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乳房概述及急性乳腺炎 勃利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 程绍冬.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乳房概述及急性乳腺炎 勃利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 程绍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乳房概述及急性乳腺炎 勃利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 程绍冬

2 乳房的解剖生理 15~20个腺叶,腺叶再分成腺小叶 乳腺的基本单位: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组成 小乳管→乳管→乳头
 乳管开口处膨大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

3

4

5 乳房的淋巴分组和引流范围 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区淋巴结分成三组:
Ⅰ组即腋下(胸小肌外侧)组:引流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腋静脉组、胸大小肌间组的淋巴结 Ⅱ组即腋中(胸小肌后)组:引流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 Ⅲ组即腋上(锁骨下)组:引流胸小肌内侧的锁骨下静脉淋巴结

6

7 乳房检查 一. 视诊: 1、一般视诊 ⑴ 不对称则常是有病变所在。 ⑵ 局限性皮肤隆起――乳房肿块的部位。
一. 视诊: 1、一般视诊 ⑴ 不对称则常是有病变所在。 ⑵ 局限性皮肤隆起――乳房肿块的部位。 ⑶ 局限性皮肤凹陷(酒窝征)――深部 癌肿或脂肪坏死及Cooper氏韧带所致。 ⑷ 单侧乳房表面静脉曲张――晚期乳癌 或乳房肉瘤。

8 2、乳头 ⑴ 乳头偏位:牵向侧有癌灶。 ⑵ 乳头凹陷:乳头深部有癌肿。 ⑶ 乳头湿疹:癌细胞侵及乳头皮肤。 、乳房皮肤 ⑴ 乳房皮肤红肿---乳房炎症。 ⑵ 乳房皮肤大范围的发红、充血伴水肿--炎性乳癌。 ⑶ 乳房皮肤“ 桔皮样”外观----癌细胞侵及乳房表浅淋巴管引起堵塞而致淋巴水肿。

9 二.扪诊: 了解乳房有无肿胀及性质。 乳房检查的顺序: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中 央(乳头、乳晕)区。
乳房检查的顺序: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中 央(乳头、乳晕)区。 肿块:记录大小、外形是否规则、硬度?边界清 楚?表面光滑?周围组织粘连情况。 腋窝淋巴结(四组): 中央组→胸肌组→肩胛下组→锁骨上、下组。 记录位置、数字、大小、硬度及移动度。

10

11

12

13 乳头溢液 ⑴ 血性溢液――乳管内乳头状瘤、少见乳管内癌。
⑴ 血性溢液――乳管内乳头状瘤、少见乳管内癌。 ⑵ 棕褐色溢液――乳管阻塞的乳管内乳头状瘤/ 因上皮增生有乳头状体形成的乳房 囊性增生病。 ⑶ 黄色或黄绿色溢液――乳房囊性增生病,少见于乳癌。 ⑷ 乳汁样溢液――停止哺乳后,如合并闭经,可能是垂体前叶功能亢进。 ⑸ 浆液样溢液――正常月经期、早期妊娠、或乳房囊性增生病。     9~14%溢液者有乳癌,溢液涂片找癌细胞有助于确定溢液的原因,但阴性者不能完全除外乳癌的可能。

14 三.特殊检查 (一) 乳房的X线检查 1.钼靶摄片:  良性病变――块影密度均匀,周围有透亮度高 的脂肪圈,钙化影粗大而分散。
 良性病变――块影密度均匀,周围有透亮度高 的脂肪圈,钙化影粗大而分散。  恶性病变――块影不规则、分叶状、中心密度 高,边缘毛刺状,钙化细小而密集。  2.平板静电摄影:有边缘加强效应。  3.乳管造影:乳管内病变的性质。

15 (二)其他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
 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质性。进行血供情况观察,可提高其判断的敏感性,且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热图像: 系根据癌细胞代谢快,产热较周围组织高,液晶膜可显示异常热区而诊断。 红外线扫描:  利用红外线透照乳房时,各种密度组织可显示不同的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另外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强,可显示块影周围的血管情况。

