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章 經 貿 學前預知 9-1 景氣與不景氣 9-2 經濟成長與創新 9-3 國際貿易活動與外匯 9-4 國際經貿組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章 經 貿 學前預知 9-1 景氣與不景氣 9-2 經濟成長與創新 9-3 國際貿易活動與外匯 9-4 國際經貿組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經 貿 學前預知 9-1 景氣與不景氣 9-2 經濟成長與創新 9-3 國際貿易活動與外匯 9-4 國際經貿組織

2 景氣循環 景氣循環指標 景氣紅藍燈—景氣對策信號 如何運用景氣對策信號? 痛苦指數 經濟成長的意義與決定因素 創新理論 知識經濟時代

3 國際貿易 外匯 我國的對外貿易現況 跨國投資與外人直接投資FDI WTO:世界貿易組織 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經濟聯盟 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區 ASEAN:東南亞國家協會

4 學前預知 本章是在探討商業社會中的景氣循環、 經濟成長、國際經貿活動與國際經貿組織, 其內容相當廣泛。 主要內容有:
1. 了解景氣循環的意義。 2. 學習由景氣循環指標的燈號來預測未來的經濟情況。 3. 了解經濟成長的意義及熊彼德的創新理論。 4. 清楚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及自處之道。 5. 學習國際貿易的理論與外匯的決定。 6. 清楚各種國際貿組織。

5 經貿 景氣對策信號 痛苦指數 失業率 物價上漲率 創新理論 知識經濟時代 決定因素 國際貿易理論 跨國投資 外匯 景氣循環 經濟成長
國際經貿組織 經濟成長 國際經貿活動 景氣對策信號 痛苦指數 失業率 物價上漲率 + 創新理論 知識經濟時代 決定因素 國際貿易理論 跨國投資 外匯 WTO APEC EU NAFTA ASEAN

6 9-1 景氣與不景氣 9-1.1 景氣循環 經濟景氣循環的波動起起落落,也可比是海上的波 浪,有時起,有時落…。
景氣循環係指實質國內生產毛額(實質GDP)隨著 時間的經過,與潛在國內生產毛額出現差距而呈現上下 波動、高低起伏、週而復始的現象。景氣循環波動的結 果,將使就業、生產、所得等各項總體經濟指標呈同方 向但不同程度的變動。這是每一個國家的經濟在短期都 會發生的波動。 回節目錄

7 景氣循環的過程分為擴張(Expansion)、頂峰(Peak)、衰退(Recession)與谷底(Trough)等四個
階段,如下頁圖所示。圖中縱軸為實質GDP變動率,橫 軸為時間,波浪形線段代表景氣實際波動的狀況,由左 下向右上的線段表示長期下經濟的趨勢線呈成長狀態。 各項指標如工業生產、銷售量、就業量、物價、利率、 利潤率都呈上升趨勢時,此階段為景氣擴張。實質GDP 上升到P點稱為頂峰,實質GDP開始下降,此階段稱為 景氣衰退,這時產出、就業率等各項指標都下降,下降 至最低點稱為谷底(T點)。由一個頂峰到另一個頂峰、 或一個谷底到另一個谷底,叫做一個週期(Cycle)。 回節目錄

8 回節目錄

9 9-1.2 景氣循環指標 行政院經建會定期進行產業景氣調查,並發布景氣指標。 1. 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s)
經濟活動中,有一些資料可以反應出經濟體系未來的表現。 這些指標包括: (1) 金融面指標股價指數。 (2) 貨幣總計數M1B。 (3) 外銷訂單指數。 (4) 實質面指標製造業存貨量指數。 (5) 工業及服務業每人每月加班工時。 (6) 核發建照面積(住宅類住宅、商業 辦公、工業倉儲)。 (7) SEMI半導體接單出貨比。 領先指標是一項有用的預測工具。經建會每月27日公布上個 月領先指標。 實質面指標 金融面指標 回節目錄

10 2. 同時指標(Coincident Indicators) 有些經濟變數的變動與實際經濟狀況的變動 同時發生,稱為同時指標。
(1) 工業生產指數。 (2) 電力(企業)總用電量。 (3) 製造業銷售值。 (4) 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指數。 (5) 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 (6) 海關出口值。 (7) 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 回節目錄

