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四章 平肝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四章 平肝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四章 平肝药

2 一  平肝明目药 1.定义与功效:凡能疏散肝经风热、清解肝经热邪、明目退翳作用的药物。 2.适应症: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或血枯精亏,视物不清等。 3.性能特点:味多酸,咸(收、降),性寒凉。 归肝经,质重,属矿物、贝壳类药。 4.配伍:适当配伍疏散风热或清肝泻火,或滋养肝肾的药物 5.使用注意:多与养肝阳、清肝热、熄风止痉、安神药配伍。用法:先煎。 6.常用药物:石决明、代赭石、磁石、龙骨、牡蛎、白芍

3 石决明 【来源】 《别录》,鲍科动物九孔鲍和盘大鲍的贝壳。 【常见名称】煅决明 【性味归经】咸,寒,入肝经。 【功效应用】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1、平降肝阳——用于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等症。 2、清肝明目——为治目疾要药,主治肝热目赤肿痛。 为平肝潜阳,明目退翳的要药。平肝生用,明目煅用。 【用法用量】先煎。 【使用注意】咸寒之口易伤脾胃,对脾胃虚寒者忌用。

4 决明子 【来源】 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亦称为草决明 。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  归肝、大肠经。 【功用】清肝,明目,通便。 1、清肝明目,本品善解肝经郁热。因肝气通于目,清肝故能明目,为眼科常用药物,用于1)肝经风热,目赤肿痛,配石决明、青箱子、荆芥、防风等;2)肝经郁热,睛生翳膜(云翳遮睛),配大黄、栀子、黄芩、胆草等。 2、润肠通便,甘寒润下,用于大便燥结,或习惯性便秘,但用或配在复方中使用。 人医用治:头痛眩晕,目赤昏花,大便秘结。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决明子能散风清热,为治肝经风热,目赤红肿要药。因肝开窍于目,瞳子为肾所司,凡目疾皆可用之,故名决明子。

5 谷精草 【来源】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 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秋季采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 【性味与归经】 辛、甘,平。归肝、肺经。 【功能与主治】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配防风、菊花、桑叶、密蒙花等(配密蒙花,明目退翳;配防风,疏风明目止痒)。 2)肝火目赤之目赤红肿,配石决明、夏枯草、龙胆草。菊花等。

6 比较 谷精草与草决明功能相似,配用能增强清肝明目作用,但谷精草偏于疏散风热,有良好的退翳作用;草决明清泄肝热,有良好的滋肾平肝润肠之效。

7 密蒙花 本品为马钱科 Loganiaceae 植物密蒙花 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 的干燥花蕾及其花序。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寒。 归肝,胆经。 功 效 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主 治 用于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眼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8 青箱子 苋科植物青箱的干燥成熟种子。 苦,微寒。入肝经 清肝火,明目退翳,用于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配决明子、夏枯草、菊花、密蒙花等。

9 夏枯草 本品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 Labiatae 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Linn. 的干燥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功用】 苦、辛,寒。 1、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如高血压病),可配苦丁茶、野菊花。 2、清热散结:用于乳腺炎、腮腺炎,可配柴胡、赤芍、浙贝母。 3、用于瘰疬(如淋巴腺结核)、瘿瘤(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常配牡蛎、浙贝母。

10 二、平肝潜阳 凡以潜降肝阳为主要作用的 药物,称平肝潜阳药,用于缓解或抑制肝阳上亢或肝热化火出现的多种病症,如抽风,狂躁等。。
现代研究此类药有镇静、抗惊厥等作用

