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5讲:高明、罗贯中、施耐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5讲:高明、罗贯中、施耐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5讲:高明、罗贯中、施耐庵

2 一、高明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诞生于南宋时期浙东温州(永嘉)等地。它吸收了宋词、诸宫调和宋杂剧的艺术成就。现存剧本15本,残曲19种。主要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元末明初四大传奇,高明《琵琶记》。 高 明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约在元大德九年(1305)生于浙江温州瑞安县,后人称东嘉先生。他出身书香门第,祖父高天锡和外祖父陈则翁都是诗人。陈则翁在家乡建造了集善书院,少年高明在此读书。

3 高则诚纪念堂内景(瑞安) 至元六年(1340),元顺帝下诏恢复科举考试。 乃自奋读《春秋》,识圣人大义,属文操笔立就。 ——《宋元学案》卷七十 入践廷宇,陪老成之谠议;出临郡邑,布恩德于罢氓;使殊功茂绩,炳然一时,以答清朝设科盛意,且非君平昔之志,而亦吾党所望于君者哉? ——赵汸《送高则诚归永嘉序》 高明出生地——瑞安阁巷柏树村

4 高则诚纪念堂(瑞安) 至正五年(1345)考中进士,踏上仕途。 游宝积寺 高明 夏日如焚渴思烦,登临极目觉心宽。 半窗宿雨炎歊散,八面清风枕簟寒。 逆旅往来休树下,纤歌远近彻云端。 几回欲挽银河水,好与苍生洗汗颜。 高明手迹

5 高明先任处州录事,后改调浙东阃幕四明都事。
和赵承旨题岳王墓韵(高明) 莫向中州叹黍离,英雄生死系安危。 内廷不下班师诏,绝漠全收大将旗。 父子一门甘伏节,山河万里竟分支。 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岳王墓 方国珍 至正八年(1348),方国珍在浙东聚众起义,高明被任为浙东平乱统帅府幕都事,参与平乱。4年后方国珍接受招抚,高明任满告归。其后他担任幕僚闲职,不受重用。

6 前辈谓士子抱腹笥、起乡里、达朝廷、取爵位,如拾地芥,其荣至矣,孰知为忧患之始乎!余昔卑其言,于今乃信!
——赵汸《送高则诚归永嘉序》 高则诚纪念堂(瑞安) 积雨书怀(高明) 晓来深院生寒思,五月江城尚夹衣。 新水池塘鱼暗长,湿云楼阁燕低飞。 飘零王粲辞家久,牢落潘郎感发稀。 却笑炎威都洗尽,夜凉疏雨乱萤飞。 题 画(高明) 秋山积雨清浮埃,晓日照耀金银开。 草堂阴深冷竹树,石梁滑澾欹莓苔。 千峰苍翠净如拭,白云不放枫叶赤。 何人艇子出清江,水落山高如赤壁。 昨夜天寒霜露零,山人不归猿鹤惊。 孤松三径依旧在,僮仆正迟陶渊明。

7 转福建行省都事,道经庆元,方国珍强留置幕下,不从,旅寓鄞之栎社沈氏,以词曲自娱。
——《嘉靖宁波府志》 高则诚作《琵琶记》,閤关谢客,极力苦心。歌咏则口吐涎沫不绝,按节拍则脚点楼板皆穿。积之岁月,然后出以示人。——梁清远《雕丘杂录》 我高皇帝即位,闻其名,使使征之,则诚佯狂不出,高皇不复强。亡何,卒。——徐渭《南词叙录》 高则诚衣冠冢 时陆德旸以诗哭之曰:“乱离遭世变,出处叹才难。坠地文将丧,忧天寝不安。名题前进士,爵署旧郎官。一代儒林传,真堪入史刊。” ——明田艺衡《留青日札》

8 《赵贞女蔡二郎》写蔡伯喈进京赶考,丢下双亲,抛弃妻子,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其妻赵五娘在公婆死后进京寻夫,蔡伯喈拒不相认,使赵五娘被马踩死。最后蔡被暴雷劈死。
分别,上京赶考 蔡伯喈父亲 高明《琵琶记》剧情为:书生蔡伯喈新婚两月,被父强迫进京赴试;中状元后,被朝廷强留京师做官;牛丞相奉旨招蔡为婿,他被迫重婚牛府。其时家乡连遭荒旱,父母相继死去。赵五娘罗裙包土埋葬公婆,身背琵琶弹唱乞讨进京寻夫。幸得牛氏贤德,终与蔡伯喈团聚,一夫二妇归家守墓三年。全剧以满门旌表结束。

9 [水调歌头]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知音君子,这般另做眼儿看: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骅骝方独步,万马敢争先? 《琵琶记》明代版本 功成名就,思念故里 高明对人物性格和故事结局都进行了改写。如经过对蔡伯喈“三辞三不从”的改编,使他由一个背亲弃妇的薄幸小人,变成了一个“全忠全孝”的好人。剧中说“三不从做出灾祸天来大”,由此引出一系列家庭变故。

