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讲 蒙元及明清时期西北各民族之变迁(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讲 蒙元及明清时期西北各民族之变迁(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讲 蒙元及明清时期西北各民族之变迁(下)
第八讲 蒙元及明清时期西北各民族之变迁(下)

2 四、西北各族之演变发展 1、撒拉、东乡、保安族之形成与发展
◆撒拉族。元代由中亚撒马尔军东迁定居青海循化一带,因居住较为集中,保持着民族传统,讲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信仰伊斯兰教。元代时头人韩氏世袭达鲁花赤,明代继任千户等土司职,亦为十三工“尕最”(总掌教)。社会组织以“工”为单位,有内八工、外五工之分。清代苏菲派传入后分化。富于斗争精神。与周边回族交往密切,清代有“撒拉回”之称。“十个撒拉九个韩”。“撒拉曲”是西北花儿之形式之一。2000年人口统计有10万人。

3 四、西北各族之演变发展 ◆东乡族。清代多称东乡回,亦有蒙古回回、东乡土人、东乡蒙古人等称谓。因居住于河州东乡而得名。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信仰伊斯兰教。族源主要有三说:一为蒙古驻军改宗伊斯兰教;二为富阔台汗国蒙古人改宗伊斯兰教后受排挤内迁,部分居东乡,部分居阿拉善左旗(科布尔);三以西来定居的伊斯兰教徒为主,包括蒙古驻军和汉族“随下来”即改信伊斯兰教者。明初封归顺的元吐蕃宣慰使锁南普为河州指挥同知,赐何姓,建立土司制。地理环境恶劣,团结互助。北庄门宦。喜唱河州花儿(地主官家是白眼狼,把穷人当成了绵羊;剥皮呷血的造孽障,穷人们活下的难肠。)2000年人口为51万余。

4 四、西北各族之演变发展 ◆保安族。明万历间在青海同仁境设保安三营,隶河州卫。驻军为元代所遗改信了伊斯兰教的蒙古人。清同治间,受隆务寺上层欺压被迫迁徙,先暂住循化,光绪间过黄河定居河州大河家、刘集一带。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信仰伊斯兰教。清代有保安回之称。喜唱河州花儿。保安腰刀。2000年有人口16505人。

5 四、西北各族之演变发展 2、土族和裕固族 ◆土族。自称“蒙古尔”、“察罕蒙古尔”(白蒙古),藏族称之为“霍尔人”。主要居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其源渊与吐谷浑有联系,互助现有十余个地名称吐浑之类,头饰“吐浑扭达”亦可证。土族以蒙古将领格日利特(格热台)为祖先,万历三十二年(1604)落成的互助佑宁寺内有其塑像,称“尼达”(土主)。明代分封为16家土司,一直到1931年才被取消。语言属阿尔泰系蒙古语族,藏语借词较多,互助以外的土族已使用汉语了。信藏传佛教。服饰有民族特色。历史上曾有“戴天头”陋习。经济以农业为主,较落后。2000年有人口24万。花儿。

6 四、西北各族之演变发展 ◆裕固族。居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酒泉黄泥堡。自称“尧乎尔”、“西拉玉固尔”,历史上曾称黄头回鹘、萨里畏兀、黄蕃等,1953年定名裕固(富裕巩固之意)。语言较独特,县西部用突厥语族尧乎尔语,县东部地区用蒙古语族恩格尔语。信仰藏传佛教,以畜牧业为主。2000年有人口13719人。

7 撒拉族 东乡族 保安族 土族 裕固族

8 (一)、撒拉族的形成与发展 元代由中亚撒马尔军东迁定居青海循化一带,因居住较为集中,保持着民族传统,讲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信仰伊斯兰教。元代时头人韩氏世袭达鲁花赤,明代继任千户等土司职,亦为十三工“尕最”(总掌教)。社会组织以“工”为单位,有内八工、外五工之分。清代苏菲派传入后分化。富于斗争精神。与周边回族交往密切,清代有“撒拉回”之称。“十个撒拉九个韩”。“撒拉曲”是西北花儿之形式之一。2000年人口统计有10万人。

