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週 2017/3/9.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週 2017/3/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週 2017/3/9

2 2017/3/9

3 舊石器時代 約從西元兩萬到一萬年前 當時的人類主要以狩獵來維持生命,居住於洞窟之中,且不定居於固定的地方,過著尋 求住處與獵物的遊牧生活。
人類製造器物已有數十萬年的歷史,但是器物帶上美的要素,則是舊石器時代以候的事 。 自從西元前兩萬年以後,人類便開始在石、土、木、骨、角的器物上作了精細的加工 。 2017/3/9

4 藝術造形 器物藝術雕刻 繪畫 2017/3/9

5 原始的維那斯 史前人類於牛角骨頭及石頭上的雕刻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 — 女性雕像 ,一般把這種女性雕刻像稱為「原始的維納斯」
24,000-22,000 BCE,屬奧瑞那文化期,用一塊卵形石雕成的,高11公分寬臀,豐胸 — 母系社會對女性的尊重,它象徵著旺盛的生育力。繁殖是一個部落是否生存的重要因素故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2017/3/9

6 勞賽爾(Laussel)的維納斯 持角杯的裸女
法國 約25,000 BCE 屬馬德林文化晚期作品,石材浮雕,高71公分,正面,乳大臀豐,頭轉向左面,右手 持一牛角,五官不清,頭髮很長披在左肩。雕像有寫實感,比例不誇張,姿態優雅 2017/3/9

7 繪畫 動物和女性圖像,形體以側面方式繪出,而腳以正面角度畫出。舊石器時代又稱為洞 窟壁畫文化,壁畫顏料成份為紅土、木炭、脂肪、百奎土。
以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Altamira)和法國拉斯科洞(Lascaux)最有名。 十九世紀之前的人以為最早的藝術起源於古希臘,但是直到十九世紀末西班牙的工程師於西班牙北部阿爾塔米拉(Altamira)山區進行考察的時候,在附近遊玩的女兒無意之間進入了一個低矮的洞口,當她火柴時被眼前的一隻公牛嚇了一跳仔細看原來是一幅畫在壁洞裡的發現了大量的野馬,野牛,鹿,馬 ─ 史前洞窟的壁畫就從此傳開。 此後陸續在法國南部比利牛斯山麓的拉斯科洞(Lascaux)發現了大量的野馬,野牛。 阿爾塔米拉(Altamira)岩洞壁畫 BC 2017/3/9

8 比利牛斯山麓的拉斯科洞 (Lascaux) 15000-10000BC
2017/3/9

9 2017/3/9

10 2017/3/9

11 巫術說 三萬年前冰河時期,生活困苦,感受到大自然的,人類力量之小。 巫術活動是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資源 — 食物,模仿自然的對象以求得好運氣。
2017/3/9

12 中石器時代 10,000~8,000BC 2017/3/9

13 《弓箭手與鹿》 西班牙卡瓦略斯(Los Caballos)出土, 約西元前10000~前5000年BC
藝術表現以「岩畫」最具代表性,洞窟壁畫已衰絕。 現藏紐約史前畫廊最有名,描繪誇張的人物和動物肢體如剪影的效果,群像造形生動,有故事情節性為其特點。 舊石器時代的藝術不像歷史文化,具有繼承的累積性,隨著各個時期的結束,文化活動 亦隨之消逝。 2017/3/9

14 新石器時代 Neolithic 8,000~3,000BC   2017/3/9

15 巨石文化 愛爾蘭、英國 斯通亨奇 Stonehenge 2000BC
巨石成群往往被當為是「巨人之墓」或「鬼窟」,其實可能是地界,或是崇拜的偶像。 比較有名的如下列︰ 石圈─愛爾蘭、英國 (斯通亨奇Stonehenge2000BC) 巨石墳墓─法國北部、斯堪地 納維亞、英國、愛爾蘭 石柱─法國布列塔尼省 神廟─馬耳他島最有代表性 愛爾蘭、英國 斯通亨奇 Stonehenge 2000BC  2017/3/9

