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學習目標: 東漢末年的動亂 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的政局 西晉的統一與分裂 北方的分裂與統一 東晉南朝的政治遞嬗 大分裂時代的歷史特徵

2

3

4

5 P38

6 五胡十六國時期,氐人前秦苻堅曾統一北方,卻因肥水之戰戰敗,又分裂,最後為北魏所統一
P39 北方 統一 統一 統一 統一

7 P38

8 P38 影響

9 P38 張角,自稱「大賢良師」,藉「太平道」起事,徒眾頭綁黃巾,時人謂之「黃巾賊」 影響

10 黃巾之亂(西元184年) 袁紹殺盡宦官 (西元189年) 董卓挾制東漢獻帝 (西元189年) 討伐董卓和群雄割據 (西元190年) 東漢名存實亡 (曹丕篡位) (西元220年滅亡)

11 課文整理 赤壁之戰 時間: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 曹操率大軍南下,謀統一中國,被孫吳和蜀漢的聯軍打敗 影響: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12 P38 P39

13 三國鼎立 A.曹魏-華北 B.蜀漢-四川 C.孫吳-江南
P41 三國鼎立 A.曹魏-華北 B.蜀漢-四川 C.孫吳-江南

14 三國時代的政權演變

15 西晉建立 曹魏滅蜀漢 司馬炎(晉武帝)篡曹魏,建立『晉』 晉滅孫吳 (280A.D.)完成統一

16 P39 1.曹魏滅蜀漢 2.司馬炎(晉武帝)篡曹魏,建立『晉』 3.晉滅孫吳 (280A.D.)完成統一

17 P39

18 P39 P40

19 P40

20 P40 P41

21 P41

22 課文整理 北魏統一 淝水之戰後,鮮卑族拓跋珪乘機復國 傳至拓跋燾(太武帝)統一北方 傳至孝文帝,從平城遷都至洛陽,全面推行漢化

23 拓跋燾(太武帝) P41 六鎮之亂

24 P40

25 P40

26 P41

27 P41

28 P42

29 P42 土斷政策的結果 A.政府財政收入大增 B.不少僑人隱入田莊,成為世族奴客 C.消除北人與南人的隔閡對立

30 P42

31 東晉政治的困局 荊州、揚州之爭(中央與方鎮的衝突) 僑姓與吳姓之衝突 士族壟斷經濟方面的利權,百姓困頓,時為野心家所利用,發起暴動
士族無意恢復故土,野心家常利用「北伐」作為奪權的手段

32 南朝 均為軍人鎮將奪權開國 後繼者多昏庸無能 起用寒門典掌機要

33 P42

34 P42

35 P42 荊揚對立 僑姓與吳姓之衝突

36 西魏宇文泰的圖強 用漢人士族蘇綽進行政治制度之改革: 中央政府建立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即隋唐時代的六部 規定「墨入朱出」的公文程式
創立兵農合一的「府兵制」

37 P42 P43 東強西弱

38 P43

39 P43

40 漢末到魏晉南北朝的變亂 時代 事件 原因 結果 東漢 黨錮之禍 太學生批評時政、攻擊宦官 遭到宦官迫害 黃巾之亂 民間以武裝暴動反抗政權
亂平。形成州郡割據 西晉 八王之亂 宗室之亂 晉王朝元氣大傷 永嘉之禍 匈奴人起兵 劉淵攻陷洛陽 懷帝被俘 北魏 六鎮之亂 北方六鎮鮮卑人對中原漢化政策不滿 後續一連串亂事後,北魏分裂為東西魏 南朝梁 侯景之亂 侯景起兵 南朝士族遭受嚴重的打擊

41 魏晉南北朝大事紀 東晉 五胡十六國 魏 東漢 淝水之戰 永嘉之禍 赤壁之戰 齊 梁 陳 前秦 東魏 西晉 北齊 吳 蜀 西魏 北周 宋 隋
北魏 西魏 北周 前秦 淝水之戰 永嘉之禍 赤壁之戰

