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核能問題面面觀 房思宏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永和社區大學講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核能問題面面觀 房思宏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永和社區大學講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核能問題面面觀 房思宏 chrisfang@gmail.com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永和社區大學講師
10/Dec/2012 於成功大學

2 複雜的核能議題 前端:為什麼發展核電?和平使用核能、發展核 武、全球軍事經濟政治外交連帶、核工產業複合 體的擴張、能源自主及國家形象、高科技的想像 選址及興建:地質及氣候考量、冷卻水取得、選址 過程的公共參與、資金取得、預算控制、工程品 質(核四廠) 營運:安全與風險(核一二三廠) 後端:廢廠管理及核廢料處置(最終方案?)

3 回顧歷史 艾森豪:和平利用核能 國際宣傳:核能是安全、乾淨且便宜的能源 核廢料:等到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遲早可以解決 核融合:遙遙無期的技術

4 發展核能的真實意圖 核武(臺灣、日本、北韓、伊朗) 高科技的象徵、國家形象(法國、南韓) 國家自主、能源自主
全球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連結 帶動經濟發展

5 發展核能的真實意圖 核武(臺灣、日本、北韓、伊朗) 高科技的象徵、國家形象(法國、南韓) 國家自主、能源自主
全球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連結 帶動經濟發展

6 於是,我們有了

7 全球核工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總結一句話:太久、太貴、風險太高 *核電佔全球總發電比例,由1993年的17%下降至 2011年的11%
*目前建造中的反應爐有59座,有9座建造時間超過 20年,4座超過10年(包括台灣核四廠) *59座中,有四分之三左右由中國、印度及俄羅斯 興建中,資訊並不透明 *過去20年間興建的89座反應爐,平均興建時間超 過9年,最長的超過36年 *小結:建造時程一再延長,商轉時間遙遙無期

8 核電已成為高風險的投資標的 *興建時程拉長,投入預算爆增,加上發生核災後 的賠償風險,核電成為高風險的投資
*東電:福島核災前被國際信用評比公司評為穩定 的投資對象,但一夕之間損失超過95%的市值 *從市場角度來說,若無國家資金支持,投資興建 核電已失去市場利基 *國家投入興建核電,著眼的是經濟層次外的考量

9

10 當核電廠遇上斷層 國家 核電廠 耐震係數 斷層距離 現況 台灣 核一 0.3 G 山腳斷層: 7公里
原能會要求核一廠應該要提升耐震係數,但台電仍無動作。台電只強調持續對山腳斷層進行探測、研究。 核二 0.4 G 山腳斷層: 5公里 核三 恆春斷層: 1.5公里 核四 六條「非活動斷層」: 5公里 海底火山群:70 公里 日本 福島一號廠 0.6G 已於 因宮城地震及海嘯發生核災 濱岡 0.6G提昇至1G 斷層經過廠址下方 福島災後,因斷層經過廠址下方,而成第一座遭日本政府勒令停爐的核電廠。 柏崎刈羽 0.45 g 震源:9公里。 七部機組停機兩年。 東京電力承諾要將耐震係數提昇至1.02G。 目前因停機檢修無法恢復運轉。 美國 加州Diablo Canyon 0.76g 離外海斷層:1 公里 加州能源委員會提出評估報告,要求負責營運的PG&E公司提出長期地質評估計畫,並將地震因素納入執照更新評估。

11 人口密集問題 1986年4月26日蘇聯車諾事故發生後,強制命令核電廠半徑30公里以 內住民約13萬 5千人疏散。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20公里區有超過7萬人撤離,靠近核電 廠的10公里範圍有多達13萬6千人撤離 。總共30公里範圍內,撤 離約十數萬,最多30萬人。 台灣方面,若以核一、核二廠為中心,30公里內大約是650萬人。而 桃園以北的緊急避難空間不足10萬人,醫療設施也完全不足。故 若核災發生在台灣,可以想見將癱瘓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體 系。

12

13

14 罄竹難書的核四安全問題 核四不同過去找一家大型的顧問公司幫他統合所有的 工作,採用了迴異於全世界核電廠的統包做法,台 電在1995年把原先的統包規劃改成分包,將最重要 的核島區分包給數十個包商,核島區的設計包給美 國奇異公司,但實際的反應爐設備被日本日立、東 芝標去,發電機組則由三菱得標,土建工程則讓國 內場商來承包。而核島區的整合顧問工作交給美國 石威(milestone)公司,但石威負責的工作比過去 要統包商少很多,而且石威的專業跟表現都很糟 糕,現在以和台電解約,而且雙方的官司進行中。 這導致現在台電公司自己來進行最複雜、困難的統籌 施工和整合工作,擔起整個核四建廠的責任,如同 華航自行建造波音七四七般荒謬。 核四的分包混亂,造成系統間的界面複雜度大大提 升,而難以掌控;也因為分包雜亂,自行開出的規 格甚至時常互相扞格,所以,當工程過程中發生了 問題,時常也不知道該找哪個包商負責,所以才會 被核電專家戲稱為「一部搖搖欲墜的拼裝車」。

15 核四運轉:不可能的任務 核四的ABWR本身就缺乏運轉經驗,但奇異公司本身 更有二十多年沒作核電廠的設計工作,所以在設計 也出現非常多的問題,這也導致了台電在後續施工 上非常地不順利,一直需要變更設計來解決問題。 後來台電和奇異公司解約,所以找不到設計的顧問 公司來作設計上的變更,只能自己摸索變更,於是 就導致後來台電自行違法變更近千項初始設計的醜 聞。 儀控系統有如核電廠的神經系統。核四廠在設計之 初,對自己的能力太過自信,所以「獨步全球」設 計出一套訊號輸入非常複雜的數位儀控系統,輸入 點高達四萬多點, 難以整合。 這個白老鼠設計在現在測試時就出現了高度的不穩定 與操作的複雜。原能會和台電都坦承,數位儀控系 統的整合工作是目前最沒把握的部份,進度緩慢一 直出錯,即便暫時整合成功,但能否維持穩定性都 是非常難以估料的風險,使得儀控系統整合成為台 電工程師口中「不可能的任務」

16 臺灣核電廠基本資料

17 幸福的核廢料?

