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韓FTA簽定對台灣的衝擊與因應措施 莊宜錚、田子萱、賴冠菲 真理大學經濟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韓FTA簽定對台灣的衝擊與因應措施 莊宜錚、田子萱、賴冠菲 真理大學經濟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韓FTA簽定對台灣的衝擊與因應措施 莊宜錚、田子萱、賴冠菲 真理大學經濟系
台灣出口中國大陸,包括工具機、石化、紡織等較要競爭力的產品,關稅都高達6%以上,若中韓FTA生效,南韓相同產品出口到中國,關稅將會逐年減少趨近於零,對台灣出口表現而言,衝擊是不可忽視的,中韓FTA的正式簽署,代表南韓與全球三大經濟體美國、歐盟和中國都簽署自貿協定,經濟部資料也顯示,目前南韓的FTA覆蓋率約41.93%,台灣僅9.68%,若中韓FTA生效,南韓的覆蓋率將增加至62.66%,同時我國GDP將下降0.5%,總出口下滑1.34%,總產值減少0.98%,將會對我國出口造成極大的威脅。 對台灣來說,中韓簽訂FTA最大的意義是,我們可以從中認清當中國在沒有兩岸因素之下,其經濟會願意開放到何種程度,以及是否為好的貿易夥伴。與其將心力放在討論或報導中韓FTA將會對韓國帶來何種經濟上的利益,或是漫天開價的進行對台灣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倒不如多花點力氣研究中國在進行談判的交換條件與面對衝擊時的對應策略,這將是未來兩岸間進行經貿協商談判或交流時,我方重要的參考依據。 壹、前言 韓國,在經貿上長久以來一直為我國主要的假想敵,不僅出口結構有著極高相似性,就連出口地點也極為相似,伴隨著中韓FTA的簽訂,使得同樣以中國主要出口市場的台灣,面臨很大的威脅。   根據韓國國際經濟政策機構(KIEP)研究報告顯示,中韓FTA在經濟效益方面將使韓國GDP成長2.3%,而在南韓近日發布的《韓中建交二十週年經濟成果及前景》報告中,則提出中韓FTA簽署後,將有助於降低中國進口關稅,有助於南韓製造業發展,並提出南韓服務業應制訂策略打入大陸市場,在遠端教育服務、法律服務、網路遊戲等業別中取得先機。    而台灣,根據經濟部公布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對台產業影響報告評估,顯示出目前雖未對台有巨大衝擊,但在中長期卻會對我國的出口產業造成嚴重損失。本組將以此為研究動機,探討中韓簽訂FTA,將會對台灣哪些產業會造成影響,而台灣又該如何因應?   肆、台灣產業的因應對策 貳、中韓 FTA (一)短期實施方案 應將在短期內先研定各項經濟整合型態對我國的影響,像是會造成對我國的衝擊及可能機會等,提供我國人民及廠商有明確的經營策略之依據,不至於讓人民有過度的恐慌。台灣的產業中可能遭受損嚴重的產業包含成衣業、皮革業、紡織業、塑化業、木材加工及紙製品業等。這意味著,這些產業的衰退與簽訂FTA有著些許的牽連,應針對這些產業進行深入的調查及研究,提出貿易轉移或是投資轉移的方案,達到未雨綢繆的效果。 (二)中期實施方案 在中期,對於經濟整合的好處和壞處最終的受害者仍是民間企業者,政府應對此議題積極參與,舉辦公聽會。台商相關的商業網路之了解與扶植,更加重要。 (三)長期實施方案 長期而言,全球化經濟多中心的趨勢,只要更加密切注意東亞地區經濟的走向,特別是中國大陸的FTA的戰略。而國內產業依然佔舉足輕重的關鍵因素,因此,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與提供非貿易產業發展的空間,消除國內產業對自由化的疑慮,增加國內需求比重並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是政府需要積極面對的。 中韓FTA-大陸與韓國的經貿關係 1992年大陸與韓國建交時,雙邊貿易額僅為50.28億美元,到2009年中韓貿易額就達到 1,410億美元,增長了二十多倍,2010年兩國貿易額達到2,072億美元,同比增長32.6%,提前 兩年實現雙邊貿易2,000億美元目標,增長超過四十倍,韓國已成為大陸第三大貿易夥伴、第 三大出口對象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 (一)中韓FTA的主要意義 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對一個國家總會有受益方、受害方,但為什麼韓國卻極力積極簽訂呢? 相較於中國,韓國資源缺乏,要想在經濟領域謀求出路就需要從貿易方面來入手,雖然對韓國的農林畜牧業來說是處於談判被排除的立場。