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学龄前儿童(3-6)行为与社会环境 组长:吾尔克西 讲述人:张紫桓 ppt制作:管吉 熊萌 资料收集:徐琰 李捷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学龄前儿童(3-6)行为与社会环境 组长:吾尔克西 讲述人:张紫桓 ppt制作:管吉 熊萌 资料收集:徐琰 李捷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龄前儿童(3-6)行为与社会环境 组长:吾尔克西 讲述人:张紫桓 ppt制作:管吉 熊萌 资料收集:徐琰 李捷羚

2 学龄前期一般是指3—6岁的发展时期,相信我们在这个年纪是大多进了幼儿园,所以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幼儿期,同时幼儿园小伙伴最常做的就是在一起玩游戏,因此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游戏期。

3 讲解框架: 1、人类行为,关于学龄前时期的生理发展特征和心理发展特征; 2、社会环境,学龄前期主要的社会环境有家庭,幼儿园以及朋辈; 3、学龄前期的矛盾,学龄前期的孩子经历的不适应状况的解决办法。

4 第一节 学龄前儿童行为发展特征

5 异质性越来越强 幼儿时期无论是在生理、心理还是社会行为上都在发生着强烈而迅速的变化,因此,幼儿的异质性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种异质性不仅表现在幼儿间性别上的差异,同样也表现在幼儿彼此个体上的独特性。即使对同一个幼儿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她)也不断表现出新的成长特征。

6

7

8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正在形成中的自我。这时,自我概念作为指导和判断的参照点变得越来越重要,儿童开始作为决定自我行为的积极参与者而行动。
心理与生物和环境的逐渐分离 虽然人的发展中心理、生理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整体,但是,在幼儿时期,尤其是4岁以后,心理的作用慢慢重要起来,并逐渐上升到一种决定性的地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正在形成中的自我。这时,自我概念作为指导和判断的参照点变得越来越重要,儿童开始作为决定自我行为的积极参与者而行动。

9 这是游游!游游最漂亮了!

10 这是我!

11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和愿望与幼儿 实际经验和能力之间的矛盾与不平衡 幼儿自我的发展促进了独立性的提高,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又强化了他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渴望,但幼儿自身经验的匮乏、能力的局限又使他们无法自由自在的进入社会生活世界,这种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幼儿期很重要的一个矛盾状态。

12

13 学龄前儿童的矛盾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入园不适应问题 2、口吃问题 3、攻击性行为 4、沉溺于传媒 5、幼儿期叛逆

14 案例分析: 最大愿望是一枪打死妈妈 是童言无忌还是另有隐情?

15 课堂上,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小朋友们,请大家说一说,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1、 把妈妈一枪打死   前段时间,江干区某幼儿园大班。   课堂上,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小朋友们,请大家说一说,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轮到6岁男孩小灵发言。发言结束,老师大惊失色,赶忙把小灵的妈妈朱女士请来。妈妈听了老师的转述后,吓得也快跳起来。   原来,小灵的最大心愿是:“拥有一把枪,然后能一枪把妈妈打死。”   妈妈朱女士承认,儿子特别淘气,又不听话,因此常常要揍他。可再怎么揍,自己也是爱儿子的,是为了儿子好。儿子的脑子里怎么会有一枪把自己打死的想法呢?   “我们做孩子时,哪里有不挨父母打的,现在的孩子怎么回事?”朱女士伤心之余,很不能理解。

16 调查 男童中,2%的3-5岁男童存在“攻击性”;2.1%的6岁男童存在“攻击性”。
  3岁-6岁儿童中13.22%存在行为异常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理科主任徐方忠,曾调查1732名3岁—6岁的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897人,女童835人。调查结果显示,包括“攻击性”、“交往不良”等指标,3-6岁的儿童总行为异常检出率13.22%。   男童中,2%的3-5岁男童存在“攻击性”;2.1%的6岁男童存在“攻击性”。   女童中,6.8%的3-5岁女童存在“攻击性”;4.3%的6岁女童存在“攻击性”。   徐方忠认为,儿童存在攻击性的欲望,或者骂人等攻击性的语言,或者打人、扔东西等攻击性行为,都应当视为“攻击性”。

