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外国文学 第九章 19世纪文学(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外国文学 第九章 19世纪文学(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外国文学 第九章 19世纪文学(四)

2 第一节 自然主义等流派文学概论 19世纪后期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已失去锋芒,现实主义仍是文学的主流,但亟待变革与创新。而自然主义文学的出现,虽不是独领风骚,但声势和影响却超过了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了令人瞩目的新流派。标榜“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也出场亮相。四大主要文学流派汇合形成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多元化的态势。(P222)

3 一、 自然主义文学 1.“自然主义”(源于拉丁语natura,自然的意思),最初是指学者从事的博物史工作,尔后又指自然科学和生物学。19世纪,该词进入美术领域。1865年,左拉以“自然主义”指称初露端倪的一种文学流派,并逐渐对这种文学流派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阐述。从此,“自然主义”便成为文学史、文艺学和美学等领域的一个特定范畴。

4 2.自然主义文学是19世纪60—90年代法国文坛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也是19世纪后期欧洲最重要的文学思潮。由法国作家爱弥尔·左拉等人创建。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是自然主义理论的基础。
左拉提出自然主义小说的三个特征:一是准确、真实地描写生活。小说家要像科学家做实验那样去真实描写现实生活。二是英雄人物的缺席。小说家要写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生物的人,避免用夸张与虚构去塑造非凡人物。三是小说家要在作品中消失。(P223)

5 3.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叶的法国开始萌动。福楼拜主张“客观”“冷漠”的创作,可谓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先声。
19世纪60年代,龚古尔兄弟相继发表的理论和作品,标志着自然主义文学的诞生。 19世纪6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左拉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阐述,并创作了《卢贡-马卡尔家族》,成为自然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19世纪70年代末,左拉周围聚集了一群年轻作家,莫泊桑、于斯曼等,他们深受左拉的文学观点的影响,组成“梅塘集团”,发表《梅塘夜话》,被视为自然主义的盛举。 19世纪80年代中,“梅塘集团”解体,法国自然主义开始衰落,而影响却逐渐蔓延至全欧洲,尤其在德国声势浩大。

6 二、 唯美主义文学 唯美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的一个“纯艺术”文学流派,属西方早期现代派文学。由英国拉斐尔前派拉开序幕。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 唯美主义的思想渊源来自康德美学。19世纪初,法国诗人戈蒂耶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美国诗人爱伦·坡(1809—1849)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的创作推动了唯美主义文学运动。19世纪60年代法国巴那斯诗派又发挥了“为艺术而艺术”思想,明确提出了 “崇尚纯粹的形式美”的口号。约翰·罗斯金、瓦尔特·佩特和奥斯卡·王尔德等人的积极响应,从而形成了后来的唯美主义文学流派。 “为艺术而艺术”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否定文学的功利主义,二是反对艺术商品化。唯美主义虽然有形式主义倾向,但它重申艺术的超功利性和独立性,强调艺术家要崇尚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P224)

7 三、 象征主义文学 1.象征主义是19世纪后期法国的一个颇具影响的诗歌流派,出现于1886年。先是诗人勒内·吉尔发表《言词研究》,诗人斯特凡·马拉美为它写了前言。这部论著肯定了从波德莱尔以来诗坛上出现的一些新诗。稍后。一个笔名为让·莫雷亚斯的诗人在1886年9月18日的《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作为当时文坛上出现的具有创造精神和新倾向的诗歌的定名,并且把波德莱尔视为该流派的先驱,把马拉美、魏尔伦和邦维尔视为主要代表。这篇宣言获得广泛的响应,这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产生。

8 2. 象征主义文学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至20世纪20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性文学流派。象征主义者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

9 3.象征主义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象征主义的主要成就和贡献表现在诗歌方面。这一流派的作家提倡诗歌应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但反对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而主张用隐喻和暗示,尤其重视语言的多重功能和内涵的丰富性,主张用语言的魔力去创造一个独立的诗情世界,并把这个诗情世界与现实世界隔开,将之神秘化。19世纪后期象征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兰波、魏尔伦、马拉美和比利时的梅特林克。

