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第六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第六节 金融创新

2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一、金融中介概念及存在必要性 二、金融中介体系的基本构成 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3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一、金融中介概念及存在必要性 概念:所谓金融中介,就是介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发挥融资媒介作用的服务性机构。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一、金融中介概念及存在必要性 概念:所谓金融中介,就是介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发挥融资媒介作用的服务性机构。 存在的必要性: 降低交易费用; 降低风险; 调节借贷数额和期限 ; 反映和调节经济活动。 讨论:金融中介为什么能够降低市场风险?

4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金融中介体系,也称为金融机构体系。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货币运动、信用关系和金融市场活动都离不开各种类型的专门从事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相互协作,相互联系,构成具有整体功能的金融机构体系。

5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二、金融中介体系的基本构成 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

6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银行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专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

7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非银行金融机构: 证券机构 保险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 财务公司 信用合作社 储金局 租赁公司

8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㈠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 1、中央银行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㈠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 1、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金融机构或组织,是代表国家统领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控制全国货币供给,并制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最高金融机构。 有关中央银行的详细内容在后面阐述。

9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2、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的信用机构。由于它主要依靠吸收存款作为其放款的主要来源,因此也称为“存款银行”。 有关商业银行的详细内容在第二节阐述。

10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3、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出资组建,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从事政策性金融服务的信用机构。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3、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出资组建,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从事政策性金融服务的信用机构。 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 (1)与政府联系密切。 (2)经营目标的非盈利性。 (3)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基本固定。 (4)特殊的融资原则。

11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4、专业银行 所谓专业银行,是那些专门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其与商业银行的差异: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4、专业银行 所谓专业银行,是那些专门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其与商业银行的差异: (1)在业务范围方面,专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不同,它并不经营一切零售和批发银行业务,也不提供所有形式的金融服务。 (2)在资金来源方面,除吸收各种存款外,很多是依靠发行债券来筹集营运资金。 (3)在资金的使用方向上,一般集中于特定的行业、特定的用途。 (4)在资金的期限结构上,专业银行一般不经营活期存款业务,以中长期融资为主。

12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世界各国的专业银行的主要种类: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世界各国的专业银行的主要种类: (1)投资银行。也称为“长期投资银行”或“长期信贷银行”,是一种专门办理对工商企业的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以满足企业对固定资本需要的专业银行。 (2)开发银行。是西方国家最主要的专业银行之一,是专门为开发经济和基本建设投资提供长期信贷的银行。 (3)储蓄银行。是吸收居民货币积蓄和社会上小额闲置货币资财的信用机构。 (4)不动产抵押银行。是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作抵押办理放款业务的银行。 (5)外汇银行。是专门从事外汇和国际结算业务的专业银行。 (6)其他一些专业银行。

13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 1、证券机构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 1、证券机构 证券金融机构是与证券交易有关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人和证券商。 证券交易所:是买卖股票、公债、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的组织,它有固定的交易场所。 证券公司:是专门从事有关证券经营及相关业务的金融企业。 证券经纪人:是在证券市场交易中充当双方的中介、收取佣金的商人。 证券商: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买卖业务的商号和商人。

14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2、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是专门经营保险业务,依靠投保者交纳的保险费而聚集货币资金,用来对有价证券等进行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金融组织。 保险公司把从参与保险的客户那里收取的保险费集中起来,建立保险基金。 保险公司除了补偿损失外,还将其所吸收的资金用于投资。

15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3、信托投资公司 概念:信托投资公司是办理各种信托业务的信用机构。通常主要有办理信托存款、信托放款和投资、代理发行企业股票和国家债券、代理买卖和出租房地产、代管财产、办理遗产转让和代保管业务等。

16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4、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是专营耐用品的租购或分期销售业务的机构。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4、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是专营耐用品的租购或分期销售业务的机构。 一般以接受定期存款、兼营外汇、联合贷款、包销证券、不动产抵押、投资咨询服务为其主要业务,类似于长期投资银行。

17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5、信用合作社 信用合用社是吸收城镇小手工业者或农民为社员的一种信用组织。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5、信用合作社 信用合用社是吸收城镇小手工业者或农民为社员的一种信用组织。 信用合用社以社员缴纳的股金和吸收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 信用社可分为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两种,前者是城市手工业者的组合,后者则是农民经济的信用组合。

