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及战后关系 【上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及战后关系 【上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及战后关系 【上辑】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框架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历史背景(第1、2、3课) 战争经过(第4、5、6、7课)
战争影响(第8课) 整体感知历史背景 1919—1922年,“凡—华体系”建立 相对稳定 1923~1929年,资义相对稳定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法西斯政权建立 走向战争 20世纪30年代,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大战迫近。

3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1.世界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上台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德日法西斯势力猖獗并上台的现实因素 经济危机: 爆发标志:1929年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暴跌 主要特点:长、广、大(强),引发政治危机 危机影响: 国内:对大国影响不同。美英依靠优势或新政确保了民主体制;德日的弱势促使了法西斯势力的上台。 国际:贸易战、关税战,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市场的矛盾,企图重新瓜分殖民地。

4 加 深 危 机 罗斯福 新政 改革 经 济 危 机 法西斯 道路 转嫁 无法解决矛盾 社会动荡加剧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1.世界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上台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德日法西斯势力猖獗并上台的现实因素 如何摆脱危机? 英法紧随美国之后 罗斯福 新政 自由放任 (失败) 改革 法西斯 道路 转嫁 无法解决矛盾 社会动荡加剧 德日紧随意大利之后

5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1.世界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上台 1.2.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意大利最先建立法西斯政权: 原因—— ①历史: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三大主义”气氛浓厚;存在摆脱“凡-华体系”的束缚。 ②一战后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党。 ③法西斯党进行的蛊惑人心的宣传。 ④一战的重负引起的经济凋敝和政局动荡。 标志——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任意大利首相。

6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1.世界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上台 1.2.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事件—— ①希特勒和纳粹党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支持。 ②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标志德国法西斯体制确立和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希特勒上台后,确立了一系列服务于战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如一党专政,个人独裁;战争经济体制(要大炮不要黄油);撕毁《凡尔赛和约》和扩军备战(开进莱茵不设防区,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原因—— ①历史: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三大主义”气氛浓厚;存在摆脱“凡-华体系”的束缚 ②出现法西斯势力:德国出现纳粹党,后希特勒成为党魁。 ③法西斯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 ④在 年经济危机打击下社会矛盾激化。

7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1.世界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上台 1.2.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事件——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了侵略中国“大陆政策”。 ②日本法西斯主力-军部崛起,确立武力侵占中国的方针。 ③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④1936年“二二六”政变后,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⑤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民众支持战争的狂热,促使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原因—— ①历史: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三大主义”气氛浓厚;存在摆脱“凡-华体系”的束缚 ②出现法西斯势力:日本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主。 ③法西斯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 ④在 年经济危机打击下社会矛盾激化。

8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2.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与反法西斯斗争 2.1.法西斯的局部战争: 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最早 ② 年意大利侵入并吞并埃塞俄比亚。 ③ 年西班牙由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德意直接干涉)的民族革命战争,最后共和国被颠覆。 ④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⑤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⑥1938年德国在捷克挑起事端直至吞并(慕尼黑阴谋)。

9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2.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与反法西斯斗争 2.2.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原因:
(2)过程: (3)幌子: 均对“凡-华体系”不满 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 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 ①1936年德意协定, “柏林-罗马轴心”。 ②1936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③1937年意大利加入——三国轴心形成。 打着反共旗帜 为什么会这样的旗号? 欺骗、麻痹西方大国;反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等国际进步力量。(意识形态领域)

10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2.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与反法西斯斗争 2.3.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 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奋勇抵抗,挫败了意大利速胜的企图。 西班牙的民族革命战争。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西班牙战场反映出国际上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 共产国际七大(1935年)提出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和方针,指导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建“国际纵队”支持西班牙的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1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3.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 3.1.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欲望, 企图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的政策。 表现: (1)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2)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3)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4)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 (5)制造慕尼黑阴谋(标志?危害?)。

