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通 識 課 程 海岸生態與永續發展 Coastal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通 識 課 程 海岸生態與永續發展 Coastal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通 識 課 程 海岸生態與永續發展 Coastal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任課教師: 黃國銘 A910C 2 學分 / 2 小時

2 課程內容 § 緒論 § 三大臺灣海洋生態系 § 形塑臺灣海洋的因素 § 臺灣海岸生態 § 海岸資源與永續發展

3 由近而遠的海洋分區

4 海洋分區-遠洋區

5 海洋分區 | 近海區

6 海洋分區-珊瑚礁

7 海洋分區-潮間帶海岸

8 台灣海岸的地形區分 台灣本島海岸線長一千一百三十七公里, 按基本的岩岸、沙岸性質區分:
北部、東部海岸山地常直接臨海,大部分為火成岩、沈積岩與變質岩組成的岩岸。 南部海岸為珊瑚礁構成的礁岸, 西部海岸沿海平原較為寬廣,海岸坡度平緩,又多各大河川攜帶漂沙入海,堆積於近岸地區,造成平直的沙岸。

9 台灣海岸的特色 北部沉降海岸: 西起淡水河口,東部三貂角,全長85公里,岬角及海灣因差異侵蝕而交互出現。
本區有極為獨特的海蝕景觀,如野柳的蕈狀石及燭台石、和平島的海蝕洞、富貴角的珊瑚礁、八斗子的海蝕平台等,這些地貌都是受到季風、降雨及地殼運動所產生的特殊地質條件形成的,甚具保存及觀賞價值。 鼻頭角

10 台灣海岸的特色 西部隆起海岸: 西部海岸以大肚溪為界,以北是沙質灘地,以南屬泥質灘地。
從淡水河口南岸到屏東楓港附近,長460公里。本區海岸線平直,早期由於河川輸沙量大,再加上沿岸流作用,所以在沿海形成海埔新生地、沙洲、潮汐灘地、沙嘴、潟湖等地形,屬於堆積性海岸。 外傘頂洲

11 台灣海岸的特色 南部珊瑚礁海岸: 主角是恆春半島,為珊瑚礁海岸,海邊群礁寬窄不一,海蝕溝垂直切割入海,加上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侵蝕,因此岸邊地形崎嶇不平;而內陸則有較老的隆起珊瑚礁石灰岩分布。 貓鼻頭群礁海岸

12 台灣海岸的特色 東部斷層海岸: 北起三貂角,南到恆春半島旭海一帶,大體而言,海岸相當平直,只有少數的海灣與海岬。 北端從頭城到南方澳有蘭陽溪所形成的沖積扇及數列平行的海岸沙丘;南方澳至花蓮及台東至恆春半島出風鼻之間的海岸則受斷層控制,山脈直逼海邊,腹地狹小,並有曲折多變的岬灣海岸,另外在河口附近也有三角洲的存在;而花蓮到台東間的海岸則多海階地形、隆起海蝕平台、海蝕洞、海蝕凹壁、顯焦急隆起珊瑚等。 蘇花斷層海岸

13 台灣海岸的形成: 海積地形 潮埔是只在海岸地帶寬廣而坡度平緩的灘地,高度介於高、低潮線之間,底質為泥質或沙質沉積物。潮埔最易在波浪能量較低而潮差較高的地區發育,接近陸側較高的地區,只有在每月大潮或暴潮發生時才會被海水覆蓋,因此在熱帶地區常發育成紅樹林沼澤。 在潮埔地生長的生物種類並不多,但生產總值量和生產力卻相當高,頗具經濟價值。由於潮埔地平緩寬廣,經常成為土地利用開發的對象,如彰化的彰濱工業區、雲林麥寮的六輕工業區等,都是在潮埔地上進行填海造陸工程而來的。 台南四草紅樹林草澤