11 9-1.3 景氣紅藍燈—景氣對策信號 景氣對策信號係行政院經建會根據各經濟活動 指標編製,用以判斷未來景氣,作為決策參考的一
景氣紅藍燈—景氣對策信號 景氣對策信號係行政院經建會根據各經濟活動 指標編製,用以判斷未來景氣,作為決策參考的一 組信號標幟。編製此信號的統計數據共有: (1) 貨幣總計數M1B。 (2) 直接及間接金融。 (3) 股價指數。 (4) 工業生產指數。 (5) 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 (6) 海關出口值。 (7) 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 (8) 製造業銷售值。 (9) 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指數。 回節目錄

12 由九項所構成,每一種變動率分別訂出五級—「紅 燈」、「黃紅燈」、「綠燈」、「黃藍燈」、「藍燈」 等五個信號。景氣對策信號如下:
1. 紅燈:綜合判斷分數為38~45分 表示景氣過熱,政府可能採取緊縮措施。 2. 黃紅燈:綜合判斷分數為32~37分 表示景氣尚穩,但在短期內有轉熱或趨穩之可能。 3. 綠燈:綜合判斷分數為23~31分 表示當時景氣穩定,政府可在穩定中採取促進成長 之財金措施。 4. 黃藍燈:綜合判斷分數為17~22分 表示景氣短期內有轉穩或趨於衰退之可能。 5. 藍燈:綜合判斷分數為9~16分 表示景氣衰退,政府可能採取刺激景氣復甦之寬鬆 措施。 回節目錄

13 9-1.4 如何運用景氣對策信號? 當景氣燈號出現代表景氣過熱的紅燈時: (1) 投資者已有獲利,應該獲利了結,落袋為安。
如何運用景氣對策信號? 當景氣燈號出現代表景氣過熱的紅燈時: (1) 投資者已有獲利,應該獲利了結,落袋為安。 (2) 廠商應仔細評估投資計畫,不宜貿然擴廠。 (3) 有利於定存族採固定利率,以賺取利息。 無殼蝸牛此時不宜進行高利率的房貸購屋。 反之,當景氣燈號出現藍燈時,則反向操作運用。 回節目錄

14 9-1.5 痛苦指數 經濟學者將物價上漲率與失業率之和稱為痛苦指 數。因為物價上漲,人們的荷包縮水,望物興歎,令
痛苦指數 經濟學者將物價上漲率與失業率之和稱為痛苦指 數。因為物價上漲,人們的荷包縮水,望物興歎,令 人痛苦,失業沒工作,心情更是鬱悶。 回節目錄

15 年度 物價上漲率(%) 失業率(%) 痛苦指數(%)
▼ 台灣地區物價上漲率、失業率與痛苦指數 年度 物價上漲率(%) 失業率(%) 痛苦指數(%) 1999 0.17 2.92 3.09 2000 1.26 2.99 4.25 2001 -0.01 4.57 4.56 2002 -0.20 5.17 4.97 2003 -0.28 4.99 4.71 2004 1.62 4.44 6.06 2005 2.30 4.13 6.43 2006 0.60 3.91 4.51 2007 1.80 5.71 2008 3.53 4.14 7.67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 回節目錄

16 失業(Unemployment)係指在現行工資水準下,凡有能力而且願意工作的健全勞動人口,找不到適合其專業訓練的工作之情況。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是失業量在勞動力所占的百分比。
公式 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係指在現行工資率之 下,有工作能力及工作意願的人,沒有太多困難就可找 到工作機會,使社會上的勞動及生產資源處於沒有閒置 的狀態。 回節目錄

17 經濟學上,依失業發生的原因不同,而分成三大類: 1. 摩擦性失業(Frictional Unemployment)
又稱過渡性失業。係指勞動者初次尋找工作或更換 工作時,由於勞動市場缺乏流動性或就業市場的訊 息不完全等因素,所發生短期的失業現象。這種失 業是自由市場經濟所不能避免的。經濟學家一般都 將摩擦性失業視為社會上一種正常的現象。 2. 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 Unemployment) 係指由於經濟的產業結構改變、生產技術的進步、 市場競爭的結果等原因使工作機會消失,某些勞動 者因為教育不足或缺乏技能,導致轉業上有困難而 產生供需失調的失業現象。 回節目錄

