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工具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工具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工具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
回目录 第二章 信 用、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工具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 至下章

2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二、信用的特征 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四、信用的经济职能 五、信用风险防范   回本章
至下节

3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 富兰克林:信用就是金钱。 概念: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信用包括两个方面: 债权人(Creditor),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 债务人(Debtor),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受信。 信用是关于债权与债务关系的约定,体现一种契约关系,实质上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财产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信用与信贷:信贷小于信用,信贷是普遍而典型的信用形式,信用外延大于信贷。

4  信用存在的主要依据: 1.资金运动的特征(产业资本的三个阶段)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
  在一定时期内并非每一个经济单位都能做到收支平衡,当一个经济单位出现资金盈余(货币供给),而另一个经济单位出现收支不抵时(货币需求),便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抽余补缺)。 2.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剩余者与资金短缺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这就决定了资金余缺的调节不能是无偿的,而必须是有偿的,这就产生了信用关系。

5  3.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非实物管理)和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不能依靠实物管理和直接控制,而必须利用货币形式搞价值管理,运用经济手段搞间接控制。在各种经济手段中,信用是一个有力的杠杆,它对聚集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对促进资金使用者合理节约地运用资金,对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产出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福利的增加都具有重要作用。

6 二、信用的特征  不论信用的形式如何,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信用资金的借贷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信用关系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信贷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信贷资金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中间经历了产业资本的运动)

7 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 1.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
 信用制度健全与否对整个社会的信用发展乃至经济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 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8 2.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   ①涵义: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②过程: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③作用:调节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加速商品流通等。   ④局限性:严格的方向性(一般是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提供信用);产业规模的约束性;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债务链条断裂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9  (2)银行信用 ①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工商企业和个人。 ②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货币;
  ①涵义: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②特点: ①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工商企业和个人。 ②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货币; ③银行利用其信息优势,有效解决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结果是降低了信用风险。   ③地位与作用:银行信用的上述优点,使它在整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10  (3)国家信用 ①涵义: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
  ①涵义: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   ②种类:根据债券期限的长短可将其分为国库券(传统称谓)、国债和公债三种。美国:国库券的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国债的期限为一至十年;公债的期限在十年以上;国内可统称国债。   ③债权人和债务人:债务人为各国政府;债权人多为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与居民。   ④特点:政府债券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以及比较稳定的收益,成为各国投资者普遍喜爱的投资工具,也是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

11  (4)消费信用 ①涵义: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一种信用形式。
 ①涵义: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一种信用形式。   ②特点: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和劳务,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③方式:①赊销(短期信用);②分期付款(中期);③消费贷款(中长期)。   ④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刺激人们的消费,促进商品的销售和生产,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12 (5)国际信用  ①涵义:指国与国之间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各种信用形式。   ②作用:国际信用是进行国际结算、扩大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主要手段之一。   ③类型: 出口信贷: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一种国际信用形式。根据贷款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

13  银行信贷:国际间的银行信贷是借款国企业或银行直接从外国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市场信贷:由国外的一家银行或几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帮助进口国企业或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或大额定期存单来筹措资金的信用方式。 国际租赁:国际间以实物租赁方式提供信用的新型融资形式。根据租赁的目的和投资回收方式,可将其分为金融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形式。

14 补偿贸易: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待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的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一种信用方式。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是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内的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性金融机构向其成员国提供的贷款。

15 四、信用的经济职能  信用既是一个流通范畴,也是一个分配范畴,但从本质上说,信用在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环节,其基本职能主要有:
1. 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 2. 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 3. 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前提是资金可以自由流动) 4. 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差异化利率) 5. 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6. 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企业在银行的资金变化)

16 五、信用风险防范  1.信用风险的定义:又称违约风险,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2. 信用风险的特征:  ⑴客观性:信用风险可以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    ⑵传染性:易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⑶可控性:信用风险可以控制和防范,并降到最低  ⑷周期性:信用周期是经济周期的一种反映,体现为信用扩张和收缩的交替出现。

17  3.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 (1)要注意信贷资金运动各个阶段的密切联系。
信贷资金运动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特征、工作的内容和侧重点: 第一阶段(G—G)是贷款的投向和投量的选择 (事前) 第二阶段(G—W—G′)是加速周转、保值增殖问题(事中) 第三阶段(G′— G′)是贷款利息的大小和贷款周转速度问题(事后) 信贷资金运动是一个反复循环、周转不息、不断扩大的价值特殊运动,这就必然要求运动的各阶段紧密相联和前后顾及。

