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课程改革风起云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课程改革风起云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课程改革风起云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介

2 -----罗素 教育是通向 新世纪的钥匙 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驱动力

3 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认为 “20世纪是一个追赶性竞争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角逐性竞争的世纪”。

4 从总体上说,全球化要求每个国家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参与世界经济关系的发展。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特殊的优势”可以是廉价的劳动力,也可以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最重要的却是国民的创新能力。脑矿跟石矿比,不仅会产生高增值效应,而且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

5 “世界经济的一个冒出头来的、异常分明的特征就是:将来要靠智力去赢得。”
(报告《重建通往机会之路》 )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教育改革浪潮 美国:《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 提出“高质量教育”的概念和
目标,并建议:①开展个性化教育 ②实施公平教育 。美国“先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

7 教育总统老布什签署《全美教育目标》、《美国2000年教育规划》 克林顿提出《克林顿总统的教育计划》
现任总统布什发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报告 通过一项法案,投入240亿美元加大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 教育改革,总统接力。美国的教育改革扎实、持久,上下一条心,强劲的美圆支撑。

8 美国兵,打伊回家探亲,高中数学、科学教师,多学科教师,33岁。
高素质的兵,士兵服是高科技系统,通信、定位、防弹、空调。

9 ③重视作为国民所必须的基础性和基本性素养,并充实个性化教育; ④加深国际理解,并确立尊重本国文化和传统的态度.
1989年日本中小学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 ①培养具有丰富心灵和坚强意志的人; ②培养自学欲和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③重视作为国民所必须的基础性和基本性素养,并充实个性化教育; ④加深国际理解,并确立尊重本国文化和传统的态度. 北美、欧洲、东亚为适应新世纪新时代的发展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包括高中课程改革。此外,还有法国、英国、俄罗斯、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转型和发展的目标。

10 世界教育改革的走势: 教育平等、个性化教育、全面素质发展、创新精神和能力、终生学习、责任感、师资素质提升、追求新时代的公平、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目标。

11 教育部王湛指出: “我们必须看到,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

12 1999年, 国务院批转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
——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

13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吹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

14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 “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5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政府行为。
正式启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6 基础教育课程的 方案与目标

17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 造就新型公民 提高公民道德,培养社会责任感;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 培养环境意识;
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 养成和谐的个性。

18 结构系统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
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19 1、转变课程功能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应试教育造成我们教师心目中的“知识情结”根深蒂固,“目中无人”,“知识就是力量”(只有能够产生知识的知识才是力量)。

20 传授知识 转 变 课 程 的 功 能 新课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掌握”知识与技能”,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新型公民.

21 2、重建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2 3、更新课程内容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杨振宁教授在香港的一次演讲中谈到,如果把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按照从0~100分来划分的话,中国人处于71~96分之间.不是最差,也不是最好.因为中国的教育哲学较强调狭窄的专业,中小学课程极端地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把学生局限在”科学世界”里,忽视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世界著名数学大师、菲尔茨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丘成桐对中国目前中学阶段盲目追求“奥数金牌”数目的现象进行了炮轰。他说自己教过好几个得过奥数金牌的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的学问太狭窄,考试有能力,思考没能力,甚至都不能毕业。他认为,让孩子去参加奥数班做些题目,作为约束贪玩孩子的一种手段可行,但不能作为强化训练。“国外做奥数的学生都是因喜欢而去做,没有系统的训练。中国现在很多学校应对奥数比赛的训练方法,把学生好奇心都扼杀了。”

23 美国学者考夫曼《教育的未来》 21世纪的教育内容: 接近并使用信息(包括电脑数据库) 培养清晰的思维(包括创造性思维)
有效的沟通(包括公开演说) 了解人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科学) 了解人与社会(包括社会科学) 个人能力(包括学习方式和策略)

24 当前中学语文课程与教材 的“八多”与“八少”
政治性多了一点,文学性、文化性、人文性少了一点。 统一性、标准化多了一点,个性、多样性少了一点。 学院气多了一点,生活气息、时代气息少了一点。 官僚气、中央味多了一点,民间气息、地方味少了一点。