18 是不是忽略了些什麼問題? 輻射對人體健康、對當地環境生態的風險 如何保證處置場的安全管理? 地質調查報告的可信度
可以多談些上述問題,以理性去說服去爭取支 持,而不是只談看得到未必吃得到的龐大利益 嗎? 弱弱相殘 環境正義

19 蘭嶼核廢料處置場的情形(一) 資料來源:苦勞網
蘭嶼核廢料處置場的情形(一) 資料來源:苦勞網

20 蘭嶼核廢料處置場的情形(二)

21 蘭嶼核廢料處置場情形(三)

22 高階核廢料 *三座核電廠一年約產生120噸左右的核燃料 *半衰期:兩萬四千年
*三個階段:冷卻水池儲存、乾式儲存、最終處置 (境外最終處置、境外再處理、境內最終處置) *國際上除芬蘭外,並無最終處置場的成功案例

23 超量儲存的冷卻水池 時間:2011年5月5日 核一廠 核二廠 核三廠 冷卻池原設計容量(束) 3030 5040 1492
現在冷卻池儲存量(束) 5514 7544 2328

24 核你到永遠 想像十萬年後的世界,可能嗎? 到底要如何傳遞核廢料的資訊資訊資訊給後代子 孫?要他們知道此處埋有核廢料嗎? 你會怎麼做?

25 法國的例子 1980年代末期,法國放射性廢棄物管理局決定採 用深層地質處置法來處理高階核廢料,試圖一勞 永逸地解決這問題
選址上遇到許多抗爭,核廢料處置問題正式進入 公領域中 從不可逆處置的思考走向可逆性 思考地表儲存

26 1991年之後的法國討論 1998年,正式確認可逆性原則:確保未來世代不 被當代的決策所束縛。讓未來世代得以根據當時 的科技發展情形及戰略考量,來決定如何處理高 階核廢料 決策轉而成為公開的,必須持續辯論的,也因而 是民主的

27 小 結 法國的思考轉向,會不會只是種卸責? 小出裕章:核電廠就像沒有廁所的公寓。沒有能 力處理的垃圾就不該被製造出來。
然而,我們已經無法迴避核廢料存在的事實,要 如何面對?決策過程中要納入多少可能的對話? 民主、責任、科技發展的交疊。 推薦閱讀:綠色公民行動聯盟FB粉絲頁 台灣立報 環境前線 專欄

28 臺灣在核工業複合體中的位置 資料來源:孫窮理«操縱戰爭的工業巨獸 »

29 貝泰+中興工程

30 臺灣的核武發展計畫 1955年,成立原子能委員會,清華設核工系
1964年,中國原子彈試爆成功。1965年,蔣介石政府撥款 1.4億美元發展核武 1968年成立中山科學院研究院,第一所為核能研究所 1969年開始籌設核一廠(1978年開始商轉) 1971年12月退出國際原子能委員會,引來美方關注。在台 灣多次檢查出問題及美方施壓下,1976年台灣被迫宣佈 不發展核武 1970年代後期開始,蔣經國政府仍秘密發展核武,直至 1988年初張憲義上校叛逃事件為止

31 德國廢核的迷思 2011年福島核災後,德國關閉17座核反應爐中的8 座,並宣佈在2022年時關閉所有核電廠。台灣主 流媒體及社會多半認為:
德國被福島核災嚇到,倉促廢核,倉促中電力必有 缺口,因此得從法國買電 法國電力中有75%以上來自核電,所以德國廢核是 假的,還是得靠鄰國核電 廢核後電價必大漲 廢核後會影響經濟 廢核後排碳量會上升

32 德國廢核的真相(一) 非核計畫始於2001年紅綠聯合政府時,去年開始的 廢核政策並不倉促,只是重回原本規劃
2000年德國開始大力發展再生能源後,即成為電力 出口大國,即使去年開始廢核也一樣 歐洲電網相連,根據歐洲電力交換計畫,各國間電 力買賣是正常也無可迴避的,多為成本考量。德 國在去年開始廢核後並無出現電力不足情形 歐洲各國均走向非核之路,核電大國法國在新總統 歐蘭德上任後,決定將核電比例從75%降至50%

33 德國廢核的真相(二) 德國雖增加使用褐煤,但碳排放量仍持續減少1% 德國去年經濟成長率維持在3%
開始廢核後,電價僅有小幅上漲,但過去十年內德 國電價都是持續上漲的,原因是國際原料價格上 揚,以及用來投資再生能源的附加費,與廢核無 關 單位電價上漲不代表總電價也會跟著上漲,透過使 用節能設施及改善建築物能源效率,德國人均用 電比台灣還低

34 德國廢核的真相(三) 德國工業用電與其他歐洲國家比起來並不算太高。 更重要的,德國產業重視的是如何提昇產值,而 不是單從成本面考量
過去十年大力投入再生能源的情形下,在2011年底 已經創造出38萬個工作機會 核能大國法國,反而因為過度依賴核能,電網對溫 度敏感性極高,2012年2月的嚴寒天氣讓法國必 須緊急從鄰國進口7%的電力 誰在傳播迷思?誰能從中獲利?


Download ppt "核能問題面面觀 房思宏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永和社區大學講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