12 ①对捷克:牺牲了捷克的利益,为1939年3月捷克被德国完全吞并埋下了祸根。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慕尼黑阴谋 1、背景: 3、影响: ①对捷克:牺牲了捷克的利益,为1939年3月捷克被德国完全吞并埋下了祸根。 ②对英法:暴露了英法的虚弱,在二战中首先遭到了德、意等国的进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③对德国: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了他们的侵略力量。 ④对苏联:欧洲集体安全落空,苏联寻求自保。(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⑤对世界: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A、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了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B、英法等国继续推行绥靖政策企图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2、主要内容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 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即《慕尼黑协定》。

13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3.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 1)英法地位的削弱。 2)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 3)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4)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5)无视小国利益。 3.1.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绥靖政策的危害: ⑴对法西斯: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⑵对英法:暴露了英法的虚弱,忽视了战争准备,导致战争初期受到严重损失。 ⑶对世界: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团结对敌。

14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3.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 3.2.集体安全努力的落空: 背景: 目的: 概况:
①法西斯加紧侵略扩张,欧洲战云密布。 ②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 ③国际联盟未起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 ④英法和苏联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战争威胁。 目的: 为扭转不利处境,建立集体安全和共同防范侵略。 概况: ①第一阶段: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由于英、法缺乏诚意最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失败原因:英、法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根深蒂固) ②第二阶段:1939年8月23日,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苏联转而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15 ③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强权政治的体现,玷污了国际形象 ,应予否定。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3.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 3.2.具体安全努力的落空: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影响: 对苏联: ①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 ②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 ③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强权政治的体现,玷污了国际形象 ,应予否定。 对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加速二战爆发。 对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失败,绥靖政策初步破产。 背景: A)法西斯加紧侵略扩张,欧洲战云密布。 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 C)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 D)德国提议苏德和解。 内容: 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

16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3.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 签定《苏德互不侵犯约》 苏联 祸水东引 纵容 德国 慕尼黑会 议 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英法 牺牲 捷克斯洛伐克

17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3.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 三种不同的态度: 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世界走向战争 1、大国的猜疑: 不能阻挡战争的扩大 2、弱小国家和民族的恐惧: 3、暴政的危险: 野心欲望的增强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只有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而作为世界大国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18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背景(原因) 归纳“二战”爆发的背景(或原因) 1.根源: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尖锐。 德国随着实力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意大利和日本不满一战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2.历史原因:军国主义传统;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 3.直接原因:经济危机加速德日法西斯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4.其他原因:   1)一些大国采取绥靖政策(英法美),或中立自保政策(苏联),加速了大战爆发。   2)世界各国虽进行了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形成反法西斯统一阵线,难以制止全面战争的爆发。

19 德国 德国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1、“二战”的全面爆发 挪丹 西线 攻势 绕过马奇诺防线 卢荷比
西线 攻势 绕过马奇诺防线 1)1939年9月突袭波兰 卢荷比 敦刻尔克大撤退 2)法国的沦陷(1940.5—6.22) 波兰 1939、9 闪 击 1939、9宣 战 德国 德国 3)敦刻尔克大撤退 意大利 不宣而战 不列颠之战 4)大不列颠之战 北非 5)北非战场

20 如果你是当时的希特勒,面对剩下的这块欧洲蛋糕,你打算先吃掉哪一块呢?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如果你是当时的希特勒,面对剩下的这块欧洲蛋糕,你打算先吃掉哪一块呢? 1933年1月,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使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区 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21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1939年9月1日, 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 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1、“二战”的全面爆发 1.1.德国突袭波兰 △1.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 A.要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根本原因) 闪电战—— 概念:集中大量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发动闪电般的突然袭击的一种战争样式。目的在于一举摧垮敌方的抵抗能力在短期内赢得战争的胜利。 特点:奇袭性、进攻性、速决性。 B.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历史原因) C.侵占波兰,一旦进攻西方可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进攻苏联可作为前沿阵地 。(战略目的) D.波兰可提供粮食和劳动力。(经济因素)

22 德方: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1、“二战”的全面爆发 1.1.德国突袭波兰 “奇怪战争” △2. 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 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德方: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绥靖政策)。 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东部地区。(东方战线) “东方战线”

23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为何西进?
战略原因:英法已经对德宣战,而苏德之间已签定《互不侵犯条约》,可以避免两线作战。 历史原因:法德两国宿敌,巴黎和会上法对德要求苛刻。 根本原因:争夺世界霸权。

