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幼儿园科学教育 -概述(1) 含义和目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幼儿园科学教育 -概述(1) 含义和目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幼儿园科学教育 -概述(1) 含义和目标

2 一、基本含义 一)科学是什么? 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什么?

3 科学是什么? 1、科学是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 2、科学是过程和方法: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是态度: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态度。

4 总之: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 科学的内涵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三个基本要素。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

5 “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6 显然,这名幼儿经历了一次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是“指南针喜欢小猫”。幼儿对事物表现好奇、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寻求答案——这就是“儿童的科学”,尽管他最后并没有得出在成年人看来“正确的”结论。

7 “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8 与上一例相比,该例没有明显的探究过程,幼儿知识根据他平时对风的生活经验,很自信地回答问题。从他的答案来看,他至少认识到红旗的飘动和风是有关联的,只是颠倒了他们的因果关系。幼儿对自然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试图解释现象,也是“儿童的科学”,他根据有限的生活经验和当前观察到的事实,对自然现象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尽管是错误的判断。

9 “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10 这名幼儿的行为似乎离科学更远了:与其说是科学,还不如说是幻想。然而,科学和幻想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幼儿对自然界的现象表现出好奇,并且充满着幻想,仍然是“儿童的科学”,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儿童的科学带有主观性的色彩,往往以主观想象解释一些现象,尽管这个解释与事实不符。

11 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什么? 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12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 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进行主动探究。
(2) 发展学前儿童好奇心,使学前儿童形成科学情感和科学态度这种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素质。 (3) 使学前儿童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学习,使学前儿童逐渐学会科学的方法。 (4) 使学前儿童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发展智力。

13 二、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特点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14 一)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⑴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 ①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②儿童最关心与自然环境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⑵儿童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 ⑶儿童的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 ⑷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

15 1、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特点 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指鹿为马:“绿花”、“柳树”,问什么)
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给小鸡刮“胡子”) 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4)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喜动态物体)

16 2、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特点 1)好奇好问(为什么)
2)初步理解摁扣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树摇-刮风,车动-活的东西) 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能和情景进行概括分类(根据形状、颜色分类)

17 3、5-6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特点 1)有积极的求知欲望(怎么样)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藏的因果关系(圆球-斜面-滚动) 3)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家禽-家畜)

18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1、活动内容应满足幼儿的兴趣,注重内容的生成性 .
2、活动充分促成幼儿与探究对象的相互作用,突出科学活动实质活动过程的探究性。 3、教育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9 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注重学前儿童自发的个别探究和小组探究活动。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灵活地渗透于一日生活。案例:花盆裂开了。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地点不局限于教室。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多时间段进行。

20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1、活动内容应满足幼儿的兴趣,注重内容的生成性 .
2、活动充分促成幼儿与探究对象的相互作用,突出科学活动实质活动过程的探究性。 3、教育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结果使学前儿童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

21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目标的四个纵向层次: 目标的三个横向层次: 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过程,知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2.年龄阶段目标 3.单元目标 4.活动目标 目标的三个横向层次: 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过程,知识

22

2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4 年龄阶段目标 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25 (一)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1) 保护好奇心,支持儿童的触摸、爬动、操作、摆弄玩具和物品的行为;
(2) 提供丰富的感觉刺激,发展感觉能力、注意力; (3) 初步掌握与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日常概念和科学常识,例如,知道一些与生活贴近的 动植物、自然现象和科技产品的名称; (4) 形成一和多的数概念;形成白天、晚上的时间概念。

26 (二) 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1、情感方面
(1) 激发学前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2) 萌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 (3) 使其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27 (二) 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2、方法技能方面 (1) 帮助学前儿童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
(2) 帮助学前儿童学会使用简单工具; (3) 帮助学前儿童学会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体大小和数量的差别; (4) 引导学前儿童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

