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学欣赏 文秘教研室 卢如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学欣赏 文秘教研室 卢如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学欣赏 文秘教研室 卢如华

2 本课程的有关要求 一 课堂要求 答问占平时成绩,与书面作业一样要求 几种属于违纪的情况 学分制下的考核原则

3 二 课外要求 与写作结合(应用文中有引用古典诗文习惯) 与职业结合(许多作家同时也是辅臣) 与阅读结合

4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意义 提高综合人文素质 以阅读为手段,为写作服务(博闻强记,提高语感) 提高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介绍谢冕作品:《读书人是幸福人》 介绍人本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马斯洛人格需求层次理论 07年湖南高考作文题:诗意地生活 08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5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节选自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6 马斯洛人格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认识需要 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7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今天奶粉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 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 日本人口号: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中国人口号: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

8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文学活动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性质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过程 第四节 文学欣赏的文化背景比较

9 第一节 文学活动 一 文学的涵义 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感情的艺术。 文学即”人学”。

10 二 种类 诗歌 小说 散文 (传记\报告文学\杂文\小品文) 戏剧 电影 电视剧

11 三 文学活动      从动态角度分析,文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      1.传统观点(旧三角关系)

12 2.文学接受理论(新三角关系) 

13     3.艾布拉姆斯的观点(四个要素)

14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性质 一、文学欣赏的涵义  文学欣赏是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15 二、文学欣赏的性质      1.文学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  文学欣赏的认识属性不同于阅读科学论著的认识属性。  文学欣赏的形象思维过程又不同于作家创作的形象思维过程。  文学欣赏是一种以感性认识为主的认识活动,但并不排除理性认识的积极参与。               

16 2.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刘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  情感反应是文学欣赏的核心;  别林斯基:没有心灵的参与,而这,几乎比用脚去理解艺术更坏。 《别林斯基论文集》 

17 情感反应是作者与读者的纽带;  高尔基:科学工作者研究公羊时,用不着想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但文学家则不然。《论文学》  情感反应主要有共鸣、净化、延留等。

18 3、文学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一度创造:作家创作,塑造文学形象。(原生文学)  二度创造:读者阅读,生成新的文学形象。(次生文学)

19 基础——提高文学鉴赏力 提高自身修养—— 坚持正确的途径——
基础——提高文学鉴赏力  狄德罗:艺术鉴赏力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通过掌握真和善(以及使真或善成为美的情景)的反复实践取得的,能立即为美的事物所深深感动的那种气质。 (《狄德罗美学论文选》 ) 提高自身修养——  坚持正确的途径——  数量上,刘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文心雕龙·知音》 ) 质量上,歌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歌德谈论录》 )

20 方 法——想象和联想  注意点——文学欣赏是一种“有限创造”,是一种“同质异形”的创造。  文学欣赏—— 以文艺作品为基本对象; 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 以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

21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过程 一、文学欣赏过程的涵义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过程 一、文学欣赏过程的涵义  文学欣赏的过程,实质上是由兴趣、期待、感知、情感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歌德曾将文艺欣赏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不假思索地享受美 二是只作判断不享受 三是在享受的同时作判断,在判断的同时进行享受 第三种才能再现作品的精髓 实际上,这是欣赏活动由浅入深的三种境界。 (引自鲍列夫《美学》) 

22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曾提出“六观”欣赏法:“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六观依次指——体裁结构、遣词造句、继承与创新、文采特点、事理情感和语言的音乐美。

23 二、文学欣赏的准备阶段  l 巴尔扎克:艺术是思想的结晶。欣赏者必须首先掌握打开这扇艺术之门的钥匙。内行人津津有味地体会到的妙处原来是封锁在殿宇中的,而非任何人都懂得诀窍说:“芝麻,开门吧!”           

24 1.文化储备   文化积淀     审美能力

25 文化积淀 孟子“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下》 )
文化积淀  孟子“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下》 ) 黑格尔:同样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确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在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样的作用和范围,要在这种成年人的阅历中,那句箴言里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才会表达出来。 (《大逻辑·绪论》 )

26 2.审美能力  审美趣味     Ø 审美趣味受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双重影响,但个人经历因素是主要的。       Ø 审美趣味虽不强求一律,但却有高下之分,好坏之别。       Ø 鲁迅: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 (《鲁迅全集》第7卷 ) 审美能力     Ø 审美能力包括:直觉能力、想象能力、移情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Ø 审美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27 2.期待视野  姚斯指出,一部新作品的读者能够在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中感知它,也能在更为广阔的生活的期待视野中感知它。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 文体期待  意象期待  意蕴期待 

28 三、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 1.欣赏注意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欣赏注意是由文学作品引起,又是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三、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    1.欣赏注意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欣赏注意是由文学作品引起,又是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可以是突发式; 也可以是渐进式的。 

