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 · 第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年10月——1956年9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 · 第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年10月——1956年9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 · 第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年10月——1956年9月
中国革命运动,包括新民主主义何明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本编内容记述的是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时期。

2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一、开启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大会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 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共同纲领》的制定 《共同纲领》是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经验,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来的新中国建国纲领。 《共同纲领》包含了中国共产党的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最低纲领,又在大政方针上同党将来制定社会主义的纲领相衔接。 中央人民政府的组件和当面临的考验 军事的、经济的、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困难和胜利后当滋生的稳固的问题等。

3 二、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实施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国际环境和党制定的外交方针 对外关系的初步展开 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对外关系的初步展开 与2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废除帝国主攫取的驻军权、海关管理权、内河行使权、司法裁决权 缔结《中苏友好关系同盟互助条约》 协议期30年,用于替代并废除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4 三、中国大陆的统一 解放全国的胜利进军 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西藏的和平解放 向华南、西南、西北和沿海岛屿进军,歼敌298万人
共建立5个大行政区、29个省、1个自治区、8个省级行署、13个直辖市、140个市、2283个县级人民政府 西藏的和平解放 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拥护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赴京谈判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署 十四世达赖喇嘛致电毛主席,拥护《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西藏的和平解放,是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西藏从此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5 四、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斗争 大规模的剿匪斗争 镇压反革命运动 打击不法投机资本 稳定经济秩序
抽调140个师约150万人展开剿匪斗争,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继续。 歼灭土匪特务武装260万人,结束了中国匪患久远、为害甚烈的历史 镇压反革命运动 国民党派遣特务、各种反革命分子、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约120万人,实行“长期潜伏,等待时机,重点破坏与暗害活动”,进行抢劫物资、破坏机器、纵火、爆炸、盗窃、暗杀、窃取国家机密等破坏活动。 镇反工作方针:“稳、准、狠” 打击不法投机资本 稳定经济秩序 新中国建立时,人民政府承接的是旧政权遗留的通货膨胀、投机猖獗、企业停工、商业萧条、物资匮乏、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的烂摊子。 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投机活动;通过对“两白一黑”大规模集中调运适时抛售,同时催征税收、收紧银根、冻结贷款,迫使投机商人售囤货。

6 五、建立国营经济和新的经济秩序 没收官僚资本与组建国营经济 依靠工人阶级恢复生产 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
组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转变到新民主主义经济。 依靠工人阶级恢复生产 中心环节是建立有厂长、总工程师等生产负责人和同等数量的职工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公布施行 《工会法》,确立了工人阶级在企业中的领导地位 ,调动了广大工人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 建国初期,国家支出巨大,却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暂时发行货币弥补财政亏空,通货膨胀依然存在。 通过采取紧缩编制、清理仓库、加强税收、推销公债、节约开支、量入为出等措施,收支接近平衡,物价趋于平稳。

7 六、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部署 “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
财政经济情况根本好转需要三年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完成土地改革,现有工商业调整和国家机构经费大量节俭。 必须做好的八项工作: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土地改革;调整税收,减轻人民负担,统筹兼顾,合理调整工商业;在保障有足够力量的条件下,复员部分军队人员,整编行政系统;改革旧有文化教育事业,争取爱国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做好失业救济工作;团结民主人士,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肃清反革命分子;进行全党整风。 “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 我们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为了鼓励和打击当前的敌人,就要把人民中间不满意我们的人变成拥护我们,因此不要四面出击,决不可以树敌太多,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面进攻。使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敌人就在我国人民中间孤立了。

8 第二章 抗美援朝战争 一、反对美国武装干涉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国入侵台湾海峡 反对美国侵占台湾的外交斗争
朝鲜被难民族统一是内部事物 ,两个政府在如何实现统一问题上的斗争。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立即决定实行武装干涉,调动驻日海空军入侵朝鲜,支援南朝鲜军队作战,派遣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由美国指挥的“统一司令部”,组织16国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进入朝鲜作战,朝鲜问题成为国际问题。 反对美国侵占台湾的外交斗争 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声称:台湾“台湾未来地位未定”。 周恩来多次致电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秘书长,控诉美国侵占我国台湾,要求联合国及安理会在召开有关会议时,必须我国政府带表参加。 中国政府大使衔特别代表伍修权在安理会发言,提出谴责美国侵略台湾及干涉朝鲜、美国军队撤出台湾和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三项建议。

