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輕安 輕者輕快,安者安樂,這是禪定時使身心得到輕適安穩的境界。 論曰:「安謂輕安,遠離粗重,調暢身心,堪任為性,對治昏沉,轉依為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輕安 輕者輕快,安者安樂,這是禪定時使身心得到輕適安穩的境界。 論曰:「安謂輕安,遠離粗重,調暢身心,堪任為性,對治昏沉,轉依為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輕安 輕者輕快,安者安樂,這是禪定時使身心得到輕適安穩的境界。 論曰:「安謂輕安,遠離粗重,調暢身心,堪任為性,對治昏沉,轉依為業。」

2 行捨 行是行蘊中的行,捨是捨棄,捨棄行蘊中的惛沈掉舉,令心平等正直。
論曰:「精進三根,令心平等正直,無功用住為性,對治掉舉,靜住為業。」即由不放逸心除去雜染,令心寂靜而住,處於平靜的中庸狀態。

3 不放逸 放者放蕩,逸者奔逸。 論曰:「精進三根,於所斷修,防修為性,對治放逸,成滿世出世間善事為業。」 也就是於五欲六塵心不希求,對治放逸。

4 不害 害者損害、戕害。 論曰:「云何不害?於諸有情不為損惱,無瞋為性,能對治害,悲愍為業。」 不害相當於慈悲,與人以樂,拔人以苦。

5 煩惱心所 六位心所的第四位,是煩惱心所。 煩者煩擾,惱者惱亂。煩擾惱亂人心者,稱為煩惱。
煩惱心所有六:貪、瞋、癡、慢、疑、惡見,此六者又稱為根本煩惱心所。

6 根本煩惱心所~ 貪 貪是貪欲,非義而取、心無厭足,曰貪。 論曰:「於有有具染著為性,能障無貪,生苦為業。」
世人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求種種欲樂,貪是愛、欲的同義語,是無貪之反。

7 根本煩惱心所~ 瞋 瞋者瞋恚,逆境當前,妄動無明。
論曰:「必令身心熱惱,起諸惡業。」所以瞋心起時,對家人眷屬、乃至眾生,心生憎惡,輕則惡聲詬罵,重則刀杖相向,甚至於伐城伐國,莫不由瞋心而起。

8 根本煩惱心所~ 癡 癡是無明的異名,無明者,迷昧不覺,起諸邪見,不辨是非,謗無因果。
論曰:「謂於諸事理迷闇為性,能障無癡,一切雜染所依為業。」 一切雜染惡法,皆依無明生起,這就是眾生生死輪回的根本。

9 根本煩惱心所~ 慢 慢者驕傲,自以為處處優於他人。 論云:「云何為慢?持己於他,高舉為性,能障不慢,生苦為業。」
慢也就是輕舉憍揚,不知謙卑,輕蔑他人。慢可開為七種,此處從略。

10 補充:貢高我慢 貢高,即是比較分出人我是非。達磨祖師在出家前曾說道:【世間人我最高】,和人不斷比較高下,所以稱貢高;《大毘婆娑論》及《俱舍論》中,都曾列舉慢有七種:

11 補充:七慢 1、慢:對於劣於自己之人,認為自己較 殊勝,而起高慢之心。 2、過慢:對與自己同等之人,硬說自己 勝過對方;對勝過自己之人,
亦偏說對方與自己同等。 3、慢過慢:對勝過自己之人,起相反之 看法,認為自己勝過對方。

12 4、我慢:於五蘊(色、受、想、行、識) 假和合之身,執著我,恃我而起 慢;內執有我,則一切人皆不如 我;外執有我,則凡我所有,皆 比他人所有的高上。 5、增上慢:於尚未得道開悟,自認已經證 得。

13 6、卑慢:對於極優越之人,卻認為己僅稍劣 於其人;或雖已完全承認他人之高勝 ,而己實卑劣,然絕不肯虛心向其人 學習。 7、邪慢:無德卻自認有德。反說:「佛菩薩也 不過如此」,不信因果,毀謗三寶。

14 補充:大海十相 與我慢心相反的有大海心,於佛教中有謂「大海十相」,指大海所具有之十種德相;舊《華嚴經》比喻菩薩修行而得入於佛之智海,即:

15 (1)次第漸深,比喻菩薩修行,漸 次而進,如大海由淺而深,如入佛智海,能成就大願。
(2)不受死屍,比喻菩薩修行,如大海不受死屍,離諸染垢,入佛智海,獲功德清淨。

16 (3)餘水入失本名,比喻菩薩修行,如流入大海中所有之水,如雨水、溪水、湖水等皆失其本名,而獲平等功德,捨離原具之假名。

17 (4)普同一味,比喻菩薩修行,如大海雖納百川,卻同一鹹味,喻眾生同有佛性,同一解脫,同一因果,獲無差別功德,與佛如來同一體相。

18 (5)無量珍寶,比喻菩薩修行,猶如大海,種種諸寶皆悉含藏,且可將此無量珍寶,利益眾生,獲廣大無量方便。

19 (6)無能至底,比喻菩薩修行之佛法深難見底,如入佛智海,獲甚深功德,利益眾生。
(7)廣大無量,喻菩薩修行,如大海之廣,如大海之無量,以廣大之覺慧,觀察諸法,無有窮盡。

20 (8)大身所居,比喻菩薩修行,有大智慧,大神通乃至大慈悲之類,無非聖法所含攝,猶如大海,一切鯤鯨大身之類,咸依之而居,菩薩入佛智海,獲住一切功德,以無量之大身,現廣大莊嚴。

21 (9)潮不過限,喻菩薩修行,有守有戒,如法受持,不得逾越,猶如海潮,朝夕往來,不過其限。

22 (10)普受大雨,比喻菩薩修行, 如大海普受如來大法雲雨,並無厭足,且萬流大雨入於大海,而海水亦不增不減,猶如來所說之法,盛演圓常,平靜清淨,不生不滅,眾生諸佛同一覺源,曾無有異。

23 根本煩惱心所~ 疑 疑者信之反,對真理懷疑不定。 《識論》云:「謂於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不疑,善品為業。謂猶豫者,善不生故。」
疑也就是對於三寶的功德,四諦的真理,因果的能力,都猶豫不信,所以能障不疑善品為業。

24 根本煩惱心所~ 惡見 《識論》云:「云何惡見?於諸諦理,顛倒推求,染慧為性,能障善見,招苦為業。」 即不正確的見解,此又稱邪見,此有五種:

25 一者薩伽耶見:譯曰身見,即是我見,這是一種外道的見解,認為五蘊實有,執此為我,而生種種謬誤的見解。
二者邊見,即計度我為死後常住不滅者,或於我見上執常執斷。

26 三者邪見,否定因果善惡的見解。 四者見取見,即固執己見,互相鬥爭,故以一切鬥爭所依為業。 五者戒禁取見,認為持牛戒、狗戒、雞戒,是生天證果之因,這稱為非因計因。


Download ppt "輕安 輕者輕快,安者安樂,這是禪定時使身心得到輕適安穩的境界。 論曰:「安謂輕安,遠離粗重,調暢身心,堪任為性,對治昏沉,轉依為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