42 東漢以來的政治演變 五胡十六國 三國 赤壁之戰

43 東漢外戚、宦官與豪族的纏鬥 由來:東漢自和帝後,皇帝多年幼即位 母后臨朝 外戚專政 幼主年長 與宦官合作 誅殺外戚 幼主嗣立 皇帝駕崩
宦官得權

44 黨錮之禍 課文整理 時間:第一次 東漢桓帝延熹九年(166)  第二次 東漢靈帝建寧二年(169)
 第二次 東漢靈帝建寧二年(169) 起因:東漢末年宦官為禍,崇尚氣節的名士與儒生 發出清議,批評朝局,宦官施以報復 結果:參加黨人上千人遭流徙、禁錮 影響:東漢崇尚氣節的士風被摧殘殆盡,東漢政治 愈加敗壞

45 P38

46 黃巾之亂 起因:東漢末年政治昏暗,加以連年天災,靈帝時,野心家藉宗教煽動農民 領袖:張角,自稱「大賢良師」
課文整理 黃巾之亂 起因:東漢末年政治昏暗,加以連年天災,靈帝時,野心家藉宗教煽動農民 領袖:張角,自稱「大賢良師」 藉「太平道」起事,徒眾頭綁黃巾,時人謂之「黃巾賊」 影響:亂事平定後,卻形成地方勢力強大,州郡割據的局面

47 八王之亂 起因:西晉武帝建國之初即大行封建 過程:諸王骨肉相殘造成政局動盪,歷時16年
影響:諸王內訌期間,朝廷成為無主狀態,地方也陷於一片混亂,至五胡亂起,晉室已無力平亂

48 八王之亂背景 1.實行封建:晉武帝鑑於晉的篡位輕易成功,是由 於曹魏未行封建之故,所以即位後大封宗室及子
弟為王。諸王在自己的封國,得自選文武官吏, 並擁有自己的軍隊,於是諸王成為一方諸侯,朝 廷難以節制。 2.撤除州郡武備:晉武帝鑑於漢末州郡兵權太重, 演變成群雄割據,所以在太康元年(280年)平吳 後,認為天下已定,便撤除州郡武備。 3.以上措施使封建諸王各擁強兵,王國的軍隊成為 國家的主要武力,於是造成外重內輕的局勢,遂 釀成八王之亂。

49 八王之亂的經過︰ 1. 賈后亂政︰密令楚王瑋殺楊駿,召汝南王亮 入朝輔政。後賈后藉詞殺亮囚瑋 然後專政,並廢太子,殺楊太后 2. 諸王混戰。
1. 賈后亂政︰密令楚王瑋殺楊駿,召汝南王亮 入朝輔政。後賈后藉詞殺亮囚瑋 然後專政,並廢太子,殺楊太后 2. 諸王混戰。 3. 東海王越弒惠帝,改立懷帝,八王之亂結束

50 八王之亂影響 1. 造成中央及地方的混亂,導致西晉覆亡。 2.諸王利用胡族加入混戰(如東海王越引匈奴人
助戰) ,致使胡人進入中原,引發動亂。 3.激烈的戰爭使西晉對入侵的外族無力抵抗。

51 永嘉之禍 東漢時,北匈奴在漢軍的打擊下逐漸西遷,南匈奴則相率內徙並歸順於朝廷。後來因中國內亂,并州的匈奴族首領遂擁眾據土。他們自稱是兩漢皇室之後,打著恢復漢朝的旗號起而反晉。西晉永安元年(304年),正當晉室諸王還在自相殘殺之際,匈奴人劉淵(?-310年)稱大單于,旋稱漢王,建元元熙。至永嘉二年(308年),劉淵更進一步稱帝,定都於平陽。

52 劉淵在建國之後,屢屢派兵攻晉,占領了上黨、太原、河東、平陽等郡,後又派劉聰、劉曜等進攻西晉首都洛陽,使京師大為震動。永嘉四年劉淵死,子劉和嗣之,不久弟劉聰殺和而自立為帝。永嘉五年,劉聰派劉曜、石勒等將兵進攻西晉,打進了洛陽,晉懷帝也被擄北上。劉曜等焚燒宮廟,逼辱妃后,百官士庶死者三萬餘,史稱「永嘉之亂」。亂後各部族紛紛建立起新政權,稱為五胡十六國時期