18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6、储金局 储金局泛指各种储蓄机构,是以吸收居民小额存款为特征的,主要有两种类型:储蓄贷款协会和邮政储金局。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6、储金局 储金局泛指各种储蓄机构,是以吸收居民小额存款为特征的,主要有两种类型:储蓄贷款协会和邮政储金局。 储蓄贷款协会是在集股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所得资金用抵押方式贷予会员购买住房或投资于住宅建筑抵押债券方面。 邮政储金局是除美国以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极通行的金融机构,其目的在于利用遍设各地的邮局,吸收小额储蓄。

19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7、租赁公司 租赁公司是通过融物形式起融资作用的企业。租赁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金融租赁和经营租赁。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7、租赁公司 租赁公司是通过融物形式起融资作用的企业。租赁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金融租赁和经营租赁。 金融租赁是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一种信用方式。 经营租赁是出租人将自己经营出租的设备和用品反复出租的租赁行为。

20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21 第一节 金融中介概述 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政策性银行:
第一节 金融中介概述 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2 股份制商业银行: 交通银行 中信实业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招商银行 民生银行、福建兴业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等 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 信用合作社和合作银行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国家外汇管理局 外资银行和涉外金融机构:

23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中国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1949年以后,除香港分行仍继续营业外,交通银行国内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1986年重新组建,1987年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24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是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深圳。目前,招商银行总资产逾5000亿元,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最新排名中居前200位。

25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民生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6年2月7日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间资本构成的民营银行。

26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中信实业银行 中信实业银行隶属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公司),创立于1987年。2002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组建了以中信实业银行为主体的中信控股有限公司。目前,中信实业银行是中信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金融子公司。

27

28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信托投资公司 目前中国最主要的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信托投资公司 目前中国最主要的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从事引进外资,办理信托投资业务的国家非银行专业性金融机构,成立于1979年10月。

29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拥有44家子公司(银行)。2002年底,中信公司的总资产为5011亿元。

30

31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32 国有独资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截至2001年6月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总额分别占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总额的61. 5%和58
国有独资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截至2001年6月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总额分别占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总额的61.5%和58.1%,占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总额的80.6%和81.7%。由于占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效率就决定着银行业的整体效率。国有独资银行的改革对我国金融改革举足轻重。

33

34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四、商业银行的性质 五、商业银行的职能

35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它是以盈利为目的,以经营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综合性金融机构。也有人称之为“存款货币银行”。

36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金融机构体系中创造存款的金融机构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金融机构体系中创造存款的金融机构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西方国家的存款货币银行主要指商业银行或存款银行。 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

37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公元前2 000年前,巴比伦的寺庙即已代人保管金银,收取管理费用,可将其贷出收取高利。 在中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和其他几个城市出现了银行业,从事存款、代理支付、汇兑和放款业务。 英国早期的银行是通过金匠业发展起来的。一是保管凭证演变为银行券;二是保管业务的划拨凭证演变为银行支票;三是十足准备金转变为部分准备金。 中国的货币经营业和银行业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南北朝时(公元420-589年),寺院就经营质押业务,并利用聚集的资财放高利贷

38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二)现代银行的发展 现代西方银行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二)现代银行的发展 现代西方银行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它的正式贴现率一开始就规定为4.5%~6%,大大低于早期银行业的贷款利率。

39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1、现代银行的发展途径: 2、现代银行的发展模式: 一是由早期高利贷性质的银行演变而成;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1、现代银行的发展途径: 一是由早期高利贷性质的银行演变而成; 二是以股份制形式组织起来的新型商业银行。 2、现代银行的发展模式: 以英国为代表的传统模式 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模式

40 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和发展 直到1845年在中国才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英国人开设的丽如银行。
1897年成立了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的几年,中国的私人银行业有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 1927年以后,在国民党当政期间,系统地开始了官僚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事业的进程。

41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㈢商业银行发展新趋势 金融业务全面化 金融工具创新化 金融市场全球化 金融技术电子化。 金融资产证券化

42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单元银行制度、单一银行制度; 总分行制度、分支行制度; 代理行制度; 银行控股公司制度;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单元银行制度、单一银行制度; 总分行制度、分支行制度; 代理行制度; 银行控股公司制度; 连锁银行制度……

43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四、商业银行的性质 是特殊的企业。 经营对象特殊——货币 所处领域特殊——信用领域