10 (外叫净介唱)【前腔】婆婆,我当初不寻思,教孩儿往皇都。把媳妇闪得苦又孤,把婆婆送入黄泉路,只怨是我相耽误。我骨头未知埋在何处所?
——《琵琶记》 《关汉卿传奇》剧照 蔡伯喈 赵五娘与牛素玉相见 ……书啊,我只为其中自有黄金屋,反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 ……书啊,我只为其中有女颜如玉,反教我撇却糟糠妻下堂。还思想,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妻房。 腐蚀人们的功名富贵思想,罪恶封建科举制度和仕宦道路,才是造成蔡家悲剧的根源。

11 《琵琶记》中随处可见高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官场黑暗的深恶痛绝。
你这般不仁不义,谩自家有赢余。空吃的人五谷,枉带人的头颅。身着人的衣服,一似马牛襟裾。我历数你从前过恶,真个罪不容诛。动不动逞凶行恶,你那些个恤寡怜孤!我若早来一步,放不过你这横死蛮驴。 蔡伯喈跪拜双亲遗像 《琵琶记·别坟》 时有以《琵琶记》进呈者,高皇笑曰:“五经四书,布帛粟菽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 ——徐渭《南词叙录》

12 双线交错的戏剧结构:它用两条线索、对比描写的方式来展开。一条线索写蔡伯喈进京,逐步陷入功名富贵的罗网;另一条线索写赵五娘肩负起全家重担,在苦难中挣扎。
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赵五娘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坚毅、刚强,荒年饥岁,只身一人,竭力侍奉双亲,虽受委屈,始终不渝。 赵五娘《描容上路》 文采与本色兼备的语言:蔡伯喈在京城这条线的人物用的是文采语言,词句华美,讲究字句雕琢,典故运用。赵五娘这条线的人物用的是本色语言。自然朴实,通俗易懂,乡土气息很浓。 丞相之女牛素玉

13 《吃饭吃糠》 【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嗄住。糠啊,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好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苦人吃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外净潜上探觑介〕 夫妻重逢 【前腔】〔旦〕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被簸扬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呵,米在他方没寻处。奴家恰便似糠呵,怎的把糠来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奴,供膳得公婆甘旨?〔外、净潜下介〕

14 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可及已。 ——《南词叙录》
它的双线结构成为传奇创作的固定范式;它的曲律成为名家曲谱选录的主要对象;它的表演艺术成为演剧的典范和演员必须学习的入门戏本。 《琵琶记》是戏曲史上传演最广的作品之一,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古典戏曲之一。早在19世纪,就先后有英文、法文、德文和拉丁文选译和介绍,20世纪30年代,还进入百老汇演出,颇受观众欢迎。

15 二、罗贯中 罗贯中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他首创的“演义”文体,成为后世小说家效法的典范。 罗贯中(约1280-约1360),名本,字贯中,山东东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他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 罗贯中 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反元斗争如火如荼。各方义军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仅与元军奋战,而且相互兼并。

16 青年罗贯中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充任幕客。他有抱负、有理想,并有一定的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王圻《稗史汇编》说他“有志图王”,有政治抱负。
他主张国家统一,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 罗贯中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

17 罗贯中 罗贯中因政治上失意,转而从事小说稗史创作。他的小说都以乱世为题材,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逐平妖传》等。 罗氏生不逢时,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浒传》,以抒其不平之鸣。 ——尺蠖斋评《西晋志传通俗演义》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李商隐《骄儿诗》 北宋时,出现了专讲三国故事的民间艺人。元至治年间,出现了《全相三国志平话》,可能据民间艺人的口头讲述整理而成。

18 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该括万事。
——《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 《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统一中国,其间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三国演义》寄托了罗贯中个人的爱憎情感,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刻划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火暗刀的策略伎俩和阴谋诡计,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挺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

19 全书400多个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黄忠、鲁肃、周瑜以及王允、董卓、吕布这些巨谋勇将,忠奸之臣,都具有生动鲜明的个性。
刘备之仁,曹操之奸,孔明之智,关羽之忠,张飞之莽,赵云之勇,孙权之霸,周瑜之英…… 《三国演义》结构宏伟,组织严密,条理清晰。全书120回,描写了大小40多次战争,每次战争都写出了各自的起因、力量对比、彼此方略等,有声有色,绝无雷同。

20 《三国演义》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我国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后来很多学者和作家把罗贯中同司马迁、关汉卿等相提并论。
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 ——清·魏裔介《三国问答序》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东平) 《三国演义》在表现着中国人民艺术天才的许多长篇小说之中占有卓越的地位,它是最普及的作品之一……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前苏联·帕纳休克 罗贯中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大英百科全书》