25 对崇高追求、牺牲精神的歌颂多了一点,赞美生活的美好、品味世俗生活的乐趣少了一点。
强调文笔写法(形式)多了一点,对文章情感(内容)的关注少了一点。 强调阅读能力的训练多了一点,关注培养阅读的兴趣、阅读的热爱少了一点。 对考试作为主要评价方法的强调多了一点,对其他评价方法的使用少了一点。

26 4、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习方式:既能接受学习又能探究学习,既能动眼动耳又能自己动手实践,

27 5、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过程性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记录袋评价,阅读记录,作文初稿、修改稿、定稿,朗读录音等.2。考试要改革。

28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9 几点突破 学科重建 综合实践活动 1、促进课程综合化
课程结构反映了教育者的年轻一代素质结构的理解。分科主义造成我们教师深深的“学科情结”。“均衡性”:保证学生个性和谐、全面的发展,除了学科课程语文、数学等,还要设综合课程科学、艺术、品德和生活(社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减少学生发展中的“过渡障碍”。“综合性”: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综合课程(科学、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选择性”:三类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 各国普遍重视科学课程、技术课程、艺术课程。

30 三类课程 学科课程:语文、数学、外语 综合课程: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艺术、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艺术、科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

31 英国课程门类: 语言、数学、自然科学、 人文和社会科学、艺术、 经济与技术、企业管理.

32 2、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 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充分利用。 广泛的课程资源。
本次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对话、互动、讨论、交流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不断生成新知识,互教互学。教<师说>"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质疑,敢想敢猜,标新立异,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出多种假设和预测,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问题”8减6是2 ,8加6也是2,有这种可能吗?请加以证明.”数学上既然没有这种可能,那在生活和自然中肯定有这种可能. 教师的任务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如果不是去帮助,那至少不要妨碍学生的个性形成.

33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师说》 问题“8减2是6,8加2也是6,有这个可能吗?”

34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美国教育家史密斯讲故事:”把一匙鱼肝油灌入牧羊小狗的喉咙,小狗总是挣扎,有一次鱼肝油打翻了,它就舔起那匙来.对照我们的教育方法,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35 3、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学生的评价: 基础性发展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能力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评语的写法:

36 教师的评价 职业道德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交流与反思
1.叶老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2. 爱默生说”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美国一个老师的教学日记:“她跟学生谈话,专注看,记笔记,某某你昨天的生日PARTY过得愉快吗?某某,你外婆的要最近好点了吗?学生每人都有一部情感接收雷达,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3.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能力。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4。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

37 叶圣陶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爱默生说:“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38 学校的评价 学校领导 制度与管理 教学研究 文体活动
学校领导的正确教育观念,特色学校,管理制度创新(评价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文体活动活跃且有特色.傅道春要校长班48位校长用简笔画自己的学校.”人”,12人;”学生”4人;”学校的主体是什么?””学生.”画”社会环境”、“学校特色”越来越少.

39 4、调整课程政策 ★ 改革多年来国家大一统设置课程的状况。 ★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政策。 ★ 促进地方、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的发展。
★ 改革多年来国家大一统设置课程的状况。 ★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政策。 ★ 促进地方、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的发展。 ★ 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 世界课程改革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集权的要分权,如德国、日本和法国;分权的要集权,如美国、英国。课程管理走向权力分享。

40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及实验准备工作 (一) 现状调查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及实验准备工作 (一) 现状调查

41 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42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 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3 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 85.4%的学生及78%的社会公众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44 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 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 政治、物理、数学、外语 数学、物理、外语、化学 政治、历史、美术、数学
最喜欢的 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 最不喜欢的 政治、物理、数学、外语 压力很大的 数学、物理、外语、化学 实用性最差的 政治、历史、美术、数学 内容偏多的 数学、物理、政治、历史 内容太难的 物理、数学、化学、外语

45 (二)国际比较

46 各国关注的高中生 “新基础学力”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公民责任与全球视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

47 有丰富知识、有生存能力、 有创新精神、有艺术修养、 有健康体魄、有责任感、 有个性的人 各国认同的”高中生形象”
日本要塑造的高中生形象:自立的个体 ,共生的精神,领袖的气质.