53

54

55 前秦苻堅統一北方 重用漢人王猛,授以政事 興修關中水利,開闢良田,增加生產 獎勵儒學、提倡文教 統一北方,東起滄海,西至龜茲

56 淝水之戰 時間:東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 前秦:以步騎八十萬大軍南下,號稱「投鞭足以斷其流」
東晉:謝安當國,謝石、謝玄督軍,以精銳之「北府兵」渡河急擊 結果:秦軍大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影響:北方又陷於分裂,南方繼續偏安

57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及東晉勝利的原因 前秦失敗原因: 1.苻堅恃眾而驕,自恃武力強大。 2.連年爭戰,兵疲民困。
3.部隊組成分子龐雜,人各異志。 東晉勝利原因: 1.宰相謝安大敵當前,臨危不亂,安定民心士氣 2.晉人有同仇敵愾的心理。 3.北府兵驍勇善戰。 有關這場戰役成語有:「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58 謝安 謝安初隱東山,後入朝位登台輔。淝水一戰,一舉擊敗苻堅,保東晉百年基業,後遂有「東山再起」之諺。 謝安像

59 北府兵 1.建制原因:前秦統一北方,東晉倍感壓力。 2.建制者:東晉丞相謝安的侄子謝玄。
3.兵員:選拔廣陵和京口地區,因避北方戰亂而聚居的流民,其中擅戰者 4.名稱:謝玄鎮守京口,因京口又名北府故得其軍隊名。 5.淝水戰後:北府兵參軍劉裕率北府兵征討桓玄,北府兵遂成為劉裕建立南朝宋的軍事支柱。

60 北魏的前身代 1.魏晉時期鮮卑拓跋部原游牧於今內蒙古。 2.曹魏時拓跋力微徙居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確立了大酋長的地位。
3.永嘉之亂後,中原紛擾,晉并州刺史劉琨表請封力微子猗盧為代公,後封代王。 4.傳至拓跋什翼犍,338年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聯盟轉變為國家機構形式,發展農業。 5.376年前秦苻堅發兵擊代,什翼犍兵敗被殺,代亡。

61 代的復國北魏道武帝 1.什翼犍之孫拓跋珪 2.趁前秦滅亡,北方混亂之際重興代國
3.386年改國號為魏,之後將國都由盛樂遷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都邑,北魏正式建立起專制制度的國家體制。

62 北魏統一北方拓跋燾(太武帝 ) 424年,拓跋燾即位,是為太武帝,他先後向北方其他政權發動進攻:
(1)神麚四年(431年),夏被北魏所屬之吐 谷渾滅亡。 (2)太延二年(436年)滅亡北燕。 (3)太延五年(439年)滅亡北涼。 北方長期分裂割據之局面至此結束,而復歸於統一。

63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措施

64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措施

65 P58

66 六 鎮 北魏道武帝時,為了防備柔然之患,於是在北方邊境設置六個兵鎮,以保衛首都平城。戍守六鎮的官兵主要是鮮卑人及少數胡化的漢人

67 六鎮之亂爆發的原因 1.最初北魏政府對六鎮極為重視,但遷都洛陽 後因與六鎮距離遙遠,中央政府待之漸薄,
加上六鎮官兵世代遠戍,情感上也漸與中央 疏淡。 2.六鎮地方貧瘠,文化低落,仍保有鮮卑的原 始習俗,與生活已漢化的洛陽鮮卑精神上裂 痕日深。 3.洛陽鮮卑對六鎮鮮卑日益歧視,婚宦均不平 等,以致六鎮鮮卑社會地位大為降低。

