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2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升高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被黄染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

3 胆红素的代谢 衰老的红细胞 网内皮系统 胆红素、铁、珠蛋白 与白蛋白结合 非结合胆红素 尿胆素 肝(与蛋白分离) 门静脉 肾 结合胆红素
衰老的红细胞 网内皮系统 胆红素的代谢 胆红素、铁、珠蛋白 与白蛋白结合 非结合胆红素 尿胆素 肝(与蛋白分离) 门静脉 肾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粪胆素 结合胆红素 肠道重吸收 随大便 毛细胆管随胆汁 肠腔 细菌还原 尿胆原 肝肠循环

4 胆红素代谢 血红蛋白----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非结合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结合胆红素 解 肠道 细菌

5 一、概述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1、胆红素产生相对过多 红细胞数相对较多且破坏亦多 红细胞寿命较成人短20~40天
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 2、胆红素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力差

6 3、肝细胞摄取、催化、排泄胆红素能力差 4、胆红素的肠-肝循环特点 摄取---肝细胞内Y、Z受体蛋白含量低
催化---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 排泄---肝内毛细胆管细易排泄不畅 4、胆红素的肠-肝循环特点 肠道中-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 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未建立

7 (二)新生儿黄疸分类 1.生理性黄疸 发生率 : <1周,足月儿:50-60% 早产儿: >80% 原因: 红细胞破坏过多;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

8 (二)新生儿黄疸分类 1.生理性黄疸 ①一般情况良好;
(二)新生儿黄疸分类 1.生理性黄疸 ①一般情况良好; 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7~14天消退;早产儿黄疸可延迟到3 ~ 4周; 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1); ④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在<205.2umol/L(12mg/dL),早产儿<255umol/L(15mg/dL)。

9 (二)新生儿黄疸分类 2.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过早(24小时内) 黄疸程度重:足月儿>205.2mol/L(12mg/dl)
(二)新生儿黄疸分类 2.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过早(24小时内) 黄疸程度重:足月儿>205.2mol/L(12mg/dl) 未成熟儿>256.5mol/L(15mg/dl) 发展过快:每天增加>85.5 mol/L(5mg/dl) 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未成熟儿>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血清结合胆红素>34mol/L(2mg/dl)

10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 胆红素量 一般情况 生后2~3天出现 4~5天达高峰 7~14天消退
黄疸出现过早(24h内) 生理性黄疸持续过久(足>2周、 早>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胆红素量 80.5~119.7 mol/L(5~7mg/dl) 足:≤205.2mol/L 早:≤256.5mol/L 足:>205.2mol/L (12mg/dl) 早:>256.5mol/L (15mg/dl) 一般情况 全身情况好 不伴有临床症状 有原发性症状和体征 纳差、呕吐、腹胀等

11 (二)新生儿黄疸分类 病理性黄疸原因 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败血症 感染性 弓形体病 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症 胆道闭锁 遗传性疾病 药物
非感染性

12 1、新生儿溶血病 通常指因母子血型不和引起的 同族免疫性溶血。 ABO M-O F-A/B Rh M-(-) F-(+) (CcDdEe)

13 2、新生儿败血症 黄疸特点: 退而复现 突然加重

14 3、母乳性黄疸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黄疸 生后4-7天出现,2-3周达高峰, 持续2-3月 停止哺乳24-72小时即明显下降 一般情况良好

15 4、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 起病于新生儿期 -- 婴儿肝炎综合征 阻塞性黄疸 肝脾肿大 肝功能损害

16 5、遗传性疾病 半乳糖血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 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

17 6、药物性黄疸 Vit-K3、K4、樟脑丸 利福平、红霉素

18 二、新生儿溶血症 1、定义 指母婴血型不合(ABO或Rh),母血中对胎儿RBC的免疫抗体(IgG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早期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引起的溶血。

19 2、病因及发病机制

20 临床分型 ABO血型系统(最常见) Rh血型系统 母:血型O或Rh(-),子:血型A、B或Rh(+)母血液中有特异性血型免疫抗体

21 母亲血型 O Rh(-) 婴儿血型 A或B Rh(+) 临床特点 较轻 重 发病与胎次无关 90%第二胎发病 我国多见 国外多见
ABO溶血病 Rh溶血病 母亲血型 O Rh(-) 婴儿血型 A或B Rh(+) 临床特点 较轻 重 发病与胎次无关 90%第二胎发病 我国多见 国外多见 血型抗体 以抗A或抗B常见 以抗D常见