28 (二) 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知识方面
(1) 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小猫、小狗、小草、石头等)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学前儿童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2) 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学前儿童生活的关系; (3) 引导学前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4) 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有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 (5) 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形成早、晚的时间概念。

29 (三) 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1、情感方面
(1) 发展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学前儿童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 (2) 培养学前儿童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30 (三) 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2、方法技能方面 (1) 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 (2) 学会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
(3) 学会比较和概括,即对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比较和概括,认识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 (4) 引导学前儿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并学会运用其他手段 (如图表、绘画、作品展览等)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

31 (三) 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知识方面
(1) 帮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动、植物及沙石水等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帮助学前儿童了解一年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 (3) 引导学前儿童获取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初步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4) 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5) 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形成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

32 (四)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1、情感方面 (1) 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
(2) 激发学前儿童对自然环境和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的广泛兴趣,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3) 使学前儿童喜欢并能主动参与、集中于自己的科学探索活动和制作活动; (4) 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关心、爱护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33 (四)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2、方法技能方面 (1) 学会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即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
(2) 学会实验操作验证推论和预测,并能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调整和修正; (3) 学会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4) 学会推论和预测,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推想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5) 引导学前儿童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以及能够表达发现的愉快。

34 (四)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知识方面 (1) 帮助学前儿童初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向学前儿童介绍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3) 帮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 (4) 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5) 能对10以内的数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能做简单的计算; (6) 逐渐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能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形成星期几和一年四季的初步概念。

35 幼儿科学教育单元目标 时间单元:是在一段实践(一个月或一周)内要达到的目标,相当于“月计划”或“周计划”中的科学教育目标。

36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根据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或单元目标,并且结合具体教育活动内容的特点,以及幼儿的特点制定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37 幼儿科学教育单元目标 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索要达到的目标。
例: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气味”单元科学教育目标

38 回顾: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义 1.科学的含义 2.儿童的科学的含义 3.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义 二、幼儿学习科学的年龄特点
1.3-4岁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2.4-5岁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3.5-6岁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活动目标

39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40 内容提纲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科学依据 二、 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基本要求 三、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方法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五、幼儿科学教育的几种主要方法

41 一、内容选择的科学依据 一)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的主要精神 二)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三)适应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四)遵循科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42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1、小班:直观行动性向具体性、形象性过度; 2、中班:具体性、形象性为主,具有分辨事物的能力;
3、大班后期:抽象性思维开始萌芽,初步具有了概括事物的能力。

43 二、 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基本要求
(一) 注重内容的科学性,教育的启蒙性 (二) 与时俱进,勿忘历史民族文化 (三) 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各领域教育内容的统整 (四) 照顾科学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与典型代表性 (五) 因地制宜,因季节而变

44 (二) 与时俱进,勿忘历史民族文化 1、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 2、要选择介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内容
3、积极引导认识赋予民族特色、具有代表性的物产(丝绸、茶叶等),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45 (三) 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各领域教育内容的统整
1、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选择内容。 2、要灵活地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并和其他领域的内容相互配合。

46 照顾内容的多样性与典型代表性 1、要从广泛的内容中来选择 2、要客观地衡量所选内容的代表性 3、要全面与均衡地选择各部分内容

47 因地制宜,因季节而变 1、要根据当地的季节变化特点,选择本地区(或本幼儿园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有关自然或社会资源方面的内容。
2、灵活地选择本地的事物充实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中来,并将离儿童较远的或难以搜集到的材料替换掉或向后推延。

48 三、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方法
(一)以季节为主线选编 (二)采用单元式选编 (三)以五大领域为依据选编

49 四、内容范围 (一)物质科学 (二) 生命科学 (三)地球和空间科学 (四) 科学与技术

50 3-6岁幼儿学习科学的年龄特点

51 3-4岁幼儿学习物理科学的年龄特点 开始用材料和物理属性来描述物体(如果一个蓝色的塑料杯)。开始变现出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如加水如何改变了黏土的黏性)。 注意到声音和光的性质(如音高、音量,光的亮度)。通过发出声音来做实验。认识不同的光源。开始认识到光产生的影子。 玩水,关注水如何流动并盛满容器。喜欢把不同的液体混合来创造新的液体。 理解五生命物体自己不会动,而需要被推、拉、扔或其他作用于它的动作。

