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 及未来供求形势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 及未来供求形势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 及未来供求形势分析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抗

2 第一部份 中国油气资源状况 第二部份 中国油气供需形势和预测 第三部份 中国油气可持续发展

3 作为一个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资源保障,首先是国内的油气生产和供应。

4 第一部份 中国油气资源状况

5 一 中国油气工业发展历程

6

7 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为主体的东部石油工业基地 1978 年产量过亿吨,石油进入壮年期 1978~1984年产量在1亿吨上徘徊
(一)中国石油工业已步入壮年期 1.东部石油工业基地的创立 1959年 建国十年大庆油田发现 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为主体的东部石油工业基地 1978 年产量过亿吨,石油进入壮年期 1978~1984年产量在1亿吨上徘徊

8 2.石油工业产区的战略接替 1984年塔里木沙参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 向新区的开拓:西北 陆架 向新领域开拓:海相 碳酸盐岩
(一)中国石油工业已步入壮年期 2.石油工业产区的战略接替 1984年塔里木沙参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 向新区的开拓:西北 陆架 向新领域开拓:海相 碳酸盐岩

9 3.高产量下的相对稳产 (一)中国石油工业已步入壮年期 1985~2005年石油储、产量变化 项目 1985年/亿吨 2005年/亿吨
平均年增率/% 累计地质储量 116.17 257.98 4.07 剩余可采储量 23.31 24.90 0.33 产量 1.25 1.81 1.87

10 (一)中国石油工业已步入壮年期 2000~2005年 新增储量的采收率降到25% 产量的年增率达3.07% 剩余可采储量平均每年降低121万吨 1990~2004年 东部 平均年增剩余可采储量252亿t,产量125.6亿t 西部 平均年增剩余可采储量219亿t,产量166.8亿t 东西相抵,全国的增产主要来自海上

11 1.脚步蹒跚的幼年期 1958年上亿方,1961年达14.7亿方 1963年降到谷值的10.2亿方 1968年恢复到14.4亿方
(二)处于青年期的天然气 1.脚步蹒跚的幼年期 1958年上亿方,1961年达14.7亿方 1963年降到谷值的10.2亿方 1968年恢复到14.4亿方 2.储、产量快速增长的青年期 储量,1980年以来,每5年的储量增加值翻一番

12 (二)处于青年期的天然气 1990~2005年天然气储、产量变化 储产比:年末剩余可采储量/当年产量 误解(分子分母都在变化) 项目
1990/亿立方米 2005/亿立方米 平均年增率/% 剩余可采储量 2419 28185 17.78 产量 152 490 8.12 储产比 15.9 57.5

13 在规划性的框算中以1000m3气为1t油当量。对中国油气可采资源的估算中油气大致相当。
(二)处于青年期的天然气 3.石油天然气的比较分析 在规划性的框算中以1000m3气为1t油当量。对中国油气可采资源的估算中油气大致相当。 以2005年产量计气为油的27.1%,按2020年前后的可能产量比,二者也只能大体相当。 从产量看“天然气时代”缺乏基础。

14 二 中国油气储产量的现状(2005年)

15 1.中外概念的差异 储量(reserves)
(一)石油储量 1.中外概念的差异 储量(reserves) 中国从地质储量×采收率得到可采储量,更常用地质储量 国外的储量指剩余可采储量 国外对现有(或近期)技术经济条件的可采性掌握较严格 中国储量中有一些近、中期难以利用,储量动用率 国外的某些统计中石油包括原油和天然气液(NGL) 中国包括原油和凝析油

16 2.中国石油储量构成 (一)石油储量 地区 东部 累计地质储量 67.71% 剩余可采储量 59.62% 西部 22.86% 28.57%
地区 东部 累计地质储量 % 剩余可采储量 % 西部 % % 海上 % % 公司 中石油 % % 中石化 % % 中海油 % %