48 当前世界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使命是:
使每一所学校成功, 使每一位学生成功。

49 在课程方面呈现 以下几个趋势:

50 (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
法国 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中》,1998年)

51 法国的“共同知识和能力基石”: (1)表达,包括法文、艺术实 践、外语和数学; (2)关于人的知识,包括历史、 文学、人文地理、艺术等;
(3)关于世界的知识,包括物理、 化学、生理学、技术等 法国基础教育强调“共同知识和能力基石”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学者费里认为, 这种“共同知识和能力”包括三个方面:(1)表达,包括法文、艺术实践、外语和数学,旨在使学生获得基本语言的使用能力;(2)关于人的知识,包括历史、文学、人文地理、艺术等,旨在使学生了解人类生活的多种历史;(3)关于世界的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理学、技术等,旨在让学生掌握自然与生命科学的基本应用方法。

52 美国大学要求高中生要掌握的七种基本学习技能: 阅读能力、说听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使用电脑能力
美国高中开设的七门基础学科: 英语、艺术(艺术·表现活动科)、数学、理科、社会科、外语 1988年,英国颁布《教育改革法》,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规定中小学必须开设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是英语、数学和科学,基础课程是现代外语、技术、历史、地理、美术、音乐和体育。

53 (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美国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2001年10月)

54 家政(包括烹饪、缝纫、采购、儿童管理、预算) 工艺(包括木工技巧、模型制作、铸造、金属工艺)。
美国职业化课程: 家政(包括烹饪、缝纫、采购、儿童管理、预算) 工艺(包括木工技巧、模型制作、铸造、金属工艺)。

55 瑞典6类专业学习计划: 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活动; 看护、社会服务和消费教育; 经济、商业和办公室工作; 工业、贸易和工艺; 技术和自然科学; 农业、林业和兽医。

56 德国 把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对自己未来发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同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巴伐利亚等州课程纲要草案,2000年)
印度 将教育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将教育与工作世界相联系。(2000年11月印度政府:《全国课程框架》)

57 (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 法国 英国 日本 个体化帮助 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 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 设计与技术 信息和交流技术
综合学习 日本 信息科 综合学习

58 (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瑞士 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日本 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

59 (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 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60 德国 学校把第12、13学级(相当我国高二、高三)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个人的课程表; 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

61 (6) 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各国实行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主要包括: 课程说明 选课指导手册 专职咨询员 辅导员制度 同学合作计划

62 (7)实行学分制。 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分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 我国是实现“学年学分”制

63 (三) 普通高中课程 方案介绍

64 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2.普通高中培养目标 3.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4. 课程结构 5. 课程内容 6. 课程实施与评价

65 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66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注意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高中的任务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67 2. 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教育从“精英主义”走向“大众主义”!

68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69 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70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71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面向世界的视野和与其他国家、民族交往的能力。

72 3.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73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4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75 4.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 科 目 模 块

76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数 学 科 技 术 艺 语 文 外 物 理 化 生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政 治 历 史 地 美 体育与健康 音 乐
语言与 文学 人文与 社会 体育与 健康 综合实践 活动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略)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77 各科目内容结构展示

78 语文 语文 1 语文 2 语文 3 语文 4 语文 5 必修 小说与戏剧 闻与传记 诗歌与散文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选修系列

79 数 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必修 选修系列 数学 1 数学 2 数学 3 数学 4 数学 5
数 学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 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必修 数学 1 数学 2 数学 3 数学 4 数学 5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选修系列

80 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
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 必修 英语 1 英语 2 英语 3 英语 4 英语 5 系列1 系列2 选修系列

81 历 史 历史 1 历史2 历史3 选修模块 必修模块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 史 历史 1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 历史2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历史3 探索历史 的奥秘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 选修模块 必修模块

82 地 理 必修 模块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选修模块 海洋地理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 自然灾害 与防治 城 乡 规 划
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口与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必修 模块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 自然灾害 与防治 宇宙与地球 海洋地理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选修模块 从”知识能力”切入

83 物 理 必修模块 物理 1 物理 2 系 列 1 系 列 2 系 列 3 选修系列 机械能和能源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
物 理 机械能和能源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 运动规律 必修模块 物理 1 物理 2 系 列 1 系 列 2 系 列 3 选修系列