18 3. 循環性失業(Cyclical Unemployment) 係指因為景氣循環波動所產生的失業現象。當景氣
衰退期間,廠商減產或倒閉而造成失業率上升。反 之,在景氣繁榮期間,失業率下降。 摩擦性失業以及結構性失業,這二種失業總稱為自 然失業率。 失業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會產生社會經濟損失, 同時失業者很容易產生沮喪、不滿、憤怒、怨懟等 情緒,造成自殺率、犯罪率升高,社會治安惡化等 社會問題。 回節目錄

19 9-2 經濟成長與創新 9-2.1 經濟成長的意義與決定因素 經濟成長的決定因素是什麼?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何者是決定經濟成長的因素?
9-2 經濟成長與創新 經濟成長的決定因素是什麼?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何者是決定經濟成長的因素? 經濟成長的意義與決定因素 1. 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的意義 經濟成長係指由於技術的創新進步,健全合理的 制度與觀念,造成一個國家在長期間能夠持續不 斷的提供人民愈來愈多種類的經濟財貨之能力。 該國實質總產出或每人平均實質國民所得不斷增 加的一個現象。以經濟成長率的大小來測定之。 回節目錄

20 2. 經濟成長率 以實質GDP來計算第t年經濟成長率。 公式 回節目錄

21 經濟學家研究各國的經濟成長,認為一國經濟成長 率的高低決定於固定資本之累積、勞動投入數量與 人力資本的投資、技術水準等三項最重要的因素。
3. 經濟成長的決定因素 經濟學家研究各國的經濟成長,認為一國經濟成長 率的高低決定於固定資本之累積、勞動投入數量與 人力資本的投資、技術水準等三項最重要的因素。 (1) 固定資本之累積 當一國的固定資本量增加,使每個人可用資本 增加,進而提高生產力,會導致總產出的增加、 經濟成長。 (2) 勞動投入量與人力資本的投資 勞動投入數量增加會增加總產量。人力資本是 指人類所累積的技術與知識,代表勞動力的品 質。人力資本的投資可以提升勞動力的品質, 提高生產力而增加總產量。 回節目錄

22 技術進步泛指一切創新活動,改良現有生產方法, 並表現在產製過程之效率或生產力之提高。新技術 與新產品的發明對經濟成長有更大的貢獻。科技的
(3) 技術水準 技術進步泛指一切創新活動,改良現有生產方法, 並表現在產製過程之效率或生產力之提高。新技術 與新產品的發明對經濟成長有更大的貢獻。科技的 進步日新月異,技術進步使得在固定資本與勞動的 情形下有更多的產出,加速經濟成長。 以上三因素並不能獨力促成經濟成長。事實上,一國經濟持續成長,尚須有良好的經濟結構與經濟制度等多方面配合,才能降低市場經濟體系的交易成本而達成經濟持續成長。例如:財產權(包括有形的實體資產、金融資產與無形的智慧財產)的保障、穩定的貨幣制度、社會和諧與政府治穩定等。 回節目錄

23 9-2.2 創新理論 許多經濟學者提出各種理論解釋長期經濟成長的原因,其中,20世紀初熊彼德提出創新理論。此經濟發展的創新
創新理論 許多經濟學者提出各種理論解釋長期經濟成長的原因,其中,20世紀初熊彼德提出創新理論。此經濟發展的創新 理論,歷久彌新,且更加說明了20世紀末期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特質—技術進步。1990年代初期的經濟學者羅麼(P. Romer, 1955~)提出「新產品的誕生是經濟成長的動力,而新產品誕生主要是由研究發展(R&D)而來」。 回節目錄

24 (1) 但在動態的經濟社會中,出現了企業家(Entrepreneur), 發揮其企業能力從事創新活動,則經濟才能夠成長。
熊彼德的創新理論指出: (1) 但在動態的經濟社會中,出現了企業家(Entrepreneur), 發揮其企業能力從事創新活動,則經濟才能夠成長。 (2) 熊彼德認為企業家從事的創新活動有五種: a. 新產品的生產。 b. 新生產方法的採用。 c. 新市場的開闢。 d. 新原料的供給。 e. 新企業組織的建立。 熊彼德特別強調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社會 創新與技術創新之間的聯繫。 (3) 熊彼德認為「創新」(Innovation)與「發明」 (Invention)是不同的。 回節目錄

