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生代诗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生代诗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生代诗人

2 新生代诗人也叫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也叫后新诗潮。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的“现代主义诗歌大展”标志着新生代诗人的集体亮相。他们企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种精神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的感性体验上。

3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曾经喧嚣一时的朦胧诗已经渐渐沉淀,其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逐渐趋于成熟定型。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朦胧诗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开始不满于它的停滞及局限,于是决定自行探索,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方式

4 评论界称他们为“第三代诗人”,以区别于建国后第一代带有强烈政治意识形态意味的诗人如公刘、白桦;第二代张扬个性但又关注社会的朦胧诗人如舒婷、北岛。

5 新生代诗 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后新诗潮的总体特征。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后新诗潮在语言实验方面的重要特征。代表诗人:韩东、于坚、海子、李亚伟等。

6 王小龙《纪念航天飞机挑战者号》 这一瞬间改变了什么    这模样古怪的混血儿突然失踪    借助烟雾浓浓的掩护……    没消化的早餐三明治    天空中闪闪亮亮 这个曾经被整个世界瞩目的悲壮的场面在这位诗人的笔下,呈现出荒诞的一面。

7 张锋《本草纲目》 一两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 三钱李商隐的苦蝉   半勺李煜的一江春水煎煮 所有的春天喝下 都染上中国忧郁症

8 这些诗,不论从其内容还是语言形式上,都与传统诗歌,包括前不久兴盛的朦胧诗大相径庭,于是不禁有许多人对他们的诗提出质疑,认为它们的格调不高,甚至已经脱离了诗歌乃至文学的范畴,而这种说法,正好又给第三代诗人的创作加上了一条新的本质性内涵,即“反诗”。

9 1、新生代诗是对朦胧诗的反叛,被称为第三代诗。现实主义→朦胧派→新生代(第三代)。
2、特点:具有明显口语化的诗,但有些空洞,抒情有些苍白,刻于表现现实生活,但略显平庸;具有叛逆思想的、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哲学性的诗;生活、抒情诗的粗鄙化、生活化、市民化(当时潮流)造就了平民主义世界 。 反英雄、反崇高、反理性、反文化、反抒情、反优美等

10 3、新生代诗两个代表性的群落: (1)“他们”:反文化,由韩东在南京发起的,有民间刊物《诗》。 (2)非非主义:强调自由,人的精神直接显示的状态。1986年5月成立,创办了非非小杂志。 4、第三代诗歌的美学特征: 逃离文化;美学精神的反崇高,追求平民化;回到能制的语言策略。 5、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海子,原名查海生,代表作《麦地》; 西川、于坚、女诗人翟永明、伊蕾。

11 诗人韩东

12

13 一、作者简介 1、生平:韩东(1961-),南京人,8岁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在校期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期,他与李亚伟等人推出一股“先锋派”诗歌新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三代诗歌”代表诗人之一。

14 历任西安陕西财经学院教师,南京审计学院教师,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写作者,受聘于广东省作家协会为合同制作家,后转聘于深圳尼克艺术公司,为职业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与诗歌同仁创办诗歌刊物《他们》,出版有诗集《白色的石头》,影响较大的作品有《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山民》等。

15 山 民 长篇小说《扎根》: 《花城》2003年第二期发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花城》2003年第二期发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扎根》是韩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通过下放干部老陶一家的经历,书写了一个特殊时期的传奇历史。内容涉及当年下放大军中的各色人等以及下放地人民的生活、命运和生死。语言朴素、简洁,结构独特,寓意深刻。     《扎根》被认为是一本有关历史的书,也是一本有关真实的书。它结束了“文革”和“下放运动”在华语文学中呈现的实际空白,突破了老一代作家对“文革”和“下放题材”的垄断以及粉饰和概念化的处理模式,同时也结束了新一代作家于上世纪80年代学艺时期开始的形式主义操练,并让“断裂作家”拿不出作品的传言和论断成为历史。 山 民

16 2、创作观:韩东按照一种庸常化的人生哲学构思诗歌,认为人生的意义无从谈起,值得注意的应是生命的过程和过程中的感觉;无聊而平常的生活场景是其诗歌的主要内容。
3、叙述方式:操守的是“冷抒情”和“零度写作”的诗艺主张。 山 民