84 化 学 必修模块 化学 1 化学 2 选修模块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基础
化 学 必修模块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 1 化学 2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选修模块

85 生 物 分子与细胞 遗传与进化 稳态与环境 必修模块 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科学与社会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选修模块

86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 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 信息获取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与社会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 选修模块

87 通用技术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电子控制技术 简易机器人制作 现代农业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 汽车驾驶与保养
结构与设计 流程与设计 系统与设计 控制与设计 技术及其性质 设计过程 设计的交流 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必修模块 电子控制技术 简易机器人制作 现代农业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 汽车驾驶与保养 建筑及其设计 服装及其设计 选修模块

88 美 术 美术鉴赏 绘画•雕塑 设计•工艺 书法•篆刻 现代媒体艺术 选修 系列 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89 音 乐 音乐鉴赏 歌 唱 演 奏 创 作 音乐与舞蹈 音乐与戏剧表演 选修模块 从上述6个模块中任选2-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90 艺 术 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 艺术与 生活 系列 艺术与 情感 系列 艺术与 文化 系列 艺术与
艺 术 生活中的音乐 身边的设计 身体表达的艺术 戏剧创编入门 音乐的情感表现 视觉语言表达 舞蹈即兴表演 戏剧表演基础 艺术与 生活 系列 艺术与 情感 系列 民族民间音乐 图形的奥秘 舞蹈与服饰 中外戏剧欣赏 艺术与 文化 系列 艺术与 科学 系列 音乐与科学 材料与造型艺术 乐舞与身心健康 影视特技 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

91 体育与健康 田径运动 球类运动 体操类运动 新兴运动 选修系列
民族民间体育 冰雪或水上运动 新兴运动 健康教育专题 选修系列 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学分。

92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数 学 科 技 术 艺 语 文 外 物 理 化 生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政 治 历 史 地 美 体育与健康 音 乐
语言与 文学 人文与 社会 体育与 健康 综合实践 活动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略)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1。关于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的构建是高中阶段促进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举措.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世界是整体的。过于强调分科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分割,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规定每一学年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强调了综合能力的培养,防止陷入学科本位,避免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关于科目:各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12-13个科目(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技术),(艺术)或(美术+音乐);科目的设置是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的重要途径,对原有的高中科目做出了新的调整,新增了技术和艺术,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课程上的支撑. 3。模块的设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是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每一个科目在构成上的重大改变。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性,社会生活中的新问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可以随时介入课程;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和及时调整。(有点象打麻将)

93 关于学习领域 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 数学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人文与社会 科学 体育与健康 技术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体育与健康 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艺术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台湾课程结构) 七大“学习领域”的内涵如下: 语文 包含汉语、外国语文等,注重对语文的听说读写、基本沟通能力、文化与习俗等方面的学习。 健康与体育 包含身心发展与保健、运动技能、健康环境、运动与健康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学习。 社会 包含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社会制度、道德规范、政治发展、经济活动、人际互动、公民责任、乡土教育、生活应用、爱护环境与实践等方面的学习。 艺术与人文 包含音乐、美术、表演艺术等方面的学习,陶冶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想像与创造的人文素质,并积极参与艺术和文化活动。 数学 包含数、形、量之基本概念与运算,日常生活中数、形、量之应用问题,与其他学习领域的联结、解题过程、推理思考、创造能力,以及与自己或他人沟通数学内涵的能力。 自然与科技 包含物质与能、生命世界、地球环境、资讯科技等的学习、注重科学及科学研究知能,培养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情操及善于运用科技与资讯的能力,并能于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 综合活动 包含辅导活动、团队活动及运用校内外资源独立设计之学习活动。 《总纲纲要》规定,语文学习领域占总课时的20%一30%;其余六个学习领域各占10%一15%。 “学习领域”的倡导基本上埋葬了传统的分科教学的制度,大大减少了学科门类。而借助“学习领域”的“综合学习”,既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统整,又有利于减轻学业负担。应当说,我国台湾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是相当大的。

94 台湾的七大“学习领域” : 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科技、综合活动

95 德国3个课业领域: 语言—文学—艺术, 社会科学, 数学—自然科学—技术 .