25 (4) 企業家是一位推動「新的組合」而使之實現的人。是 一位創新者,具有企業家精神—敢冒險、敢創新、敢 投資的精神。
(4) 企業家是一位推動「新的組合」而使之實現的人。是 一位創新者,具有企業家精神—敢冒險、敢創新、敢 投資的精神。 (5) 企業家的創新活動可以獲取超額利潤,是其他無法創 新的商人期望獲得的利潤,故群起效尤跟隨之,造成 企業蜂擁的現象,產生「創新的叢生」,整個經濟趨 於繁榮的局勢。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創新停頓毀 滅,利潤消失,經濟會出現衰退的現象,市場經濟就 在一波又一波的創新與毀滅之中繁榮與蕭條。 回節目錄

26 9-2.3 知識經濟時代 「知識經濟(Knowledge Based Economy)」是指一個
知識經濟時代 「知識經濟(Knowledge Based Economy)」是指一個 創造、學習並傳播知識的經濟。是一種以知識作為創造 財富最主要工具的經濟。「知識」需要獲取、累積、擴 散、激盪、應用與修正。 前美國總統柯林頓說到:新經濟的燃料是科技與知 識;新經濟的精神是冒險與創新。 回節目錄

27 1. 什麼因素造成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主要是由下列幾 個因素所促成: (1) 全球化與自由化 (2) 產品需求多樣化 (3) 資訊、通訊與網路等新技術快速的發展 (4) 新科技的發展
回節目錄

28 2. 知識經濟與傳統經濟的比較 比較項目 傳統經濟 知識經濟 生產要素 重視勞動、資 本與土地的投 入 重視知識等無形資產投入對
2. 知識經濟與傳統經濟的比較 比較項目 傳統經濟 知識經濟 生產要素 重視勞動、資 本與土地的投 重視知識等無形資產投入對 經濟成長的貢獻及價值創造, 勞動、資本對經濟成長的貢 獻則大幅降低 生產力 受報酬遞減法 則的限制 出現報酬遞增現象 市場範圍 有限制性 因網路商務而無限延伸 媒介工具 在網路經濟出 現前,交易成 本較高 電腦網路有助於知識的儲存、 傳遞,降低交易成本 接下表 回節目錄

29 續前表 比較項目 傳統經濟 知識經濟 技術變革 技術變革相對 較慢,且技術 是外生的 資訊、通訊、電子科技快速 變革,且將技術變動內生化
產業結構 重視實體性的 製造業或工業 無實體、無重量的服務業受 重視 產品特性 產品變化小, 生命週期長, 附加價值低 產品變化大,生命週期短, 附加價值高 回節目錄

30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創新精神是知識的核心。 創新成果——專利權、著作權、版權……等智 慧財產權消極的必須由法律加以保護,以保障
3. 知識經濟與智慧財產權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創新精神是知識的核心。 創新成果——專利權、著作權、版權……等智 慧財產權消極的必須由法律加以保護,以保障 產權所有者的權利,同時必須積極的鼓勵在適 當時機將該項知識釋放出來供全體國人甚至人 類使用,以擴大其效果。 例如國外某研究機構發現了人類染色體的基因 排列組合,並公布給全世界的研究機構使用, 造福全人類。 回節目錄

31 (1) 財富激增帶來的影響:造成科技與非科技行業間 所得差異,而影響傳統產業的生存空間。 (2) 全球化帶來的影響:各國開放國內市場迎向全球
4. 知識經濟的影響 可以從以下三方向來探討: (1) 財富激增帶來的影響:造成科技與非科技行業間 所得差異,而影響傳統產業的生存空間。 (2) 全球化帶來的影響:各國開放國內市場迎向全球 化,可能造成開發中國家產品難以競爭、股市與 匯市不穩、文化價值之衝突。 (3) 知識經濟會帶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影響,而 導致經濟發展、所得分配不均、不平的現象。 回節目錄

32 (1) 新的機會: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各種新的機會不 斷發生,我們要接受新機會的挑戰,就必須不斷 的加速吸收新知識才不會落後。
5. 掌握四個關鍵因素 (1) 新的機會: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各種新的機會不 斷發生,我們要接受新機會的挑戰,就必須不斷 的加速吸收新知識才不會落後。 (2) 新的優先次序:知識經濟中以創新、科技、知識、 網路等為主流。 (3) 新的社會:指開放的社會要有公平的法治與嚴格 的紀律。 (4) 新的優質生活:有形物質生活的進步,無形精神 生活的提升,是個人追求的目標。永續發展是國 家追求的目標。 回節目錄