16 愛琴海文明 3000—1100BC 西方文明的搖籃又名米諾安文明 範圍:由北方席拉底斯(Cyladic) 群島藝術及希臘本土的希臘藝術。
公元前2800年來自小亞細亞非希臘的部落,建立起以國王米諾安為名的米諾安文化。公元前2000年米諾安人與近東貿易結果變得富有。 公元前1600─1400為繁榮時期。 席拉底斯 (Cyladic) 群島 2017/3/9

17 米諾安文明 愛琴海上的克里特島(Crete)是歐洲最早發展的文明。
米諾安文明沒有連貫的發展,他們的出現與消失都非常突然,可能是受到外來環境的影響。 2017/3/9

18 克諾索斯宮殿 Palace of Knossos
1400 B.C. 克諾索斯〔Knossos〕, 米諾安宮殿佔地寬廣,宮室無數,每一個宮室的規模不大,而高度也不高。 宮殿內部的迴廊、樓梯和天井使得整體建築顯得寬闊,內部牆壁的裝飾複雜華麗。 龐大複雜的建築群─神殿,臥室,浴室,廳堂。 牆上繪有美麗的壁畫 2017/3/9

19 建築形式過於自由缺乏秩序,城壁防禦能力薄弱
2017/3/9

20 繪畫風格 特色:繪畫風格上造型優美,線條流順自然,以描寫海洋自然的動植物為主,人物形象充滿活潑,自由,具有輕快的流動感。
但是米諾安的藝術卻充滿律動性和歡愉的氣息, 看不出有外敵侵略或天災的痕跡。 2017/3/9

21 玩蛇的女神 1600 BC 托利多壁畫 Toreador Fresco 1500 BC 高約 62.2 2017/3/9

22 公元前1480年因地震的自然災害 與來自希臘的侵略而毀滅 。 2017/3/9

23 麥錫尼人 Mycenaean 在公元前 1600 年至 1100 年群居在希臘半島的東南岸,與米諾安文化極為相近。
但自從 1870 年德國一位考古學家舒萊曼(Heinrich Shliemann)在麥錫尼進行挖掘,發現了巨大的宮殿堡壘,並有金器與用具等,證實了荷馬史詩伊利亞德上所記載的故事,因此才確定麥錫尼人是最早的希臘部落的後代。 其中發掘出來最宏偉的麥錫尼文明遺跡是在泰利安〔Tiryns〕和麥錫尼的防衛宮殿,估計約建於公元前 1400 年左右。 1500BC 2017/3/9

24 泰利安〔Tiryns〕城堡 年代:1400 B.C. 泰利安的城堡位於麥錫尼南方 17 公里之外,據荷馬記載是希臘英雄海克力斯〔Herculcs〕生之地。 泰利安城堡的堅厚城牆與克里特宮殿的開放設計剛好相反,顯示其禦敵的功能。這些牆壁厚達 6.l 公尺,其中一段更建有一條長長的走廊,走廊是由兩邊石牆往上堆砌,至頂端呈拱形接口,每一塊大石都有數噸之重,石與石之間沒有石灰來補接,只以小塊石頭和泥巴來填補接縫的空閒。 羅馬 公元2世紀 2017/3/9

25 密閉式的建築,巨大的宮殿堡壘 獅門 受到西元1200BC左右東地中海的動亂期影響,使得麥錫尼藝術閉幕。 2017/3/9

26 希臘 多利克式﹝Doric﹞ 愛奧尼亞式﹝Ionic﹞ 科林斯式﹝Corinthian﹞
主要特徵呈現在支撐屋頂的石柱﹝column﹞之上。石柱包括三個部分,即柱基、柱身和柱首。 山形墻﹝pediment﹞亦為希臘式建築特色之一,其作用係將屋頂之重量放於直立之石柱上。 2017/3/9