14 台灣海岸的形成: 海積地形 廣義而言,海灘是指濱海的堆積面,狹義來說則指潮間帶的堆積面。一般可依海灘沉積物的粒徑大小,分為海灘和礫攤。
沙灘的沉積物組成是疏鬆的沙粒,粒徑約在2至1/16mm,而礫灘的粒徑則大於2mm。 海灘顏色和灘面物質有關,如果以石英砂或珊瑚沙為主,則灘面呈現白黃色;如果以磁鐵沙為主,則呈灰黑色。 海灘依其位置可分為灣頭灘、灣側灘和岬角灘;依其型態可分為側灘、新月灘、袋型灘和暴風灘等。

15 台灣海岸的形成: 海積地形 因為波浪和洋流(如沿岸流、潮流)作用,在外海地區堆積而成的沙礫沉積,由於碎浪並無足夠能量將泥沙帶回,所以沉積在海岸,形成沙洲。有時候,在島嶼靠大陸內側生成沙洲,島嶼可藉此互相連接或與陸地相連,這種沙洲稱為連島沙洲,被連接的島稱為陸連島,兩者合稱為沙頸岬,宜蘭蘇澳鎮上的南方澳就屬於此類。 也有沙洲完全不與海岸相連,這種稱為濱外沙洲,或稱離岸沙洲、堤洲,雲林外傘頂洲就是一個代表。離岸沙洲的外型受到潮汐與波浪的雙重影響,多發生在微潮差(小於2公尺)及中潮差(2至4公尺)的海岸,在中等波能的條件下,潮差愈大則沙洲外型愈短胖,反之則趨於細長型。

16 海積地形: 潟湖係指離岸沙洲、沙嘴或堡礁與海岸之間部分海水被攔阻圍成者。
潟湖內的水可藉由潮流通道流通,但陸地逕流和河流或潮流也同時攜帶泥沙注入潟湖內,使潟湖的深度逐漸變淺,面積縮水,滋生水生植物,讓潟湖成為沿海的沼澤地或慢慢變成陸地。沙洲、沙嘴被波浪破壞或向內陸推移,也會導致潟湖的消失。 台南七股潟湖 潟湖具有防洪功能,還可以保護海岸、防止颱風暴潮侵蝕沖刷海岸,是一天然的養殖場。

17 海積地形: 沙灘因為風積作用,常在濱線後方形成橫沙丘,與海濱平行,呈帶狀分布。
海岸沙丘的形成條件有豐富的沉積物來源、盛行風、腹地等三種。原本沙灘的沙礫是十分鬆散的,但後來由於沙灘植群的著生,其發達的根系將散沙穩定下來,隨著植群的擴張,沙丘也就愈積愈高大。 屏東九棚沙丘 台灣在人為開發的風潮下,木麻黃等人工林已大量取代天然沙丘林,而離海岸較遠的古沙丘更被人為開發利用,鋪建成公路。

18 海蝕地形: 海蝕崖是海岸接近海水處壁立的岩石
海蝕崖形成原因可能是下部受海水拍打侵蝕,上部受風化及雨水侵蝕,或因斷層而造成的。海蝕崖多出現在沉降海岸或岩石海岸,特別是在波蝕強烈的島嶼、半島或岬角等陸地突出的部份。 龍洞海蝕崖 海蝕崖的發育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1)原初期:又稱為小崖期,即海岸開始發生沉水時的景觀,海崖逐漸發達;(2)幼年期:海岸及其附近開始出現海蝕洞、海拱及顯礁等小地形;(3)晚年期:海蝕崖漸漸往後移,崖前海蝕平台不斷擴張,波蝕後產生的波磔堆積在海蝕平台前緣,形成階地,海蝕崖受到岩層構造、岩石質、崖前海底地形、崖後地形、風向、洋流、氣候環境及海水深淺等因素影響,可分為懸崖式、直懸式、斜階式、直階式等不同類型。