9 二、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的决策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和朝鲜战局的稳定 确定边打边谈的方针 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
二、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的决策 朝鲜政府两次请求中国政府派遣部队援助。 斯大林致电毛主席,建议中国派遣部队援助朝鲜。 毛主席提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 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反复权衡,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和朝鲜战局的稳定 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中朝军队连续进行五次大战役,歼敌23万余人,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形成稳定战线。 确定边打边谈的方针 谈要耐心,打要坚决,据理力争,直到取得公平合理的停战。 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 参军参战,奋勇支前,踊跃捐献,拥军拥属,反谍反特。

10 三、朝鲜停战的实现 边打边谈 巩固作战前线 实现朝鲜停战 朝鲜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开始,至1953年7月结束。
边打边谈 巩固作战前线 朝鲜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开始,至1953年7月结束。 谈判过程中,美方投入1/3陆军、1/5空军和/2海军,发动“秋季攻势”、“绞杀战”、“细菌战”,妄图迫使中朝方面屈服,接收其无理要求, 中朝军队以阵地防御站、运动战、反“绞杀战”、反“细菌战”、“零敲牛皮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迫使美方回到谈判桌前。 实现朝鲜停战 朝鲜战争是二次大战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既不战争。 双方投入兵力300余万,兵力、轰炸、战斗火力密度是历史上空前的。 中朝军队毙、伤、俘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 志愿军毙、伤、俘敌71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36.6万余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1 第三章 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
第三章 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 一、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准备条件 新解放区在土改钱,进行减租、减息和退押工作,减轻农民负担。 建立农民协会、青年团、妇联和民兵组织,加强农民的政治优势。 制定在新解放区土改中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新政策规定 规定了划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等成分的标准和土地政策 有步骤地进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 发动群众、划分阶级、魔兽、征收和分配土地财产、复查和动员生产。 土地改革在全国的基本完成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土改中没、征收土地7亿亩,分给无敌、少帝农民,免除地租3000万吨。 土改后,占农村人口92.1%的品、中农占有土地91.4%,地主占有8.6%。

12 二、全社会的民主改革运动 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改革旧的婚姻制度和移风易俗 扫除旧社会痼疾的斗争
铲除企业内的残余反革命势力,废除就管理机构和压迫工人的制度。 建立民主管理制度,调动工人当家作主、搞好生产的积极性。 改革旧的婚姻制度和移风易俗 公布施行《婚姻法》,废除强迫包办、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禁止重婚、纳妾、买卖婚姻、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 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婚姻制度和旧有家庭关系的根基,触动了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促进社会风气发生改变。 扫除旧社会痼疾的斗争 扫除旧中国遗留的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蛇状赌博的社会痼疾,打击对象为妓院老鸨、毒贩和赌头等封建恶霸势力。

13 第四章、恢复国民经济与各项建设的展开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方针的贯彻 公私兼顾调整城市工商业 活跃市场扩大城乡交流
主要解决制止通货膨胀后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出现的严重困难。 主要采用加工订货、采购包销、降低贷款利率、鼓励长途贩运等措施。 活跃市场扩大城乡交流 解决城市工业品滞销农副产品不足;农村农副产品积压工业品缺乏矛盾。 成立土特产贸易公司、供销合作社和公私联购联销,活跃城乡经济交流。 反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 加强同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贸易,利用香港、澳门的转口港作用,与新兴独立国家开展贸易,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展民间贸易。 “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部署 用三年时间完成经济恢复任务,十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阶段建设发展工作,向社会主义过渡。

14 二、农业互助合作事业的初步发展 农村经济的恢复和面临的问题 巩固提高农业生产互助组织 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通过土地制度变革,采取组织互助组、兴修水利、发放农贷、城乡交流等措施,发展农业生产,部分农民上升为中农,少部分变为富农,少部分农民由于生产生活困难,重新丧失土地或有失地危险。 巩固提高农业生产互助组织 通过制定奖励和优待政策,引导农民按照资源狐狸的原则,组织劳动互助和生产合作,提高劳动效率,改善生产条件,增加互助农民收入。 在互助组生长为合作社和动摇私有经济基础问题上,党内存在不同意见。 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有季节性互助组想常年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农庄方向发展。 发展互助合作组织,适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5 三、民主建政和民族工作的开展 创造和运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成形式 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 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始,在新解放区普遍推行。 逐步发展到通过选举代表举行的人民代表会议。 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特点,是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合作共事中建立起一种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关系。 要使党外人士有职有权。 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解放初,全国少数民族人口2800万,占总人口6%,分布区占全国50%。 民族工作首先是消除民族间的仇恨、隔阂、采集、歧视和不信任。 反对汉族中的大民族主义倾向,也反对少数民族中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 建立中央民族学院和分院,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6 四、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文化事业的改革
宣传思想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确立马克思列宁中医的指导地位,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 在党内,清除和批判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在党外,消灭反动草鱼实力,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影响。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改造和初步建设 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为工农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 组建中国科学院,用近现代科学成就服务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组织并指导全国的科学研究,提高中国的科学研究水平。 爱国文艺工作者团结起来,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 医疗卫生坚持“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和团结中西医”三大原则。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首先是一次学习运动,主要解决愤青革命与反革命、树立为人民服务观念的问题。