27 特色是堅固與結實,柱頭平滑樸素。這種柱子通常在希臘本土以及它在義大利南部的殖民地和西西里島流行。 愛奧尼亞柱式 (西元前6世紀中期)
多利克柱式 (西元前7世紀中期) Doric Order 特色是堅固與結實,柱頭平滑樸素。這種柱子通常在希臘本土以及它在義大利南部的殖民地和西西里島流行。 愛奧尼亞柱式 (西元前6世紀中期) Ionic Order 比較細長高雅。它的柱頭有一對向下捲的卷渦,這種柱子通常在希臘東部以及愛琴海中的島嶼流行。 科林斯柱式 (西元前5世紀) Corinthian Order 很少出現在希臘世界裡,倒是在羅馬神殿經常出現。它的柱頭非常華麗,圍繞著芼茛葉的裝飾。 ﹞。 2017/3/9

28 多利克式﹝Doric﹞ 起源於希臘公元650年前
帕德嫩神廟堪稱為希臘神殿建築中的經典之作,是多利安式神廟經過兩個世紀逐步發展成熟的結晶。此種形式為最早出現者,其特點為無柱礎或柱基,柱頂或柱首極為簡單並無任何裝飾,其中凹槽二十一條。帕德嫩神廟(The Parthenon)之石柱即屬於此一形式。 帕德嫩神廟長約二百十八英尺、寬約一百零四英尺,石柱約為卅四英尺。 多利克柱式 ─ 帕德嫩神廟 年代: B.C.  2017/3/9

29 1915 2017/3/9

30 愛奧尼亞柱式﹝Ionic Order﹞ 起源於希臘公元650年後半)
此種形式之出現較遲於多利克式。盛行於愛情海島上以及小亞細亞濱海沿線地區。其造型就為精緻。 與多利克式不同在於有柱基,柱頂。柱首部份之兩端,有捲渦狀紋飾volute)。 柱深或柱幹較細而修長,鑿挖的長形凹槽也較密集。 2017/3/9

31 伊列克泰安﹝Erechtheion﹞神殿
帕德嫩神殿北邊的伊列克泰安﹝Erechtheion﹞神殿建於公元前 421 至 405 年,其名稱則是來雅典皇帝伊列克泰雅斯﹝Erechtheus﹞的名字。 2017/3/9

32 用來支撐屋頂的是六個女神雕像,使這建築物更具陰柔的特色, 柱子底座和柱頂的裝飾雕刻常精細而豐富。
「女神之門廊」 ﹝Porch of the Maidens〕 2017/3/9

33 台北水源地唧筒室 1907 2017/3/9

34 科林斯柱式 起源於希臘西元五世紀 此為最遲出現之形式。
科林斯柱式 起源於希臘西元五世紀   此為最遲出現之形式。 有柱礎或柱基,柱頂或柱首部份有羊齒類花草集結狀之裝飾。位於雅典的宙斯神殿 ( Temple of Zeus ) 之石柱即屬此一形式。 其後為羅馬帝國所廣泛採用,在義大利極為流行。 柯林斯柱式與愛奧尼亞柱式在形狀和底座方面都很相似,只有柱頭處不同,其上飾有蕨類植物的葉子,以及花的雕飾。 頂端有部分的柱頂線盤(entablature)。 2017/3/9

35 年代:427 B.C. 名稱:宙斯﹝Zeus﹞神廟 地點:雅典,希臘 說明:科林斯式 2017/3/9

36 山形墻﹝pediment﹞ 2017/3/9

37 瓶畫 The Geometric Style: 900-720 BC 幾何時期
這是希臘本土構成性裝飾的表現,在陶甕上畫滿各種簡單而有規則的幾何圖飾,這類型的作品起初都沒有人物的裝飾圖案,直到西元前第八世紀才有明確的人物形象出現。 The Orientalizing Style: BC 東方時期 早期的陶甕仍採用幾何圖案,由於當時希臘和近東地區商務接觸而產生的風格,以故事作為描繪的內容,人物、動物成為裝飾的主題,輪廓明確,筆觸肯定,造型生動,作品尺寸隨之增大 2017/3/9