19 海蝕地形 :溶蝕盤 面積稍大的平坦窪地經常蓄有海水,因而發生溶蝕作用,形成一片片盤狀的平淺凹穴,稱為溶蝕盤。
溶蝕作用包含岩石內礦物與海水化學作用,及重複乾濕、鹽風化造成剝離作用。當鈣質沉澱發生,溶蝕盤底部會變成堅硬一層。 海蝕地形 :溶蝕盤

20 海蝕地形: 海蝕洞 海蝕洞形成的原因係在濱線高度的地方,海水波浪拍打淘洗海岸岩石時,由於有些岩石脆弱易崩、節理發達,海水順著軟弱地帶深入侵蝕,於是造成了海蝕溝或海蝕洞。 當海蝕洞繼續受海水侵蝕、鑿穿後所形成類似拱門的地形即稱為海拱,亦稱海蝕門。 如果洞上岩層因負載過重而崩落,便形成脫離岬角的顯礁。 如果在海邊看到高於濱線以上的海蝕洞、海拱,通常表示當地曾經歷過陸地相對隆升或海平面相對沉降,如台北縣石門的海拱地形就是因為陸地上升而得以保留下來。 石門的海蝕門地形

21 海蝕地形: 海蝕平台 海崖下方靠近海水的地方,容易因為海水拍打或差異風化、侵蝕而形成海蝕凹壁,如果凹壁繼續發育,上方崖壁可能因為節理或負載過重,無法支撐而崩落,於是海崖不斷後退,形成和海平面幾乎同樣高度的平坦岩石,這就是海蝕平台。 海蝕平台的寬窄會受到海浪作用力的強弱和原地形、岩性、地層構造的影響,岩層不太堅硬且近岸的海底地形淺緩者,較易發育成寬廣的海蝕平台。 海蝕平台通常會略向海的方向傾斜,台灣東北角及花東海岸常看到這類地形。

22 海蝕地形: 風化紋 風化作用沿著節理進行,使岩石內含鐵物質逐漸氧化,形成氧化鐵的帶狀花紋。由於新生成的氧化鐵再膠結砂岩的顆粒,使岩石的強度大於未受風化的黃褐色砂岩,因此氧化帶便凸起地表。 風化紋分布在節理的兩側,有風化紋的地方突起成小脊,但是有一例外,如果節理的周圍是鈣質砂岩,風化紋便下凹而不凸起,這是因為鈣質砂岩的硬度、耐蝕力都大於氧化鐵的緣故。

23 海蝕地形: 壺穴 波浪攜帶的石粒在海蝕平台上進行鑽蝕,再加上風化作用(重複乾濕及鹽風化等),就形成了「壺穴」。
壺穴是圓形的洞穴,周壁平直圓滑,直徑從數公分到1公尺均有,深度與直徑成正比,常可見到深及1公尺的壺穴。壺穴的發育初期,可能是從海蝕平台表面的凹穴開始的。

24 海蝕地形: 海岬、海蝕洞與海蝕溝 野柳的海岬被許多垂直於海岬延伸方向的破裂面(即節理)切割侵蝕,形成海蝕溝及海蝕洞,有些海蝕溝甚至切穿了海岬。我們在野柳風景區內看見的許多小橋,均是為了跨越海蝕溝而建的。

25 海蝕地形 : 化石 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跡埋藏在沉積物中,日積月累再加上岩化作用後,就形成了化石。
野柳的海蝕平台上,星盾海膽及圓碟海膽化石頗為明顯,似乎也證明了此處原在海底受到沉積,而後上升受到侵蝕,然後再隆起成為今日的平台狀。 海蝕地形 : 化石

26 海蝕地形: 薑石 係指外形不規則,表面被節理縱橫切割的鈣質塊石。其高度比蕈狀石還低,有可能是蕈狀石裂後從頂端崩解下來,也有可能是地形坡度和海浪磨蝕造成的。 薑石因為表面被擠壓出縱橫交錯的裂縫,四周較軟的岩石遭侵蝕消失,最後只剩下一塊塊堅硬的結核露出地面,外觀類似老薑而稱之。