33 9-3 國際經貿活動與外匯 9-3 國際貿易 1. 國際貿易的意義
9-3 國際經貿活動與外匯 9-3 國際貿易 1. 國際貿易的意義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係指在兩個以上不同的國家從事商品與勞務交易的行為,包括商品交易以及資本、勞動等生產因素在國際間的移動。在一年內出口的總價值減去進口的總價值稱為貿易餘額,正的貿易餘額為貿易順差,負的貿易餘額為貿易逆差或貿易赤字。 一國家經濟的開放性程度通常以貿易總值(出口加進口)占GDP來衡量。我國屬一高度開放的海島型經濟,國內資源及總需求有限,必須進口主要原料生產,也要藉助國外市場消化產品。由此我們可了解商品貿易對台灣地區經濟的重要性。 回節目錄

34 (3) 專業分工(Specialization)的利益
2. 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 發生國際貿易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1) 生產原料分布不平均 (2) 天候及地理環境差異 (3) 專業分工(Specialization)的利益 回節目錄

35 a. 亞當斯密的絕利益理論是最早有關國際貿易之理 論稱為絕對優勢理論。所謂「絕對利益」即投入 同量的生產要素,一國若能比他國生產出較多產
3. 國際貿易的理論基礎 (1) 絕對利益理論 a. 亞當斯密的絕利益理論是最早有關國際貿易之理 論稱為絕對優勢理論。所謂「絕對利益」即投入 同量的生產要素,一國若能比他國生產出較多產 量的某一物品,或生產同量的物品而生產成本比 他國低,即稱該國對這種物品的生產具有絕對利 益或絕對優勢。 b. 此理論假設各國的生產技術不同,且各在一種或 一種以上物品之生產上具有絕對利益,因此可以 透過國際分工,各個國家專業於生產具有絕對利 益的產品,然後出口來換取他國產品,彼此均能 獲得專業化的利益。 回節目錄

36 d. 此一理論適用於一國在各種產品之生產上都具有絕 對利益。
c. 舉例說明: ▼ 絕對利益與國際貿易 一單位資 源的產量 自給自足下的生 產與消費(10單 位生產資源) 專業分工後 之產量 貿易後之消費量 台灣 美國 合計 2 3 10 15 25 30 20 100 75 175 200 120 80 d. 此一理論適用於一國在各種產品之生產上都具有絕 對利益。 回節目錄

37 a. 李嘉圖認為一國在各種物品的生產上不具任何絕對 利益,其生產成本較另一國為高時,只要選擇其劣
(2) 比較利益理論或比較優勢理論 a. 李嘉圖認為一國在各種物品的生產上不具任何絕對 利益,其生產成本較另一國為高時,只要選擇其劣 勢相對較小的物品來生產與出口;而一個在各種物 品之生產上都具有絕對利益(即生產成本皆較他國 低)之國家,應選擇利益相對較高之物品來生產與 出口。這種分工專業以及貿易的型態,將令貿易雙 方同蒙其利。 回節目錄

38 b. 舉例說明: ▼ 比較利益與國際貿易 5 3 30 18 48 50 20 15 80 60 140 150 90 一單位資 源的產量
▼ 比較利益與國際貿易 一單位資 源的產量 自給自足下的生 產與消費(10單 位生產資源) 專業分工後 之產量 貿易後之消費量 台灣 美國 合計 5 3 30 18 48 50 20 15 80 60 140 150 90 回節目錄

39 c. 同學們常會疑惑:為什麼台灣生產雞肉的成本比美 國便宜還要從美國進口雞肉?其實這與資源有限的
關係密切。比較利益法則通俗言之,也就是「兩利 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意思。 (3) 現代比較利益理論—要素稟賦理論 根據現代比較利益理論認為,一國具有比較利益適合 出口的物品,一般即為多用該國較為豐富的資源為主 要投入的物品,因此,各國一般將出口適合以該國較 為豐富之資源為主要投入的物品,而進口以該國較缺 乏的資源為主要投入的物品。 回節目錄

40 (5) 可以促使產品市場擴大,廠商享受大規模生產的經 濟利益。 (6) 可以增加消費大眾的福利。 (7) 可以改善國際關係。
4. 國際貿易的利益 國際貿易會帶來下列利益: (1) 可以促進國際分工。 (2) 可以促進資源的充分利用。 (3) 可以促進國民所得水準的提高。 (4) 可以促進生產技術進步。 (5) 可以促使產品市場擴大,廠商享受大規模生產的經 濟利益。 (6) 可以增加消費大眾的福利。 (7) 可以改善國際關係。 以台灣而言,國際貿易可說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引擎。 回節目錄