96 设置学习领域 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
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避免并学科目过多,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97 关于科目 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 艺术(或音乐、美术)等12-13个科目; 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

98 关于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

99 模块的设置 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
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 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100 课程设置与学分

101 选修II学分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选修I学分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国家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选修II学分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 外语 数学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历史 6 地理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信息技术 4 通用技术 艺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 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每个学期分两段安排(小学期),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每学年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明,可获得2学分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I中至少获得22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学生上满在校的所有课时,考试合格最多可获得约180学分。

102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 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 11周。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103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每学年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104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

105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I中至少获得22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学生上满在校的所有课时,考试合格最多可获得约180学分。

106 语文科学分 必修5个模块10学分,基本学业; 建议任意选修4个模块8学分,共计18学分; 建议再任意选修3个模块6学分,共计24学分。

107 5.“课程内容” 选择和编制课程内容的原则:

108 (1)时代性 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基础性 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3)选择性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109 6.“课程实施与评价”

110 (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 为便于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减少学生并学科目,保证学生集中有效地学习,学校将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一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 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

111 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学生可跨班级选修;
高三下学期,学校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

112 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
教师会上必修课是不够的,还要开设选修课!

113 (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应在学生选课前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 选课是一门科学,不是到超市购物那么简单!

114 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学校要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115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116 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和指导网络。

117 (4)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118 为保障高中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语文课比较有作为.

119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

120 学校课程既可以由学校独立开发或联校开发,也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121 (5)改革评价制度

122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中教育质量进行监测。

123 新课程的 实验与推进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

124 1、实验目标与任务 全面检验并进一步修订完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探索不同条件下实施新课程的途径,为新课程的推广积累经验 首批的四个省,条件各异,有代表性。东西部,大小省,沿海与内陆,发达与欠发达。

125 促进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和课程建设能力的提高,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与高中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126 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特别是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通过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27 2、实验的组织与领导 在各省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

128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 学校是新课程实验的基地 校长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第一责任人 广大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参与者

129 要建立样本学校联系制度,形成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通过实验使每一所学校逐步建立起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

130 3、重点工作 ①新课程培训 实验省全面负责本省新课程培训工作,确保全体高中教师、校长、各级教研员、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师范院校的相关人员参与新课程培训,坚持“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131 ②教材管理与课程资源建设 教材的选用必须严格遵循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坚决杜绝教材选用中的不正之风,打破教材选用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132 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校内外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各种课程资源,建立高中校际间交流与共享的制度,鼓励与职业学校、中专中技、技术学院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信息资料、师资、设备、场所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芬兰开设”汉语“选修,请大学相关专业教师来上课。

133 ③学校课程实施与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充分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精神,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

134 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渐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规划未来。教师要以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指导和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课程。教师应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通过对话、协商,达成共识。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固定而长久的联系。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适时调整学校的课程设置方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

135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高中实际状况,在普通高中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推进新课程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每一所高中学校都要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获得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并逐步建立完善的制度。

136 ④评价与考试改革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探讨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

137 建立学校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的互动与促进机制,引导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学校组织与管理、课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学校环境与办学条件以及学校与社区等方面进行经常化、制度化的自我评价。

138 4、保障措施 保证课改经费。设立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用于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实验推进等各项工作。

139 加强专业支持和难点重点工作 的研究。实验省要根据实验工作的需要成立有关的专题研究组,为实验工作的推进提供专业支持,同时充分发挥各级教科研部门、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导、服务作用。 对实验工作中的难点、重点,要加强实验省际、校际的交流与研究,加强专业网络的支持,形成合力,集体攻关。

140 加强舆论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争取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社会环境。

141 积极推进高考改革。教育部将成立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组,在各实验省(区)提出的高考改革建议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思路。

142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一、积累与运用 1。名言名句 2。名著:《西游记》《水浒传》……5部 3。语言运用 二、阅读
1。文言文记诵、理解大意 2。现代文阅读理解 三、写作

143 说明:语基知识(字形、词语运用、语病、修辞、连贯)在主观表述题、作文中考查,语音是阅读所必须解决的前提。
高一打好底子:增加阅读积累、语言表达规范。

144 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

145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

146 谢谢大家的 鼓励!


Download ppt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课程改革风起云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