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之 利用博物馆资源,服务探究式学习 北京自然博物馆 2009.02.2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之 利用博物馆资源,服务探究式学习 北京自然博物馆 2009.02.2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之 利用博物馆资源,服务探究式学习 北京自然博物馆

2 项目思路 对自然博物馆的教育资源进行梳理; 寻找与校内科学教育的切入点,实现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3 项目参加人 北京市育才中学初一五班 学生 西城区奋斗小学 李莹 老师 西城区奋斗小学五年级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科技馆进校园”项目专家组
北京市育才中学 陈宏程老师 北京市育才中学初一五班 学生 西城区奋斗小学 李莹 老师 西城区奋斗小学五年级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科技馆进校园”项目专家组 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技馆进校园”专家团队

4 根据中小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别,分别提出了中学组“生物课开在博物馆”和小学组“有趣的一堂科学课”两个活动方案。

5 生物课开在自然博物馆 中学组

6 通过前期讨论、各位专家针对自己将要为学生开展的探究性学习内容作了推荐性的专题报告。同学们根据专家的报告和自己的兴趣,选择了跟随不同的专家开展探究性学习,形成了五个兴趣探究小组。
“恐龙世界”探究小组 “我的植物世界”探究小组 “昆虫世界”探究小组 “走进DNA的世界”探究小组 “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探究小组

7 2008年工作情况 在07年活动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方案: 活动时间:根据活动需要由原来的每周一学时修改为隔一周上两学时;
活动形式:讲座、动手、讨论、野外考察; 活动地点:以博物馆展厅为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地方; 每个研究小组专家都制定出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8 恐龙世界探究小组工作计划 活动内容 地质历史串讲1 (熟悉地质年代表,前古生代) 地质历史串讲2(古生代,二叠纪生命打灭绝)
节次 活动内容 3.6 地质历史串讲1 (熟悉地质年代表,前古生代) 地质历史串讲2(古生代,二叠纪生命打灭绝) 3.20 地质历史串讲3(中生代,新生代) 4.3 教你做模型(小实验) 4.17 学习罗盘、坐标纸的使用(绘制古生物厅平面图) 5.1 恐龙足迹初步;恐龙足迹研究方法。(ppt) 5.15 地层划分(重点介绍组的知识);介绍热河生物群 5.29 赤城野外考察恐龙足迹,北京郊区寒武纪底界 6.12 恐龙分类及各类型特征;恐龙身上特殊构造的功能.(ppt) 6.26 恐龙骨骼识别(了解恐龙骨架结构,识别各种骨骼及位置);恐龙与鸟的关系及鸟类起源。 考察 内蒙古鄂托克野外恐龙足迹考察,采集三叶虫化石。 恐龙世界探究小组工作计划

9 讲解恐龙化石知识 恐龙探究小组活动 化石组装前准备 组装恐龙化石 野外考察探路

10 制作蝴蝶标本 昆虫探究小组活动 展示蝴蝶标本 捕捉昆虫样品 展示蝴蝶样品

11 了解分子模型 分子探究小组活动 组装分子模型 与老师探讨 与德国志愿者在一起

12 生物入侵试验准备种子 保护地球家园探究小组活动 生物入侵试验准备试验区 生物入侵试验播种 学生上交的“恐龙”方面的作业 与学生讨论作业

13 内蒙古野外科学考察活动 为了让学生亲自感受科学研究的环境与过程、体验科学家的工作状态、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馆于2008年7月13-18日组织馆内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家、北京育才学校生物教师和参与本项目的初一年级26名学生赴内蒙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科学考察活动 。

14 本次考察活动主要包括: 中国科学院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研究站进行生物多样性测量工作; 鄂尔多斯鄂托克旗进行恐龙脚印的野外实地测量工作;
进行三叶虫化石、狼鳍鱼化石的采集工作。

15 沙地草原生物多样性实地测量 专家讲解生物多样性测量 生物多样性实地测量 学习生物多样性记录方法

16 恐龙脚印实地测量 罗盘找“北” 实地采集恐龙脚印数据 学习野外绘图方法

17 三叶虫化石采集 化石采集现场 学生展示采集到的化石 鉴定采集到的化石类型

18 08年下半年工作情况 博物馆专家继续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此外博物馆三名专家将为同学们进行以下三方面的专题报告,便于学生对近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如何进行科学选题”-马清温研究员 “如何开展科学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李竹副研究员 “如何进行科学论文的撰写”-李建军研究员

19 此外博物馆五位专家分别从古生物学、植物学、昆虫学、分子学、生态学的角度,协助育才学校陈宏程老师在博物馆开展了“脊椎动物有性繁殖”课程,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动物有性繁殖在不同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知识。

20 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 小学组

21 一节有趣的科学课 由一线科学课教师(奋斗小学李莹老师)依据博物馆特点、学校课程及教师需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建议,博物馆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内容,最终形成了以一节课内容为载体,探索如何利用馆内资源,服务学校科学教育的项目方案。

2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讨论、确定主题,完善课程设计

2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昆虫口器和食物之间的关系—王珊 植物种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杨跃玲 动物行走方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莺
恐龙灭绝与环境变化—李莉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跟随不同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4 学校试讲,进一步完善课件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活动宣传 本项目开展以来,科学时报、中国教育报、大众科技报等媒体分别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我馆工作人员撰写了5篇科普教育理论文章,(已发表3篇,待发表2篇)。

33 举办活动心得 充分利用了博物馆的资源(展览资源+专家资源)为中小学科技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初步探索出了馆校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途径; 加强了与其他博物馆的合作,为今后共同举办科普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教育部门合作,进一步提高了我们举办校外教育活动的实力。

34 不足之处 博物馆专业人员缺少授课经验、对青少年认知特点的了解; 公益性活动与经营性活动之间的矛盾; 五十年的老馆,科技教育活动空间不足。

35 2009年工作计划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结合中小学课程内容,组织一线教师对博物馆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整理,制作适用于不同年级段的基于博物馆资源的创新性资源包。资源包内容包括: 简明活动手册 课件 视频资料 小型专题展览

36 谢 谢


Download ppt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之 利用博物馆资源,服务探究式学习 北京自然博物馆 2009.02.2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