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伊斯蘭 的 仁愛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伊斯蘭 的 仁愛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伊斯蘭 仁愛觀

2 仁愛 真主

3 伊斯蘭對 「真主的慈愛」的詮釋 وُدُّ wudda –愛、友愛 古蘭經中用以下多個詞彙來概括「真主的慈愛」的觀念:
رءُوف ra’af - 仁愛的、憐憫的 رَحْمَة rahmah–慈憫的 وُدُّ wudda –愛、友愛 حُبُّ hub – 喜愛

4 (رءُوف ra’af, رَحْمَة rahmah)
真主對萬物的慈愛 (رءُوف ra’af, رَحْمَة rahmah) 古蘭經用於描述真主的慈愛分兩類: 普愛萬物 (ra’af, rahmah ) 獨愛善者 (hub, mahabah, wudda)

5 慈憫(رَحْمَة rahmah) 真主的慈憫恩及所有萬物: 「…我以懲罰打擊我所意欲的人,而我的慈憫卻包羅萬物。」 (古蘭 7:156)
(古蘭 7:156) 「…我們的主啊!你的慈憫和知識包容了萬物,… 」 (古蘭 40:7)

6 從以上古蘭經章節得知: 慈憫(rahmah)是真主對人及萬物的本性、本然、正常態度 真主的懲罰只為某些目的
【 透過懲罰與磨難 使我們驚覺自己逾越應有的界限 使我們能自知及自醒 從而返回中正之道 得到滿足及平安 】

7 真主的慈憫,表現在他 無限的寬恕(如 23:118) 創造適合人類的生活環境 (如22:65;30:50)
派遣使者,啟導人類(如11:17)

8 至仁 (Al-Rahman) 至慈 (Al-Rahim) 兩詞均是由慈憫(rahmah)之極至
真主的 慈憫 (rahmah) 及 仁愛 (ra’af)的具體顯現,引申出兩個經常提及的真主的德性: 至仁 (Al-Rahman) 至慈 (Al-Rahim) 兩詞均是由慈憫(rahmah)之極至

9 至慈(Al-Rahim) - 強調真主的愛對應於人的行為或需要,例如:
當人犯錯時;真主的耐性和寬恕 當人受苦時,真主答允人的祈求

10 至仁(Al-Rahman)-強調從真主處自然湧出的仁愛與慈悲,例如:
真主創造人,出於他的仁愛與慈悲 派遣聖人教導世人 引導部份的人走向正道 ( 以上所指的真主的作為,完全與人的行為無關 )

11 養主 ( رَبَّ Rabb) 令我們的父母無微不至的愛護我們 賜給我們衣祿及其他很多的恩典
真主使我們存在、維護我們的生存,使我們成長及發展 撫育者、維護者、開啓者

12 真主特別的慈愛: مَحَبَّة (mahabah)慈愛 وُدُّ (wudda) 愛 حُبُّ (hub)喜愛

13 مَحَبَّة (mahabah)慈愛 「….我把從我發出的慈愛(مَحَبَّة )賞賜你,以便你在我的監護之下受撫育。 」
(古蘭 20:31 )

14 وُدُّ (wudda) 愛 「….仁主(拉曼)將賜給那些信仰並致力於善行的人(他的)愛(وُدُّ )。 」 (古蘭 19:96 )

15 حُبُّ (hub)喜愛 「你說:『如果你們確實敬愛安拉,(那麼你們就)跟隨我,安拉將會喜愛(حُبُّ )你們, 並且寬恕你們的罪過。安拉是多恕的、大慈的。』」 (古蘭 20:39 )

16 真主喜愛 (حُبُّ hub) 悔罪的人 (古蘭 2:222) 行善的人(古蘭 2:195) 公道的人(古蘭 5:42)
知感的人(古蘭 3:145) 在他的道上作戰的人 (古蘭 61:4) 愛潔淨的人 (古蘭 2:222) 信賴真主的人 (古蘭 3:159)

17 真主不喜愛 過份的人 (古蘭 2:190) 【自誇的】 為非作歹的人 (古蘭 28:77) 背義的人 (古蘭 42:40)
浪費的人 (古蘭 6:141) 自高自大的人 (古蘭 16:23)