27 台灣海岸的分類: 岩岸 這種海岸係受波蝕而形成的急崖,其岩海岩層裸露,山崖逼海,岬角及灣澳相間不絕。岩岸地區的海岸範圍較窄,高低起伏變化較大,水深灣闊,多富良港。 岩岸地形常見於沉降海岸或岩石海岸,如東北角海岸就是岩岸代表。另外,如果岩岸有斷層經過,海岸線反而異常平直,稱為斷層海岸,如花東海岸及是標準的斷層海岸。 東北角岩岸地形

28 台灣海岸的分類: 沙岸 凡沿海多沙灘、沙洲等海積地形,即為沙岸。沙岸係由潮流、沿岸流等班運的沙礫堆積於海濱所形成的。
台灣西部海岸多沙灘,東部海岸則多礫灘。沙岸由於堆積旺盛,所以海岸線單調平直,海岸範圍較廣,岸外海水較淺。一般而言,沙岸較常成為海水浴場及度假勝地,但較不利於漁業及航業發展。 北海岸沙灘海岸

29 辨別沙灘的種類 1.從顏色辨別: 2.從顆粒大小辨別: 3.從坡度辨別:
沙灘顏色為金黃色者,表示沙灘中含多量石英。如福隆沙灘、鹽寮沙灘;顏色為灰黑色者,表是沙灘中含磁鐵砂。如西子灣海岸沙灘、大溪蜜月灣;顏色為白色者,表是沙灘中含多量貝類。如墾丁白沙灘。 2.從顆粒大小辨別: 粒徑在1/16至2mm者,稱為沙;粒徑在2mm以上者,稱為礫。 3.從坡度辨別: 因為安定角與波浪能量的關係,礫灘的坡度較陡,通常再河短坡陡的海岸易堆積成礫灘,如台灣東部海岸;坡度較緩,通常在河長坡緩的海岸易堆積成沙灘,如台灣西部海岸。 貢寮金沙灘 花蓮七星潭

30 台灣海岸的分類: 沉水海岸 沿海陸地下降或海平面上升的海岸,稱為沉水海岸。台灣北部海岸帶的地層構造,主要是由第三紀中新世的沉積岩和一些第四紀的火山岩所組成,當地海岸線的方向多與這些古老山脈垂直相交,在海浪長期侵蝕下,北海岸形成許多岬角及灣澳,海岸線非常曲折。 表面上是呈現谷灣式的沉水海岸,事實上,這些地區的海岸是先沉水而受堆積,後離水再受侵蝕,造成堆積層剝離,使得起伏的原地形再露出海面,因此也稱為「對置海岸」,同時,它也是典型的岩石海岸。 鼻頭岬角

31 通常沉水海岸會形成以下幾種地形: 1. 三角江及溺谷 由於海岸相對沉降,海水淹沒原本的沿海陸地,使河流入海口退縮,河口成
為三角江,如中國錢塘江就是典型的三角江。下游沉入海底的河谷及稱為溺谷,高屏溪口就有溺谷形成。 基隆港 2. 谷灣 靠海的山谷如果被海水侵入,形成海灣,即為谷灣,如基隆港及蘇澳港,就是利用谷灣修建而成的優良海港。

32 通常沉水海岸會形成以下幾種地形: 3. 島嶼及岬角 原來位於沿海的山嶺,因低平部分已沉入海面下,使這些山嶺孤立的海水包
圍成為島嶼;而山脊則成為向海突出的岬角。通常,沿海島嶼羅列幾乎是沉水海岸的特徵,如台灣的東北部海岸及中國浙江、福建海岸均是。 4. 岬灣 在高緯度地區受到冰河刻蝕的山谷,一旦被海水侵蝕,容易形成海岸陡峻、灣水深長的岬灣,如北歐的挪威海岸即是。 紐西蘭岬灣