9 撒拉族 人口:10万多(2000年) 分布: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甘肃(积石山县) 信仰:伊斯兰教 语言: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

10 (二)、东乡族的形成与发展 清代多称东乡回,亦有蒙古回回、东乡土人、东乡蒙古人等称谓。因居住于河州东乡而得名。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信仰伊斯兰教。族源主要有三说:一为蒙古驻军改宗伊斯兰教;二为富阔台汗国蒙古人改宗伊斯兰教后受排挤内迁,部分居东乡,部分居阿拉善左旗(科布尔);三以西来定居的伊斯兰教徒为主,包括蒙古驻军和汉族“随下来”即改信伊斯兰教者。明初封归顺的元吐蕃宣慰使锁南普为河州指挥同知,赐何姓,建立土司制。地理环境恶劣,团结互助。北庄门宦。喜唱河州花儿(地主官家是白眼狼,把穷人当成了绵羊;剥皮呷血的造孽障,穷人们活下的难肠。)2000年人口为51万余。

11 东乡族 人口:51万多人(2000年) 分布:甘肃省·临夏(东乡族自治县) 信仰:伊斯兰教 语言: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12 (三)、保安族的形成与发展 明万历间在青海同仁境设保安三营,隶河州卫。驻军为元代所遗改信了伊斯兰教的蒙古人。清同治间,受隆务寺上层欺压被迫迁徙,先暂住循化,光绪间过黄河定居河州大河家、刘集一带。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信仰伊斯兰教。清代有保安回之称。喜唱河州花儿。保安腰刀。2000年有人口16505人。

13 保安族 人口:1.65万人(2000年) 分布:甘肃省(积石山县) 语言: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信仰:伊斯兰教

14 (四)、土族的形成与发展 自称“蒙古尔”、“察罕蒙古尔”(白蒙古),藏族称之为“霍尔人”。主要居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其源渊与吐谷浑有联系,互助现有十余个地名称吐浑之类,头饰“吐浑扭达”亦可证。土族以蒙古将领格日利特(格热台)为祖先,万历三十二年(1604)落成的互助佑宁寺内有其塑像,称“尼达”(土主)。明代分封为16家土司,一直到1931年才被取消。语言属阿尔泰系蒙古语族,藏语借词较多,互助以外的土族已使用汉语了。信藏传佛教。服饰有民族特色。历史上曾有“戴天头”陋习。经济以农业为主,较落后。2000年有人口24万。花儿。

15 土族 人口: 24万多人(2000年) 分布:青海(互助、民和县、大通) 甘肃(天祝) 语言: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信仰:藏传佛教

16 (五)、裕固族的形成与发展 居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酒泉黄泥堡。自称“尧乎尔”、“西拉玉固尔”,历史上曾称黄头回鹘、萨里畏兀、黄蕃等,1953年定名裕固(富裕巩固之意)。语言较独特,县西部用突厥语族尧乎尔语,县东部地区用蒙古语族恩格尔语。信仰藏传佛教,以畜牧业为主。2000年有人口13719人。

17 裕固族 人口:1万多人(2000年) 分布: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语言:①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②东部裕固语,
属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 信仰:藏传佛教

18 四、西北各族之演变发展 3、新疆各族 ◆哈萨克。族源可上溯至汉代的乌孙,塞种—突厥—克烈、乃蛮—蒙古等积淀交融。十五世纪六十年代,为反抗乌兹别克汗的压迫,居于锡尔河下游一带的部分牧民东迁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流域,得名“哈萨克”(避难者),渐与各族融合形成新民族,居住区域广阔,十六世纪末形成为三个玉兹(帐):乌拉(大)、鄂尔图(中)、奇齐克(小)玉兹。清平定准噶尔后,三帐均表归顺,部分开始向东游牧于今北疆。沙俄入侵割地后,克烈十二部等东归游牧于阿尔泰以南。中国境内的哈族主要是大玉兹,有部分中玉兹。信仰伊斯兰教,语言属突厥语族。以畜牧业为主。有自己的文字。热情好客,善骑射,刁羊、摔跤、姑娘追。民间歌手“阿肯”是文化传承者,冬不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巴里坤县;甘肃阿克塞县。2000年人口125万人。