17 山 民 人生永不停息的向往 —解读韩东的《山民》

18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等到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 死在山中 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19 三 鉴赏的要点: 1.深刻的哲理 “山民”在诗中消失了他原有的含义,成了一种符号,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平静的叙述中,隐藏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激情。 2.反讽和渲染的作用 作者有意用单调的句式,渲染一种沉闷的文化环境给人的感受,起到了加强沉重和冷峻气氛的效果。

20 四、《山民》简析: 1、山民与山,世代相依,但与世隔绝。 2、“山”、“人” 与“大海”的关系。 3、理解寓意: ·山:使他疲倦;
·他:带着老婆→生个儿子→儿 子也使他疲倦; ·祖先:使他遗憾→见到大海的 该是他了;

21 (一)内容寓意: 《愚公移山》---古代寓言; 《山民》---用诗写的当代寓言。 《愚公移山》: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变天堑为通途的愿望和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 《山民》:表现的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冲破闭塞走向开放,摆脱狭隘步入宽广博大的强烈渴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种种艰难与困惑。

22 (二)作品分析 1、山民形象分析: “山民”是一个象征性形象,它超越了实象、实事的单层意蕴,将读者引向对民族过去与未来的深沉思考,表现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2、诗歌的价值: A.表现了正视现实的清醒和改变现实的韧性与信心。 B. 树立起理想就能产生实现理想的精神力量,是一条真理。 3、诗歌的人文性解析: 感悟到有关“想”和“做”的关系的哲理,但我们不应对山民只“想”不“做”的行动简单地加以批评。诗中的山民像千千万万个老百姓一样,有普遍的平民意识和平民理想。

23 从 《大雁塔》 与《有关大雁塔》 看朦胧诗和新生代诗的区别

24 有关大雁塔 韩东 走进下面的大街 有关大雁塔 转眼不见了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然后下来

25 杨炼《大雁塔》 我被固定在这里 已经千年 在中国 古老的都城 我象一个人那样站立着 粗壮的肩膀,昂起的头颅 面对无边无际的金黄色土地
山峰似的一动不动 墓碑似的一动不动 记寻下民族的痛苦和生命

26 一次又一次,已经千年 在中国,古老的都城 黑夜围绕着我,泥泞围绕着我 我被判卖,我被斯骗 我被夸耀和隔绝着 与民族的灾难一起,与贫穷、麻木一起 固定在这里 陷入沉思

27  于坚,著名当代诗人,毕业于云南大学,1954年立秋生于昆明。幼儿时期注射链霉素致弱听,14岁辍学,在故乡闲居。16岁以后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 学教师、研究人员等。其间曾漫游云南高原及中国各地。

28 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含深意,是少数能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

29 作品52号 作者:于坚 很多年 屁股上拴串钥匙 裤袋里装枚图章 很多年 记着市内的公共厕所 把钟拨到7点 很多年 在街口吃一碗一角二的冬菜面 很多年 一个人靠着栏杆 认得不少上海货 很多年 在广场遇着某某 说声“来玩” 很多年 从18号门前经过 门上挂着一把黑锁 很多年 参加同事的婚礼 吃糖 嚼花生

30 很多年 箱子里锁着一块毛呢衣料 镜子里脸默默无言
很多年 靠着一堵旧墙排队 把新杂志翻翻 很多年 送信的没有来 铁丝上凉着衣裳 很多年 人一个个走过 城建局翻修路面 很多年 有人在半夜敲门 忽然从梦中惊醒 很多年 院坝中积满黄水 门背后缩着一把布伞 很多年 说是要到火车站 说是明天 很多年 鸽哨在高蓝的天上飞过 有人回 到故乡

31 尚义街六号 尚义街六号 法国式的黄房子 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 喊一声 胯下就钻出戴眼睛的脑袋 隔壁的大厕所 天天清早排着长队 我们往往在黄昏光临 打开烟盒 打开嘴巴 打开灯 墙上钉着于坚的画 许多人不以为然 他们只认识梵高 老卡的衬衣 揉成一团抹布 我们用它拭手上的果汁 他在翻一本黄书 后来他恋爱了 常常双双来临 在这里吵架,在这里调情 有一天他们宣告分手