29 女演员太投入剑伤男主角男演员忍痛演完戏才就医
女演员太投入剑伤男主角男演员忍痛演完戏才就医  9月17日晚,上海歌剧院在上海大剧院演出歌剧《托斯卡》时突发意外。事发时《托斯卡》一剧正演到关键时刻:警察局长斯卡皮亚以处死马里奥胁迫托斯卡委身于他,托斯卡被迫假意允从,使马里奥获得自由。托斯卡在拿到警察总监签发的离境通行证后,趁其不备刺死了他……这时扮演托斯卡的徐晓英或许完全进入了角色,在拔剑刺向“警察局长”张峰的时候,徐晓英用力过猛真的将剑深刺进张峰的背部。张峰说:“当时我痛得大声惨叫,躺在地下背后热乎乎的一片血。”为了不影响演出,张峰坚持到演出结束后才去医院就诊。(摘自《羊城晚报》 )

30 2.感知形象 读者通过语言,运用想象,感知作品中物化了的艺术形象,为进一步转化成读者观念中的艺术形象奠定基础。
2.感知形象  读者通过语言,运用想象,感知作品中物化了的艺术形象,为进一步转化成读者观念中的艺术形象奠定基础。  感知形象,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31 四、文学欣赏的发展阶段     1、想象与联想  2、情感反应 (共鸣与净化)          

32 1、想象与联想 文学作品的“空白点”或“未定点”,或“召唤结构”为想象提供了用武之地。
文学作品的“空白点”或“未定点”,或“召唤结构”为想象提供了用武之地。  罗曼·英加登: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上都是未完成的,总有待于进一步的补充。但从本文的图式化结构来看,这一补充是永远不能全部完成的。 (《文学的艺术作品》 )

33 请欣赏 杜甫《新安吏》诗句: 白水暮东流 青山犹哭声

34 明末王嗣 奭(SHì,①盛大状;②姓氏)《杜臆》的赏析为:此时瘦男哭,肥男亦哭,肥男之母哭,同行同道者哭,哭者众,宛如声从山水出,而山哭水亦哭矣。至暮,则哭别者已分手去矣,白水亦东流,独青山在,而犹带哭声,盖气青色惨,若有余哀也。止着一哭字,犹属青山,而包括这许多哭声,何等笔力,何等蕴藉。 这是一种包含着感受、理解、联想与想象的艺术欣赏。

35 2、情感反应  托尔斯泰: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论艺术》) 

36   共鸣  共鸣是文学作品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只有引起读者共鸣,文学作品才能实现其价值。  读者与作者的共鸣——  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共鸣—— 

37 净化  净化是文学作品实现自身价值的另一重要途径。  欣赏过程中的净化——  欣赏活动后的净化——      

38 里普斯: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 (《论移情作用》 )
车尔尼雪夫斯基:诗人,这是指导人们对于生活抱着高贵的观念,抱着高尚的感觉方式的领袖;在阅读他们的作品时,我们就养成了厌恶一切虚伪的和恶劣的东西,了解一切善和美的事物的魅惑力,爱好一切高贵东西的习惯;读了它们以后,我们自己也变得更好起来、善良起来、高尚起来。 (《论文学中的典型与美学理想》 ) 管子: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 (《管子·内业》 ) 梅艳芳与宋祖英的不同感情基调——情绪迁移

39 《读张籍古乐府诗》 白居易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
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淳。

40 第四节 文学欣赏的文化背景比较 一、价值取向  二、艺术手法  三、文学功用 

41 一、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坚持以善为美的原则,其核心是尚善。 西方,古典文学欣赏坚持以真为美的原则,其核心是求真。
一、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坚持以善为美的原则,其核心是尚善。  西方,古典文学欣赏坚持以真为美的原则,其核心是求真。  印度的文学欣赏介于东、西方之间,既条分缕析,又直觉感受。

42 二、艺术手法 中国文学中,独创了意境。意境的特征是中和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源于“天人合一”的古代文化。
二、艺术手法  中国文学中,独创了意境。意境的特征是中和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源于“天人合一”的古代文化。  西方文学中,强调意象,既重“意”的表现,又重“象”的刻画。其基于“主客两分、物我两分”的核心观念。  印度文学中,意象并重,但更突出意象的神灵性,其出于“人神同一”的宗教理念。

43 三、文学功用 文学具有认知功能、教化功能和美育功能。中、西方都首肯文学对社会历史的认知功能。但是:
三、文学功用   文学具有认知功能、教化功能和美育功能。中、西方都首肯文学对社会历史的认知功能。但是:  中国更注重文学的教化功能——德性文化      《诗经·关雎·序》诗:“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西方更强调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智性文化  印度着重文艺给人以知识,在求知过程中得到教诲和快乐——神性文化

44 讨论 文学正在走向消亡吗?(美国学者) 文学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但永远不会消亡(中国学者) 读图时代之几米个案 博客时代、网络阅读
你的读书计划(你喜爱流行文本还是经典文本?)

45 技能训练 制作一个简表分析中外文学欣赏角度的差异。 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一本刊物),时间限1-3分钟。

46 Thank You !


Download ppt "文学欣赏 文秘教研室 卢如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