52 4-5岁幼儿学习物理科学的年龄特点 能解释他们所观察过的材料的某些属性(硬度、颜色、形状、质地),以及这些属性如何影响其行为(如圆的球会滚动)。继续学习属性何时、通过何种条件会改变(如将红色和黄色颜料混合变成了橘黄色)。 试验改变声音和光的特征(如让鼓更响,让影子更长)。开始理解声音的特征(音高、音量)有赖于声音的来源(如飞机、动物、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形成一些如何改变影子大小和形状的想法。 能分享对水的观察(如水如何流淌,水温的变化)。注意到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但可能会相信只是轻的物体浮,而重的物体会沉。 试验运动状态如何会改变(改变斜坡,让球滚的更远)。对于如何引起特定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能形成合理的看法。

53 5-6岁幼儿学习物理科学的年龄特点 知道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改变材料的属性(如加热、冷冻、混合、折弯),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以同样的方式变化。
开始探索声音和光的来源及属性(如尝试辨别隔壁声音的来源,或什么照亮了教室的某个区域)。通过改变光源位置的试验来改变光线。 通过个人经验进一步理解水及其属性(如改变水的运动、观察水滴的大小和形状、认识在水中沉浮的物体的特征)。知道水能从液体变成固体,反之亦然。 提取多方面的个人经验来形成关于位置和运动的认识。

54 提问: 分别为小、中、大班选择一个物理科学的内容,并尝试设计目标。

55 3-4岁幼儿学习生命科学的年龄特点 1.辨别各种动物和置物袋基本特征(如颜色、大小和形状)。考虑人体的外部特征及各部位的作用(如嘴巴吃东西、耳朵听声音)。 2.知道生命有各种需要。能将自己的需要类比到别的动物身上(如会说青蛙需要妈妈,要睡觉,要大便)。 3.用一到两种标准(如运动)来给生物和非生物分类,并由此认为汽车“是活的”,树“不是活的”。 4.开始理解在相似的环境中,可以找到相似的生物(如根据已有的经验货观察,期望在池塘里找到青蛙、鱼或蜻蜓)。 5.对生物进行基本的比较(如哪个更高、更快等)。对人和其他动物做一些比较(如人没有大象那样长长的鼻子。 6.有对生命周期的部分观察经验。会做一些概括,如小虫子是“宝宝”、大一点的虫子是“爸爸”。想知道小宝宝是哪里来的。还能把特征与年龄联系起来(如白发意味着人老了)。

56 4-5岁幼儿学习生命科学的年龄特点 1.辨别动物的细节特征(除了颜色、大小和形状之外的特征)和行为(如动物如何运动、如何吃东西)。
2.开始理解所有动物需要食物、水和居所。同样,植物也需要水、光线和土壤。 3.随着观察的机会变多,开始理解植物也是生物,而一些会动的东西不是生物。 4.开始思考生物、生物的需要及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5.开始比较生物之间可观察到的相同点、不同点。对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进行概括(如大多数植物有绿叶,知更鸟、海鸥和鸭子都是鸟)。 6.能在观察的基础上描述部分生命周期。理解种子生长成植物,但可能并不确定蝌蚪和青蛙是同一种动物。能认识他们自己曾经是婴儿,将会长大。