24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1、“二战”的全面爆发 1.2.法国的溃败 敦克尔克大撤退(1940、5)
6月16日,雷诺辞职,84岁的贝当接任总理,第二天,法国广播中传来了贝当那苍老无力的声音:“今天我以沉重的心情对你们说,必须停止这场战斗……我已经向德国探询停战条件。” 20日,希特勒同意停战,并提出停战协定的签署仪式于6月21日上午11时在贡比涅的雷通车站举行。 敦克尔克大撤退(1940、5) 1940年5月27日英国开始的“发电机计划”,动用了8500艘船只,经8昼夜撤走了33万8千226人,其中2/3是英军。此役中动用了英国、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的各种船只,包括驱逐舰、海峡渡船和私人游艇。 ——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25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1、“二战”的全面爆发 1.2.法国的溃败 ★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内部原因: ⑴军事理论落后。对 “闪击战”认识不足,消极防守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主攻方向判断失误。 ⑵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备战不足, 士气低落,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外部原因: ⑶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大量兵力于西线;。 ⑷意大利的趁火打劫。

26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27 PK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1、“二战”的全面爆发 1.3.不列颠之战(1940.7.—10.)
希特勒 丘吉尔 德军共出动飞机416万多架次,向英国投掷6万吨炸弹,炸死炸伤英国居民8.6万余人,炸毁100多万栋建筑物… 英军以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的代价摧毁了1733架德机,击毙和俘获6000名德国飞行员…“海狮计划”不得不无限期推迟…

28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1、“二战”的全面爆发 1.3.不列颠之战(1940.7.—10.)
△1.希特勒入侵英国的计划未能得逞的原因? 英国方面: ①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②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③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德国方面: ①非本土作战。 ②对英国顽强抵抗估计不足。 ③作战目标随意,未坚持袭击军事设施。 △2.不列颠之战的影响? ——第一次粉碎了德国的侵略计划。 ①对德:打击了嚣张气焰,迫使德军回头对付苏联,陷入两线作战。 ②对英: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和盟军反攻提供根据地。 ③对美:美国正式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结盟。

29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1、“二战”的全面爆发 1.3.不列颠之战(1940.7.—10.)
△3.英国对欧洲大陆政策的变化 政策 结果 干涉苏俄;凡尔赛会议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推行大陆均势政策。 干涉苏俄的活动失败;为德国保存了元气,有利于德国的恢复和发展。 一战后初期 20世纪30年代 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妄图祸水东引。 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放弃绥靖政策,采取对法西斯的强硬政策。 不列颠之战中粉碎了德国的侵略计划,取胜。 二战期间

30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31 意大利趁机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企图建立“新罗马帝国”。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1、“二战”的全面爆发 1.4.北非战场的激战(1940.—1945.) ①北非战场的开辟:1940年7月 法国败亡后,英国孤军苦战,坐困本土。 意大利趁机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企图建立“新罗马帝国”。 ②1940年英军反攻,1941年4月,埃塞俄比亚复国。 ③希特勒派“沙漠之狐”—隆美尔支援意军。 ④北非的拉锯战。 “沙漠猎手” 蒙哥马利 “沙漠之狐”隆美尔

32 德国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1、“二战”的全面爆发 挪丹 西线 攻势 苏联 入 侵扩展疆域 建立“东方战线”
西线 攻势 苏联 入 侵扩展疆域 建立“东方战线” 绕过马奇诺防线 卢荷比 波兰 1939、9 闪 击 1939、9宣 战 德国 意大利 1940、6 不宣而战

33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1941年6月22日,德军 全面实施“巴巴罗莎计 划”,突然袭击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 2、“二战”规模的扩大 2.1.德国入侵苏联 列宁格勒 开战第一天,苏联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有800多架被摧毁于地面。到11月,德军对苏军实施了六次大规模包围战,苏军被俘人数超过了200万。苏联失去150万平方千米土地和7000多万居民。 北方集团军群 中央集团军群 南方集团军群 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

