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高考作文全国卷与广东卷 对比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高考作文全国卷与广东卷 对比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考作文全国卷与广东卷 对比分析

2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 参考立意: 1、勇于承担风险 2、艺高亦需要胆大 3、经验技术可贵,勇气更佳 4、清除顾虑,勇于尝试 5、不计得失,专注做事

4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

5 参考立意: 考生固然可以写“遵守规则”,同时也可以从反面立意,谈“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在竞争中合作双赢”、“规则下的灵活变通

6 从学生角度立意:⑴困守规则不如大胆突破。⑵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⑶把规则当儿戏,就会毁掉游戏。 从裁判角度立意:⑴不守规则,不成游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⑵缺乏规则意识会漠视公平竞争。⑶有规则才能有自由。 综合立意:⑴与其指责违背规则不如努力完善规则。⑵既要遵守规则,也要突破并完善规则。⑶社会的进步需要对规则的质疑、挑战和推动。 1、由规则要求看,可写生活中人人需要遵守规则,规则是判定是非的标准。 2、从抱住转身双双通过看,可写面对生活中的矛盾,需要有创新意识去解决问题。 3、从规则的合理性和打破规则看,有些规则未必合理,需要有勇气有智慧去打破。

7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8 参考立意: 小陈:亲情的另类解读;这也是一种亲情; 老陈:责任意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 警察:树立榜样的意义;树立榜样要把握度

9 2013年广东卷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0 关于材料的内容: 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捐助”与“受助”。围绕这个核心内容,具体可以梳理出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富翁捐助贫困家庭;第二,家庭一感激地高兴地接受捐助;第三,家庭二犹豫地接受捐助,但声明偿还;第四,家庭三谢富翁好意,拒绝了施舍。这直接影响到评分标准的把握,一定要把它记好,我们对这个材料内容的梳理,整体就是在“捐助受助”这四个字里头。

11 关于材料的含意 第一个含意:是含有了慈善的意思。 第二个含意:是关于接受慈善的心态。第一种心态,就是受资无报。第二种心态,那就是受资必还。第三种心态只谢不受。 第三个含意:就是富人与穷人的关系。由贫富的话题可以引申出很多角度,比如,论富人应该怎么做,富人你应该怎么捐,富人你为什么要捐,穷人你应该怎么做,穷人你应该怎样接受捐,穷人你应该怎样处理好与富人的关系,等等,

12 基本符合题意: 白手起家的 慷慨 帮助 骨气

13 2014年广东卷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4 内容: (1)、黑白照片唤起记忆;黑白照片与家人分享;
(2)、数码照片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会稀释记忆;数码照片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3)、黑白照片唤起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照片稀释记忆,但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

15 含意: 照片是时代技术的载体,记忆是人类的情感、心理感悟,所以由照片可以联系到“科技与人生”、“科技与生活”、“科技与时代发展”、“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体验”、“科技发展与人的心理变化”等。

16 符合题意: 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感”、“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写作中用的材料是具有类比关联的论据或事例也符合要求,如围绕“书信与电子邮件(快与慢)”、或“文本阅读和网络阅读(多与少,快与慢)”来谈“人的记忆/情感”、“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注意:仅指出“书信与电子邮件”和“黑白与数码”相似还不行,还要阐释“书信与电子邮件”与人的情感传递方式的关系或谈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17 基本符合题意 只在开头、结尾、文中个别部分提一下“照片/科技”,主体部分与“照片/科技”无关,或者仅谈“照片/科技”,没有联系到两个基本点之一,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在三等给分。

18 偏离题意 离开“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感”、“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只抓住“唤起记忆”、“值得珍藏的点滴可能被稀释”,而不联系“照片/科技”。 从材料中引申出来不具有材料内涵的事物或概念,如:黄金与生铁(贵与贱)、乌龟与兔子(快与慢)等。

19 2015年广东卷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 参考立意: 1.认识自然的远与近; 2.亲近自然(文中应结合对自然认识的远与近来写); 3.多途径感知自然; 4.到自然中去体验,远亦可变近; 5.借助现代科技,好好体验自然; 6.远处亦可"体验"自然,触摸自然的真谛; 7.“书”上得来的“自然”未必“远”; 8.“自然”真相难穷尽; 9.接近“自然”的真相,靠什么。

21 信息时代,每天人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阅读途径,获得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掌握过去难已想象的丰富资讯。有人担心,消遣性的阅读占据了人们主要的阅读空间,经典著作,阅读的人越来越少了;也有人释然,认为只要是阅读,都是帮助人们了解世界,丰富生活的有效途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 关于材料的内容: 1.在信息时代,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人们的阅读内容、阅读量都大大增加。
2.人们的阅读以消遣性阅读为主,对经典的阅读少了,这令人担心。 3.阅读就是了解世界、丰富生活的途径,无论读什么都是可取的。

23 关于材料的含意: “阅读”是指人们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题目中的“阅读”泛指各种形式、内容、目的的阅读。既可以指借助各种电子媒介的阅读,也可以指传统的纸质阅读;既可以阅读传统纸质媒体刊登的内容,也可以阅读互联网上以各种形式发表的文字、图片等内容;既可以指为了消遣而进行的阅读,也可以指为了学习或某种需要而进行的阅读。

24 符合题意: 只要围绕“信息时代与阅读”来谈,无论是谈信息时代的阅读内容,或是谈信息时代的阅读途径(方式),或是谈信息时代的阅读作用,或是谈信息时代的阅读数量,或是谈其它有关信息时代与阅读的方面,均属于符合题意;无论是谈“担心人们的阅读以消遣性阅读为主,对经典的阅读少了”,还是谈“阅读就是了解世界、丰富生活的途径,无论读什么都是可取的”,或谈其它的观点,均属于符合题意。

25 基本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在开头、结尾或文中其它部分提及一下“信息时代与阅读”,主体部分与“信息时代与阅读”无关;或者仅仅谈“信息时代”,没有谈“阅读”;或者仅仅谈“过去的阅读”,而没有谈“信息时代的阅读”;或者仅以材料为由头,全文谈“信息”“互联网”等,均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26 偏离题意: 离开“信息时代与阅读”,而谈“选择”“时代”“经典”“辩证”“多角度看问题”等,属于偏离题意。 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某个词语,如“时代”“担心”“释然”等,而不能联系 “信息时代与阅读”,属于偏离题意。


Download ppt "高考作文全国卷与广东卷 对比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