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新疆民族问题 专题二 民族与民族问题 新疆职业大学思政教研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新疆民族问题 专题二 民族与民族问题 新疆职业大学思政教研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新疆民族问题 专题二 民族与民族问题 新疆职业大学思政教研部

2 一、民族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3 (一)民族概念表述的历史发展 民族概念反映了人们对民族这一社会现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成果。 人们对民族概念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

4 “民族是具有土地、起源(即有“血统”的含义)、习惯、语言的统一及生命和社会意识共同一致的人类的自然社会。”
1.西方民族概念的表述 马奇 (意大利,1851年): “民族是具有土地、起源(即有“血统”的含义)、习惯、语言的统一及生命和社会意识共同一致的人类的自然社会。”

5 布伦奇里(瑞士,1852年) “民族者、民俗沿革所生之结果也,民族最要的特质有八:(一)其始也同属一地;(二)其始也同一血统;(三)同其肢体形状;(四)同其语言;(五)同其文字;(六)同其宗教;(七)同其风俗;(八)同其生计,由这八种因素相结合,并传之子孙,久而久之,则成为民族”

6 英文辞书中,民族(nation)一词既解释为民族,又解释为国家。
当代欧美的基本认识 英文辞书中,民族(nation)一词既解释为民族,又解释为国家。 在英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语文中民族和国家是同一词,同义词。

7 2.中国民族概念的表述 《左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我族也”
中国古代使用的“族类”概念,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国古代的民族概念 。

8 梁启超(1903) “(一)其始也同居于一地”,加上自己的注“非同居不能同族也,后此则或同一民族而分居各地或异族而杂处一地”;在“(二)其始也同一血统”加上自己的注“久之则吸纳他族,互相同化,则不同血统而同一民族者有之”

9 汪兆铭( 《民报》第一号) “一同血系(此最条件、虽因移住婚姻,略减其例),二同语言文字,三同住所(自然之地域),四同习惯,五同宗教(近世宗教信仰自由,略减其例),六同精神体质。”

10 孙中山(《三民主义》) “我们研究许多不相同的人种,所以能结合成种种相同民族的道理,自然不能不归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这五种力。这五种力,是天然进化而成的,不是用武力征服得来的。”

11 3.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 斯大林在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12 斯大林“民族”定义的三层意思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 3 1 民族有“四大要素”或“四大特征” 2 民族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3

13 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14 (二)构成民族的要素 其一、共同历史渊源 其二、共同生产方式 其三、共同语言 其四、共同文化 其五、共同风俗习惯 其六、共同心理认同
另外、宗教因素

15 共同历史渊源 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地缘)、族体渊源(族源)等。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族体渊源就成为无本之水,如果没有地域渊源就成为空中楼阁。

16 共同生产方式 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经济生活、经济上的联系是把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也是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心理形成的基础和物质条件。

17 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 。
共同语言 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 。

18 共同文化 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9 共同风俗习惯 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惯例,是在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 。

20 共同心理认同 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中,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21 宗教的作用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次生形态民族来说是这样。

22 2.民族基本历史类型 从历史发展的纵向和横向的方面、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民族进行分类 。 民族类型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从民族自然属性的角度 :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 。 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 :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23 民族同氏族、部落、种族、国家 民族与氏族、部落共同体 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

24 民族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为区分标准的 。
民族与种族 民族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为区分标准的 。 种族是以肤色、面容、体形、头发等外部生理形态的特征为区分标准的,

25 民族是以经济、文化、语言、地域等因素把人们联结在一起的 。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以政治方面的原因为主要力量把人们联系起来的。
民族与国家 民族是以经济、文化、语言、地域等因素把人们联结在一起的 。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以政治方面的原因为主要力量把人们联系起来的。

26 民族与宗教 民族与宗教的区别: 民族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民族与宗教有各自的产生发展的规律 民族与宗教的联系:
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 着重要作用 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27 (三) 中国的民族识别 我国的民族识别,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我国民族的实际,辨证地、科学地运用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在工作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实际调查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人员和民族工作者相结合

28 1、主要识别依据 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一个依据。 历史依据。 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另一个依据。 就近认同。

29 2、民族识别的实践 第一阶段(1950—1954年) 到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前夕,除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朝鲜、满、瑶、黎、高山等11个民族早已确认,不再识别外,经过识别和归并,又确认了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傈僳、佤、东乡、纳西、拉祜、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27个民族。至此,我国少数民族数量已达38个。

30 2、民族识别的实践 第二阶段(1954~1965年) 经过识别,又确定了16个少数民族,它们是:土家、畲、达斡尔、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珞巴等民族。少数民族的总数达到54个。

31 2、民族识别的实践 第三阶段(1978~1987年) 1979年,将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攸乐山的“八乐”人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定名为基诺族。至此,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陆续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

32 二、民族发展的规律 (一) 民族的产生 1.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一: 从氏族、部落解体到民族形成,是一个
(一) 民族的产生 1.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一: 从氏族、部落解体到民族形成,是一个 漫长而复杂的社会过程。在原始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过程中,到原始社会末期,在社会生产力 发展的基础上,先后发生了两次社会大分工。