10 四、 巴黎公社文学 1864年第一国际创立,很快欧洲各地纷纷成立了支部,会员发展到了上万人。1864年5月,法国迫于工会的力量通过了允许工人罢工的权利法。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随后梯也尔政府的卖国投降活动和政治选举是促成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原因。这是无产阶级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第一次革命起义. 巴黎公社文学是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物。巴黎公社成立后仅存在72天,但巴黎公社战士在巴黎公社诞生前后20年间创作许多诗歌、小说和散文,突出成就表现在诗歌方面。巴黎公社文学的主要代表有欧仁·鲍狄埃(1816—1887)、路易斯·米雪尔(1830—1905)、让·巴蒂斯特·葛莱蒙(1836—1903)、茹尔·瓦莱斯(1832—1885)和列昂·克拉代尔(1835—1892)等。欧仁·鲍狄埃是巴黎公社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

11 第二节 法国文学与左拉、莫泊桑、波德莱尔 19世纪后期法国文学呈现出了繁荣景象。对普法战争失败的反思和对第二帝国腐败的揭露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和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19世纪末,科学的进步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没有给人类带来人性的解放,反而促使了物质主义泛滥和人的异化。对传统价值观念和信仰的怀疑、对工业文明发展和人类前景的困惑使悲观主义思想盛行。19世纪后期文坛上流派更迭也是世纪末人们思想活跃、否定现实与反叛传统的情绪的表现。

12 一、 左拉 左拉,1840年出生在巴黎。1902年,他在巴黎的寓所煤气中毒,不幸逝世,原因是烟囱被堵,有人怀疑是右派分子的谋害。 1864年发表处女作《给妮侬的故事》。左拉受到龚古尔兄弟的自然主义思潮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自然主义理论。1867年发表《德莱丝.拉甘》,1868年发表《玛德兰.费拉》,这两部作品是左拉自然主义的样板作品,着重表现了重生理分析的特点。 左拉一生最崇拜巴尔扎克,从1868年至1893年,他花了整整25年时间,写了一部《人间喜剧》式的大型作品,取名为《卢贡 马卡尔家族》。

13 《卢贡.马卡尔家族》 《卢贡.马卡尔家族》包括20部作品的大型巨著是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从构思至完成,前后历经25年,共计600万字。这部巨著主要描写“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与社会史”。重要作品有:《卢贡家族的命运》、《小酒店》、《娜娜》、《金钱》和《萌芽》等。其中《萌芽》公认为左拉的代表作。

14 《萌芽》 《萌芽》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第13部作品,是左拉的代表作,最能体现左拉思想和艺术成就。和《小酒店》一样,《萌芽》也是描写工人生活题材的,但与《小酒店》所不同的是,它第一次把社会问题——“劳资矛盾”作为小说所表现的内容。这是19世纪末欧洲最具有震撼力的社会问题。明显表现出左拉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关注超过了对生理和遗传问题的重视。

15 基本情节: 《萌芽》主要以蒙苏矿区沃勒煤矿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围绕艾蒂安·朗蒂埃的活动经历展开情节。艾蒂安·朗蒂埃是《小酒店》中女主人公绮尔维丝的小儿子。他原本是里尔钢铁厂的一名机械工,因反抗工头的暴行而被解雇,来到蒙苏矿区寻找工作,结识马赫,在其帮助下在沃勒煤矿当了一名矿工。他是第一国际的成员,信仰社会主义。来到沃勒煤矿后,亲眼目睹10000多名工人在资本家和煤矿主的剥削下过着贫困的生活。他也接触了一些已经萌发反抗意识的工人,如马赫等。于是他抓住机会向矿工们宣传革命理论,启发他们的觉悟。艾蒂安因聪明博学,好读书和思考问题,加之能吃苦耐劳和技术娴熟,在工人中享有威信。他还在矿区组织了互助会,帮助矿工们解决生活困难。不久工业危机冲击沃勒煤矿,资本家和矿主推行新的工资制度和惩罚制度。此时矿井失事,工人遇难,资本家置工人死活于不顾,于是他和马赫组织了矿区矿工们的大罢工。10000多名工人还加入了国际劳工联合会。大罢工持续了一个多月后,资本家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分化罢工工人。一部分矿工也为饥饿所迫重新下井劳动。艾蒂安号召工人们坚持下去,并率3000名矿工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后游行遭宪兵镇压,马赫被枪杀,艾蒂安产生了妥协意识,但遭马赫嫂嘲笑。此时小酒店的店主赖塞纳趁机夺权,取代了艾蒂安。矿工们听从错误劝告重新下井,但井下发生险情,排水设施遭破坏,井下矿工们被困在矿井中。大部分矿工们遇难,其中包括马赫的儿子和女儿,只有艾蒂安幸存。不久,他被矿主解雇,被迫离开了矿区。但他发现矿区工人的反抗意识已经觉醒,将酝酿下一次的革命。(P232)