33 北部及東北部海岸: 金山岬 野柳 番仔澳蕈岩群 水湳洞→鼻頭角

34 台灣海岸的分類: 離水海岸 沿海陸地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海岸,稱為離水海岸。台灣西海岸北自淡水河口南岸,南至屏東楓港附近,除高雄一帶有離水珊瑚礁海岸外,都是以台地或平原為背地的礫質、沙質或泥質海岸,從各河川上游搬運下來的巨量泥沙,不斷向西伸展形成海埔新生地,海岸線因此較為單調少變化。 因為西海岸的波浪侵蝕非常輕微,相對而言,堆積作用就十分旺盛,所以,離水海岸亦稱為堆積海岸或泥沙海岸。 林口礫灘

35 台灣海岸的分類: 堆積海岸 台灣西部海岸線平淺,堆積旺盛,尤其從各河川搬運而來的巨量泥沙,因為海岸低平,使得進行海蝕的磯波無法到達海濱而在外海破碎,於是形成與海岸線大致平行的濱外沙洲。濱外沙洲生成後,海風將濱沙朝陸地吹送,一方面增高沙洲上的沙丘;另一方面也埋積沙洲和本島海岸之間的瀉湖。

36 台灣海岸的分類: 堆積海岸 波浪繼續槍時濱外沙洲外側,將其土沙源源不絕供給內側,造成濱外沙洲次地退卻,瀉湖逐漸淤淺;最後,沙洲與海岸相連,海岸線也節節向西推進,形成明顯的堆積性海岸。不過,由於許多人工建築物的興建,如興建水庫導致河川輸沙量減少、設置台中港引發突堤效應等,已使某些地區開始呈現倒退的侵蝕性海岸;在加上許多大型的工業區設在生態敏感區位上,對海岸所造成的破壞更不可等閒視之。 台中港

37 西部海岸: 西海岸牡蠣養殖 布袋鹽田

38 台灣海岸的分類: 斷層海岸 台灣東部海岸,在地質岩層上有古第三紀的砂岩、古生代的結晶石灰岩與片岩,也有新第三紀的火山岩及砂頁岩,地層走向大致與海岸線平行,幾乎全部為斷層作用所形成的斷層海岸,除了大河河口為沖積扇外,斷崖遍佈。 斷層的崖高各地不一,至蘇花海岸一段達到最高,超過1200公尺,進入海底時,坡度急降至4000公尺以下的深海,形成非常陡峭的海岸地形。東部斷層海岸,北起於台灣東北端三貂角南邊的萊萊,南至恆春半島東岸的九棚,總長380公里,大體呈南北延長走勢。 蘇花斷層海岸

39 東部海岸: 蘭陽平原 蘇澳港 長虹橋 麒麟海崖

40 台灣海岸的分類: 珊瑚礁海岸 在熱帶淺海地區由珊瑚等生物堆積而成的海岸,稱為珊瑚礁海岸。珊瑚礁的形成,除了珊瑚礁之外,還有石灰藻類和其他軟體動物等,由於珊瑚生長在岩礁上,不能移動,死後成為石灰質礁石,而活珊瑚便不斷生長其上,死亡珊瑚間的空細則由其他物質充塞,所以,珊瑚礁應該說是熱帶溫暖海域中共生物群體所及成的海濱地形。 墾丁帆船石海岸