11 代赭石 【来源】 《本经》三方晶系赤铁矿的矿石。Fe2O3 【常见名称】代赭(《伤寒》)、铁朱(《纲目》)、代赭石(山西代州为赭赤色之矿石)、“老式钉赭石” 、“新式钉赭石” 、煅赭石(醋淬)。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心经。 【功效应用】平阳潜阳,降逆,止血 1、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 2、降逆——主治气逆喘息,噫气呕吐等症。 3、止血——能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与血热证。 【用法用量】打碎先煎。生用平肝降逆,煅用收敛止血。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12 牡蛎 【来源】 《本经》,牡蛎科动物牡蛎的贝壳。其用法有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咸、涩,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1、平肝潜阳——功同龙骨,但益阴作用强,且能重镇安神。 2、软坚散结——可用于痰火郁结的瘰疬、痰核等证。 3、收敛固涩——功同龙骨。 【用法用量】生用:平肝,安神,软坚。15-30g,生用宜先煎。 【药物比较】龙骨、牡蛎体重性涩,能潜阳安神而固涩,但龙骨重镇安神、收敛固涩强于牡蛎,牡蛎益阴作用强于龙骨,又能软坚散结。

13 三  熄风止痉药 1.定义:凡以平熄内风、制止痉挛抽搐等症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熄风止痉药,又称止痉药。 2.作用及适应症:适用于热极生风和惊风、癫痫、中风、破伤风等内风痉挛抽搐之症。 使用时应根据引起内风的不同原因和兼证,恰当的选择药物,并作适当的配伍。 3.使用注意:本类药物性能各有不同,应注意其偏性。如: 羚羊角性寒,对脾虚慢惊无热不宜。全蝎性偏温燥,对血虚生风不宜。

14 天麻 【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根茎。 【常见名称】赤箭(生山木之阴地,春天抽芽,茎圆直立,中空有节,宛如箭杆而色赤故名)、定风草(功)、明天麻(半透明)。 【性味归经】甘,平,入肝经。 【功效应用】熄风,平肝,止痛。 凡头目眩晕、痉挛抽搐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一切风症皆可用治,而以眩晕为最常用,而其通络止痛之功可用于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15 昭通天麻的鉴别 一:外表呈椭圆形,稍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短小饱满; 二: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色,有纵向皱折细纹,习称“姜皮样”; 三:有明显棕黑色小点状组成的环节,习称“芝麻点”; 四:一端略尖,有时尚带棕红色的干枯残芽,习称“鹦哥嘴”,另端有圆脐状疤痕,习称“肚脐眼”。 五:松香断面,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平坦,半透明革质,白色或淡棕色,体重质结实。 六:云天麻煮出来无酸味。 云天麻鉴别口诀“鹦哥嘴,凹肚脐,外有环点干姜皮,松香断面要牢记。”

16 钩藤 【来源】 《别录》:为茜草科钩藤的带钩的茎枝。(以带刺的茎枝入药,因刺变曲似钩而得名) 【常见名称】双钩藤,简称双钩,单钩。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肝经。 【功效应用】息风,平肝,清热。 本品味苦,性寒,为肝经常用药。有较强的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之功,常用于热极生风之证,尤其小儿惊热为宜。也可用于肝阳上亢或肝热的头痛目赤。 【用法用量】入煎剂宜后下。 《本草汇言》:“久煎便无力,候他药煎熟+余沸投入即起,颇得力也。”

17 【药物比较】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相须为用
【用法用量】。 【药物比较】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相须为用 天麻——为治眩晕之要药,兼能通络止痛 钩藤——能清热平肝,以治小儿惊热为宜。

18 全蝎 【来源】钳蝎科昆虫钳蝎的干燥全虫。有单用后腹部入药者,称蝎尾或蝎梢。 【常见名称】全虫。 【性味归经】咸、微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⑴熄风止痉——用于急慢惊风,中风口眼歪斜以及破伤风。 ⑵解毒散结——治疮疡肿毒,瘰疬痰核。 ⑶通络止痛——治疗顽固性的偏正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1-3g(1-4条),研末吞服每次0.6-1g。