57 5-6岁幼儿学习生命科学的年龄特点 1.能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如植物根的作用)。开始理解人体内部(我跑动的时候心脏跳动更快,我的脑是用来思考的,肌肉帮助我扔球)。指导动物、植物和它们的亲代是非常想像的。 2.理解各种植物和动物满足其基本需要的不同方法。初步了解人对环境的需要(如食物、空气和水)。 3.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4.能运用个人对生命需要的理解,在室内为植物或为才能够外面带进来的动物设计环境。 5.认识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和变化,如不同植物的叶子有不同的形状,以及同一植物上的所有叶子不可能是相同的颜色、形状或大小。 6.能根据观察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对自己家庭成员涉及到的人的生命周期现象有一些了解。

58 3-4岁幼儿学习地球和空间知识的年龄特点 1.获得周围环境和材料(如岩石、土壤和沙)的直接经验。用词语描述环境的自然特征(如河流、山)。
2.关注天气并将其和个人活动联系起来(如会想“下雨了,我不能出去玩”)。使用常见的表示天气的词汇(如雨、雪、晴)。知道天气会变化。发展和时间有关的概念和词语。 3.指导和天空特征有关的词汇(如太阳、月亮、星星、 云)。关注太阳和月亮位置以及月相的变化。辨别和白天、黑夜有关的基本概念。

59 4-5岁幼儿学习地球和空间知识的年龄特点 1.关注环境中材料属性的不同(如岩石有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水以雨雪的形式从空中落下)。还能看出水会影响其他材料的属性(如水让毛巾更重)。 2.能描述凤、雨、雪可以观察到的影响。学习一年四季,以及他所生活的周围环境在每个季节如何变化。进一步理解时间,能讨论并用图表表示一日生活、天气或其他一天一天的事件。 3.能协助用图表记录太阳、月亮的运动,以及月相的变化。

60 5-6岁幼儿学习地球和空间知识的年龄特点 1.能理解演示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如大石头、鹅卵石、沙子、土壤)。
2.知道每天的天气都会变化,天气会随着季节而变化。 3.通过观察知道太阳和月亮的基本运动模式。

61 五、幼儿科学教育的几种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二)分类与测量 三)科学实验 四)科学游戏 五)种植和饲养 六)散步和采集
七)早期科学阅读和电教媒体的使用

62 试教内容范围 编号 可选择内容 1 沙、石、土 2 水 3 空气 4 光 5 声音 6 冷、热 7 力 8 磁 9 电 10 化学现象 11
分类 12 排序 13 数量 14 比较 15 数和量 16 图形 17 空间 18 时间 19 统计 20 运算 21 测量 22 等分

63 一)观察法 二)分类与测量 五、幼儿科学教育的几种主要方法 三)科学实验 四)科学游戏 五)种植和饲养 六)散步和采集
七)早期科学阅读和电教媒体的使用

64 一)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提供大量直接经验让幼儿观察探索,让幼儿通过五官的感受来发现、探索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使之获得具体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

65 (二)分类与测量 1.分类 是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的过程,即抽取同类事物中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
幼儿的分类是指帮助幼儿把具有某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活动过程。

66 观察法的类型 1.个别物体和现象的观察 2. 比较观察 3.长期系统观察

67 1.个别物体和现象的观察: (1)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 (2)观察个别物体的外部结构和功能及两者关系。
(3)观察个别物体相对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4)观察个别物体的存在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68 2.比较观察 (4)对两种新的自然物或科技产品进行比较观察。 (1)在比较观察中发现自然物和科技产品的相似处与不同处。
 (1)在比较观察中发现自然物和科技产品的相似处与不同处。  (2)要求幼儿学会以两样物体的相应部分和整体性进行比较观察。  (3)要求幼儿以一种认识过的物体与新的观察对象进行比较观察。 (4)对两种新的自然物或科技产品进行比较观察。

69 3.长期系统观察 指幼儿对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 特点:观察的时间长,对幼儿观察的持久性要求高。
  3.长期系统观察  指幼儿对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 特点:观察的时间长,对幼儿观察的持久性要求高。 一般在引导幼儿观察、探索事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时运用。