18   防范信用风险应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主要措施有:
回本章 (2)要重视对信贷资金运动进行全局的、长期的、战略性方向的研究。 防范信用风险应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主要措施有: ①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信用资金的风险与收益对称的产权制度安排和风险约束机制,完善信用制度,规范信用行为 ②披露制度: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改善信用过程的信息条件,减少不确定性,尽量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 ③商业银行: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系统,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体系,提高决策精度 ④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监管机制,规范信用安全网的运作机制,防止信用危机的扩张和蔓延 至下节

19 第二节 信用工具  一、信用工具及其类型 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 三、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四、信用工具的价格 五、金融衍生工具  回本章
至下节

20 一、信用工具及其类型  2. 分类: ⑴按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工具(股票)和间接融资工具(保单)
 1.涵义: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2. 分类:  ⑴按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工具(股票)和间接融资工具(保单)  ⑵按可接受的程度: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现金、活期存款)和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股票、债券)  ⑶按偿还期限:短期信用工具(商业票据、银行本票等)、长期信用工具(股票、债券)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银行存款)

21 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  (1) 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可以流通转让。
 1. 票据:一般是指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和支票 (1) 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可以流通转让。 ①商业期票:又叫商业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签发的在一定时期内支付款项的债务凭证 (中国无商业本票(欠条))。 ②商业汇票 :是由债权人签发给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命令后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者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又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

22 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23  (2) 银行票据: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银行票据包括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
①银行本票 :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申请人凭其在同城范围内办理转帐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②银行汇票 :申请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申请人持往异地办理转帐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3)支票 :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的,委托存款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包括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24 银行本票、汇票

25 支票

26 2.信用证: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信用证包括商业信用证和旅行信用证两种(银行作为担保人)。
3. 信用卡:银行或专业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消费者)所发行的一种赋予信用的证书。持有者可凭以在当地或外地指定的商店、旅店等场所消费。  4.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 (1)按有无票面金额可分为有票面金额股票和无票面金额股票 (2)按是否记名分为记名股票和不记名股票 (3)按盈利的不同分配方式可分为优先股票与普通股票

27  政府债券(国家债券) 美国的公债券与国库券 我国的国库券属实物券国债,具有美国公债券的性质。
 5. 债券: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行的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 政府债券(国家债券) 美国的公债券与国库券 我国的国库券属实物券国债,具有美国公债券的性质。 公司债券:股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向社会发行的借款凭证 金融债券:银行或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为筹集中长期资金而向社会发行的借款凭证

28 三、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 3.流动性:指信用工具在不受或少受经济损失的条件下随时变现的能力。
 1.偿还性:大多数信用工具要求还本付息,但股票和永久债券只付息不还本。  2.收益性:购买或持有信用工具,不仅要求还本,还希望带来利润。信用工具的收益性通过收益率来反映 3.流动性:指信用工具在不受或少受经济损失的条件下随时变现的能力。  4.安全性:指信用工具的持有者收回本金及其预期收益的保障程度。

29 四、信用工具的价格  股价=预期股息/市场利率 发行价:平价发行、折价发行与溢价发行 流通价=债券票面金额×(1+票面利率×实际持有期限)
 1.股票的价格:       股价=预期股息/市场利率  2. 债券的价格: 发行价:平价发行、折价发行与溢价发行 流通价=债券票面金额×(1+票面利率×实际持有期限)

30 股价决定公式

31 五、金融衍生工具  1.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类型: ⑴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
涵义:指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1.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类型: ⑴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 ⑵根据原生资产可以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的衍生工具 ⑶根据交易方法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32 2.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 ⑴转移价格风险  ⑵形成权威性价格 ⑶提高资产管理质量

33 回本章 3.金融衍生工具的双刃作用 :  ⑴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对基础证券价格变动极为敏感,基础证券的轻微价格变动会在金融衍生工具上形成放大效应;  ⑵许多金融衍生工具设计的实用性较差,不完善特性明显,投资者难以理解和把握,容易操作失误;  ⑶金融衍生工具集中度过高,影响面较大,一旦某一环节出现危机,会形成 “多米诺骨牌效应”。 至下节

34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  一、利息的本质 二、利息率及其分类 三、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
回本章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 一、利息的本质 二、利息率及其分类 三、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至下章

35 一、利息的本质 涵义: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利息是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收取利息是否是罪恶的?) 1.西方经济学者对利息本质的看法 利息是贷者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配第) 利息是资本的租金(达德利·诺思) 利息来源于利润 (约瑟夫·马西 ) 利息是借贷资本家节欲的报酬(纳骚·西尼尔) 利息从贷者来看是等待的报酬,从借者来看是使用资本的代价。 (阿弗里德·马歇尔 )