17 3.中国石油的品质特点 (一)石油储量 品级低,今后新增储量品级更低、埋深更大、采收率更低 凝析油比例低 储量 0.74% 产量 1.15%
凝析油比例低 储量 0.74% 产量 1.15% 2003年 储量 动用率 产量 低渗储层 30.9% 48.7% 18.9% 重(稠)油 20.0% 20.6%(热采) 7.2% 全国大于1/4的石油产自低渗和重(稠)油

18 1.产量的构成(2005年) (二)石油产量 地区 东部 61.97% 略高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地区 东部 % 略高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西部 % 低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海上 % 高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公司 中石油 % 略低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中石化 % 低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中海油 % 高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海上开采强度大

19 2.产量的品质特点 陆相原油含硫量低,含蜡量高 (二)石油产量 规模较小、丰度较低、单井产量低、衰减快
老油区开采成本加大,海上大油田全为稠油,总体上成本趋高

20 1.气层气(非伴生气)和溶解气(伴生气) 探明地质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产量 (三)天然气储、产量(2005年)
探明地质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产量 气层气 % % % 溶解气 % % %

21 2.大区和公司构成 (三)天然气储、产量(2005年) 中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的探明储量占全国近一半 产量 超一半
产量 超一半 特别是四川占全国产量的1/3 地区 探明地质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产 量 东部 19.77% 15.17% 7.55% 西部 70.95% 71.28% 80.24% 中部两盆地 47.33% 44.54% 53.35% 海上 9.22% 13.47% 10.38%

22 (三)天然气储、产量(2005年) 公司 探明地质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产 量 中石油 70.78% 72.01 74.78 中石化
19.62% 17.85 11.45 中海地 8.89% 10.05 11.55

23 3.中国天然气的品级特点 储量规模偏小 国内外大气田下限的差别 巨型气田的作用 丰度偏低 储层不均质性强 个别大气田储量待核实
(三)天然气储、产量(2005年) 3.中国天然气的品级特点 储量规模偏小 国内外大气田下限的差别 巨型气田的作用 丰度偏低 储层不均质性强 个别大气田储量待核实 单井产量低、衰减快、井口价高 多数气田远离经济中心,要中、长距管线

24 常规:在预期的平均油价和近期技术条件下可大规模开发并获利 常规与非常规界线的相对性油价国别 非常规油气对常规油气的战略性接替 数量大几个量级
(四)非常规油气 常规:在预期的平均油价和近期技术条件下可大规模开发并获利 常规与非常规界线的相对性油价国别 非常规油气对常规油气的战略性接替 数量大几个量级

25 中国的煤层气 (四)非常规油气 吸附于煤颗粒表面的甲烷 排水降压解吸采出 美国2005年产500亿方 超过中国的常规气产量
吸附于煤颗粒表面的甲烷 排水降压解吸采出 美国2005年产500亿方 超过中国的常规气产量 我国1500米以浅可采资源量10.87万亿方 已探明地质储量1023亿方,可采储量470亿方 在沁水盆地可望率先形成煤层气开发基地 预测2020和2030年产量可达300亿方和500亿方

26 油砂(沥青砂) (四)非常规油气 石油近地表被氧化破坏后的残留物 固体—液体 世界:数量大、占资源的32%
石油近地表被氧化破坏后的残留物 固体—液体 世界:数量大、占资源的32% 加拿大油砂油可采储量28亿方 产量超过常规油 中国初步评价有22.6亿吨的可采资源量,但技术难度较大 在加拿大参与油砂开发,在委内瑞拉协建奥里乳化油厂

27 油页岩和页岩油 综合理用:炼油、发电、建材、铝土、稀散元素 我国抚顺曾在1959年产页岩油72万吨,开发技术较成熟
(四)非常规油气 油页岩和页岩油 综合理用:炼油、发电、建材、铝土、稀散元素 我国抚顺曾在1959年产页岩油72万吨,开发技术较成熟 初评:页岩油资源120亿t,埋深500米以内占70% 2010和2020年可能产油200万t和1000万t