19 四、西北各族之演变发展 ◆柯尔克孜。为民族自称。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草原人)之意。古代称坚昆、鬲昆、契骨、黠戛斯等,元代文献称乞儿吉里、吉利吉斯,仍居阿尔泰西北地。明代始迁今地。亦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突厥成份为主。清初准噶尔语称之为“布鲁特”(高山居民)。平定噶尔丹、大小和卓木后,小部分柯族被迁至东北(黑龙江富裕县五家子屯)。清末大片柯族地被沙俄割去。今境内部分居地主要在克孜勒苏州。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文字;信仰伊斯兰教十叶派伊斯玛仪勒派。北疆和东北的柯族受蒙古影响,信藏传佛教。以畜牧为主。著名史诗《玛纳斯》有20万行,反映一家人抗击准噶尔之经历及民族习俗、思想等,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2000年有16万人。

20 四、西北各族之演变发展 ◆塔吉克。喀喇昆仑山之乔戈里峰、慕士塔格峰(冰山之父)脚下的塔什库尔干(石头城堡)是中国塔吉克人主要居地。塔吉克为“王冠”之意,民族自称。讲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信仰伊教什叶派伊斯玛仪勒派。以畜牧为主。喜欢吹用鹰翅骨做的“那艺”(鹰笛);精于马术。2000年人口41000人。

21 四、西北各族之演变发展 ◆乌兹别克。名称源于金帐汗国之乌孜别克汗(月即别),后在咸海东北一带的牧民被泛称为乌兹别克人,十六世纪初南下进入中亚文明区与农业居民融合形成现有格局。新疆各地主要为散居,城镇居多。讲突厥语,信伊斯兰教。清代之撒马尔罕人、浩罕人、布哈拉人、安集延人等均为对乌族之通称。商业、手工业较发达,受教育水平也较高。2000年人口12370人。

22 四、西北各族之演变发展 ◆塔塔尔。文献中有达靼、鞑靼等不同音译。鞑靼本突厥汗国之一部落,后逐渐强大,唐以后成为北方诸部落的泛称。蒙古兴起后,中亚、西方人又用以通称蒙古人;明代史书称东部蒙古各部为鞑靼。十五世纪在伏尔加河中游一带出现的喀山汗国自称为蒙古后裔塔塔尔人。十九世纪沙俄农牧主势力东进,塔塔尔人四散逃亡,部分进入新疆散居。塔塔尔语属突厥语族。由于长期杂处,维、哈语言文字为塔塔尔人通用;塔塔尔语对维、哈语亦有一定影响。塔塔尔人主要居于伊宁、塔城和乌鲁木齐。近代以来经济文化在新疆较为发达,商号在内地大城市有分号、加工厂等,在新疆较早推行新式学校教育。信仰伊斯兰教。2000年人口4890人。

23 四、西北各族之演变发展 ◆锡伯族。原居于东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被征调戌守西北(官兵1016人,家属2000多人),落籍伊犁河谷察布查尔、霍城、巩留等地。“锡伯”为民族自称,瑞兽或带钩(犀毗即带钩)之意,自认为是鲜卑人的后裔。到西北后分编为八个牛录(旗),组成锡伯营,垦荒开渠屯田,察布查尔为粮仓(锡伯语)之意,为保卫边疆立下了功劳。语言属阿尔泰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1947年创制了以满文为基础的锡伯文,至今使用。兼通维、哈等语。萨满多神信仰为主。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射箭运动。2000年有人口18.8万,新疆有34566人。 ◆塔城等地的达斡尔族亦为清时戌边而从东北征调而来。

