就,中国近现代的科技、文学艺术和文化教育等。

21 七,重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1.交流的重点,即中外交流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2.交流的途径,即交通路线等,如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现代的欧亚大陆桥等。 3.交流的主要内容,如书籍、器物等。 4.交流的方式,包括商贸活动、人员往来、文化技术传播、通婚联姻等。在特殊情况下,战争也可促进文明的交流,如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就与战争密切相关。 5.交流的影响,突出相互影响的“双向交流”的重要事件,如“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22 八,关注文明史观对高考的指导作用。文明史观在高考中的指导性是非常明确的,近年来,为适应高考研究进展和新课程推行的需要,这一观点又进一步得以强化。有鉴于此,在高考复习中,应按照文明史观来确定考点和重点,并按照文明史观来审视、阐释、说明相关的重大历史问题。

23 历史主观试题多从文明史的角度来命题。如: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第37题、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第40题(1)(2)问考查中华民族内部文明交流,体现“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这一主题。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第37题通过考查中国唐代科举制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进行文明比较,体现“文明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折射“文化上应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各种文明兼容并蓄。坚持文明发展的开放性,加

24 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2008年高考第39题整个材料都紧紧围绕“土尔扈特回归”这一主题,考查了政史地三科的相关内容,同时又很好地体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这一鲜明主题,这是针对“藏独”分裂活动的有力抨击,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学以致用,资政教化”的社会功能。

25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Download ppt "文明史范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