38 The Geometric Style 900-720 BC 幾何時期
比奧西亞〝鈴鐺〞 Boeotian "bell-idol" Circa 700 BC Terra cotta H 39.5 cm Fragmentary geometric krater Circa BC Terra cotta H 58 cm A 517 2017/3/9

39 The Orientalizing Style 725-650 BC 東方時期
Circa 690 BC rra cotta H 80 cm CA 2985 愛奧尼亞曲柄酒壺 Circa BC Terra cotta H 39.5 cm E 658 2017/3/9

40 古代風格時期 Archaic Period 750-500 BC
瓶畫內容出現了敘述性故事,─ 文學,傳說等主題性。 如荷馬的史詩「依里亞德」 與「奧迪賽」經常為瓶畫製作的靈感來源。 依據繪製技巧的不同又分為 黑體人像繪畫(約 BC) 紅體人像繪畫(約500 B.C.) BC 幾何時期 BC 東方時期 古代風格 540 B.C. 埃加士與艾契列士下棋

41 黑體人像繪畫 其特色為表面光滑、人體皆為黑色、尖鼻大眼、布局均衡、人物之腳部均在同一半畫面上、無景深,並有幾何形圖案。在公元前六世紀末葉左右,希臘陶工與畫工在社會中已漸有相當地位、故多在其作品上署名。 Black Figure Vase Painting - Greek Pottery C6th BC Attic black-figure amphora Circa Terra cotta H 44.5 cm F 53 Attic Black Figure Vase Painting - Greek Pottery C6th BC 2017/3/9

42 紅體人像繪畫 公元前五世紀左右,紅體人像繪畫逐漸取代黑體人像繪畫。
人物皆為紅色,所有人物之立足點已非同在一水平線上,而係分布在並不規則之層次,與重疊之人物共同產生遠近距離之感覺 人物動作形象,頗具動感。對人體之處理方面,與黑體人物畫風相較,較為活潑、寫實。 The Return of Hephaistos (火神喜菲斯特斯) to Olympo 500 B.C. 2017/3/9

43 Attic red-figure krater Circa 515-510 BC Terra cotta H 44.8 cm
Eos and Memnon Attic red-figure cup Circa BC Terra cotta H 26.8 cm 黎明女神依兒斯抱著 垂死的兒子曼儂 Attic red-figure krater Circa BC Terra cotta H 44.8 cm 2017/3/9

44 Attic Red Figure Stamnos Date: ca. 480 B.C. - 470 B.C.
海神波希頓 Attic Red Figure Vase Painting - Greek Pottery C5th BC 希拉與伊莉斯彩虹之神 2017/3/9

45 我們現在得以了解希臘繪畫,是靠當時部份器皿上的彩繪、羅馬時代的仿製品以及文獻上的記載。一般而言,希臘之陶罐係供盛酒、香油及水之用,但亦有供殉葬者,後者高達五、六呎,前者則多在二呎左右不等,形式甚多,有蓋及無蓋者均有之,並有雙耳。當時之雅典係地中海區域之陶罐輸出中心。 2017/3/9

46 雕刻 2017/3/9

47 2017/3/9

48 希臘雕刻依其風格可分為四個時期: 1.青銅器時代 2.古代風格時期 The Archaic Period(75O一5OO B.C.)
Greek Art in the Bronze Age: ( BC) 2.古代風格時期 The Archaic Period(75O一5OO B.C.) 3.古典風格時期(480一440 B.C.) 4.後古典風格時期 The classical Period (450一330 B.C.) 5.希臘化時期 The Hellenistic Period(330 一 30 B.C.)  2017/3/9

49 青銅器時代 Greek Art in the Bronze Age: (3200-1015 BC)
女性頭像 Head of a large female statuette Cyclades (island of Karos) BC Marble H 27 cm Ma 2709 2017/3/9

50 古代風格時期 (75O一5OO B.C.) 公元前第六世紀 科拉斯(Kouras)像
人物雕像受埃及雕像「正面性法則」影響,有生硬樸拙的感覺,大部份雕像直立,少有動態,臉部正視前方,略帶微笑,雙臂平垂兩側,左腳向前踏出,缺乏後期之生動、寫實之特性。 希拉(Hera) (約560BC) 女性雕像 Circa BC Marble H 192 cm 女性雕像 Female statue, called Circa 630 BC Limestone 石灰岩石 H 75 cm 2017/3/9