24 附录:近代外国考察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活动
1、斯文·赫定(1865—1952) 瑞典人,早年受欧洲探险和环球旅行热潮的影响,立志探险。读书、画图、锻炼身体。20岁中学毕业,受聘诺贝尔在巴库一座炼油厂的总工程师家中教孩子读书。到中亚后了解风俗,学会了鞑靼语和波斯语。1886年南下考察了波斯各地和巴格达,历时5个月。回国后入柏林大学深造,读地理学专业,深受李希霍芬的影响。1890年以瑞典使臣的翻译官身份到土耳其和伊朗。使命完成后放弃了跻身外交官行列的诱惑,决定留下来探险,得瑞典国王嘉许并供给了所有费用。

25 附录:近代外国考察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活动
◆他在我国西北共游历探险8次,足迹遍西北及西藏、内蒙地 区。横穿塔克拉玛干而九死一生,在塔里木河试航测水文, 发现了古楼兰遗址(1900—1901),对罗布泊进行了深入细 致的考察研究,提出游移湖说;数次进入西藏,一次在藏北 曾80天未见人烟,受班禅礼遇。他在考察中带回了大量我国 古代文物,看到了西北珍稀野生动物野骆驼、野牦牛、野驴 等。 ◆1926年到北京与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商定组成“西北科学考察 团”(1927),斯文·赫定和徐旭生共任团长,中国10人(袁 复礼、黄文弼等),瑞方4人,其他国家10余人。1928年初 到新疆即因经费中断,1930年恢复,到1935年对西北进行了 大规模考察(气象、古生物、考古、地理等)。 ◆一生著述丰厚:《中亚考察报告》、《西藏南部》、《西藏西 部》、《冈底斯山》、《戈壁沙漠模渡记》、《浪迹无定的湖 泊》、《中亚战迹》、《丝绸之路》、《中瑞科学考察报告》、 《我的探险生涯》等。1952年病逝。

26 附录:近代外国考察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活动
2、斯坦因(1862—1943) 匈牙利人,1940年加入英国籍。早年在 德国、英国学习东方文化,1889年赴印度先后任拉合尔等大学校 长,后入印度古迹调查局任职,因有较全面的知识,懂波斯、梵、 突厥等文,所以成就较大。 ◆先后在我国新疆等地四次考察,掘取了大量文物古迹。在丹丹乌里 克、尼雅、米兰和楼兰四个遗址中“探宝”,发现了大批文物:① 各种文字的文书。于阗文、佉卢文、古突厥文、古藏文、粟特文等 等。②出土了大量佛教塑像、壁画和雕刻。他还考察了丝路古道和 汉代长城。 ◆1907年3月第二次入中国到达敦煌,目标是王元箓发现的(1900) 藏经洞。他等王道士两个月,想得而览之遭拒绝。后以王道士崇拜 玄奘而自称亦是玄奘的崇拜者,万里迢迢沿着玄奘走过的路东来取 经,得信任。他选出了完整无缺的文书3000卷,单页、残篇6000多 篇,500多幅画卷,共装29箱,运回英国。王道士得银元40锭。 1914年再次来时已经被伯希和等人豪夺所剩无几,又带走了一些。 ◆著述:《古和阗》(享誉极高)、《沙漠契丹废墟记》、《西域考古图 记》、《亚洲腹部考古记》、《斯坦因西域考古记》等。