18 善惡分明 真主的慈愛 (ra’af, rahmah)包羅萬物 真主將他另一種較溫情的愛(hub)賜予一些特定的人
這安排只反映真主對善惡分明的立場 反之,若真主對待所有的人都一致的話,那善惡不分,正義何存 故有些人指古蘭經所述之上主不完美或不夠寬容,理由是因為他只要求人順從他而不泛愛眾生;這指控實毫無道理

19 古蘭經 並未說真主憎惡任何人 只說真主不把他較溫情的慈愛(hub)賜予某些人 而真主的慈憫普及萬物,包括全世界所有的人

20 對其他宗教信徒的待遇 在古蘭經裡清楚描述受真主溫情的愛(hub)者的品質與特徵-如信賴真主、公正、忍耐等,但卻未有強調依循伊斯蘭法律的要求
古蘭經清楚闡明其他宗教正直的信徒若跟隨穆聖,將獲得加倍的賞賜。(古蘭 57:28)

21 雖然說擁有善良之心與行為的人將獲得真主的愛,但他的行為並非由於個人的本質
「這的確是一個提醒,誰願意就讓他擇取一條通到他的主的(正)道。但是,除了安拉願意,你們是不會的,安拉是全知的和睿智的。他使他所意欲的人進入他的慈憫,他也為犯罪者準備了嚴峻的刑罰。 」 (古蘭 76:29-31) 雖然說擁有善良之心與行為的人將獲得真主的愛,但他的行為並非由於個人的本質 任何人好的品性與行為,均來自真主的賜予

22 穆聖是真主賜給人類最大的慈惠 「我派遣你,只為憐憫全世界的人。 」 (古蘭 21:107)
「我派遣你,只為憐憫全世界的人。 」 (古蘭 21:107) 這裡指的是真主的慈憫(rahmah),對宇宙萬物之愛 派遣穆聖到世上來,是真主最偉大的慈惠,因為透過穆聖,真主降示古蘭經,讓人們能隨時認識他的旨意,穆聖的言行,成為人類通往正道的模範

23 得救之道 「信道而且行善者,是樂園的居民,他們將永居其中。」 古蘭經並未直接提示信道者要做這樣,不做那樣 古蘭經只描述信道者的品格及行為
(古蘭 2:82) 古蘭經並未直接提示信道者要做這樣,不做那樣 古蘭經只描述信道者的品格及行為 以上古蘭經章節將信仰(與真主的關係)及行善作為得救之道

24 得救之道 「真的,真主的朋友們,將來沒有恐懼,也不憂愁。他們就是信道而敬畏的人。在今世和後世,他們都將得到佳音。真主的諾言是毫釐不爽的。那確是偉大的成功。」 (古蘭 10:62-64 )

25 得救之道 「信道者、猶太教徒、基督教徒、薩比安人,凡信真主和末日,並且行善的,將來在主那裏必得享受自己的報酬,他們將來沒有恐懼,也不憂愁。」
(古蘭 2:62 )

26 真主的寬恕 「(你說:)『我的過份自害的眾僕呀!你們對真主的恩惠不要絕望,真主必定赦宥一切罪過,他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
(古蘭 39:53 )

27 人與真主的關係 「當我的僕人向你(穆聖)詢問我的時候,你告訴他們我實在是很接近(他們)的。當他祈求我時,我答應祈禱者的懇求,讓他們也聽從我的召喚,並且信賴我,以便他們能被導入正道。」 (古蘭 2:186 )

28 人與真主的關係 「你們當記念我,我就記念你們;你們應當感謝我,你們不要對我忘恩 。」 (古蘭 2:152)

29 從上述的討論: 真主普慈今世,獨慈後世 人應時刻紀念真主,直接向他祈求而不需第三者的介入
人若能深刻體會到真主的慈愛與創造的宏恩,便會心悅誠服地向他俯身下拜

30 「仁」的概念 「仁」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一個含義極其豐富的概念: (以下就狹義的「仁」作討論)
廣義的「仁」是一個全德之辭,幾乎概括了儒家道德的全部內容 狹義的「仁」 是五常之一,指「人與人之間以相親相愛的道德感情為主要內涵的道德規範」 (以下就狹義的「仁」作討論)