22 3、临床表现 黄 疸 生后24~48小时内出现 24小时内 →Rh溶血病 2-3天→ABO溶血病 进行性加重,未结合型 严重时伴发核黄疸

23 核黄疸 血清间接胆红素≥342umol/L 血脑 屏障 脑细胞 指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 基底节 下视丘 第四脑室底部

24 核黄疸 脑性尖叫、肌张力增强、抽搐、角弓反张* 早期(警告期)
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持续约12--24小时。 痉挛期 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轻者仅有双眼凝视,重者出现肌张力增高、呼吸暂停、双手紧握、双臂伸直内旋,甚至角弓反张。此期约持续12-48小时。恢复期 吃奶及反应好转,抽搐次数减少,角弓反张逐渐消失,肌张力逐渐恢复,此期约持续2周。 后遗症期 核黄疸四联症:①手足徐动②眼球运动障碍③听觉障碍④牙釉质发育不良。 此外,也可留有脑瘫、智能落后、抽搐、抬头无力和流涎等后遗症。

25 核黄疸四联症: 眼球运动障碍 听觉障碍 手足徐动症 牙釉质发育不良

26 (三)处理原则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注意保暖并供给足够的热量 退黄治疗 光照疗法 酶诱导剂(鲁米那、强的松) 血浆或白蛋白 中药茵栀黄

27 贫血:程度不一 肝脾肿大 胎儿水肿 ABO溶血---轻 Rh溶血---重

28 4、实验室检查 ★溶血证据:RBC及Hb↓,网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间接胆红素↑ ★母婴血型测定 ★溶血病特异性检查
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确诊 抗体释放试验 试验

29 5、治疗原则 胎内治疗:血浆置换、宫内输血、酶诱导剂、提前分娩 。 出生后治疗 降低血清胆红素 防止胆红素脑病

30 ★ 光照疗法(最常用的方法) 40cm 20cm

31 光 照 疗 法

32 原 理: 光照 间胆 胆红素和光红素异构体 从胆汁及尿液中排出体外
★ 光照疗法 原 理: 光照 间胆 胆红素和光红素异构体 从胆汁及尿液中排出体外 异构化

33 光疗适应症 1、产前确诊溶血病,一旦出现黄疸(此时胆红素多>85μmol/L)给予光疗 2、换血前后均需光疗 3、根据总胆红素水平:
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205umol/L,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256umol/L 4、直胆水平<4mg/dl

34 光源:兰光(波长425—475nm)或日光 方法:单面光疗或双面光疗,光毯 光疗时间:一般24—72小时 注意事项:患儿戴眼罩,兜尿布 光疗箱温度、湿度 不显性失水增加 注意灯管能量衰竭 光疗副作用:皮疹,腹泻,发热,青铜症. 光疗效果:24小时可降低胆红素3 -5mg/dl

35 ★换血疗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原理:用双倍于新生儿个体的血量 (1) 换出约60%的胆红素及抗体
(2) 换出约85%的致敏红细胞,抑制溶血 (3) 纠正贫血

36 换血适应症 1、产前确诊溶血病,脐血胆红素> 68μmol/L(4mg/dl),Hb<120g/L,伴水肿,肝脾肿大,心衰者
2、生后12h内胆红素上升每小时>12μmol/L (0.75mg/dl)者 3、总胆红素达到342μmol/L(20mg/dl)者 4、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者 5、早产或低体重儿,或上一胎有严重溶血者,伴有高危因素者,可适当放宽指针

37 ★换血疗法 血源的选择 ABO溶血病:O型红细胞+AB型血浆 Rh溶血病:Rh血型同母亲, ABO血型同患儿的血液 换血途径 经脐静脉插管
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38 ★药物治疗 白蛋白 纠正酸中毒 肝酶诱导剂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39 6、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 与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 与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3.知识缺乏 与家长缺乏新生儿黄疸的认识有关。

40 7、护理措施 (1)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程度,在自然光线下,躯干呈橘黄色而手足呈黄色,血清胆红素可达307.8μmol/L(18mg/dL),当手足转为橘黄色时,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mol/L (20mg/dL)以上。 (2)观察T、P、R、BP,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尽早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观察小便次数、量及性质。

41 (4)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5)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a.光照疗法及护理。 b.换血疗法。 c.遵医嘱给予白蛋白、血浆及苯巴比妥等药物治疗。 (6)健康教育 讲解黄疸护理知识,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可暂停1~4天母乳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发生胆红素脑病者,应给予康复治疗及护理的指导。


Download ppt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