27 附录:近代外国考察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活动
3、伯希和(1878—1945) 法国巴黎人,中学毕业后考入法国现代东方语言学院学习汉语,两年完成了三年的学业。他生活在欧洲东方学兴盛的年代,而汉学中心就在法国,自雷慕沙(1788—1832)之后,儒莲(1797—1873)和沙畹(1865—1918)等著名汉学家先后主持法兰西学院中国学讲座。伯希和是沙畹的高足。1899年到河内法兰西远东学院工作,在中国购买了一大批古籍文物,包括明版《道藏》,藏文《甘珠尔》、《丹珠尔》等。1906年率法国考察团从陆路经中亚进入我国西北,途中他学会了突厥语。经喀什、巴楚、库车、乌鲁木齐、敦煌、北京。在库东佛寺遗址中发现并带走了一批梵文、古龟兹文写木、木简等,到敦煌后进入藏经洞查看了全部文书,本想全部带走,未得王道士同意,挑选3000件精华骗购而去,曾在北京展览并向中国官员、学者赠送了几卷影印本和抄件。伯希和还带走了数千卷文献照相胶卷,800多种植物标本,200多种鸟、动物、昆虫标本,使法国的中国学得以长期领导欧洲。一战中被征召入伍任中国使馆武官,战后法兰西学院为其特设中亚语言、历史和考古学讲座,主持34年之久,同时在巴黎大学高等汉语学院任教授,被选为法兰西院士,1935年任法兰西亚细亚学会主席,曾受聘为中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得癌症去世。

28 附录:近代外国考察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活动
◆伯希和研究领域广泛,一生虽未有大部头著作,但其研究成果多且有说服力,涉及我国的蒙古史、西域史等,“敦煌学”即其与门下精心研究而出现的,以敦煌文书和壁画为主,涉及文字、艺术、宗教、历史、语言等学科。他第一次论证了匈奴即以后欧洲出现的匈人。第一次论证了甲乙种吐火罗语问题等等。伯希和带走的文物藏于法国基迈博物馆,不断整理刊布:有《伯希和考古文献》、《敦煌壁画》、《敦煌文献》等。

29 附录:近代外国考察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活动
4、科兹洛夫(1863—1935) 俄罗斯斯摩棱斯克省人。中学毕业后做临时工,巧遇普尔热瓦尔斯基,受培训加入其考察队。他入中国考察6次,前三次为普等人的助手,后三次自任队长。足迹遍我国西北。 ◆他的最大成就是发掘了哈剌浩特,受波塔宁描述的影响,第 四次考察时即派人打听,当地蒙古同胞拒绝提供任何信息。 1907年第五次来时,以厚礼会见额济纳蒙古郡王达什,得其 允许并指给了准确方位,使他顺利发掘了黑水城遗址,掘走 我国西夏文刊本和写本数千种,80%为佛经,编号达8000件, 还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突厥文、女真文、蒙文等书籍和 文稿,其他文物不计其数。 ◆另一较大成就是发掘了诺颜乌拉山古墓群。1924年查到212 座,发掘了大墓6座、小墓4座,为匈奴墓葬,发现了大量地 毯、毛织品、丝织品、木制品、金属制品和陶瓷器皿。 ◆他还是一个动植物学家,搜集动物标本三、四百件。所盗文 物存在俄国科学院亚洲博物馆,即苏联亚洲研究所。 ◆其著作有《蒙古、安多以及死城哈喇浩特》等。

30 附录:近代外国考察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活动
波塔宁(1835—1920) 俄罗斯人,1876年始主要 在新疆、青海、西藏、甘肃等地考察。有《中国的唐 古特—西藏边区和中央蒙古》等著作。 普尔热瓦尔斯基(1839—1888年)俄罗斯人, 1870 始,内蒙西部、甘肃、青海、新疆。共4次。《从伊犁 天山到罗布泊》、《蒙古、唐古特地方和北藏荒漠》。植 物标本1700种。 大谷光瑞考察队 1902—1914年3次。新疆、敦煌为主。 盗运古文书达7733件(龙谷大学藏)。汉、回鹘、梵、藏、 西夏、蒙古等文字。成《西域考古图谱》一书(上、下)。


Download ppt "第八讲 蒙元及明清时期西北各民族之变迁(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