31 孔子用「愛人」兩字概括了「仁」的基本含義
並把愛的範圍由「親親」的血緣親情擴展至「泛愛眾」 最後達到「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高尚境界 董仲舒:「仁者,所以愛人類也」 「愛人」最終成了「仁」的靈魂和內核,體現了儒家人本主義的精神。

32 「只因為從真主發出的慈恩,你當溫和地對待他們;假若你是粗暴的,是殘酷的,那麼,他們必定離你而分散;故你當恕饒他們,當為他們向主求饒。」
(古蘭 3:159) 穆聖說: 「不仁慈者得不到仁愛。」 《布哈里聖訓集》 「你們沒有正信,直到你們仁慈。」 《妥伯拉尼聖訓集》

33 伊斯蘭的「仁愛觀」不像儒家的那樣停留在「人」的層面
而有更高的追求,一種超越於人和物的愛 即愛造物主——真主 伊斯蘭把對真主的愛作為「愛」的最高境界 伊斯蘭「仁愛觀」的核心是「愛主愛人」或者「敬主愛人」

34 「仁」的概念 「仁」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一個含義極其豐富的概念: (以下就狹義的「仁」作討論)
廣義的「仁」是一個全德之辭,幾乎概括了儒家道德的全部內容 狹義的「仁」 是五常之一,指「人與人之間以相親相愛的道德感情為主要內涵的道德規範」 (以下就狹義的「仁」作討論)

35 「仁愛」的基礎和源淵 儒家將「仁愛」的根本歸於對賦予生命的父母的感恩和報答,把血緣親情作為一切道德行為的根本和基礎。
在伊斯蘭看來,生命的本源不是父母,而是創造父母的真主。 穆斯林在感激父母的舐犢之情的同時,更感激真主的造化之情和養育之恩,由此產生了對真主的由衷的和無限的愛。

36 「通道的人們,對於敬愛真主,尤為懇摯。」
(古蘭經 2:165) 穆聖說:「你們不能成為正信士,直到真主和我成為你們的至愛。」 《布哈里聖訓集》

37 伊斯蘭認為人類及萬物都是真主的被造物,而人是萬物中最具理性的生命體。
真主賦予了人「代治者」的職責,替主治理世界。 既然人類及萬物與真主有這種親密的關係,愛真主必然要推及到愛他的所有被造物,即普愛眾生,愛世間的萬物。 因此,愛真主在伊斯蘭看來是喚發一切仁愛之心的緣由,是伊斯蘭仁愛觀的基礎和源頭。

38 「仁愛」的基本內容 儒家的「仁愛」包括了愛父母,愛兄弟姐妹,愛世上所有的人,最後,愛萬物。
伊斯蘭將「愛主」作為「仁愛」的本源,也將其看作「愛」的最高原則。 在「愛人」的層面,伊斯蘭的「仁愛」大體與儒家雷同,只是在「人」中有所側重,而差異表現在超人類的和超自然的「愛」的層面。

39 儒家學說最大特點是突顯人的主體精神,彰顯人際關係的主體性,
伊斯蘭卻將「拜主獨一」作為其最高原則,把人與真主的關係放在第一位。 因此,伊斯蘭的「仁愛」可以劃歸到三個層面: 愛真主 愛人 愛自然

40 愛真主 愛人 愛父母 愛兄弟姐妹 愛家小 愛窮難之人 愛人類 愛自然 愛動物 愛生態

41 仁愛的基本內容 1. 愛主的層面: 「愛主」的層面包括兩個內容: (1) 愛主 (2) 愛聖 它具體表現在「敬主法聖」上

42 「通道的人們,對於敬愛真主,尤為懇摯」 (古蘭 2:165)
(1) 愛主: 儒家雖然不否認神明的存在,但卻對其「敬而遠之」,因而不強調與神明的親近和愛,更不把這種關係作為維繫各種關係的紐帶。 伊斯蘭基於對「真主獨一」的信仰和對唯一主宰的崇拜,將全部的愛和絕對愛當作崇拜的一種形式完全奉獻給了真主,把對主的愛作為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 「通道的人們,對於敬愛真主,尤為懇摯」 (古蘭 2:165)

43 (1) 愛主: 一位著名的女蘇菲拉必爾‧阿德維(801年卒)曾說: 「主啊主,假若我因為怕你的火獄而崇拜你的話,你就用火獄的火燒我吧!
假若我為了期望你的天堂而崇拜你的話,你就別讓我進入天堂吧! 我只是因為愛你而拜你。我的主啊!求你不要讓我失去你永恆的美。 」 (引自: 泰夫塔紮尼。《蘇菲入門》[M]。(阿拉伯語),開羅:文化出版社, 1983:87.)