44 第二节 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 五、商业银行的职能 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 信用创造 金融服务

45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一、负债业务 二、资产业务 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46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一、负债业务 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自有资本 吸收存款 对外借款 其他 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

47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㈠自有资本(银行资本金或权益资本) 构成:股份制商业银行——①股本;②资本公积;③盈余公积;④未分配利润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㈠自有资本(银行资本金或权益资本) 构成:股份制商业银行——①股本;②资本公积;③盈余公积;④未分配利润 意义:承担风险的物质基础;提高竞争力的基础;监管部门实施调控的工具。 自有资本应从银行盈余中补充。资本充足率应该≥8% 自有资金包括: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这些统称权益资本。

48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㈡存款——被动型负债 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 传统上将存款分为:活期、定期和储蓄存款

49 存款类型 活期存款,指那些可以由存户随时存取的存款。 定期存款,指那些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才准提取的存款。
储蓄存款,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 这种存款通常由银行发给存户存折,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支用时只能提取现金或转入存户的活期存款账户。

50 存款结构

51 存款结构

52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㈢借款——主动型负债 ⒈同业借款(拆借、转贴现、转抵押) ⒉向央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㈢借款——主动型负债 ⒈同业借款(拆借、转贴现、转抵押) ⒉向央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 ⒊向市场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国际金融时市场借款) ㈣其他负债 指银行临时占用客户、同业的资金。 从央行借款:这项负债业务,无论是从在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中的比重来看,还是从在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比重来看,在西方国家都很小。 在我国,由于体制的原因,该项目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不过趋势明显趋于下降。

53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二、资产业务 指银行运用其资金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业务。 我国银行的资产业务向多样化方向的转化已呈较快的发展趋势。

54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㈠贷款业务 贷款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业务中的比重一般占首位。 贷款业务种类很多,划分标准或角度各异。

55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㈡证券投资 投资对象:通常为债券。 对于股票,常加以限制。目的在于:保持银行业的稳定;防止垄断(控股)。 目的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㈡证券投资 投资对象:通常为债券。 对于股票,常加以限制。目的在于:保持银行业的稳定;防止垄断(控股)。 目的 ⑴获得较好收益(固定收益+溢价) ⑵提高资产流动性 ⑶实现资产多样化,分散经营风险

56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㈢其他资产 ⒈现金资产(富有流动性的一类资产) 库存现金 在央行存款 同业存放 在途资金等。 ⒉固定资产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㈢其他资产 ⒈现金资产(富有流动性的一类资产) 库存现金 在央行存款 同业存放 在途资金等。 ⒉固定资产 银行的房地产、设备等

57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㈠中间业务 银行无须运用自己的资金的代理客户办理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㈠中间业务 银行无须运用自己的资金的代理客户办理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 传统中间业务:汇兑、代收、代客买卖、信用证、咨询、银行卡和转帐等。

58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㈡表外业务 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叫表外业务。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㈡表外业务 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叫表外业务。 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可以影响银行的盈利、流动性。近些年来这类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与相应的高风险。 主要有:互换、期货、期权、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等。

59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四、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各国商业银行大都经营多种业务,属全能型、综合型银行。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四、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各国商业银行大都经营多种业务,属全能型、综合型银行。   受大危机的影响,以美为首,日本、英国等国家相继改变了原来的混业经营制度,实行分业经营。 与此同时,德国、奥地利、瑞士以及北欧等国则继续实行混业经营。 于是开始了“分业”与“混业”并存的局面。

60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近十多年来,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金融创新等方式从事各种更广泛的业务活动。同时,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限制。 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西方国家分业经营制度的最终结束 。

61 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银行业务极为单纯,不存在分业、混业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银行业务极为单纯,不存在分业、混业问题。   改革开放,银行业务增多,但经营混乱。为了避免危害而于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确立了中国现阶段严格的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 分业经营对银行业发展所与生俱来的桎梏以及加入WTO后面对的新挑战,均显而易见。 突破分业经营界限的趋向已日益明显。

62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一、不良债权 ㈠含义 不良债权,也常称之为不良资产。其中主要是不良贷款,指客户不能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

63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㈡不良债权问题的严重性及不可避免性 它关系到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是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关键
银行是高风险行业,其面对的各种风险是客观的存在 银行努力的方向: ①使不良债权的发生趋于概率; ②对已经发生的不良债权,应寻求最优的化解途径; ③及时、足额提取冲抵不良债权的专项准备金。