21 三、施耐庵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苏州阊门外施家桥人,名彦端。父操舟为业。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曾中进士为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施耐庵少年家贫,7岁借书看,请邻居教,到学府旁听。13岁对答如流,下笔成章。 一次,邻有老人病故,请浒墅关私塾季秀才写祭文。季未及时赶到,有人提议让彦端试试。他一挥而就。季秀才看后,称赞不已。主动带他到浒墅关读书,并不收学费。后还把女儿许配给他。 施耐庵纪念馆

22 施耐庵在浒墅关读书刻苦,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而且博览群书。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讲“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他常在课余阅读。
时苏州常有艺人说唱话本和杂剧,如《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李逵负荆》等。施耐庵有时也去欣赏。 施耐庵19岁参加科考中秀才,之后娶季氏为妻。29岁中举人,35岁时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之后在钱塘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悬印弃官回乡,以授徒、著书自遣。

23 至正十三年(1353),张士诚起兵反元。施耐庵投笔从戎,在张幕下当军师。后发现张士诚等日益骄逸,屡谏不从,因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教书,并潜心创作《水浒传》。
后张士诚占据平江,朱元璋发兵围攻,战乱波及江阴,张士诚失败投降元朝。施耐庵为避祸,给兴化好友顾逖写信求助。 吾邑独少宛马来,大泽茫茫不通陆。 外人羡作桃花源,万钱争租一间屋。 ——李恢《闻昔行》 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好住家。 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 ——施耐庵 施耐庵纪念馆

24 君自江南来问津,相送一笑旧同寅。 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 ——顾逖 施耐庵立即带续娶妻子申氏、二弟彦才渡江北上,在兴化顾逖家中暂住。这期间经常乘船到“乌巾荡”游玩。 施耐庵故居(兴化) 昔人曾去桃花源,我辈今到芦苇荡。 蓝天白云映碧波,绿树丛中是故乡。 ——施耐庵 在顾逖帮助下,施耐庵在兴化东海滨白驹场购置田地房产,定居下来继续著《水浒》。他结识了许多农夫和盐民,为他提供了很多创作素材。

25 总上五本观之,知现存之《水浒传》实有两种,其一简略,其一繁缛。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断定,简本《水浒》乃罗贯中作,繁本《水浒》乃施耐庵作。 鲁 迅 《水浒》施作罗续、施是罗的老师的说法是不可靠的。 籍贯为东平、靠近梁山泊的罗贯中在晚年撰写了简本《水浒传》,后由施耐庵加工、改写、再创造为繁本《水浒传》,并流传至今。

26 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 但见肥羊宁父老,不闻嘶马动将军。 叨承礼乐为家业,欲以讴歌寄快文。 不学东南无讳日,却云西北有浮云。 大抵人生土一丘,百年落个得齐头。 扶犁安稳尊于辇,负暴奇温胜似裘。 子建高才空号虎,庄生放达以为牛。 夜寒薄醉摇柔翰,语不惊人也便休。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诏请他出来做官,但他仍坚持不出仕。 此书后辗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 ——《梦花馆笔谈》

27 经刘伯温多方营救,施耐庵于明洪武三年释归。他将白驹场改名倪卲庄,将芦苇荡改名得胜湖。后朱元璋又差人察访,公差找不到白驹场、芦苇荡和施耐庵。他即带全家躲到淮安居住。最终在淮安去世。
施耐庵遗体暂葬淮安。几十年后,其孙施文昱将灵柩迁到白驹场(今江苏兴化新垛镇施家桥村)安葬。 清乾隆年间,施耐庵十二世孙施奠邦和十三世孙施文灿、施美如捐资将白驹镇故居改建为施氏宗祠。 1938年,施氏宗祠被日本侵略军烧毁;1981年修复;1993年8月改建成“施耐庵纪念馆”。 施耐庵墓

28 有舍己为人侠骨义肠,却从鲁达、武松、李逵身上画出;
具掀天揭地深谋远略,乃自晁盖、宋江、吴用胸中写来。 ——镇江书法家李宗海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初名《江湖豪客传》,是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也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施耐庵陵园 《水浒传》讲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强盗集团,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至受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 《水浒传》故事版画:三打祝家庄 《水浒传》故事豪放、粗旷,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刻画各有特色,成功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物形象。 辛弃疾

29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 自明嘉靖始,迄今《水浒传》国内各种版本有53种,有中国水浒学会、浙江水浒学会、山东梁山水浒研究会、盐城市水浒学会、大丰市施耐庵研究会等学术团体。朝鲜、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意大利、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等国都有《水浒传》译本。 《水浒传》是惊天动地的快文,中国小说之冠冕,是雄飞世界文坛的优秀古典小说。 ——日本汉学家盐俗温


Download ppt "第15讲:高明、罗贯中、施耐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