28 第二部份 中国油气供需形势和预测

29 一 供需形势分析

30 (一)油气产量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1.石油 1985~2005年平均年增率1.81% 2000~2005年平均年增率3.07% GDP年增率7~10% 2.天然气 1985~2005年平均年增率6.4% 略低于GDP的年增率

31 1.局部地区的油品供应短期紧急 2.天然气供需形势的急剧变化 3.中西部油气产地迫切需要更多的油气供应 (二)石油天然气供应的区域不平衡加剧
东部油品长期紧张,短期有油荒 2.天然气供需形势的急剧变化 1990年代初期 气的消费量上升慢 2000年以来供不应求、冬季更甚,气电和气化工受阻 3.中西部油气产地迫切需要更多的油气供应 天然气留给中,西部的合理性(管输价,发展需要)

32 1.原油和油品进口量剧增 (三)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出口 1993年油品净进口,1996年原油净进口 2000~2005年
原油 净进口量 5983~11902万吨 年增率 % 油品 ~1746万吨 年增率 % 2005年 净进口原油11902万吨 油品1746万吨 生产原油18146万吨 原油进口依赖度39.6% 表观石油进口依赖度42.9%

33 2.油品进出口(2005) (三)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出口
进口中以燃料油(82.7%)、液化石油气(LPG,19.6%)、石油沥青(10.1%)为主 我国燃料油加氢裂解精加工的技术特色 出口中汽油(40.2%),石脑油(12.7%)和轻柴油(10.5%) 以东南亚为主要流向,大进大出的趋势

34 3.进出口额 (三)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出口 1)原油 年 进 口 出 口 108美元 占份额 2000 148.6 6.60% 21.3
进 口 出 口 108美元 占份额 2000 148.6 6.60% 21.3 0.85% 2005 478.6 6.28% 27.0 0.41%

35 2)油品 (三)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出口 原油和油品进口额猛增,但占进口总额比例却小降;进口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进出口贸易和GDP的增长 年
进 口 出 口 108美元 占份额 2000 36.6 1.62% 21.1 0.85% 2005 104.4 1.37% 64.1 0.97%

36 (三)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出口 4.LNG进口的期待 2003年以来国家批准广东,福建LNG进口工程
北起辽宁南到海南又有14个地点立项或开始建设 年供应能力一期(2010年前)5200万吨 二期(2015年后)6500万吨 资源初步落实的仅有广东深圳、福建莆田、中石化与伊朗有1000万t的意向性协议 LNG是一个涉及生产进口和接收利用的庞大系统工程 LNG价格将大幅上升

37 二 油气供需形势预测

38 (一)原油的供需预测 对需求的预测差别相当大:节能和替代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1.可能的变化范围(2020年)
需求3.7~6亿吨 集中在4.5~5亿吨 生产1.5~2亿吨 集中在1.8亿吨 缺口1.7~4.5亿吨 集中在2.7~3.2亿吨

39 (一)原油的供需预测 2.推荐的预测方案 需求 4.8亿吨 生产1.8亿吨 缺口 3亿吨 进口依存度 62.5%
需求 4.8亿吨 生产1.8亿吨 缺口 3亿吨 进口依存度 62.5% 比较乐观的估计进口依存度 40~50% 反推:按需求4.8亿吨计2005~2020年增率2.74% 2000~2005年消费年增率6.28% 显然:对需求的估计是相当低的值

40 (二)天然气供需预测 由于我国基础薄弱,进口气的特殊性,预测比油更困难 1.可能的变化范围(2020年) 需求: ~2100亿方 产量 ~1500亿方 缺口 ~1000亿方 进口依存度 22~57%