32 朋友们一阵轻松 很高兴 次日他又送来结婚的请柬 大家也衣冠楚楚 前去赴宴 桌上总是摊开朱小羊的手稿 那些字乱七八糟 这个杂种警察一样盯牢我们 面对那双红丝丝的眼睛 我们只好说得朦胧 像一首时髦的诗 李勃的拖鞋压着费嘉的皮鞋 他已经成名了 有一本蓝皮会员证 他常常躺在上边 告诉我们应当怎样穿鞋子 怎样小便 怎样洗短裤 怎样炒白菜 怎样睡觉 等等

33 李亚伟,1963-,著名诗人。出生于重庆市酉阳县。1984年与万夏,胡冬,马松,二毛,胡钰等人创立了“莽汉”诗歌流派。诗作收入《后朦胧诗全集》(1993)1983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今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20岁时写出代表性作品《中文系》,在诗界较有影响。为第三代人诗歌的发起者和代表人物之一。

34 李亚伟《中文系》 中文系是一条撒满钩饵的大河 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 网住的鱼儿 上岸就当助教,然后 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 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 有时,一个树桩船的老太婆 来到河埠头——鲁迅的洗手处 搅起些早已沉滞的肥皂泡 让孩子们吃下。一个老头 在讲桌上爆炒野草的时候 放些失效的味精 这些要吃透《野草》的人 把鲁迅存进银行,吃他的利息

35 在河的上游,孔子仍在垂钓 一些教授用成绺的胡须当钓线 以孔子的名义放排钩钓无数的人 当钟声敲响教室的阶梯 阶梯和窗格荡起夕阳的水波 一尾戴眼镜的小鱼还在独自咬钩

36 当一个大诗人率领一伙小诗人在古代写诗 写王维写过的那些石头 一些蠢鲫鱼或一条傻白鲢 就可能在期末渔汛的尾声 挨一记考试的耳光飞跌出门外老师说过要做伟人 就得吃伟人的剩饭背诵伟人的咳嗽

37 二十四岁的敖歌已经 二十四年都没写诗了 可他本身就是一首诗 常在五公尺外爱一个姑娘 节假日发半价电报 由于没记住韩愈是中国人还是苏联人敖歌悲壮地降下了一年级,他想外逃 但他害怕爬上香港的海滩会立即 被警察抓去考古汉语

38 中文系就是这么的 学生们白天朝拜古人和王力和黑板 晚上就朝拜银幕或很容易地 就到街上去凤求凰兮 这显示了中文系自食其力的能力

39 中文系就这样流着 教授们在讲义上喃喃游动 学生们找到了关键的字 就在外面画上漩涡 画上教授们可能设置的陷阱 把教授们嘀嘀咕咕吐出的气泡 在林荫道上吹到期末 教授们也骑上自己的气泡 朝下漂像手执丈八蛇矛的 辫子将军在河上巡逻 河那边他说“之”河这边说“乎” 遇着情况教授警惕地问口令:“者” 学生在暗处答道:“也”

40 中文系在古战场上流过 在怀抱贞洁的教授和意境深远的月亮 下边流过,河岸上奔跑着烈女 那些石洞里坐满了忠于杜甫的寡妇 和三姨太,坐满了秀才进士们的小妾  中文系从马致远的古道旁流过 以后置宾语的身份 被把字句提到生活的前面 中文系如今是流上茅盾巴金们的讲台了 中文系有时在梦中流过,缓缓地 像亚伟撒在干土上的小便像可怜的流浪着的 小绵阳身后那消逝而又起伏的脚印,它的波浪 正随毕业时的被盖卷一叠叠地远去

41  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 古人宽大的衣袖里 藏着纸、笔和他们的手 他们咳嗽 和七律一样整齐  他们鞠躬 有时著书立说,或者 在江上向后人推出排比句 他们随时都有打拱的可能