34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2、“二战”规模的扩大 2.1.德国入侵苏联 △2.苏军初战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⑴德军:经济军事势力强大,准备充分,且采用闪电战术。 ⑵苏联: ①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 ②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 1936—1938年肃反运动) ③苏联对德国进攻估计错误,战备迟缓。 ④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 ⑤兵力部署过于分散,武器装备落后于德军;反坦克作战无方,对德军坦克集群闪电进攻束手无策。 △1.德国为什么发动对苏战争? 1)必要性: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 2)可能性: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初期的胜利使德国拥有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且为此进行了精心准备。

35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2、“二战”规模的扩大 2.1.德国入侵苏联
二战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说: “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 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说: “俄国人民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 2.1.德国入侵苏联 △3.苏德战争爆发的影响? 苏联:损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 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从而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整个战局:使二战扩大,美英调整对苏政策,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英国对苏联的态度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仇视社会主义 调整对苏政策,主张与苏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

36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2、“二战”规模的扩大 2.2.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军
突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 地—珍珠港,太平洋战 争爆发。 2、“二战”规模的扩大 2.2.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 日本 舰船损失 损失战列舰4艘,各种舰船15艘受伤。 损失6艘袖珍潜艇。 飞机损失 311架 29架 人员伤亡 约2400人死亡,近2000人受伤。 死伤人数不过100人。 珍珠港

37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2、“二战”规模的扩大 2.2.太平洋战争爆发 △1.日本为何偷袭珍珠港?
1)根本原因:日本的扩张政策及美日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 2)客观因素: 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3)直接原因 :战争经济的需要。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美英对日实行的贸易禁运的打击,使日本决心对美战。 4)外部动因: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 圈”

38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2、“二战”规模的扩大 2.2.太平洋战争爆发 △2.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
昨天,1941年12月7日,将成为我国的国耻日。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有预谋的突然袭击。昨天,日本政府还发动了对马来亚的袭击。 昨夜日本部队袭击了香港。昨夜日本部队袭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夜日本部队袭击了威克岛。今晨日本人袭击了中途岛。 这样,日本就在整个太平洋区域发动了 全面的突然袭击。昨天和今天的情况已说明了事实的真相。美国人民已经清楚地了解到这是关系我国存亡安危的问题。无论需要多长时间去击败这次预谋的侵略,美国人民正义在手,有力量夺取彻底的胜利。……胜利必定 属于我们。 ——罗斯福总统致国会请对日宣战咨文(节选) 2.2.太平洋战争爆发 △2.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 美国:损失重大,对日宣战。 日本:战术上暂时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本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 亚太: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整个战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美国的加入);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39 3、影响: ① 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② 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 ③ 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2、“二战”规模的扩大 2.3.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原因: 3、影响: ① 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② 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 ③ 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 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① 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 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直接原因) 2、经过及标志: ① 1939年,美国新《中立法》(内容、作用)——美政策的重大转变 ② 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内容、作用)——经济基础 ③ 苏德战争后,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政治基础 ④ 1941年,美英苏签定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的第一个协定书。 ⑤ 1942年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建立标志

40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 苏联 世界各国人民 英国 法国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美国 改变“中立”态度 支援 1941年秋发表《大西洋宪章》 支援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德 意 日 法 西 斯 集 团 苏联 世界各国人民 英国 法国

41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是由各国军民在不同战场上共同完成的,并非在同一战场单独完成。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3、“二战”的转折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是由各国军民在不同战场上共同完成的,并非在同一战场单独完成。

42 PK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3、“二战”的转折 3.1.苏德战场: 1)莫斯科保卫战:1941.9---12
—12. ①对阵双方: ②德军初战告捷 ③结果: 朱可夫(苏军) PK 包克(德军) 德军被歼50万,仓皇后退。

43 △2.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② 大大改善了苏联的军事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赢得了美英盟军的支持和援助,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3、“二战”的转折 3.1.苏德战场: 1)莫斯科保卫战: △1.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 △2.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① 是德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② 大大改善了苏联的军事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赢得了美英盟军的支持和援助,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③ 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 ① 面对严峻的形势,苏军民同仇敌忾,与德军展开生死搏斗,誓死保卫祖国。 ② 红场阅兵式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争取胜利的信心。 ③ 苏联情报人员获得准确情报,日本已决定南下,不会在远东夹攻苏联,苏军得以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加强防御. ④ 俄罗斯的严冬寒冷,德军缺乏御寒设备。 ⑤ 德军骄傲、狂妄,对形势估计不足。