44 (1) 愛主: 敬主 真主是萬物的創 造者和萬恩的施予者,人類通過參悟他的大能和大恩由衷地產生對他的愛慕之情,達到對冥冥之中的對他的崇敬。
真主是萬物的創 造者和萬恩的施予者,人類通過參悟他的大能和大恩由衷地產生對他的愛慕之情,達到對冥冥之中的對他的崇敬。 只崇拜獨一的他,不以物配他; 嚴格遵守他的一切戒規----凡是他命令的,勤於執行,凡是他禁止的,嚴加防犯。

45 「我的禮拜,我的功修,我的生和我的死,全為真主——全世界的主」
(1) 愛主: 記主 即時時心存真主,在為人處世的每一個舉動中記住真主的教誨。 「我的禮拜,我的功修,我的生和我的死,全為真主——全世界的主」 (古蘭 6:162)

46 (1) 愛主: 情願他的定然 穆斯林相信世間發生的一切都是真主使之而然,都是他的意欲,人雖然自由地創造各種緣由,但最後的決定權在於真主。
因此,人的夭壽禍福等命運的大事都是真主的安排,人要心安理得地接受這一安排,達到福貴不驕,貧窮不躁的心態。 在作自我奮鬥的同時情願真主的定然,在大福大貴或大難大禍面前泰然自若。

47 (1) 愛主: 愛真主的被造物 把對真主的愛轉移到他所創造的每樣東西上,包括各種無生物。穆聖說:「你們不要愛一個人,除非因真主而愛,也不要憎恨他,除非為真主而恨」。 《布哈里聖訓集》

48 「穆罕默德不是你們中任何人的父親,但他是真主的使者,萬聖的封印」
(2) 愛聖 : 伊斯蘭要求在愛真主的基礎上,愛所有真主派來引領世人的先知,特別是聖人穆罕默德。 愛主與愛聖是緊密相連的,愛聖人穆罕默德不是出自「親親」,也不是從「愛人」的角度去愛,而是由於他與真主特殊的關係。 「穆罕默德不是你們中任何人的父親,但他是真主的使者,萬聖的封印」 (古蘭 33:40) 「你說:『如果你們喜愛真主,就當順從我,真主就喜愛你們,就赦宥你們的罪過。』」 (古蘭 3:31)

49 (2) 愛聖 : 伊斯蘭認為,穆罕默德是真主最愛的使者之一,是真主從人間選拔出來引領世人的。 他以真理召人於主道,讓人走上今後兩世幸福的道路,指引正道的這一功德,是他給世人帶來的無以倫比的恩惠。 因此,世人無限感激他的同時,也應該敬愛他。

50 愛先知穆罕默德,主要表現在跟從他的聖行,這就是對他最誠摯的愛。
(2) 愛聖 : 愛先知穆罕默德,主要表現在跟從他的聖行,這就是對他最誠摯的愛。 有人問先知:「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 信士?」 他答說:「如果你喜歡了真主」 又問:「我何時才能喜歡真主?」 他說:「當你喜歡了他的使者!」 又問:「我何時才能喜歡他的使者?」 他說:「當你跟從他的道路,仿效了 他的聖行時…」。 《行善指南》

51 2. 愛人的層面: 在這一層面,伊斯蘭倫理表現出了與儒家倫理的雷同,只是在某些方面有所側重。 (1)愛父母 (2)愛兄弟姐妹 (3)愛家小 (4)愛窮難之人 (5)愛人類