16 中心人物艾蒂安 艾蒂安是《萌芽》中的中心人物。他是《小酒店》中女主人公绮尔维丝的小儿子,虽然他是马卡尔家族的后代,并有酒精中毒的遗传,但这样的出身背景在小说中没有成为影响他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作品中,他是沃勒煤矿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觉悟的工人形象。他聪明、博学,喜欢读书,在矿区,他对任何事情都能拿出解决办法,深得矿工们的信任。其次他埋头苦干,技术娴熟,是个出色的机械工。而他为人正直,生活有节制,能尊重妇女,和工人打成一片。在沃勒煤矿罢工过程中,他还是个出色的、有领导才干的组织者,只是在政治上还缺乏经验和远见。

17 二、 莫泊桑 1. 生平与创作 莫泊桑(1850—1893)被认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1850年8月5日,他出生在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莫泊桑从小深受有文学素养的母亲的熏陶,1868—1869年进入鲁昂中学学习,成为巴那斯派诗人路易·布耶的学生,通过布耶结识了福楼拜,开始写诗。1870年去巴黎学习法律,普法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战后定居在巴黎。1872年起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长达8年之久。1873年正式拜福楼拜为师,学习写作。福楼拜要求他注意观察事物、锤炼字句,用最简洁的语言去表达事物。福楼拜还引荐他结识左拉、都德、屠格涅夫。莫泊桑后来成为了以左拉为核心的“梅塘集团”的成员之一,于1880年在左拉编撰的纪念普法战争结束10周年的作品集《梅塘之夜》上发表处女作《羊脂球》而一举成名。从此辞去公职,专心写作。 莫泊桑的文学创作始于1880年,结束于1890年。在这10年间,莫泊桑创作了长篇小说6部、短篇小说300多篇,杂文和评论集3卷等。1883年长篇小说《一生》获得成功,此后,又创作了《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8)、《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长篇小说主要写法国上流社会生活,揭露上层社会的丑恶和腐朽。《一生》和《漂亮朋友》堪称代表作。

18 三、 波德莱尔 生平与创作 波德莱尔(1821—1867)是法国现代诗歌的创建者。他生前不被他的时代所理解,死后他的声望却与日俱增。他出生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6岁时,其父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7岁时,母亲再婚。他因此变得孤独、忧郁。波德莱尔聪慧异常,天性倔强。中学毕业后,他拒绝了继父为他在外交部谋到的职位,宣布要当作家。为了做一个浪漫诗人,他把所有时间用在泡酒吧、咖啡馆,或徜徉于画廊里,混迹于一群文学青年中。1841年6月,继父为了遏制他的放浪生活,决定让他出游印度的加尔各答。但船到毛里求斯后,他便搭船返回了巴黎。这次历时9个月的东方之旅打开了他的眼界,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返回巴黎后,他带上了父亲遗留给他的10万法郎离开家,过着挥金如土的浪荡生活。不久,将遗产几乎挥霍殆尽。为了生存,他开始卖文谋生。

19 《恶之花》 《恶之花》是波德莱尔的代表作。《恶之花》的法文原意是“病态的花朵”,1857年发表时收诗100首,分5个部分,1861年再版时共收录了126首诗,全诗被分成六个部分:《忧郁与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反抗》和《死亡》,其中《忧郁与理想》篇幅最长,约占全诗的三分之二。


Download ppt "外国文学 第九章 19世纪文学(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