44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3、“二战”的转折 3.1.苏德战场: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⑴ 苏军的战略防御阶段: 与德军展开激烈巷战,苏军死死钉在斯大林格勒 。 ⑵ 苏军的战略反攻阶段: 全歼德第六集团军。 △1.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原因: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德军如果占领了斯大林格勒,既可切断苏联中部和南方的联系,占领高加索石油区、顿河和库班的肥沃原野,又可迂回东北,包抄莫斯科,进取西伯利亚。所以,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着苏德双方整个战局的命运。    ① 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全线进攻,改为重点进攻。 ② 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 ③ 夺取苏联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粮食、石油、煤炭)。 ④ 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⑤ 希特勒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

45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3、“二战”的转折 3.1.苏德战场: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 ① 是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极大地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德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法西斯国家以希特勒德国为中心,它的生命是建立在闪击进攻之上的,一旦停止进攻,它的生命就完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关系全局,德国集中主力争夺,最后遭到城下全歼的惨败,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此一蹶不振。不久,法西斯轴心便开始瓦解。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争,巩固和发展了反法西斯同盟。 ② 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军的有生力量,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 ③ 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④ 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46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3、“二战”的转折 3.1.苏德战场: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3.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胜德败的原因: 苏联: ① 苏联军民士气高昂,本土作战。 ② 有盟国的支持。 ③ 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反攻的周密安排。 ④ 苏军的兵力优势。 德国: ① 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又面对严寒。 ② 德国是非正义战争,士气低落,缺乏外援。 ③ 巷战的特点使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 ④ 德军制空权的丧失。 纳粹“胜利快车走到了尽头”

47 △.中途岛海战中美胜日败的原因: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3、“二战”的转折
3.2.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 ) △.中途岛海战中美胜日败的原因: ① 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战场主动权。 ② 美军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 ③ 日军分散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 ④ 日军战术陈旧,仍想通过古老的舰炮攻击的战术来消灭美军,而日本海军的精锐部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被置于诱敌的位置。 ⑤ 日本航母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既想攻占中途岛,又想同美国舰队作战,使其作战手段(即用炸弹攻击还是鱼雷攻击)出现矛盾,装备的更换使日军错失战机。 ⑥ 两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经济实力的差异。 背景: ⑴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对日本构成严重威胁。 ⑵ 日本企图诱出美国舰队加以歼灭,确保太平洋制海权。 概况: ⑴ 美军破译日军密码,精心准备。 ⑵ 双方在中途岛展开海战,日军惨败。 影响: 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48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3、“二战”的转折 3.3.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1942.10.) 背景: 概况:
1941年初,德军进入北非。纳粹名将隆美尔指挥德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之后,在1942年6月,逼近阿拉曼,英军如果不能取胜,就可能丧失包括埃及在内的整个中东的势力范围,英国同海外殖民地的联系就会切断。 概况: 蒙哥马利(英国第八集团军)←→隆美尔(德意非洲军团) 德意军队大败,被迫西撤。 影响: 北非战场转折点,盟军掌握主动权。 阿拉曼战役 1942年秋