16 (三). 活组织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确定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 。 1.活切病检: 有促进癌转移的可能。
(三). 活组织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确定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 。 1.活切病检: 有促进癌转移的可能。 2.针吸细胞学检查: 80~90%正确诊断率。 3.结合X线摄片、电脑计算进行立体定位活组织检查: 此法定位准,取材多,阳性率高。

17 (四)其它: 同位素32P扫描: 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 乳头糜烂疑为湿疹样乳腺癌时,可作乳头糜烂部刮片或印片细胞学检查:

18 急性乳腺炎

19 一、急性乳腺炎概述 急性乳腺炎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 产后哺乳期的妇女, 尤以初产妇多见, 往往发生于产后3~4周。
致病菌多为金葡菌,其次为链球菌。

20 二、急性乳腺炎的病因 乳汁淤积 细菌入侵 ①乳头发育不良妨碍哺乳; ②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加之授乳经验不足,乳汁不能完全排空;
③乳管不畅影响排乳。 细菌入侵 乳头破损、皲裂、乳晕周围皮肤糜烂,细菌也可经乳头开口直接侵入。

21 三、病理生理 (初期)一个或多个炎性病灶→(进一步发展为)脓肿→浅部脓肿自行向外破溃,深部脓肿形成乳房后脓肿,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

22 四.临床表现 可分三期:瘀乳期、浸润期、脓肿期。 第一阶段:乳房胀痛、乳汁郁积、皮肤红 热;
第一阶段:乳房胀痛、乳汁郁积、皮肤红 热; 第二阶段:乳房跳痛;寒战、高热、 WBC+DC升高,腋窝淋巴结肿大; 第三阶段:脓肿形成:局部有波动或穿刺有脓。

23

24 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脓肿穿刺: 深部脓肿

25 六、处理原则 该病容易确诊,产妇出现乳房局部红肿热痛,脓肿区触及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治疗原则

26 (一)淤乳期及浸润期: 1、患侧乳房暂停哺乳 2、局部理疗或热敷:利于炎症早期消散;水肿明显者可用25%的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3、局部封闭:青霉素100万∪+0.5%普鲁卡因40ml在肿块周围封闭,必要时可每4~6小时重复注射一次。 4、抗感染: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蒲公英、野菊花等

27 (二)脓肿期:及时切开引流。并注意如下要点: 1、切口应呈放射状,以免切断乳管形成乳瘘,切口至乳晕处止 2、深部脓肿或乳房后脓肿,应在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 3、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 4、多房性脓肿,须将脓腔间隔分开,消灭残腔、以利引流。 5、切口应选在脓肿的最低位,脓腔大时,应作两处切口行对口引流。 6、切开后应放引流条,首次填塞应紧,以后及时换药(第一次换药为术后48小时)。

28

29 (三)断乳: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发乳瘘时 1、炒麦芽:60克,用水煎后分两次内服,每日1剂,连服2~3日; 2、乙烯雌酚口服:1~2mg 3次/日,共用2~3日; 3、苯甲酸雌二醇:2mg 1次/日,肌注,至收乳止。

30 ▲七、预 防 (一)妊娠后期: 初次妊娠者,应经常用温肥皂水洗净乳头;如乳头内陷,应经常挤捏、提拉矫正。 (二)哺乳期:
▲七、预 防 (一)妊娠后期: 初次妊娠者,应经常用温肥皂水洗净乳头;如乳头内陷,应经常挤捏、提拉矫正。 (二)哺乳期: 1、应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尽,避免淤积。 2、哺乳前后应清洗乳头,勿让婴儿含乳头睡觉,注意婴儿口腔卫生。 3、发现乳头有破损,应及时治疗。

31 谢谢!!


Download ppt "乳房概述及急性乳腺炎 勃利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 程绍冬."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