52 (1) 愛父母: 「孝」是儒家體現人倫關係的道德規範,是儒家倫理的基始和源頭,「孝,德之始也」。所謂孝,指子女對父母和長輩的順從和敬愛,與伊斯蘭提倡的「孝敬父母」具有相同的精神和內涵。 對穆斯林來說,最應當愛的是父母,特別是母親。 伊斯蘭將生命的根源和養育歸之於真主而將母親的十月懷胎之勞和哺育之情視作人的最大恩情加以回報。

53 「我命人孝敬父母,他母親辛辛苦苦地懷他,他的斷乳是在兩年之中。(我說)你應當感謝我和你的父母」
(1) 愛父母: 「我命人孝敬父母,他母親辛辛苦苦地懷他,他的斷乳是在兩年之中。(我說)你應當感謝我和你的父母」 (古蘭 31:14) 有人問先知:「(父母親中)我應最尊敬誰?」 先知說:「你的母親。」 那人又問:「然後是誰呢?」 先知還是回答說:「你的母親」 那人接著追問:「而後是誰呢?」 先知仍然說:「你的母親」 到第四次詢問時,先知才說:「然後是你的父親。」 《布哈里聖訓集》

54 誰懷著愛心侍奉在母親的腳下,誰就能進天堂。
(1) 愛父母: 穆聖曾說: 「天堂在母親的腳下。」 《奈薩儀聖訓集》 誰懷著愛心侍奉在母親的腳下,誰就能進天堂。

55 伊斯蘭較詳細地規定了孝敬父母的內容,首先像儒家一樣對父母的贍養和敬愛,並把孝敬父母同一個人的最終歸宿聯繫起來。
(1) 愛父母: 伊斯蘭較詳細地規定了孝敬父母的內容,首先像儒家一樣對父母的贍養和敬愛,並把孝敬父母同一個人的最終歸宿聯繫起來。 穆聖說:「誰虐待自己的父母或其中的一位,誰將來要進火獄。 」 《穆斯林聖訓集》

56 (1) 愛父母: 孝敬父母要時時用語言和行動感謝他們的恩德,時時為他們的幸福和健康祈禱,用溫和善良的語言跟他們交流。 「你的主曾下令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應當孝敬父母。如果他們中的一個人或兩個人在你的堂上達到老邁,那麼,你不要對他倆說『呸!』不要呵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你應當必恭必敬地服侍他倆,你應當說:『我的主啊!求你憐憫他倆,就像我年幼時他倆養育我那樣。』」 ( 古蘭 17:23-24)

57 (1) 愛父母: 伊斯蘭把孝敬父母看作僅次於拜主的功修,賦予了它極高的地位,要求人們把孝敬父母當作人道中的首要義務,甚至為了贍養雙親可以不參加捍衛宗教的出征。 有人問穆聖:「我要出征嗎?」 他說:「你有父母嗎?」他說:「有!」 穆聖說:「就為他倆奮鬥吧!」 《布哈里聖訓集》

58 (1) 愛父母: 雙親去世以後不斷地為他們祈禱,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有債務,替他們還,未完成的某些宗教功修,替他們完成;親近父母身後的其他親人,愛他們生前的好友等。

59 (2) 愛兄弟姐妹 : 「凡信士皆弟兄」(古蘭 49:10)
弟兄姊妹在伊斯蘭教中已超出了血緣 的範圍,伊斯蘭用信仰把不同種族、 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人組成了一個 統一的大家庭,彼此成了弟兄姊妹。 「凡信士皆弟兄」(古蘭 49:10) 因此,穆斯林的弟兄姐妹不光是血緣同胞,還有以信仰為紐帶結成的兄弟姐妹關係。

60 (2) 愛兄弟姐妹 : 伊斯蘭是符合人性的宗教,對人們自 然情感也特別尊重,每個人愛自己的 父母和同胞弟兄姊妹是人之常情,伊 斯蘭給予了充分的權利,讓人首先愛 自己在血緣上最親近的人,而後由近 及遠,推及全人類。 穆聖曾說:「你當愛你的母親、父親,弟兄姐妹,然後最親近的人,然後再最親近的人」 《布哈里聖訓集》