17 第二节 学龄前儿童的社会环境

18 一、家庭与学龄前儿童行为

19 自我评价简单来说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感觉,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评价。一个幼儿认为自己是“最漂亮的孩子”、“聪明的孩子”,或认为自己是“不乖的孩子”、“坏孩子”等等,这些都是幼儿自我评价的实际表现。

20 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 1、生理上的安全感 2、情感上的安全感 3、自我认同感 4、归属感 5、成就感 6、性别的认同

21 幼儿自我评价建立过程中的特征 1、幼儿早期自我评价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的影响;
2、幼儿的自我评价经历着一个从注重外部的、具体的、可见的笼统评价转变为注重内在的、心理的细致评价的过程; 3、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是不确切的。

22 社会性别的发展 性别一般被分为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两种,并且社会性别以生物性别为基础。 早在幼儿期社会性别就已经产生和发展。

23 社会性别的重要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 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性别图式论
认为学龄前期的在人的心理和性别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是生殖器阶段,这个时期的性发展集中于生殖器上。 社会学习理论 认为良性角色的产生不是先天地,而是经过社会学习获得的。 认知发展理论 认为儿童性别意识的发展更主要的依赖儿童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发展程度,因为正是儿童对性别的认知和观察才推动着儿童区分别女性和男性。 性别图式论 认为社会充满了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各种分别,儿童很早就获得了性别图式。

24 三、幼儿园教育与学龄期儿童行为 1、幼儿园教师的影响 民主型 放任型 专制型 忽视型

25 2、幼儿园文化的影响 物质文化(各种设施) 制度文化(规章制度) 精神文化(心理氛围)

26

27

28 三、朋辈的影响 亲密的(相似或互补) 一般的 疏远的(差异而排斥)

29 游戏与学龄前儿童行为 幼儿时期主要有三种活动——学习、劳动、游戏,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游戏占据主导地位,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获得的,劳动也常常是借助于游戏完成的。游戏在儿童尤其是幼儿时期处于明显的中心地位,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将游戏与儿童紧密结合起来,有人因此也将幼儿期称之为“游戏时期”

30 游戏的分类 非社会性游戏 爬、走、滚 平行游戏 凑热闹游戏 合作游戏 角色扮演

31

32 游戏的意义 快乐经验的获得 认知能力的提高 社会性的发展 性别的社会分化 社交的最佳环境

33 儿童不良行为的调适 (一)入园不适的调适 1、给儿童一点心理准备。 2、培养儿童初步的自理能力。 3、教会儿童初步的交往技能。
4、与儿童分手时要坚决果断。

34 (二)口吃的调适 1、减轻环境压力,增强儿童自信。 2、帮助儿童增强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协调性,让儿童先想后说。

35 (三)攻击性行为的调适 1、原因 (1)生理:男性荷尔蒙引起。 (2)社会: 受惩罚。 对父母行为的模仿 电视中的暴力镜头。 2、调适
以说理代替惩罚;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

36 (四)沉溺于电视的调适 1、鼓励和帮助儿童选择有利于儿童自身发展的电视节目。
2、尽可能增加和儿童一起看电视的机会与时间,以充分利用电视节目教育孩子。 3、限制孩子收看有关暴力的电视。 4、帮助孩子在看电视与做其他活动之间做出选择。

37 (五)幼儿期叛逆 1、相信孩子的天性。 2、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想法,找到行 事原因,如果确有失偏颇,再加以引导 改正。
3、关注自身教育方式,是否过于严厉,过 于霸道。

38 The end


Download ppt "学龄前儿童(3-6)行为与社会环境 组长:吾尔克西 讲述人:张紫桓 ppt制作:管吉 熊萌 资料收集:徐琰 李捷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