17 五、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打击资本家不法行为的“五反”斗争
抗美援朝开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全国开展普遍的增产节约运动。 增产节约运动暴露出各级党和政府内存在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问题。 成立各级增产节约委员会,检查贪污浪费现象,着重打击大贪污犯。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9942人,无期徒刑的67人,死缓的9人,死刑的42人。 打击资本家不法行为的“五反”斗争 “三反”运动清查出一些机关人员与不法资本家勾结侵吞国家资产案例 党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开展“三反”斗争的同时,在工商界开展“五反”运动 上海3510家纳税户中,有逃税行为的占99% 天津的1807家,有偷税漏税行为的占82% 北京有13087户工商户有行贿行为 抗美援朝物资中,有不法资本家制造和贩卖的编制罐头食品、伪劣药品、带菌急救包,造成战士用后治病、致残、致死。 “五反”采取自上而下的重点检查和自下而上的说理斗争相结合的方法 查定严重违法户占4%,完全违法户1%,刑事处分1509人,死刑19人。

18 六、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 执政初期党的状况和党的建设新任务 整风运动和整党运动的开展 党领导国家工作的制度初步形成
建国时,中国共产党党员450万人。1949年新增140万人。 革命胜利后,一些投机分子为谋取荣誉地位钻进党内,造成组织不纯。 部分党员中存在革命意志衰退、个人主义膨胀、官僚主义严重现象。 少数党员意志薄弱,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利谋取私利、腐化堕落。 整风运动和整党运动的开展 整风的终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检查思想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 整风时间较短,未解决党内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问题,中央决定整党。 整党工作包括清除混入党内的坏分子23.8万人,劝退不合格党员9万人。 党领导国家工作的制度初步形成 中央注意到党在领导方式上防止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 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党委、党组,保证当对政府工作的领导。 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政府人事部门受组织部指导。

19 七、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初步增长 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6% 其中,工业增长145.1%,农业增长48.4% 国民收入增长69.8%,财政收入增长181.7%,收支有余 职工消费额增加35%,农民货币净收入增加86.7% 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比重上升到43.1%,其中现代工业上升到27.7% 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政治上,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政权 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完成土地改革,解放社会生产力 社会关系方面,废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生产关系,变革不合理的社会结构 实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消除民族隔阂 消除封建买办思想影响和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俄国,改革文化教育事业 挡在制度变革、经济改组e社会改造中,担负执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20 第五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五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 全国革命胜利后,当要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和有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一五”计划的实施就是第一个转变的开端 三年来社会主义因素增长表明,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同时也就成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 党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是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和贯彻总路线的动员大会。 将私营工商业改造解释为“现在有利可图,将来有工作可做”。 中央宣传部发布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提纲。 学习和宣传过度时期总路线,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确当、全体人民中间普及社会主义观念的空前规模的学习活动,明确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然选择,把党内外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过渡时期总路线上来。

2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确定 “一五”计划的制定及其方针任务
新中国不走靠压榨本国人民和掠夺海外殖民地获得积累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有能力依靠内部积累,加快推进国家工业化。 朝鲜战争中的中美较量,凸显了工业实力不强、装备落后的制约和影响。 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需要尽快建立种工业基础。 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是基于工业基础薄弱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五”计划的制定及其方针任务 中央财经委编制《1953年至1957年计划轮廓》 苏联政府表示愿意提供援助,并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中苏签订《苏联援助中国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援建156个项目 由于缺少资料,“一五”计划边制定、边执行、边修订,1955年通过 “一五”计划中心是发展重工业建立公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有步骤地发展其他方面

22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为工业化建设进行组织准备 “一五”计划的开始实施 “重点建设,稳定前进”的方针
明确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居于首要地位 增设国家计划委员会,加强中央的统一和集中的领导 统一调配干部,大量培养工业建设人才 “一五”计划的开始实施 计划经济、增产节约、技术革新、劳动竞赛、发行公债、严格核算 一种工业建设为主,基础设施、能源及轻工业等方面建设也大规模展开 “重点建设,稳定前进”的方针 “一五”实施开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税收、商业、财政、银行工作中出现一些偏差,通过总结纠正,提出“重点建设,稳步推进”方针 “一五”计划头三年工业化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能源、交通运输、原材料工业品的生产,不能满足工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一五”计划工业建设后两年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和艰巨。