41 外匯 1. 外匯的意義與匯率 所謂外謂(Foreign Exchange)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可 做為國際支付工具的外國通貨或是對外國通貨的請求權,包括外國紙幣、鑄幣、外幣票據及有價證券、存放於國外的銀行存款等。一國政府所保有的外匯數量,稱為外匯存底(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所謂匯率(Foreign Exchange Rate)係指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的兌換比例。換言之,匯率就是1單位外國貨幣以本國貨幣表示之價格,也就是為了取得1單位的外國貨幣所須支付的本國貨幣之數量。 回節目錄

42 在一國自由競爭,沒有人為或政府干預的外匯市場上, 均衡匯率是由外匯的需求與供給共同決定的。
2. 匯率的決定 在一國自由競爭,沒有人為或政府干預的外匯市場上, 均衡匯率是由外匯的需求與供給共同決定的。 (1) 外匯的需求,其主要用途包括進口物品與勞務。 (2) 外匯的需求曲線: 如圖所示,縱軸表示外幣以本國貨幣計值的匯率,橫軸表示外匯量。負斜率的外匯需求曲線以DD線表示。 回節目錄

43 (3) 外匯供給的主要來源包括本國物品或勞務之出口。 (4) 外匯的供給曲線 如上頁圖所示,正斜率的外匯供給曲線以SS線表示。
(3) 外匯供給的主要來源包括本國物品或勞務之出口。 (4) 外匯的供給曲線 如上頁圖所示,正斜率的外匯供給曲線以SS線表示。 (5) 均衡匯率之決定 如上頁圖中,DD曲線與SS曲線相交於E點,相對應 匯率e*即是均衡匯率。若匯率高於e*,外匯供給量將 大於需求量,此時本國幣值被低估,市場價格機能 會將匯率向下調整,本國幣值上升(即升值);反 之,若匯率低於e*,外匯需求量大於供給量,本國 幣值被高估,市場價格機能的作用將使匯率上升, 本國幣值下降(即貶值)。 回節目錄

44 公式 貨幣升值(Appreciation)係指匯率下跌,代表外 國貨幣的價值下降,也就是本國貨幣相對於外幣而言價
值上升。貨幣升值將導致進口品的國內價格下跌,出口 品的外幣售價上漲,故有利進口,不利出口。 貨幣貶值(Depreciation)係指匯率上升,代表外 國貨幣的價值上升,也就是本國貨幣相對於外幣而言價 值下跌。貨幣貶值將導致進口品的國內價格上漲,出口 品的外幣售價下跌,故有利出口,不利進口。 貨幣升值或貶值百分比的計算公式: 公式 若正值表示升值,負值表示貶值 回節目錄

45 依據供需原理,任何足以使外匯需求曲線向右移 動或外匯供給曲線向左移動的因素,都將造成均衡匯 率上升,貨幣貶值,如下圖(A)、(B)所示。
(6) 均衡匯率之變動 依據供需原理,任何足以使外匯需求曲線向右移 動或外匯供給曲線向左移動的因素,都將造成均衡匯 率上升,貨幣貶值,如下圖(A)、(B)所示。 (A) (B) ▲ 外匯需求增加(A)或外匯供給減少(B)造成均衡匯率上升 回節目錄

46 ▲ 外匯需求減少(A)或外匯供給增加(B)造成均衡匯率下降
回節目錄

47 a. 固定匯率制度:指政府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或 一籃通貨間的兌換率固定於某一水準,非萬不得已不 輕易變動此匯率水準,又稱釘住匯率制度。
(7) 匯率制度 匯率的決定方式大致可區分為下列三種: a. 固定匯率制度:指政府將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貨幣或 一籃通貨間的兌換率固定於某一水準,非萬不得已不 輕易變動此匯率水準,又稱釘住匯率制度。 b. 純粹浮動匯率:指一國家的匯率完全沒有人為的干預, 而由外匯市場之供給與需求的力量所決定的一種制度。 在今日現實世界裡,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置 身於外匯市場之外,聽任外匯由市場供需決定。 c. 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在此制度下,匯率原則上由外匯 市場的供需決定,但中央銀行隨時參與外匯的買賣來 影響匯率的水準。 (8) 我國的匯率制度 在1978年7月11日起改採機動匯率制度,即管理浮動匯率 制度。 回節目錄