49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4、“二战”的结束 4.1.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 2)北非战场:
①瓜岛战役(1942年8月)——美牢牢掌握主动权。 ②马里亚纳、菲律宾——日海空军主力被灭。 1)太平洋战场: ③中国战场1945年进入反攻。 2)北非战场: ①1942年1月美英联军实行 “火炬” 两栖登陆,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 ②1943年7月,英美联军西西里岛登陆,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 ①1943.7,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普罗霍夫卡战役:二战中最大的坦克战)。 ②1944.1,罗、保、加、匈等法西斯仆从退出战争。 4)第二战场: 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50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4、“二战”的结束 4.1.盟军的反攻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⑴背景:
① 1943年随着各反法西斯战场的节节胜利和法西斯集团的瓦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经发生根本转折。 ② 为加快战争胜利步伐,并对战后事务进行安排,各大盟国频繁召开国际会议(目的)。 ⑶意义: ① 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下,加速了其灭亡。 ② 消除了跨海征服英国的直接威胁。 ③ 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欧洲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51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4、“二战”的结束 4.1.盟军的反攻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⑵标志: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霸王行动”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在这次历时43天的战役中,德军伤亡11.7万人,盟军伤亡12.2万人。这场战役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战前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准备,兵力和物质准备充足,对登陆地区的天气、地形等作了详细调查;第二,登陆是在掌握了绝对的制空、制海权的条件下实施的,在登陆前和登陆过程中以强大的航空兵进行猛烈轰炸,摧毁德军海岸防御,掩护步兵登陆;第三,有大规模空降相配合;第四,采取了严密的伪装措施,在登陆前,对加来地区进行了猛烈轰炸,使德军错误地作出判断,将大量兵力配置在加来地区,从而使诺曼底地区成了防御的薄弱环节,使盟军登陆得以成功。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52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4、“二战”的结束 4.2.重要的国际会议 1)背景 2)概况——→ 3)评价
①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发生根本转折。 ② 有必要对当前和战后事务进行安排。 2)概况——→ 3)评价 ①协调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②为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奠定了基础。 美苏根据雅尔塔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在美苏势均力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美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

53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主要内容 作用 开罗 会议 利于三国协同对日作战。 1943年
发表《开罗宣言》 利于三国协同对日作战。 1943年 中美英 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①通过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关于战后合作的宣言; ②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 德黑兰会议 1943年 苏美英 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②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③战后成立联合国;④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①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②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 雅尔塔会议 1945年 苏美英 ①讨论战后安排问题; ②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③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①加速日本投降。 ②巩固对德胜利。 波茨坦会议 1945年 苏美英

54 1945年4月25日,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红军战士经浴血奋战,于4月30日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4、“二战”的结束 4.3.法西斯集团的覆亡 ㈠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1)雅尔塔会议对德国的处置 2)苏军攻克柏林 3)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8日) 1945年4月25日,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红军战士经浴血奋战,于4月30日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

55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4、“二战”的结束 4.3.法西斯集团的覆亡 ㈡日本法西斯的覆亡
1)欧洲战争结束后,日本负隅顽抗。 2)波兹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3)反法西斯联盟对日本的打击 美国投放原子弹 (1945年8月6、9日) 密苏里军舰上,日本投降仪式 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 中国抗日军民“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向同盟国投降。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内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宣告结束。 4)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56 苏德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亚洲战场 爆发 转折 结束 扩大 欧洲战场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二战”的进程(图示) 苏德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亚洲战场 爆发 转折 结束 扩大 欧洲战场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中途岛海战 阿拉曼战役 意大利投降 德国投降 日本投降

57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进程(基本情况) 二战知识归纳:“1、2、3、4、” ⑴ 一个阴谋: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⑵ 两个集团:轴心国集团 反法西斯同盟 ⑶ 三个三 ① 三个登陆:北非登陆  西西里登陆 诺曼底登陆  ② 三次突袭:突袭波兰  突袭苏联  偷袭珍珠港 ③ 三大转折:中途岛海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阿拉曼战役 ⑷ 四个四 ① 四大盟国:中国  美国  英国  苏联 ② 四大战场:西欧战场 苏德战场  太平洋战场  北非战场 ③ 四个会议: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④ 四个重要文件:《大西洋宪章》(1941,美英)《联合国家宣言》(1942,26国)《开罗宣言》(1943,中美英)《波茨坦公告》(1945,中美英)

58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影响 1.空前的劫难——战争,人类没有胜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持续时间 四年零三个月
1)规模空前、损失惨重。 ① 范围广:四大洲、四大洋、61国和地区、2200万平方千米。 ② 参战人数多:双方军事力量1.1亿,伤亡9000万(人数最多)。 ③ 军费开支大:直接开支1.1亿美元,参战国物质总损失价值4万亿美元。 ④ 许多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被严重破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持续时间 四年零三个月 六年多 参战国家 36国 61国 参战人口 10.5亿 17亿 作战区域面积 400万平方千米 2200万平方千米 动员武装力量 7000万人 1.1亿人 军费开支与薪饷开支比例 1:1 3:1