42 古人老是回忆更古的人 常常动手写历史 因为毛笔太软 而不能入木三分 他们就用衣袖捂着嘴笑自己  这些古人很少谈恋爱 娶个叫老婆的东西就行了 爱情从不发生三国鼎立不幸事件 多数时候去看看山 看看遥远的天 坐一叶扁舟去看短暂的人生

43 他们这群骑着马  在古代彷徨的知识分子  偶尔也把笔扛到皇帝面前去玩  提成千韵脚的意见  有时采纳了,天下太平  多数时候成了右派的光荣先驱  这些乘坐毛笔大字兜风的学者  这些看风水的老手  提着赋去赤壁把酒  挽着比、兴在杨柳岸徘徊  喝酒或不喝酒时  都容易想到沦陷的边塞  他们慷慨悲歌

44   唉,这些进士们喝了酒  便开始写诗  他们的长衫也像毛笔  从人生之旅上缓缓涂过  朝廷里他们硬撑着  瘦弱的身子骨做人  偶尔也当当县令  多数时候被贬到遥远的地方  写些伤感的宋词

45 海子——诗歌殉道者

46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5日生于安 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47 海子与1989年3月26日凌晨躺在山海关外的铁轨上,当现代工业社会最有力的象征--火车碾压过中国最后一个田园诗人的身体,所带来的阵痛不仅仅是钢铁碾压肉体的刺痛,它给所有中国真正热爱诗歌,热爱土地,热爱太阳的人们带来的阵痛将会在持续再一个甲子年甚至更长久。

48

49 一.走近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在农村长大。

50 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 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51 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

52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的海子墓

53 死因探究 海子自杀原因:(西川) (1)自杀情结 (2)性格因素 (3)生活方式 (4)荣誉问题 (5)气功问题 (6)自杀导火索
(7)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

54 罗振亚教授的观点 1.他们的死与生活的琐屑有关,如物质贫困、爱情受挫、婚姻纠葛等。这些生活中的不如意,造成了诗人自我世界的内部分裂
2.这些先锋诗人的自杀还是他们心灵的追问——形而上的无路可走有关 首先,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诗歌开始面临边缘化的尴尬处境,诗歌的价值诉求被置换成金币写作,使这些把诗看作高于生命的诗人们倍感困惑,沮丧异常。其次,诗歌成为这些先锋诗人们死亡意识的外化和实现。第三,这些先锋诗人的精神世界中存在感伤、幻想、封闭、偏执的病态因子所有这些都是促使先锋诗人走向自杀的因素

55 3.死亡的回音,罗先生认为在整个世界都陷入精神贫困的危机时,只有诗人在孜孜以求。他们的自杀是对生命价值、生命尊严的维护,他们的自杀已经超越了一时一事的生命样态的表象,确证了诗歌存在的意义,从而使我们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地位得到广泛的确证。但是,象顾城那样,当一柄利斧砍向玫瑰的时候,一个诗人的光环已经黯然消失,顾城的死在某种程度上解构了海子等的崇高。

56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后来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

57 海子的创作特点:  海子是一个诗歌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人生的悲观主义者,在他的身上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社会急剧变革和中西方文化激烈冲撞中无处依傍的精神焦虑。海子的创作在风格上与舒婷有相似之处,就是善于采用抒情手法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有浓郁的浪漫主义倾向;在精神气质上则接近北岛,受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在作品中透出一种智慧与高贵、孤独与愤激。

58 海子是一个天真而单纯的诗人,他为诗而远离尘嚣,精神上崇高的追求和现实中太多的负重使诗人在极度的愉悦和痛苦中煎熬、前行。
1、孤独之旅 海子是一个天真而单纯的诗人,他为诗而远离尘嚣,精神上崇高的追求和现实中太多的负重使诗人在极度的愉悦和痛苦中煎熬、前行。 主要作品:《亚洲铜》、《麦地》等。 执着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具有田园情怀、浪漫精神 和梦幻色彩。

59 亚洲铜 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 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 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60 亚洲铜 亚洲铜 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击鼓之后 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61 2、“麦子诗人” 海子写过一首名为《麦子》的诗,麦子是海子诗歌写作的全部理由和话题。 早期的诗歌十分透明,在诗人心目中确实有个农业家园,那里山明水秀给人慰藉;一直到这个农业帝国破灭,诗人和他的麦子才开始忧愤绝望,诅咒那吹刮不息的风和毫无生机的大地。