41 2.进口LNG加大时的乐观推荐值 (二)天然气供需预测 需求 2000亿方 生产 1050亿方 缺口 950亿方
需求 亿方 生产 亿方 缺口 亿方 进口 管输 亿方 LNG 700亿方 共约5100万吨 进口依存度 47.5% 反推: 要求2005~2020年 生产的年增率 5.21% 需求年增率9.26% 在较大程度上满足沿海环保和内地发展气化工的需求

42 第三部份 中国油气可持续发展

43 一 与中国油气发展相应的能源发展战略

44 2.中国必须走一条特殊的道路——以煤为首多元发展
(一)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 1.石油时代的世界能源构成 石油占的比例明显领先 年 石油 56% 在一、二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下 % 2005年 石油 36.8% 天然气 23.7% 共占60.5% 2.中国必须走一条特殊的道路——以煤为首多元发展 无论是能源消费构成还是人均占有量都 难以达到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 以人均统计16亿人需11.7亿吨石油 中国的国情、煤炭丰富 地区差别大(因地制宜)

45 1.以合理份额的油气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节约与替代,积极发展油气的代用品 (二)能源构成多元化中的油气
油气比例过低:总的能源效率低,许多终端难以替代 煤炭承受不了过多的压力(环境) 2.节约与替代,积极发展油气的代用品 在气的比例难以大于10%时,特别强调 重油和燃料油的加工非常规油气——技术路线 核能和大型水电的作用 积极稳步发展煤基燃化、生物燃化、小水电和新能源

46 二 中国油气的可持续发展

47 1.稳定推行市场化改革 2.建设强大的国家石油公司 3.构建保护和发展油气工业的法规体系 (一)继续深化油气系统的改革
迎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 从融资、经营到定价机制的市场化 2.建设强大的国家石油公司 国家石油公司的定位 保障油气供应的主体 国家石油公司的发展 现代化的跨国公司 3.构建保护和发展油气工业的法规体系 极待完善的法规框架 针对具体问题的政策 着眼于促进

48 (二)老油气区的挖潜 1.老区储量可以持续增长 2.提高动用率和采收率 剩余油开采

49 (三)积极开拓新区新领域 1.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 引导油气的开拓性进展 2.油气增储上产的新区 西藏 海洋 3.油气发展的新领域 构造油气田—岩性油气田 浅—深 4.发挥非常规油气的潜力

50 三 积极利用国外资源

51 1.供需基本平衡,总体供略大于需 目前仅是剩余产能降低 2.需求是巨大的推动力,为油气的持续发展提供的机遇
(一)世界油气市场的基本态势 1.供需基本平衡,总体供略大于需 目前仅是剩余产能降低 2.需求是巨大的推动力,为油气的持续发展提供的机遇 从资金到劳务,从上游到下游均存在中国进入的发展空间 3.世界地缘油气特点和中国的地位 两供应圈的相对独立性 大西洋和太平洋 供应中轴的双向性,向东加大

52 3.以市场运作为主要手段、以能源外交促进合作 4.在发展中形成重点和不同的战略层次 特别重视与亚太邻国的油气合作
(二)中国油气在国外发展的基本方针 1.与东道国的双赢互利 2.与其他公司的合作与竞争 3.以市场运作为主要手段、以能源外交促进合作 4.在发展中形成重点和不同的战略层次 特别重视与亚太邻国的油气合作

53 四 补充修订油气—能源发展规划

54 (一)从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角度审定发展规划
1.突出和落实油气发展规划的环保要求 2.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的油气节约和替代 3.形成反映各自特点的区域发展战略 4.综合考虑油气煤、生物质为原料的有机化工发展规划

55 (二)加强油气的基础建设 1.以油气—能源合理流向为背景内外结合的油气管网和运输系统建设 2.内外结合油气码头和口岸设施建设 石油和LNG专用码头,配套设施及其卫星站建设 3.多种管理形式的远洋和内河运输船队建设 4.战略性战术性的油气储备设施建设

56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 及未来供求形势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