59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影响 1.空前的劫难——战争,人类没有胜者。 2)法西斯的暴行。 ▲德国:
希特勒实施种族主义理论,疯狂迫害犹太 人,600万犹太人被残杀(奥斯威辛集中营)。 ▲日本: ①在中国的罪行:南京大屠杀、使用生化武器。 ②在东南亚的罪行。 奥斯威辛集中营 “以外国人视角讲述1937”的影片<<南京>>2007年7月7日公映 中国人的“哭墙”

60 ▲如何处理罪孽深重的法西斯分子? ▲东京审判的缺陷和遗憾: 英国:“把第三帝国的主要战犯不经审判就处死!”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影响 2.正义的审判——审判,给正义一个机会。 ▲如何处理罪孽深重的法西斯分子? 苏联:“所有穿过纳粹制服的德国人都应该枪毙,至少应该让他们到西伯利亚服苦役!” 英国:“把第三帝国的主要战犯不经审判就处死!” 美国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罗伯特·杰克逊坚持必须举行一次公开、公平、公正的审判,他尖锐地指出:“如果你们认为在战胜者未经审判的情況下可以任意处死一个人的話,那么,法庭和审判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将对法律丧失信仰和尊重,因为法庭建立的目的原本就是要让人服罪。”他坚信: 用法律让罪人服罪、以公正培育正义、以理性巩固和平或许更为有效。 ▲东京审判的缺陷和遗憾: 1、作为日本军事最高统帅的昭和天皇免于起诉。 2、美国从本国立场出发,主要追究的是对美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战犯。 3、在审判后期,美国出于自己远东政策的需要,放松了对部分重大战犯战争责任的追究。 4、“反人道罪”并没有充分落实到具体的审判当中。(日军731部队、使用细菌武器;实行“慰安妇”制度,暴力摧残广大女性等等行径却被排除在问罪范围之外 ) 5、审判只追究发动战争的个体责任。 ——惩处日本战犯和消灭军国主义势力不彻底的。 时间 内容 意义 ①判处战争罪犯;②判决纳粹党、秘密警察和党卫军等为犯罪组织。 标志着国际法的重大发展。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 惩处战争罪犯。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东京审判的缺陷和遗憾。 东京审判 ( ) 纽伦堡审判 ( )

61 谁该反思?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影响 3.“二战”的反思——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
●英法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应该反思,对德国和意大利的绥靖政策、把祸水引向东方的政策,是不是一种助纣为虐的政策? ●美英应该反思,迟迟拖延开辟第二战场,是不是一种以欧洲各国人民的鲜血为代价的坐山观虎斗的自私政策? ●美国应该反思,在胜利在握的情况下,对日本平民实行核攻击,是不是符合美国主张的人权、人道主义原则? ●以核战争威胁为后盾的霸权政策能否给美国和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2)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 ——对侵略行为不能姑息纵容,应及时制止。 ——肩负起大国责任和义务。 3)一些国家墨守成规的代价。 ——创新、发展才是出路,要与时俱进。 4)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62 4.“二战”的影响——历史按照新的轨迹前进。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影响 4.“二战”的影响——历史按照新的轨迹前进。 ㈠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1)给人类造成空前的浩劫。 2)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3)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原子能、火箭技术、电子计算机)。 4)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促进了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 ㈡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1)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63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影响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 ㈠相同点: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各种矛盾交织,形成了军事集团 ③德国是挑动国,…… 1)背景相同 2)影响相同 ①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 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都使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④都促使社会主义与和平思想的发展。 ⑤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欧洲在世界地位均下降 。 ⑥都加强了美国的实力。 ⑦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⑧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64 走进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影响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 ㈡不同点:
背景:一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规模结果:“二战”的规模、破坏性更大。 目的和性质:一战时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 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性质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影响:一战后欧洲削弱,但仍为世界格局的中心。二战后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Download ppt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及战后关系 【上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