41 台灣海岸的分類: 珊瑚礁海岸 珊瑚礁海岸出露在溫暖、熱帶近赤道的水體裡,一般在北緯30度至南瑋25度之間,常見的珊瑚礁主要有以下三種:
裙礁:環繞海岸生長的珊瑚群落造成的,因此和路地緊密相連,通常裙礁的外側成為新產生的海岸線,內側是原來海岸線的邊緣,裙礁常有缺口,使內側海岸與海相通。 堡礁:像是一條長提,環繞著海岸外圍,與海岸隔著一個寬闊的淺海區或是潟湖,潟湖與開放海洋之間,藉由堡礁分布的缺口相通。 環礁:出露在海面上,為高度不大的珊瑚礁島,外形成圓環或長環狀,環狀的礁體圍著中間的潟湖。環礁有的是完整的環,有的是環中缺口,有水道與海相通,環礁的深度一般超過30公尺,但很少達到100公尺。 鵝鑾鼻群礁海岸

42 台灣海岸的分類: 珊瑚礁海岸 台灣南端恆春半島四周,因具備有珊瑚發育所需的海水清澈、水溫高且鹽分適中等條件,所以沿岸形成典型的裙礁海岸,礁石在強烈的海蝕作用影響下,呈現美麗無比的景色。 台灣的珊瑚礁除出現在恆春半島外,亦散見於東北角、東部海岸的三仙台及綠島、蘭嶼、小琉球、澎湖群島等離島。

43 台灣海岸的分類: 珊瑚礁海岸 西部海岸沒有珊瑚礁
台灣西部海岸河口附近因為河水的沖刷,而帶來過多的沉積物,使附近的海水混濁,泥沙含量過高,並不適合珊瑚生存。只有在離島或沒有河川出口的海域,才適合珊瑚礁形成。 珊瑚的白化現象 每當環境惡劣時,如水溫太高或太低、水中鹽份因大雨而驟降或海水過度混濁等,共生藻就會離開珊瑚宿主,導致整個珊瑚組織失去色彩,甚至變成透明的,直接清楚露出白色的鈣質骨骼,這就是所謂的珊瑚白化現象。 「白化」的珊瑚並沒有死亡,如果環境能夠儘快恢復正常的話,共生藻就可以再度迅速增生,重回珊瑚原有的色彩。可是,如果環境持續惡劣好幾個月,珊瑚還是有可能因為缺少平時共生藻所提供的能量,而開始面臨真正的死亡。

44 西南及南端海岸: 貓鼻頭之裙礁 龍坑 後壁湖堡礁 風吹沙

45 台灣海岸的分類: 紅樹林海岸 紅樹林海岸是生物海岸的一種,紅樹林是屬於熱帶或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泥質灘地上的喬灌木,由於生長在高低潮線間,漲潮時會浸泡在海水中,所以亦稱為「潮汐林」。台灣西案大多為平緩的沙岸,海底大陸彭廣闊,多沙洲、沼澤,海積作用明顯、風浪較小,再加上各河川常挾帶大量泥沙及腐植質沉積在流速漸緩的河口附近,在河口地帶形成一連串的泥質灘地,非常適合紅樹林的生育。 台灣的紅樹林從台北竹圍到屏東東港,間斷分布於西海岸。至於台灣東海岸由於多為陡峭的岩岸,降坡極大,大陸棚夾窄,海蝕地形發達,缺乏泥質灘地,並不適合紅樹林生存。 台南四草紅樹林

46 紅樹林植物 紅樹林名稱是源自於一種紅樹科植物-紅茄苳的特徵,這種樹的木材、樹幹、枝條及花朵都是紅色的,其中樹皮的部份可以提煉紅色染料,馬來人稱它的樹皮為「紅樹皮」,中文名稱則叫做「紅樹」。紅樹林泛指亞熱帶地區的河口、海岸沼澤區域,屬於耐鹽的長綠灌木或喬木樹林。 紅樹林的生活環境為潮汐多變之河口、海灣、潟湖等鹽沼地,其生育地有土壤長期氧、土質鬆軟泥濘、鹽份與溫度變動極大等特徵,一般職務根本無法在該環境下生存。 淡水河水筆仔 西南沿海五梨跤


Download ppt "通 識 課 程 海岸生態與永續發展 Coastal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