23 第六章 全面实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大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新发展 1953年2月,中央下发《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在条件成熟地区重点发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合作社以私有财产入股为基础,又有部分社会主义性质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制定和实行 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工业、外贸、城市消费用粮大增,经济作物种植扩大,粮食种植减少,带来粮食严重紧缺的突出问题,引发局部混乱 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国家控制粮食市场,中央对粮食统一管理 重点发展初级农业社及整顿巩固工作 合作化是改造个体农业的两大举措之一,解决所有制和生产力的矛盾 中央公布《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 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中央提出“停止发展,全力稳固”的方针

24 二、引导个体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过度时期的三大改造任务之一
手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占1952工业总产值20.6% 改造个体工商业的任务,是引导手工业劳动着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合作社的组织由低级到高级,又简单到复杂,采取不同组织形式 在方针上,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由手工业生产小组、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从功效入手,实 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由小到大,低级到高级。 1954年底,全国手工业合作组织4.17万个,社(组)员121.35万人,当 年产值11.7亿元,是1953年的2.3倍。 1955年上半年,全国手工业各做组织新增8100个,社(组)员增加22.5 万人。

25 三、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有计划地扩展公私合营工业 加强市场管理 改造私营商业
国家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后,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私营工业在原料和销售两头受到限制,不得不接受委托加工和计划定货。 随着国民经济加强计划管理,需要对私营工业进一步改造。 公私合营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成分在企业内部合作,利于公方和劳方。 公私合营后企业得到加强和支持,利润增长,公私合营规模发展很快。 加强市场管理 改造私营商业 加工订货、收购爆笑、统一采购、统购统销的实施,私营规模不断缩小 中央下发《加强市场管理和改造私营商业的指示》指出,稳定是前提 要求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对私营零售商组织货源和组织供应 按“留、转、包”等不同步骤进行私营批发商改造 改造私营零售商的的主要形式是代沟、代销

26 第七章 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实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筹备和召开 《共同纲领》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根本制度 全国政协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建议,召开全国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以普选为基础产生的1226名代表参加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施行 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一个重大贡献,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思想 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义务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等项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调整 撤销五大区行政委员会、六个中央局和五个分局 确立了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的一级政府体制 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不再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革命军事委员会 省委、市委设书记处,对委员会和常委会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在中央及各级党委增设公交、财贸、文教、政法等工作部门分部管理

27 二、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进展 保持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和坚持多党合作 人民政协职能和任务的转变 过渡时期民族工作的新任务及其进展
在过渡时期,有工人和农民、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联盟 在过渡时期保持同资产阶级的联盟,是为了顺利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行,不是削弱统一战线,而是要使之巩固和加强 凡爱国者,一道进入社会主义 人民政协职能和任务的转变 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人民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团结全国各民族、民主阶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华侨和其他爱国人士,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过渡时期民族工作的新任务及其进展 巩固各民族团结,保障各民族平等,实行区域自治,发展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是落后民族得以跻于现金民族行列,过度到社会主义

28 三、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任务的转变 加强党对文化艺术工作的领导 推动科学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由宣传新民主主义纲领和方针政策转向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思想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是深刻的革命,比民主革命更广泛强烈 用社会主义思想代替资本主义思想,需要经过长期的斗争 加强党对文化艺术工作的领导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我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基本准则 积极发展人民需要的文艺创作,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推动科学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科学院是全国科学研究的中心,高等教育与国家建设相适应 医疗卫生首先加强工业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开始关注计划生育 “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斗争 批判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 批判胡风文艺思想到揭露“胡风反党集团”

29 四、增强党的团结及审干肃反运动 党内反对分裂活动的斗争 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和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审查干部工作和内部肃反运动
针对高、绕反党分裂时间,毛主席提出增强党的团结的建议 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和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刘少奇主持召开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全会结束后,周恩来主持召开关于高岗问题的座谈会 邓小平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作《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报告》 审查干部工作和内部肃反运动 部分新、老干部历史不清,中央作出《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 步骤是:先党内,先领导骨干,先要害部门,先地委、专属以上和重要国营厂矿企业,先政治面目不清、来历不明和重要关节含糊不清的干部 “潘杨反党集团”,“胡风反党集团”,“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 中央发出《关于展开斗争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指示》 清查出反革命分子8万多人,其中现行反革命分子3800多人