62 在随后的诗歌里,黑暗、死亡取代麦子而成为海子诗歌的核心意象。海子一度要用黑暗破解生命,却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63 根据悠哉在专著《海子诗歌研究》中的分析,海子生前考虑过八种自杀方式,分别见诸他的诗作。第一、二、三、四种,是“投水”、“斧劈”、“上吊”和“开枪”。在《自杀者之歌》中,海子提及前四种方式。

64 伏在下午的水中 窗帘一掀一掀 一两根树枝伸过来 肉体,水面的宝石 是对半分裂的瓶子 瓶里的水不能分裂 伏在一具斧子上 像伏在一具琴上
自杀者之歌 伏在下午的水中 窗帘一掀一掀 一两根树枝伸过来 肉体,水面的宝石 是对半分裂的瓶子 瓶里的水不能分裂 伏在一具斧子上 像伏在一具琴上 还有绳索 盘在床底下 林间的太阳砍断你 像砍断南风 你把枪打开,独自走回故乡 像一只鸽子 倒在猩红的篮子上

65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66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三日

67 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 西川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

68

69 一、乐观说 这首诗表现了十足的乐观。认为这是海子从孤独状态,也就是非日常状态向日常状态变异的痕迹,也即是从纯粹的诗情世界向世俗生活的潜移。 二、反乐观说 认为在海子春暖花开的幸福下面,覆盖着痛苦与绝望的暗流,而且这条暗流在残酷的现实生活的打击下,已经变成了一个冰封的世界。

70 要读懂海子的这首诗,应抓住两个关键,也可以说是全诗的两个“诗眼”。
第一个诗眼是诗中出现三次的“从明天起”。这个诗眼传达出了字面意义上的“显在信息”和字面背后的“隐在信息”。

71 从字面上看,诗人决定从明天起(这里的明天有未来之义)要做许多“幸福”的事或与“幸福”有关的事。比如,诗中提到的“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拥有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并且坐在这所房子里“和每一个亲人通信”,等等。 从这些带有古典主义色彩的理想图景中,我们不难看到海子所说的“幸福”的所指了。

72 诗人为什么不说从今天开始而反复说从明天开始呢?
显然,是主、客观双重原因所致———时代、社会、现实,还有诗人的主观愿望,都不允许诗人在尘世中获得幸福,建构理想。 在貌似浪漫而平和的诗句表述下面隐藏着诗人对现实尖刻而有力的批判。

73 在时间上,海子把幸福寄托在未来;而在空间上,海子把目光投向了远方(实质上也是指未来的另一个世界)。

74 对远方的遥望实际上笼罩了海子所有的诗歌,在终极意义上,远方是海子诗歌所有意义的总和。如果没有对远方的凝视,听不到那邈远的呼唤之音,海子诗歌就会失去吸引自我的魅力。从这里可以看到海子最后的文化心态和持守。

75 第二个诗眼是末节中三个“愿你”和一个“我只愿”。它们之间的对比是势不两立的。“你”是“陌生人”,诗人祝愿你的,恰恰是你所希望的;因此,“愿你”可看成是“你愿”。

76 凡夫俗子总朝思暮想在尘世间获得所谓的幸福;而诗人只愿意远离尘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未来的时空里,乃至在另一个世界里获得真正的纯然的幸福,这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寓意之所在。

77 “愿你”是反讽的体现。如果不知道诗人在此运用了现代派艺术常用的反讽技术,你就会误读——认为诗人真的在祝福你。其实,与字面意思相反,诗人是在否定众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同时,标举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78 在这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一个诗人自杀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对诗人自杀的原因,人们有许多解释。四川诗人钟鸣在其文章《中间地带》里。把海子说成是一个奔走于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间的人,认为海子在两个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让自己在精神上处于一种中间地带。上海评论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诗人: 海子与骆一禾》一文中 ,赋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仪典意义 ;于是海子成了一个英雄,成了20 世纪末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象征。有人将海子与屈原、王国维、朱湘、甚至希尔维亚·普拉斯并论而谈


Download ppt "新生代诗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