70 内容: (1)植物类,如树木、花草、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2)动物类,如家禽、家畜、野生动物、鸟类、鱼类、昆虫等。 (3)常见物品,如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玩具、服装、食品等。

71 类型: (1)挑选分类 (2)根据特定的标准分类 (3)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

72 (2)根据特定的标准分类 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颜色、形状、大小、长短)。 ②按物体的用途分类(玩具用品、学习用品、交通工具)。 ③按物体的材料分类(木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 ④按事物之间的联系分类(兔子和萝卜、鱼和猫、狗和骨头)。 ⑤按物体的基本特征分类(鱼类、鸟类、兽类、家禽、家畜)。

73 活动指导要点 (1)给幼儿充分的感性材料,帮助幼儿辨别事物的特征、差异。 (2)帮助幼儿明确分类标准或鼓励幼儿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3)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摆弄、尝试分类的机会。

74 2.测量 测量是指幼儿运用目测或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初级的测定活动。
如用绳子、尺测量树干的粗细、高矮;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以比较物体的轻重等。 可以帮助幼儿更准确地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获取有关物体的空间、距离、温度等方面的具体经验。

75 内容 (1)测量物体的个别特征 (2)观察与测量动、植物生长情况 (3)观察与测量天气情况,如放置“小小气象角”。

76 (1)测量物体的个别特征 ①用目测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等。 ②用手感觉不同水杯中水的温度(冷、热)
③用手掂量物体的轻重、如比较哪只装沙的桶重些。 ④学习使用简单的非正式量具,用小棒、绳子或布条测量并比较树的高矮、粗细;用小棒测量物体的长短;用走步或长绳测量距离的远近等。 ⑤学习使用正式量具,如尺、台秤、天平、温度计,用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粗细、轻重、温度、厚薄等。

77 活动时的指导要点 (1)教会幼儿使用测量工具。 (2)教会幼儿记录测量结果的常用方法。

78 (三)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利用一定的仪器或设备,通过操纵变量来观测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的方法。它能够排除干扰因素,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

79 科学实验的种类 1.幼儿操作实验 2.教师演示实验

80 内容 (1)植物生长实验:种子发芽试验。 (2)动物实验: “蚂蚁喜欢吃什么”
(3)物理实验:沉浮实验、磁铁实验、摩 擦起电实验、小电珠实验等。 (4)化学实验:米汤遇碘酒变蓝

81 指导要点 (1)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2)积极引导,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注意实验材料、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和实验对象的差别。 (4)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学习操作技能,和注意安全事宜。

82 (四 )科学游戏 幼儿的科学游戏是借助于自然界的物质材料,包括水、石、砂、土、竹、木、树叶、贝壳等以及科技产品、玩具、图片等物,把科学的道理寓于游戏之中,通过幼儿参与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玩耍、操作活动,达到某一科学教育的要求,促进幼儿的发展,它是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83 科学游戏的种类 (1)感知游戏: “奇妙的口袋”、“听一听谁在叫” (2)排列游戏 (4)配对游戏 (5)情景游戏 (6)活动性科学游戏
(3)分类游戏 (4)配对游戏 (5)情景游戏 (6)活动性科学游戏 (7)实验性游戏 (8)棋类游戏

84 科学游戏的指导要点 (1)游戏的科学性。 (2)游戏的趣味性。 (3)游戏的活动性。 (4)游戏的规则。

85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 在多种形式的集体教学活动中 (二) 在宽松愉快的区角学习活动中 (三) 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游戏中
(一) 在多种形式的集体教学活动中 (二) 在宽松愉快的区角学习活动中 (三) 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游戏中 (四) 在轻松自然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86 集体教学活动形式 1、观察认识型活动 2、实验操作型活动 3、科学讨论型活动 4、技术操作型活动

8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88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本身的评价 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

89 (一)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本身的评价 1.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 2.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
3.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 4.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5.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评价

