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医基础理论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张国华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医基础理论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张国华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医基础理论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张国华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zghlynn@fimmu.com

2 绪  论 本章主要内容: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属性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3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一)中医学基本概念: 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TCM),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内容一门科学。

4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5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亦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 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 影响。
是一门以自然科学 为主体、多学科知 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自然科学 知识 社会科学 知识 中医学 中国 古代哲学 中国 传统文化

6

7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

8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 哲学基础、思维方法: 精气、阴阳、五行学说 生理病理学基础: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 诊治特点:辨证论治

9 理法方药 中医学理论体系 整 体 辨 精 观 证 气 念 论 阴 治 阳 指 五 导 诊 行 思 想 特 哲 点 学 思 想 脏 腑 精 气

10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形成的时间: 战国至秦汉时期。

11 2.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1)社会背景; 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12 (2)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 中医学起源于生产劳动实践. 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保健活动。 远古时期:构木为巢,兽皮为衣
取火御寒,熟食为养。 原始社会:有传:“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 十毒”,“伏羲氏尝百药而制九针” 石器时代:砭石排脓---骨针---竹针—针灸

13 (3)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渗透; (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14 3.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的出现,标与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15 《黄帝内经》

16 《黄帝内经》 成书于春秋战国,非一人之作。 《黄帝内经》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 《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
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 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十八卷,共162篇。

17 《内经·素问》

18 《内经·灵枢》

19 内容丰富,除医学外,涉面较广,影响深远。
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辩证、治则、针灸、汤液治疗、养生、运气、精气神. 《内经》:三部九候诊脉法 《内经》十三方,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 。 在当时处世界领先地位。

20 《黄帝内经》不仅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黄帝内经》也是中国第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21 《黄帝内经》十八卷 《黄帝外经》三十七卷(俞跗) 《扁鹊内经》九卷 《扁鹊外经》十二卷 《白氏内经》三十八卷 《白氏外经》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汉书》有载 ,均已佚失.

22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先秦、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___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确立.

23 (1)《难经》 成书于汉之前,秦越人(扁鹊)所著。 扁鹊 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 解释了内经中的难点。

24 补充了内经的不足,尤其在脉诊(独取寸口)与针灸(虚实补泻)方面。
扁鹊善运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治疾病。 切脉治病的创始人. 奇经八脉,首见《难经》

25  视垣一方人  “六不治”  人工牛黄  换心术  在赵为带下医,周都为耳目疾医,秦为小儿医。  有名病例(赵简子、虢太子、齐桓候、秦武王)  被李醯所杀.

26 (2)《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 张仲景河南南阳人、中医临 床医学奠基人。 后世称之为“医圣”。 “方书之祖”,314首。 张仲景
(约150~219年)

27 《伤寒杂病论》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28 《伤寒杂病论》 晋代·王叔和整理分为: 《伤寒论》:外感疾病(六经辩证) 《金匮要略》:内伤疾病(脏腑辩证)
  《伤寒论》:外感疾病(六经辩证)   《金匮要略》:内伤疾病(脏腑辩证) 病、脉、症、治,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形成了理、法、方、药的体系。

29 清代医家张志聪:“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者不可以为医。”

30 张仲景 医圣祠(长沙)

31

32 (3)《神农本草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33 《神农本草经》 别名: 《本草经》、 《本经》。 成书:东汉时期。 作者:并非一人一时之手笔。

34 《神农本草经》 载药:365种。 分类:上、中、下三品分类。 药物学理论:君、臣、佐、使, 四气五味,七情合和。
价值: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

35 复习思考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时期的重要典籍和人物。 2 解释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3 解释病、症、证、辨证论治的含义。
4.什么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ownload ppt "中医基础理论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张国华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