64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㈢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IMF、WB把贷款分为: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5C要素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影响信用的5个方面来判断客户信用状况的一种方法。依据这种方法,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即客户的品质(Character)、偿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和经济状况(Conditions)。 讨论:判断不良债权的标准

65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 关注贷款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次级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66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损失贷款 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95%-100%。

67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㈣我国银行的不良债权 我国1988年前无明确分类; 1988——1997年实行“一逾两呆” 的分类法;
1998——2001年两类分类法并存; 我国从200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五级分类”制度。

68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不良债权分析 改革开放后,国有经济所需的资金完全由银行解决的格局是不良债权积累的背景。
十多年间不良债权的成因归结起来,既有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到位的原因,也有银行体制自身的问题,必须全面剖析。

69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二、存款保险制度 ㈠含义: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以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最早的国家, 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成立FDIC 。

70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㈡组织形式 1、政府建立,如美国、英国、加拿大。 2、政府与银行界共建,如日本、比利时、荷兰。
3、在政府支持下由银行同业联合建立,如德国。

71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㈢功能与问题 1、功能 维护存款人利益; 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2、问题
存款人降低了对银行业绩和经营的关心和监督,使经营不善的投保金融机构继续存在; 导致银行从事高风险行业; 延缓暴露金融风险,增加解决成本。

72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㈣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现状 现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 1、不利于中小银行的公平竞争。
2、加大了处理有问题银行的成本。 3、不利于有问题银行的合理处置。 4、隐性存款保护带来了更大的道德风险。 引进显性存款保险制度问题: 1、建立这种制度有利于增加对中小银行信心; 2、增加吸收存款成本,削弱中小银行竞争力。

73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74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经营的三原则: 三原则既统一又矛盾,要寻求最佳的均衡点。 盈利性 流动性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经营的三原则: 盈利性 流动性 安全性 三原则既统一又矛盾,要寻求最佳的均衡点。 

75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一)安全性原则 1、含义: 指管理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 2、坚持该原则的原因 ①银行经营的高风险: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一)安全性原则 1、含义: 指管理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 2、坚持该原则的原因 ①银行经营的高风险: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或管理风险 ②银行经营的高负债: 自有资本少(高负债获得高于产业平均利润)、高杠杆率、对居民负债的硬性约束 3、实现该原则的措施 ① 投资于选择风险小、安全性好的资产;②保留适度的自有资金;

76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二)流动性原则 1、含义: 流动性指商业银行随时满足客户提存、清偿要求及合理资金需求的能力。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二)流动性原则 1、含义: 流动性指商业银行随时满足客户提存、清偿要求及合理资金需求的能力。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2、坚持该原则的原因 ①是银行继续经营的关键; ②负债数量和期限的不确定性; ③资金运用的不确定性 3、实现该原则的途径 ①建立多层次准备资产 现金资产(第一准备):库存现金、央行准备金、同业存款 短期债券(第二准备)等 ②主动型负债提高流动性:银行应保持较多融资渠道和较强融资能力。 向央行借款、发行CD、同业拆借、向国际金融市场融资 ③协调资产—负债结构。

77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三)盈利性原则 1、含义:银行尽可能取得利润最大化,盈利性原则占据核心地位。 2、影响银行盈利水平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三)盈利性原则 1、含义:银行尽可能取得利润最大化,盈利性原则占据核心地位。 2、影响银行盈利水平的主要因素 ①业务规模:负债、资产、中间与表外业务的规模 ②资产负债结构(成本水平) ③资产价格:利率、收费水平、利差状况等。 3、提高盈利水平的措施 主要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收节支。

78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四)“三原则”之间关系 一般来说,安全性与流动性是正相关的, 但它们与盈利性往往有矛盾。

79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个演变阶段。 出发点都是为了使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的组合协调、合理、有效 。 

80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一)资产管理理论(60年代前)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一)资产管理理论(60年代前) 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管理思路。核心是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历经三个发展阶段: 商业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论。强调贴现有交易背景的票据,以保障贷款的自偿性。 可转换性理论。为了保持流动性,认为可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 预期收入理论。强调的不是贷款能否自偿,也不是担保品能否迅速变现,而是借款人的确有可用于还款付息的任何预期收入。 

