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总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总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总论

2 第一节 会计的意义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会计的职能 会计信息服务对象

3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 会计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 (2)近代会计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 会计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 (2)近代会计 (3)现代会计

4 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1.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会计是一门古老但又年轻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什么是 “会计” 的认识还不尽一致。

5 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2.会计的特点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6 会计的职能 现代会计的职能是核算、监督和参与经济决策。核算、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参与经济决策则是会计进一步发展的新的职能。
(1)核算的职能 (2)监督的职能 (3)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

7 会计信息服务对象 会计信息需求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它们分别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

8 会计信息服务对象 1.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是指企业外部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和个人,具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关、职工、供应商、顾客。 向企业外部的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部分是属于“强制性的”或是“必需的”。这些信息通常被称为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后,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发布财务信息,这些规则为整个社会所接受并理解。

9 会计信息服务对象 2.会计信息内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主要包括: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经营部门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车间主任、生产线主管等。 会计信息系统对收集到的全部数据进行加工,将信息报送给企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收到并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有关预测与决策。这些信息通常被称为管理会计信息。 管理会计没有固定的核算程序,既不受任何统一会计制度等法规的约束,也不受固定的会计惯例和核算程序的约束。日常管理会计工作如何开展完全取决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和应用的分析技术灵活多样。管理会计采用的计量单位也不局限于货币,在收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时可以采用多种计量单位。

10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与方法 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方法的组成 会计核算方法

11 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核算、监督和分析、预测、控制的内容。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所反映、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根据经济管理的特定要求,从特定的角度来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各个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各自经济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不尽相同,所以,会计的具体对象也就不完全一致。概括地说:企业的资金运动是指经营资金的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是指预算资金的运动。

12 会计的对象 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13 会计的对象 2.商品流通企业资金运动

14 会计的对象 3.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 以上都是通过价值形式表现的有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这些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就是会计要核算监督的经济内容,即会计对象。

15 会计的方法的组成 会计方法是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是随着会计的职能、作用、任务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会计方法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从不系统到比较系统的发展过程。今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计算技术的进步,会计的方法必将继续发展和改进。

16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七个方面。

17 会计核算方法 以上各种专门方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必须一环紧扣一环。否则,若在某一环节上发生缺陷,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个会计核算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工作的组织。

18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础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计量

19 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总结形成的。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的会计假设有: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期间 (4)货币计量

20 会计核算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 根据基本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原则又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付应归属期间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处理方法。

21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由于会计信息代表的是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并且会计信息因公开披露,还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一些影响。因此,涉及会计信息利益的各方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一系列的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真实可靠性 相关性 明晰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22 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要求 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标准

23 会计计量要求 所谓会计计量,既是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会计报表,下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基本准则规定了我国采用的五种计量属性。

24 会计计量属性 (一)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资产时所发生的实际成本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5 会计计量属性 (二)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6 会计计量属性 (三)可变现净值 资产的销售市场价格并不能代表通过处理资产可以回收的金额,这是由于在处理资产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处理费用,如出售商品的简单加工费用、包装费、运杂费、手续费等等。所以,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应当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予以计量。

27 会计计量属性 (四)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28 会计计量属性 (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某项资产的历史成本可能是取得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现在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能就是该项资产的现行市价。

29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标准 关于如何选择某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基本准则强调,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能可靠计量。

30 会计职业与管理  会计职业  会计机构与任职资格  

31 会计职业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所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企业会计、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两类,而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者,所从事的职业则为注册会计师。

32 会计机构与任职资格 (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会计专业职务考试制度 (3)会计机构与总会计师制  

33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一)会计法 《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核算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母法。《会计法》就我国会计核算的主要方面做出了规定,涉及我国会计核算的所有领域,是包括企业会计核算法规在内的所有会计法规制定的基本依据。 《会计法》在1985年1月2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9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二次修订草案,并于2000年 7月1日正式施行。全文共有 7章 52条,分别为:总则;会计核算;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附则。

34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与原来的《会计法》相比,在若干问题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与原来的《会计法》相比,在若干问题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会计法》制定的目的在于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会计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

35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二)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它以《会计法》为指导,其目标是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3个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企业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

36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三)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是财政部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前已经发布的十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制度和具体准则的实际情况,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和会计国际化的要求,加以完善后于2000年12月发布的,它基本上统一了以前的分行业的会计制度。

37 会计学和会计学科体系  会计学的含义    会计学科体系

38 会计学的含义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人们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反映和监督的方法和理论的科学总结。它分担着管理的一个特定方面,即资金方面的管理。会计和数学的关系很密切,各种会计方法和技术都离不开数学。近代会计学以引进高等数学的某些方法为其特点,从而使会计的定量分析更趋准确。 会计学按其应用的部门区分,有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农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会计,旅游、饮食服务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等。

39 会计学的含义 在我国,会计学是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它研究如何收集、反映、分析、检查和运用财务资料,是管理经济以求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门应用社会科学。会计学阐明组织和进行会计工作的方法,以及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用以指导实践的理论。

40 会计学科体系    会计学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称为会计学科体系。这个会计学科体系按其研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和审计学等多门课程。

41 会计学科体系    此外,会计学科体系还包括: “会计制度设计” “外国会计” “比较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史”等 


Download ppt "第一章 总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