68 六鎮之亂 A.北方軍鎮鎮民不滿漢化政策反叛 B.為爾朱榮所平→卻屠殺洛陽王公貴族 C.最後為高歡平定→北魏分裂為二

69 P59

70 北朝的分裂 北魏 西魏 東魏 北周 北齊 高歡篡位 宇文覺篡位 楊堅篡位

71 北魏的分裂(一) 1.原因: (1)南北對立:中原鮮卑人與北方鮮卑人的對立 (2)胡太后亂政:導致連續內亂,先有北方六鎮
叛亂,後有爾朱氏之亂。 2.分裂: (1)導因:漢人高歡起兵滅爾朱氏,立孝武帝, 專擅魏政。 (2)結果:孝武帝謀誅高歡不成,西奔長安,依 關西大都督宇文泰。高歡另立一主, 都於鄴,北魏正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

72 北魏的分裂(二) 3.覆亡: (1)東魏:政權操於高歡之手,控有中原,提倡「大鮮卑主義」,高歡死後,其子高洋篡位,國號齊,史稱北齊。
(2)西魏:政權操於宇文泰,控有關、隴地區。宇文泰死,其子宇文覺篡位,國號周,史稱北周。

73 土斷政策 1. 方法:規定僑人落籍當地,取消特權 2. 實施時期:東晉末至南朝 3. 目的: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與財賦收入 4. 結果
A.政府財政收入大增 B.不少僑人隱入田莊,成為世族奴客 C.消除北人與南人的隔閡對立

74 荊州與揚州 1.東晉轄地主要為荊、揚二州。東晉前期主要依靠荊州兵。
2.荊州物產豐富,商品經濟較為發達。揚州所需的生活物資,許多都是來自荊州。因為荊州在軍事、經濟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揚州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為政治中樞。 4.荊揚對立 A.荊州世族挑戰揚州世族 -憑藉經濟實力與戰略地位 B.常獲勝者:荊州世族

75 胡漢關隴集團形成的背景 以整個人力物力而論,西魏遠較東魏為差,比南方的梁也有遜色。至於精神文化的憑藉,東魏承受北魏孝文帝漢化以來的文明,梁則是中國正統文化之所在地,都非荒殘僻陋關隴地區所能及。因此宇文泰也制定一套政策,以彌補這些缺憾。一方面設法建立關中地區的文化正統地位,以去除其轄境中人士在文化方面的自卑感;一方面設法使其麾下的北邊鮮卑保有其勇武的性格,並使胡化的漢族軍人繼續保持其胡化,而不受漢族文弱風氣的薰染。

76 P43

77 宇文泰的措施 1.附會古代的歷史,把關中地區稱為漢族文化的發源地,因為中國古代文物昌盛的周朝便興起於關中。
2.利用關中世族蘇綽等,根據周禮,建立官制,表示繼周而興。 3.仍保持鮮卑舊有的部落兵制,表面則緣飾以周禮,這種制度即所謂「府兵制」。把鮮卑人及少數胡化漢人納入這種軍事組織,使其成為專司戰鬥的集團,與務農的漢人隔離。 4.把若干原籍關東的有功漢將,改為關中籍貫,或命他們冒充鮮卑部落的後裔。

78 胡漢關隴集團 結果:一時頗有成效,奠定了後來北周強大的基礎 影響:
這套「關隴胡漢集團」,繼續為隋唐兩代所承襲。直至武則天時,代以進士科取士的方式,為統治集團拉攏山東士族,才逐漸打破這個集團的均勢,而許多配合的制度也就漸次崩壞不行。

79 西晉末年中原民眾移民路線 鮮卑慕容 張氏

80 好站連結 高雄縣教育局製作「歷史科學習加油站」/中國歷史/魏晉南北朝 羅東高中歷史教學網站/魏晉南北朝的分合
羅東高中歷史教學網站/魏晉南北朝的分合 學科網-中國歷史/魏晉南北朝

81 圖源出處 赤壁之戰:http://www.ttvs.cy.edu.tw/kcc/91ching/war1.htm
八王之亂: 五胡分布圖: 五胡亂華及漢人南遷: 謝安像。文化中國之旅編輯委員會(1983)。《文化中國之旅全集第五冊歷史人物之旅》。華嚴出版社,頁97。


Download ppt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