30 五、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开端 实行争辩,全军员额由550万人压缩至350万人
原六大军区改为十二大军区 将三总部制改为八总部制(后恢复) 多军兵种建设,改建、新建各类军事院校 设立全军统一的各种条理、条令,实行军衔制、薪金制、义务兵制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开端 建设与国家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军队 十年时间达到武器装备现代化、编制体制合理化、制度和训练正规化 国防工业列为国家“一五”重点,新建大型骨干工程44项 完成制式武器试制和生产,完成飞机、坦克、舰艇修理和部分制造 组成中央原子能事业领导小组,指导原子能事业发展

31 第八章 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一、出席日内瓦会议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确定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 促进实现印度支那停火
坚持和平政策,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朝鲜问题,争取解决远东其他问题,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促进实现印度支那停火 法、越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双方军事集结地分界线 周恩来与多方磋商,中苏越三方一致,法国好战政府倒台,使协议达成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外交中首先出现在中印、中缅国家外交协定和声明当中 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也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

32 二、出席亚非会议与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确定参加亚非会议的方针 促使亚非会议取得成功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经过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的争取,邀请中国参加大会 参会方针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事务和外交关系创造基础 促使亚非会议取得成功 用“求同存异”结束争吵,用“进行国际间合作,求的集体和平”促成协议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亚非会议后与一批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发展到阿拉伯和南部非洲 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接触和往来 苏联消除对中国的疑虑,对华援助和两国间贸易大幅度增加 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也有重大发展

33 三、围绕台湾问题同美国的斗争 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尝试 第一次炮击金门和解放浙江沿海岛屿 对台政策的调整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开端
日内瓦会议期间,与美国代表谈判在华被押美国人和在美中国留学生回国问题,开启中美政府建接触 第一次炮击金门和解放浙江沿海岛屿 美国为阻止我国解放台湾,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国民党军增加对东南沿海的骚扰,叫嚣“反攻大陆” 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奉命对金门、妈祖地区国民党军实施炮击 陆海空军联合作战,解放已将三道河大陈岛 对台政策的调整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开端 中央开始考虑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抓住有利时机举行国际谈判 英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政府先后表示愿意出面斡旋 中国政府同意美国提出的双方互派大使级代表举行日内瓦会谈 谈判方针是:既要有坚定的立场,也要有协商的和解的态度

34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一、农业合作化的加速完成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建立 对农村形势估量的变化和加快农业合作化的指导方针 广大农民土地不足,生活还不富裕,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停、缩、发”的基点是“发” 解决农业落后对满足工业化的商品粮、原料、市场和资金都是必须的 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四个月的时间里合作社总数翻了一番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七届六中全会举行,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 《决议》对建社、办社中的各方面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 《中国弄草e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出版,毛主席在序言中赞扬“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到1956年1月,假如合作社的农户增加到80.3%,全国基本实现了半社会主义合作化,随后分批转入完全机体所哟值得高级社 农业合作化,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化,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5 二、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加快发展 生产经营方式的初步调整 手工业改造不硬币农业慢
通过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或合作社商业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手工业合作社(组)发展到10.4万个,蛇(组)员603.9万人,占从业总数的91.7%,产值108.76亿元,占总产值92.9% 手工业有个体想集体经济的转变基本完成 生产经营方式的初步调整 参加合作社的个体手工业户,必须保持原有的功效关系,暂时在原地生产,修理业和服务业应保持原有的便利群众的优点,有优良历史传统的特殊工艺必须加以保护 并错了,分开来,退回去 调整后,新社员比入社前、老舍远比前一年,90%增加了收入

36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新形势和全面部署 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 公私合营后的方针调整
中央确定实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方针 采取“个别经营与按行业改造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固定资产价值付给资本家定额利息,必要的工作安排和政治安排 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 通过全行业公私合营,能够在全国统筹生产计划,保证工业化重点建设 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接受和平书卖得社会主义改造方案 1956年底,全国有99%的私营企业和82.2%私营商业完成所有制改造 公私合营后的方针调整 大部不变,小部调整 私营小商店要与资本主义商店区别对待 小摊贩、挑贩等独立劳动者,应组织分散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小组 合理使用资方人员

37 四、过渡到社会主义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和遗留问题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 1956年工业总产值703.6亿元,同比增长28.2%,超过1957年计划指标 农业总产值583亿元,同比增长4.8%,接近1957年计划水平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科学文化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和遗留问题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变革,是在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得到人民群众普遍用户的情况下完成的 社会主义改造中,所有制变革没有破坏生产力,而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国民经济的发展证明“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正确的 在想社会主义过渡中,创造了适合中国特点的初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 过程中存在个别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单一等问题


Download ppt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 · 第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年10月——1956年9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