61 (2) 愛兄弟姐妹 : 伊斯蘭廣義上的弟兄姐妹是以信仰為 紐帶統成的親情,叫伊斯蘭的「弟兄 情義」,如同儒家的「悌」一樣。
穆聖曾說:「穆斯林是為自己的弟兄喜歡自己所喜歡的。 」 《布哈里聖訓集》 另外,「愛弟兄」還表現在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急他人所急,憂他人所憂。 穆聖說:「穆斯林相互愛護,相互依戀像一個軀體一樣,一個肢體得病,全身都呻吟。」 《布哈里聖訓集》

62 「他(真主)從你們的同類中為你們創造配偶,以便你們依賴她們,並且使你們相互愛悅,相互憐恤。 」
(3) 愛家小 : 在各種人際關係中,除了父母的恩重 如山外,對一個人來說最親的莫過妻 子兒女了。 妻子兒女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鍾愛的人, 妻子分擔著他的責任和義務的一半, 是他生活的依靠;子女是他生命的延 續和天倫之樂的源泉。 鑒於這種親骨連肉的關係,伊斯蘭命 令其信徒善待家人,愛護家人 。 「他(真主)從你們的同類中為你們創造配偶,以便你們依賴她們,並且使你們相互愛悅,相互憐恤。 」 ( 古蘭 30:21)

63 (3) 愛家小 : 伊斯蘭甚至將男人對妻子所做的任何 付出都看作是一項具有巨大回報的宗 教功修。
至於人對子女的愛,是無法抗拒的天 性和感情。伊斯蘭認為,疼愛子女不 僅是道義上的情懷,而且是責任和義 務。 穆聖曾說:「你們中最優秀的人,是最能善待妻小的人。 」 《伊本‧哈巴尼聖訓集》

64 (3) 愛家小 : 愛家小體現在給妻子兒女提供舒適, 營造寬鬆的生活環境,讓他們感到家 庭的溫暖與和諧。
丈夫應保護妻子的尊嚴,嚴守夫妻間 的隱私;妻子應體貼丈夫,守護他的 家產和榮譽,絕不因自己的過失讓丈 夫和家人失去尊嚴。

65 「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物配他,當孝敬父母,當優待親戚,當憐恤孤兒,當救濟貧民。」
(4) 愛窮難之人 : 《古蘭經》無數次提到了救助和善待 窮難之人和孤兒寡女的問題。 窮難之人包括家境貧寒、生計艱難、 逢凶遇難、遭受不幸的人,也包括出 門在外,雖然家境富裕即無濟於事的 旅客,還有失去家庭依靠的孤兒寡女。 「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物配他,當孝敬父母,當優待親戚,當憐恤孤兒,當救濟貧民。」 ( 古蘭 4:36)

66 (4) 愛窮難之人 : 窮難之人,應得到社會普遍的愛,社 會有責任承擔起贍養他們的義務。 因此,伊斯蘭將他們看作是施與「仁 愛」的對象。
伊斯蘭是一個講求實際的宗教,要求 用實際的東西給於他們真實的愛。 「天課」是實實在在拿出的錢財,施 與的對象就是窮難的人。

67 (5) 愛人類 : 伊斯蘭認為全人類是真主的被造物, 是真主的僕人。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 真主創造了信主者,也造了不信者, 他們具有同等的尊嚴。因此,伊斯蘭 號召人們相互敬愛。 穆聖說:「全人類是真主的家屬,真主最喜愛的人,是善待真主的家屬者。」 《百海蓋聖訓集》

68 (5) 愛人類 : 伊斯蘭認為全人類是真主的被造物, 是真主的僕人。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 真主創造了信主者,也造了不信者, 他們具有同等的尊嚴。因此,伊斯蘭 號召人們相互敬愛。 穆聖說:「全人類是真主的家屬,真主最喜愛的人,是善待真主的家屬者。」 《百海蓋聖訓集》 穆聖說:「你們沒有正信,直到對人仁慈」,他們(聖門弟子)說:「真主的使者呀,我們都是仁愛者!」他說:「仁愛不是一個人對他的同伴表示偏愛,而是普遍的愛。」 《妥伯拉尼聖訓集 》

69 「我只派遣你為全人類的報喜者和警告者。」
(5) 愛人類 : 對人類的愛是出於對真主的敬和愛,因為他們是真主的被造物。 穆聖還說:「為尋求真主的喜悅而愛他人者,已尊重了崇高威嚴的真主。」 《艾合麥德聖訓集》 基於這種關係,伊斯蘭的使命是針對全人類的,《古蘭經》的啟示也是給全人類的。 「我只派遣你為全人類的報喜者和警告者。」 (古蘭 34:28)