48 9-3.3 我國的對外貿易現況 台灣是一小型開放的島國經濟,對外貿易占整體經 濟活動相當重要的地位。 ▲ 2008年台灣地區進出口貿易結構圖
我國的對外貿易現況 台灣是一小型開放的島國經濟,對外貿易占整體經 濟活動相當重要的地位。 ▲ 2008年台灣地區進出口貿易結構圖 回節目錄

49 9-3.4 跨國投資與外人直接投資FDI 1. 跨國投資的意義
1. 跨國投資的意義 所謂跨國投資,係指一國的政府或人民以其資金投資於他國的實業發展或購買有價證券,或貸款予他國政府或人民,即國與國間資本的移動。 2. 跨國投資的方式 主要有三種: (1) 證券投資。 (2) 貸款。 (3) 直接投資。 回節目錄

50 其對外投資目的可能包括取得被投資國的廉價 生產要素或重要生產資源(如石油),及重要 生產技術等。
3. 多國籍企業進行國際投資的目的有二種 (1) 擴張型對外投資 以進入被投資國家的市場為主要目的。 (2) 防禦型對外投資 其對外投資目的可能包括取得被投資國的廉價 生產要素或重要生產資源(如石油),及重要 生產技術等。 回節目錄

51 9-4 國際經貿組織 國際經貿組織的成立,其主要目的是在減少國際間的貿易障礙,增加國際間的貿易自由,以提升各國的福利水準。其組織架構可分:
(1) 世界性的組織如WTO(世界貿易組織),提供一套 合理的「遊戲規則」供全世界各國遵循。 (2) 區域性的組織,如EU(歐洲聯盟),強調區域內彼 此間經濟合作,提高會員國經濟利益之共同措施, 但對區域外的國家則多少有點歧視性。 回節目錄

52 WTO:世界貿易組織 1. GATT之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檢討戰爭發生之原因,除了政治因素外,經濟因素亦是主因,因此各國均認為急須建立一套國際經貿組織網,以解決世界各國彼此間之經貿問題。 因此包括美國在內之各國最後協議加上原ITO憲章草案中有關貿易規則之部分條文,成立「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自GATT 1948年成立以來,共進行八次回合談判。GATT第八回合談判決議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 回節目錄

53 WTO於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以 有效管理及執行烏拉圭回合之各項決議。目前(2006年)會員
低關稅與非關稅的貿易障礙,提供一個穩定的國際貿易環境, 以促進投資,創造就業,拓展貿易及增進經濟成長。 (1) WTO具有以下四種主要功能: a. 監督、管理及執行貿易相關的各項協定。 b. 提供會員進行諮商、尋求貿易的機會,定期檢討各會員 國的貿易政策,並促使其政策透明化。 c. 可以有效及迅速的解決各國貿易相關的爭端及糾紛。 d. 與其他國際組織合作,共同制定全球經貿政策。 回節目錄

54 WTO多邊貿易體系之基本理念在於創造一個自由、公 平之國際貿易環境,使資源依照永續發展之原則,作
最佳之使用,以提升生活水準,確保充分就業,並擴 大生產與貿易開放,平等、互惠與互利,期望能透過 貿易提升開發中與低度開發國家之經濟發展。 回節目錄

55 a. 無歧視之貿易:所謂無歧視之貿易係指在對 外關係上,須對來自所有會員之貨品給予同 等最「優惠待遇」。在對內關係上,則須對
(3) WTO之規範準則如下 a. 無歧視之貿易:所謂無歧視之貿易係指在對 外關係上,須對來自所有會員之貨品給予同 等最「優惠待遇」。在對內關係上,則須對 自會員進口之貨品給予與本國貨品同等待遇 之「國民待遇」。 b. 經由談判逐步開放市場。 c. 經由對關稅與農業補貼之約束以及服務業市 場開放之承諾等建立市場開放之可預測性。 d. 促進公平競爭。 e. 鼓勵發展與經濟轉型。 回節目錄