51 古典風格時期 (480一440 B.C.) 有生命力的寫實風格,強調精確、均衡、安定等理性化的表現。 kouros
Circa BC Marble H 132 cm 2017/3/9

52 米隆﹝Myron﹞ (仿)450 B.C. 擲鐵餅者﹝Discus-Thrower﹞
銅與大理石為主要雕刻材料,雕像普見於公眾場所、神廟等處。 題材以與神話有關者為多。在技巧方面,由羅馬人摹倣公元前450年希臘名雕刻家之擲鐵餅者﹝Discus-Thrower﹞可見當時之創作風格。 理想人體美觀念之影響,將人體之肌肉表現盡量以完美之方式表現之,同時頗具動感,姿態亦由簡略漸臻複雜,前後之手足使整個雕像呈現平衡之狀態,唯與後期之雕像相較,其生動及立體感仍有所欠缺。 2017/3/9

53 後古典風格時期 (440一330 B.C.) 西元前第四世紀,人像雕刻 演變成更柔美且富於表情
代表雕刻家 普拉克西泰利( Praxiteles ) 史科帕斯(Skopas) 萊希帕斯 (Lysippos) 普拉克西泰利斯 Praxiteles 赫米斯與小酒神 Apollo 羅馬時期仿普拉克西泰利斯作品 350 BC H 149 cm 2017/3/9

54    希臘化時期 (33O ─ 3O B.C.) 這時期承續希臘的傳統,作品數量豐富,以寫實風格的人體雕像為主,由古典的理性、優雅轉為表現豐富的感性,注重人物內心的動靜與外在的表情,以希臘神話為題材著名的「勞孔」群像(Laocoon Group)即為代表。這時期出現許多裸女雕像,具有官能的美感,以著名的「米羅的維納斯」為代表;此外如「垂死的高盧人」、「勝利女神像」都是這時期的作品。 米羅的維納斯 ﹝Melos﹞ 公元前二世紀此一女神像為大理石所雕成,高六呎八吋;其特色為較小的頭部、窄肩、寬腰、豐臀。整個雕像姿態接近 S 形狀。對後代西洋婦女裸像的造型有甚大的影響。 2017/3/9

55 公元前二世紀 勞孔與子﹝Laocoon & His Sons 梵諦崗博物館
2017/3/9

56 垂死的高盧人 220 B.C. 「勝利女神像」 2017/3/9

57 依索斯戰役 B.C.310 最早記述歷史戰爭場景的作品之一 描繪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場景 2017/3/9

58 宙斯祭壇 The Altar of Zeus 2017/3/9

59 波格蒙(Pergamon) 波格蒙(Pergamon)為希臘化時期小亞細亞地區的文化經濟中心。
175年修建於此成中心的宙斯聖殿為此時期代表建築。 基座上裝飾著一百個等身的人體,人物肢體,表情因戰爭的殺戮而顯的痛苦。 2017/3/9

60 波格蒙(Pergamon) 2017/3/9

61 柏林博物館 2017/3/9

62 2017/3/9

63 2017/3/9

64 2017/3/9

65 希臘建築簡圖 神殿 門廊入口處 前柱式 圍柱式建築 雙廊堂 兩排柱式 內殿 2017/3/9

66 小型神廟 前柱式 兩排柱式 2017/3/9

67 The temple of Athena Nike in Athens 位於雅典的希臘勝利女神廟 300 BC
2017/3/9

68 The Athenians Treasuy 2017/3/9

69 Larger temper 圍柱式建築 2017/3/9

70 Apollon at Didyma and the temple of Artemis at Ephesos.
雙廊堂 2017/3/9

71 2017/3/9

72 the temple of Artemis at Sardis.
2017/3/9


Download ppt "第一週 2017/3/9."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