90 1.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目标的评价 1)活动目标应与学期目标、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儿童发展的总目标密切联系、相辅相成。
2)活动目标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已有经验,并兼顾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个体需要。 3)活动目标的构成应该包含情感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知识经验。 4)活动目标有利于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5)活动的设计应该围绕着活动目标而进行。

91 2.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内容的评价 1)活动内容应该与活动目标相一致,应该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2)活动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
3)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该体现时代性。 4)活动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 5)活动内容应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6)活动内容应该更多地提供幼儿直接参与的机会,亲身参与科学探索、发现的过程。 7)活动内容应该体现整合的理念,尽可能地与各领域有机渗透。

92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方法的评价 1)活动方法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活动方法要因地制宜。 3)恰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4)活动方法要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93 4.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过程的评价 1)活动过程的结构应该严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2)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接纳和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3)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94 5.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环境的评价 科学教育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
物质环境包括活动空间、活动设备、活动材料等,应该是丰富的、优美的、多样的。 心理环境包括活动的氛围、活动中老师和幼儿的关系、教师的态度、同伴关系等。

95 (二)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 1、对学前儿童知识经验的评价 2、对学前儿童探究方式和方法的评价 3、对学前儿童情感、态度的评价

96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 方法 1.作品分析法 2.测查法 3.问卷法 4.观察法 5.访谈法

97 1.作品分析法 所谓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分析幼儿发展水平,或检测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
优点:资料较易收集,具有间接性,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幼儿的作业进行分析、比较,使评价更加客观准确。 缺点:只能较多地反映当前教学的影响,而不能反映幼儿稳定的发展水平,不能系统、完整地了解幼儿的科学素质发展水平。

98 2.测查法 测查法也称测试法,指通过预先准备的问题测查儿童的发展水平。测查法由统一的测试题目和测试程序构成,优点是对大量的对象进行测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便于量化和统计分析。 测查法包括以下方面: 1)编选测试题目2)准备测试材料3)设计记录表格

99 3.问卷法 问卷法是将一系列设计好的问题组合起来,通过书面形式,提供给调查者,征询被调查者的意见,回收、整理、分析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取有关评价对象情况的一种评价资料收集方法。 缺点:缺少面对面的沟通,研究者往往不在现场,真实性无法核对;问题用文字或符号表达,对调查对象的要求较高,信息不够深入细致。 优点:简便易行,省事、省力、调查内容广泛。

100 3.问卷法 1)问卷的结构及设计 问卷的基本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供选择的答案、结束语五个部分。 2)问题的编制及答案设计
问题的类型可根据问题内容的不同,分为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半开放半封闭式问题。

101 4.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或准自然状态下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和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对观察对象作出评定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 观察法具有自然性和直接性。常用的观察法有行为核对、情景观察和事件详录等。

102 (1)行为核对 在观察之前,依据评价的目标、内容制定一份观察行为核对表,观察过程中,评价者将观察到的行为与核对表中的项目逐条核对,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 优点:记录简便易行;不足:制定核对表要求较高,比较困难,不仅要确定观察行为的类型,且需抽取一定数量的具体行为,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行为,确定为核对表中的行为条目。

103 (2)情境观察 优点: 能够测量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层次,另外它是在情境控制中进行的,能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的干扰,观察的效果较好。
缺点:观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观察的多是外部行为表现,因果关系的确定难以精确。在观察中,记录的只是想要观察的行为,忽略细节,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104 5.访谈法 指评价者通过与访谈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获取有关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
优点:过程灵活、深入;获得资料直接、可靠;利于谈话对象发挥主动性;简单易行,适用面广。 缺点: 样本较小,获得的资料比较难以标准化,对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不好控制,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对访谈者素质要求很高,访谈者的价值观、态度、谈话水平、语气等,都会影响评价对象,容易导致偏差。 访谈法的类型可以分为集体访谈和个别访谈;也可以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Download ppt "幼儿园科学教育 -概述(1) 含义和目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