56 我國於「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於2002年1月1日成為WTO第144個會員。
WTO組織架構中以「部長會議」為最高決策單位,具有任命WTO秘書長的權利,秘書處的主要功能在於協助各國執行WTO所屬各機構之決議事項,並負責處理WTO日常行政事務。 4. 我國申請加入GATT/WTO之經過 我國於「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於2002年1月1日成為WTO第144個會員。 回節目錄

57 9-4.2 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1980年代後期,東亞國家及澳洲認為有必要加強彼此間
的經濟合作關係。1989年澳洲總理霍克(R. Hawke)正式倡 議成立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我國在1991年 加入,至今2006年,共有21個經濟體加入為會員國,包括美 國、加拿大、中國、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菲 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汶萊、泰國、澳大利亞、紐西蘭、 新幾內亞、墨西哥、智利、秘魯、越南及俄羅斯。 回節目錄

58 APEC成立已逐漸發展成一個推動自由貿易與經濟合作 的主要區域性論壇,其目的在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繁榮,並建 構、發揮亞太社區的精神。
(1) 促進區域內經濟的成長與發展。 (2) 經由商品、資本、勞務及技術的交流,增長彼此間的利 益。 (3) 發展及強化對經濟有正面意義的多邊貿易組織。 (4) 降低商品投資等方面的貿易障礙。 APEC是一個標榜以開放自由貿易體係為依歸,以推展 區域性及全球貿易、投資之自由化為宗旨的區域性組織。 APEC是我唯一擁有完整會員資格之官方國際組織。 回節目錄

59 經濟聯盟 這是區域性合作的經濟組織,區內各會員國彼此之間無貿易障礙—包括關稅及非關稅措施;對外也採相同一致的關稅與非關稅措施。區域內允許生產要素包括勞力的自由移動,且會員國在總體經濟政策及行政上的管制措施也遵守一致的協議。歐洲聯盟,1957年即由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與盧森堡等六國正式成立歐洲共同市場,或稱歐洲經濟共同體。在1993年更名為歐洲聯盟。至今(2006年)共有25個會員國。歐盟可說是目前世界上整合最澈底的域性組織。就單一市場而言,由於人、錢、貨物、服務業及資本可以自由流通,沒有關稅或數量上的限制,就個人而言,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國家居住或工作,旅遊沒有限制,可以選擇到物美價廉的地方購物。在這種狀況下,人們的選擇、自由、機會都大增,目前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 回節目錄

60 歐盟在經濟方面,則要去除會員國間所有的貿易與 要素移動障礙、調和財稅政策,採行單一貨幣,於1998
年建立歐洲中央銀行,於2002年1月1日發行「歐元」 (Euro),作為會員國共同貨幣。自2002年7月1日起, 歐元成為歐元區正式、唯一的法定貨幣。目前歐元、美 元、日圓,在國際金融市場成為鼎足而立的局面。 歐元及歐盟的成立有許多方面的利益,包括: (1) 節省貨幣間兌換產生的交易成本。 (2) 節省詢價成本。 (3) 消除匯率在貿易和投資上的風險。 (4) 改善部分國家的物價膨脹。 回節目錄

61 9-4.4 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區 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s)是區域性的合作
經濟組織,區內成員彼此之間消除貿易上的障礙。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成立於1994年,為 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三國之間的自由貿易 協定。規定三國之間的貿易不得有任何形式的貿易障 礙。此協定對於降低美、加、墨三國之間的貿易障礙 有很大助益。 回節目錄

62 9-4.5 ASEAN:東南亞國家協會 ASEAN成立於1967年8月7日,由泰國、新加坡、馬
來西亞、菲律賓與印尼等五國共同在曼谷舉行會議,目 前共有十國。1993年成立「東協區域論壇」。此一論壇 成為亞太地區安全的諮商性組織。成員以對話和交換意 見為主,彼此不具約束力。 ASEAN成立宗旨:促進東南亞各國合作,共同加速 經濟發展、技術與文化交流等,以平等、互惠的精神致 力於東南亞地區的和平安定。 ASEAN+3,東南亞國家協會再加上中國、日本、 南韓,即「東協加三」。定期舉辦高峯會議,共同討論 經貿合作議題,甚至政治、外交等其他非經濟議題。中 國與東協預定2010年成立自由貿易區。 回節目錄


Download ppt "第九章 經 貿 學前預知 9-1 景氣與不景氣 9-2 經濟成長與創新 9-3 國際貿易活動與外匯 9-4 國際經貿組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