33 1.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二: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 内在条件;战争、军事冲突(多半也
是经济原因引起的)等是民族形成的 外在条件。社会生产的发展及其带 来的结果,促进了民族的形成。这 就是民族形成的经济条件。

34 2.民族形成的一般时间和过程 民族形成的时间: 民族形成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是 在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期形 成的 。
野蛮向文明的过渡——时代 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制度 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地域

35 (二) 民族的发展 民族发展涵义——是在民族的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推动民族纵向质的提高和横向量的扩展,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

36 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决定性因素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重要的因素 基本动因

37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 民族属性 社会环境 民族结构 自然环境 民族关系 民族发展

38 (三)民族消亡 民族同化 民族分化与组合 民族融合

39 (三)民族消亡 1、民族消亡的条件和一般规律 (1)民族消亡的时间、条件
民族消亡是民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在全世界民族范围内实现的世界性的过程,是民族发展的最高阶段的最终结果。

40 民族消亡的时间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 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 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以后才能实现。

41 民族消亡的基本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民族消亡 的基础。 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是民族消 亡的重要条件。 社会民主制度的高度发展和完善,
是民族消亡的重要条件。 民族消亡是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势和 历史规律。

42 (2)民族消亡的途径、一般规律 民族消亡的途径——民族消亡是自然历史过程,是一个以一定的物质性为基础的客观性的、辩证性的过程,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各民族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发展,是各民族走向融合的必经途径。 民族消亡的规律——民族消亡是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历史规律。民族消亡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民族只有经过全世界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的阶段,才能走向融合、消亡。 全世界各民族将经过一定的发展,最终走向融合、消亡。

43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44 (一)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 所谓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就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形成的共同性。

45 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性因素 3 1 社会主义制度性因素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性因素 3

46 (二)民族特点、发展差距长期存在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47 1、民族特点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表现 (1)民族发展差距存在的原因 这是由民族的特性及其发展规律决定的。 (2)我国民族特点长期存在的表现
我国56个民族的特点都将长期存在。 社会主义时期将是民族特点充分展示的 时期。 社会主义时期还是民族特点充分发展的

48 2、民族差异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表现 (1)民族差异长期存在的原因
民族差异长期存在是由民族实体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决定的。这是由事物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的。这是由民族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这是由社会主义现实条件决定的。 (2)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差异长期存在的表现 民族属性差异将长期存在。 历史和现实中,生产方式也各有特点。 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表现出异彩纷呈的多样性。 民族特点和差异,而是要充分尊重、理解,不能人为地夸大或缩小,更不能人为的消除。

49 3、民族发展差距存在的原因及其表现 (1)民族发展差距存在的原因。 历史原因决定了各民族发展存在差距。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民族发
展差距的长期存在。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决定了民族 发展差距将长期存在。 (2)民族发展差距存在的表现 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有不断扩大的态势。 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民族地区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落后。 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民族地区地方财政困难。

50 四、 民族问题 (一) 民族问题的内涵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51 1、民族自身的发展 民族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变化的、发展的。 民族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 民族的发展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发展。 民族的发展还表现在族体规模上。

52 2、民族之间的关系 民族关系是民族之间互动的表现形式,是各民族在同一社会形态下各方面的联系。民族关系的出现,必然形成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各自都会动用各自拥有的力量,但由于相互间的作用力大小不同,作用的方法与方式也不相同,因而其结果对不同民族来说也可能有着不同。

53 3、民族与阶级的关系 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阶级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又是属性不同的客观存在,研究这两者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民族问题。

54 3、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民族与国家都是从原始社会的部落发展而来的。 民族与国家,不仅相伴而生,而且相依而存。
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功能。 国家以一定的民族作为基础。

55 (二)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民族问题的发生是以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为前提的。民族一经形成,它们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邻近的其他民族发生日益广泛密切的交往,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构成民族问题。

56 1、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 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 的基本原因。 2、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 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民族压迫 民族内部的阶级压迫

57 (三) 民族问题的特性 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58 (四)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 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1、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交织 2、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
3、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 4、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交织

59 (五)正确认识新疆民族问题 1、民族地区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是当代,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大部分民族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这一矛盾的解决。

60 2、正确认识民族发展问题 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61 3、正确认识民族关系问题 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 少主民族之间的关系

62 4、正确认识民族分裂主义问题 民族分裂主义,是指在一个主权独立的多民族国家内部,某些民族的极端势力要求建立独立国家的政治诉求和对抗行为。民族分裂主义打着民族的旗号,表面上是分裂主义分子所在的民族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矛盾,但实际上他们违背了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其目的是制造民族分裂,迫害国家统一。

63 5、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1)正确认定矛盾的性质,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坚持法治原则,依法办事,通过合法的渠道求得合理的解决。 (3)各族干部之间一定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谅解。

64


Download ppt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新疆民族问题 专题二 民族与民族问题 新疆职业大学思政教研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