70 「我給予了阿丹的後裔尊嚴 。」 (5) 愛人類 : 伊斯蘭通過懲惡揚善來顯示真主對人類的愛,也要求穆斯林通過宣揚真主的旨意向同類顯示愛心。
伊斯蘭的宗旨是讓崇高的道德成為凝聚全人類的紐帶,使世界變成幸福的家園,使世人變成善良的人。 對人類的愛,表現在保護每個人的尊嚴,不管他具有什麼樣的信仰。每個人都是真主創造的一個生命,是神聖的。 「我給予了阿丹的後裔尊嚴 。」 (古蘭 17:70)

71 (5) 愛人類 : 從人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在血統上沒有貴賤之分,誰敬畏真主,誰是最優秀的。
有一次,一群猶太人出殯,當死者被抬過先知穆罕默德面前時,他主動地為死者起立,這時,有人對他說,死人是猶太人,先知說:「難道他不是一個生命嗎?」 《布哈里聖訓集》 誠然,在伊斯蘭看來,每個生命是寶貴的,神聖的,理應受到尊重和保護。

72 2. 愛自然的層面: 自然界包括動植物和生態,因為它們都是真主的被造物,應受到人類的關愛和保護。人類作為真主在大地的「代理人」,「愛自然」是他們義不容辭的義務。 (1)愛動物 (2)愛生態

73 (1) 愛動物: 每個動物都是一條生命,每一條生命都是真主的創造。 穆聖說:「誰不慈愛地上的(生靈),天上的(主)就不慈愛他。」
《妥伯拉尼聖訓集》

74 (1) 愛動物: 穆聖曾經說過:「有一個放蕩的女人,其行為嚴重觸犯了真主的法規,要遭到真主的懲罰,但她有一天偶然看到一條快要渴死的狗繞一口井在轉,頓生了仁愛之心,脫下自己的鞋子從井裏打上水來解救了那條狗的生命。由於她的這一善舉真主饒恕了她的一切罪過。同樣,有位女人將自家的一隻貓栓起來,既不給食,又不讓它自己捕食,讓貓遭受饑餓。由於這一惡行,這女人將入火獄。 」 《布哈里聖訓集》

75 (1) 愛動物: 「我派遣你,只為憐憫眾世界。」
伊斯蘭認為,真主派遣使者穆罕默德,除了向人類傳達真主的使命以外,還以此給世界帶來實實在在恩惠。 「我派遣你,只為憐憫眾世界。」 (古蘭 21:107 ) 也就是說,真主派遣穆聖來到人間,是為了給萬物顯示真主的「仁愛」,讓真主的陽光雨露照灑到包括動物界在內的物質世界。 穆聖說:「那怕對一隻麻雀,你們也要顯示仁慈。」 《聖訓百段》

76 (2) 愛生態 : 按伊斯蘭的觀點,人類的職責不在於征服或改造大自然。
自然規律是真主制定的,是永恆不變的,人只有服從自然規律,利用它去造福於自身,而不是通過改變自然規律和破壞自然法則來達到人類個人的目的。 伊斯蘭的意思是「順從」,即順從真主,它要求順從真主制定的一切人文法規和自然法則。因此,順從自然法規、與自然保持和諧是伊斯蘭的一大原則。

77 (2) 愛生態 : 真主創造萬物為人所用,人考慮的問題是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真主的恩惠,不至於破壞這些資源,因為各種資源是有限的。 「我以定量創造了萬物。」 (古蘭 54:49) 伊斯蘭嚴禁浪費資源,教法規定,即使一個人在河邊洗小淨,也不可用過量的水。同時,伊斯蘭提倡保護生態,優化生存環境。 穆聖說:「哪一位穆斯林栽了一棵樹,讓人和牲畜享用了它,那就是他的佈施」 《布哈里聖訓集》

78 參考: 丁士仁,《伊斯蘭的仁愛觀》 “God and Love” by Dr. Ahmad Shafaat

79


Download ppt "伊斯蘭 的 仁愛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