19 蜈蚣 【来源】为蜈蚣科昆虫少棘巨蜈蚣的全体。 【常见名称】吴公、天龙、百脚。 【性味归经】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1、熄风止痉——用于急慢惊风,癫痫,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证。 2、解毒散结——治疗疮疡肿毒,本品还能解蛇毒治毒蛇咬伤。 3、通络止痛——对于顽固性的头部掣痛及风湿痹痛都有较强的通络止痛之效。 【用法用量】研末吞服每次0.6-1g。 【使用注意】孕畜忌服。

20 【药物比较】 全虫、蜈蚣均能熄风止痉,治疗惊风抽搐、破伤风、中风口眼歪斜等证,但全虫药性平和而力较大,而用治抽搐轻症,蜈蚣药性猛烈而力强,治疗抽搐重症。二者还能通络止痛,以治疗顽固的头痛及风湿痹痛,但全虫偏于祛风止痛。二者还能解毒散结治疗疮疡肿毒、瘰疬恶疮,但蜈蚣解毒之力强,并能解蛇毒。

21 白僵蚕 【来源】是蚕蛾科家蚕蛾因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僵化致死的干燥虫体。 【常见名称】因色白,死而不朽,又名僵蚕、天虫、僵虫。 【性味归经】咸、辛,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应用】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⑴熄风止痉——本品入肝经,能平熄内风而解痉,可用于惊风、癫痫等痉挛抽搐之证,由于性偏寒又能祛痰故对于痰热蕴结所致者尤宜。 ⑵祛风止痛——本品味辛能疏散风热而治风热引起的头痛、目痛、喉痛。 ⑶化痰散结——本品咸能软坚,辛能散结,入肺经,故能化痰散结,故能用于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

22 【药物比较】蝉蜕、僵蚕:疏散风热,祛风止痉(风热头痛,咽痛,小儿惊风,破伤风)      
蝉蜕:解表疏热力胜——透疹退翳(麻疹不畅,目赤肿痛,眼生翳障) 僵蚕:祛风解痉力佳——化痰散结(瘰疬痰核)

23 蔓荆子 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的果实。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齿龈肿痛,目赤多泪。

24 蚯蚓 【来源】巨蚓科参环毛蚓、镐蚯蚓的全体。 【常见名称】曲蟮(虫蟮)、土龙、地龙、广地龙(广东西)、土地龙。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肺、膀胱经。 【功效应用】息风,清热,活络,平喘,利尿。 1、息风、清热——可用于热极生风或惊风。 2、活络——用于风湿痹痛。 3、平喘——用于治疗热喘。 4、利尿——用于热结膀胱的小便不利,尿闭。 【用法用量】研末吞服。

25 天竺黄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 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秋、冬二季采收。 【性味与归经】 甘,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 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26 羚羊角 【来源】 《本经》,洞角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雌无角)(新疆) 【常见名称】羚羊角粉、羚羊角片。 【性味归经】咸,寒,入肝经。 【功效应用】⑴平肝熄风——为治疗热病痉厥、手足抽搐的要药。 ⑵清热明目——能用于肝热目赤羞明。头痛 ⑶清热解毒——用于温热病所致的高热、神昏、谵语或发疹等证。 【用法用量】宜另煎冲服,磨汁或锉粉。

27 犀角、羚羊角:清热解毒、热病痉厥(高热神昏) 。
羚羊角:入肝经,平肝熄风,并能止痉—高热神昏兼痉厥 犀 角:入心经,清热解毒,并能凉血—高热神昏

28 牛黄 【来源】牛科动物牛的胆囊结石。 【常见名称】 【性味归经】苦,凉。入心、肝经。 【功效应用】牛黄味苦性凉,其气芳香,即可入肝经而熄风止痉,治热极生风,又能入心经而化痰开窍,治痰热蒙闭心窍的神昏之证。并善于清热解毒而治疗各种疮疡。 【用法用量】常研成极细粉末用。


Download ppt "第十四章 平肝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