36  2.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科学论述 利息来源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约翰·克拉克 ) 利息是未来财富对现在财富的时间贴水(庞巴维克 )
利息是放弃货币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凯恩斯 ) 2.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科学论述 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 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利息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体现了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的利息不属于剩余价值,而是对社会纯收入的再分配。

37 二、利息率及其分类  2.分类及计算 1.涵义: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1)按计算日期不同,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年利率=12×月利率=365×日利率    日利率=(1/30)×月利率=(1/365)×年利率 (2)按计算方法不同,利率分为单利和复利    单利:F=P(1+iN)    复利:F=P(1+i )n

38  换算公式:R=r-p (费雪方程式:r=R+p) 或 (3) 按性质不同,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指货币数量所表示的利率
  名义利率:指货币数量所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利率   换算公式:R=r-p (费雪方程式:r=R+p) 或 式中,R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P为通胀率 (4)按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5)按形成方式不同,分为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 (6)按市场层次不同,分为一级市场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 (7)按信用形式不同,分为拆借利率和国债利率 (8)按所处的地位不同,可分为基准利率(eg:SHIBOR)和市场其他利率 (9)计息日差异,分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

39 中国的存、贷款基准利率

40 三、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 1.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也称真实利率理论,认为储蓄与投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见下图) 。  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当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将引起利率发生变动的效应。即,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储蓄减少而投资增加,结果是利率上升;反之反是。

41 图示 储蓄投资理论下的利率(IS曲线)

42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持有不生息货币量的3个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见下图) 。  货币总需求公式:L=L1 (Y ) +L2( i )    式中,L1表示交易需求,L2表示投机需求,L1 (Y )为收入Y 的递增函数, L2( i )为利率 i 的递减函数。

43 图示 凯恩斯的货币供求均衡与均衡利率的决定

44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于是,预期证券价格会下点,理性的做法是现在卖出卖光所有证券,手中持有货币到达最大。因此,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理性人都不会购入证券,即对利率无反应,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    上图中,“流动性陷阱”相当于货币需求线中的水平线部分,它使货币需求线变成一条折线。    在“流动性陷阱”区间,货币政策是完全无效的,此时只能依靠财政政策。

45 3.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    该理论以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的基础,将利率定义为取得借款权或可贷资金使用权而支付的价格。市场中的借款人是社会上的负债消费方或债券发行人,为超前消费他们当年的收入或手持资金的那部分支出而融资;市场的另一方面,是试图购买金融债权而获取收益的可贷资金供给者。市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任何使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产生移动的因素都将改变均衡利率水平。

46 例表 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量

47 图示 利率与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48 4.IS-LM框架下的利率决定    希克斯和汉森对以上三种理论加以综合和完善,提出了汉森-希克斯一般均衡模型,即著名的IS-LM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只有当实体经济部门和货币部门同时达到均衡时,整个国民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均衡的利率水平同时被决定(见下图)。

49 图示 IS-LM框架下均衡利率的决定

50 5. IS-LM-BP 模型的利率决定    弗莱明和蒙代尔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国际收支的因素,提出了IS-LM-BP模型,也称为弗莱明—蒙代尔模型。该理论认为,只有在国内实体经济部门、国内货币部门和国外部门同时达到均衡时,包括利率、汇率和国民收入的国民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对于固定汇率国家,货币政策只是在短期内对调节内外均衡起作用,长期内是无效的。而财政政策在长期内是有效的。 (见下图)

51 图示 IS-LM-BP模型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作用

52 图示 IS-LM-BP模型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53 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 (1)积累资金 (2)调节宏观经济 (3)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 (4)调节收入分配
  1.宏观调节功能: (1)积累资金 (2)调节宏观经济 (3)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 (4)调节收入分配   2.微观调节功能: 利率作为利息的相对指标影响了各市场主体的收益或成本,进而影响其市场行为。 (1)激励功能 (2)约束功能

54 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 1.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利率管制的弊端 :出现信贷配给(央企)、寻租行为(低利率贷款)、资金黑市等扭曲资源配置的行为。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利率市场化是个渐进改革的过程,不可采取一步到位全部取消利率管制的激进方式。

55  2.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 回本章 (1)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 (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统分结合的利率管理体制
(3)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层次的利率管理体制 四个特征: 第一,下放利率管理权限,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权 第二,利率成为间接调控的重要工具 第三,部分利率已实现市场化(银行间拆借利率) 第四,利率体系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已经形成了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等多种利率格局并存的局面 至下章

56 回本章 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总体思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⑴突破口是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⑵放开债券市场利率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⑶逐步推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贷款利率放上限管下限(防止寻租),存款利率放下限管上限(防止揽存)。 ⑷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节货币市场利率,进而间接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 至下章

57 对利率和利息的思考 收取利息是罪恶的吗?


Download ppt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工具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