81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资产管理理论基本观点 ①银行对存款负债无能为力; ②银行控制的是资金运用权,应注重资产选择与组合;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资产管理理论基本观点 ①银行对存款负债无能为力; ②银行控制的是资金运用权,应注重资产选择与组合; ③调节流动性,只得减少资产(收贷、减贷、抛售证券等)。

82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二)负债管理理论(60-70年代中期)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二)负债管理理论(60-70年代中期) 负债管理理论是的核心思想就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 负债管理开创了由单靠吸收存款的被动型负债方式,发展成拓展筹资渠道的主动型负债方式。 负债管理的明显缺陷是增加了经营风险:借款主要靠金融市场,而市场则是变幻莫测的。  负债管理理论是在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

83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70年代末——) 纯对资产或负债进行管理,难以保证“三性”均衡;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70年代末——) 纯对资产或负债进行管理,难以保证“三性”均衡; 根据经济、金融状况,通过资产—负债共同调整,协调二者在规模、期限、利率、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配置,以实现“三性”最佳组合。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84 第六节 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的概念 二、金融创新的动因 三、金融创新内容 四、金融工具创新

85 第六节 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始于20个世纪60年代后期,80年代已形成全球趋势和浪潮。
第六节 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始于20个世纪60年代后期,80年代已形成全球趋势和浪潮。 金融创新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控乃至整个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不断推进改革的中国金融事业,金融创新更加受到关注。

86 第六节 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的概念 金融创新泛指金融领域内出现的,有别于既往的新业务、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构、新市场与新制度安排的总称。

87 第六节 金融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动因 1、技术进步论 2、规避风险论 3、管制的辨证过程(规避管制论) 4、竞争趋同论 ……

88 第六节 金融创新 三、金融创新内容 (一)金融制度创新 1、国际货币制度的创新 2、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

89 第六节 金融创新 (二)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连锁制、控股公司制、联盟制银行;无具体营业点的网上银行
第六节 金融创新 (二)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连锁制、控股公司制、联盟制银行;无具体营业点的网上银行 大型复合金融机构、金融百货公司、金融超级市场等新型的经营机构。

90 第六节 金融创新 (三)金融业务创新 1、新技术应用导致新产品层出不穷 2、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3、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
第六节 金融创新 (三)金融业务创新 1、新技术应用导致新产品层出不穷 2、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3、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 20世纪80年代,欧洲及亚洲美元市场、欧洲日元市场等新型离岸市场纷纷出现。

91 第六节 金融创新 四、金融工具创新 (一)规避金融管制的创新工具 1、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2、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第六节 金融创新 四、金融工具创新 (一)规避金融管制的创新工具 1、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2、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3、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 存户同时可在银行设立储蓄账户和活期存款账户。

92 第六节 金融创新 4、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 ) 5、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 6、协定账户(NA)
第六节 金融创新 4、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 ) 5、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 6、协定账户(NA) 协定账户是一种可在活期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账户三种账户之间自动转账的账户。

93 第六节 金融创新 (二)规避金融风险的创新工具 1、可变利率抵押贷款 2、票据发行便利(NIF)
第六节 金融创新 (二)规避金融风险的创新工具 1、可变利率抵押贷款 2、票据发行便利(NIF) NIF是一项中期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协议,在这种协议中,借款人可以用自已的名义发行短期票据。 3、金融期货合约 4、金融期权合约 5、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 6、金融资产证券化

94 第六节 金融创新 (三)技术创新 1、银行卡 2、自动提款机(ATM) 3、售货点终端机(PST) 4、家庭金融服务

95 第六节 金融创新 六、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创新的主体内在动力不足,金融创新层次较低 (二)金融创新的外部环境不理想
第六节 金融创新 六、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创新的主体内在动力不足,金融创新层次较低 (二)金融创新的外部环境不理想 (三)金融市场发育不足,结构不平衡 (四)金融法规不健全,秩序不规范

96 本章回顾 本章重点: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 本章难点: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金融创新

97 本章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 中间业务 表外业务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金融创新 不良债权 存款保险制度

98 复习思考题 1、一个金融机构是否是商业银行,其判断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2、什么是表外业务?这类业务为什么越来越受到重视?几类业务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制约关系? 3、你是如何理解西方国家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变迁?试对商业银行的两种经营模式(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进行比较,并说明我国现阶段的选择及理由。


Download ppt "第六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