但以總體來說推進兩國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來擴大經濟領土,無非就是一個最好的手段。    對南韓來說,中國不但是最大的出口國,也是最大的進口國。而大陸許多產業也會受益,特別是機電產業、金屬製品、農產品等領域,中韓將透過關稅削減,使兩個市場融合,有助雙方產業更大範圍內分工,形成價值鏈,提高競爭力。 (二)大陸與韓國FTA之進展 2003年中國成為韓國最大出口市場, 2012年1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李明博達成 共識,決定在各自國內啟動中韓FTA正式談判所需的準備程序,在韓國啟動的FTA談判準備程序 將包括發布消息、舉行聽證會、組建FTA工作組和促進委員會等。 正式談判進程將包括兩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雙方將討論各自認為敏感的領域,討論哪些領域將開放,何時開放以及開 放程度。韓國方面主張將農產品和部分製造業列為“敏感領域”,而中國則主張將石油化學和 汽車領域列為“敏感領域”; 二、在形成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後,談判將進入第二階段,雙方將討論工業產品方面的議題。 最終中韓兩國在2014年11月10日正式宣布完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南韓繼智利、祕 魯之後,成為第三個和美國、中國、歐盟都簽署FTA的國家。 (三)大陸與韓國FTA影響評估   根據《中韓自貿聯合研究報告》研究顯示,中韓自貿區將使中韓兩國GDP分別增長0.395%和 %。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分析也認為,GDP將增長2.3%,手機、汽車、機械等主力商品的 出口也有望大幅增加。因此,結論發現,如成立中韓自貿區將會使兩國廣泛獲益,並達到雙贏 的局面。    經濟政治政策研究院預測,如果中韓簽署FTA,南韓的水果和蔬菜類生產規模將分別減少 10.2億美元和9.77億美元。因為,中國在地理位置上和韓國很近,可以直接進口新鮮食品,因 此,韓國農水產行業將遭受巨大打擊,競爭力低下的內需型製造業也將可能受到重創。    即使中韓自由貿易區的談判正式啟動,談判的過程也將會很漫長和曲折。韓國方面擔憂中 國農產品湧入將衝擊韓國農業,而對中韓FTA一直持謹慎態度之外,更大的問題在於,在FTA的 立場上中國是位居領導者的角色,而中國是否會對此做出讓步的態度,是值得探討的。 (四)大陸與韓國FTA展望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占有率逐漸被南韓取代,是長期存在的現象且雙方競爭力是日漸消長;展望未來,由於中韓自由貿易區大力推進中韓兩國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勢必將大幅提高韓國商品在中國之市占率,特別是韓國和台灣對中國出口的20大產品中,液晶顯示器件、石化產品、半導體器件、辦公設備等14種產品呈現重複,規模約占韓國對中國大陸出口總額的60%。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觀察,光學與精密儀器產品中的面板;機電類產品中的印刷電路板與電子零組件;石化燃料中的汽油與柴油等輕油產品;以及分布在有機化學品與塑膠類產品中的塑膠上下游相關產品,為台韓兩國在中國市場競爭的主角。 預期未來,由於韓國在電子、汽車與鋼鐵等產業的技術與品牌都領先台灣。隨著經濟成長,大陸人民對於產品品質要求愈來愈高時,他們對韓國產品的需求就會逐漸超越台灣。中韓建立自由貿易區將對日本形成一種強大的壓力和刺激,促使日本改變對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乃至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態度,該趨勢將有利於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發展,進而推動“10+3”、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合作進程。這些趨勢對高度依賴亞洲市場的台灣而言,將是極度嚴重的威脅。 伍、台灣真的慘了嗎? 對韓國是喜還是憂? (一)中韓簽訂 FTA 後,臺灣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可憐,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點:國際經貿環境。 台灣應該要多交朋友、應該要多簽訂互惠協定,以拓展空間。但是國際競爭力要以「 產品好、 品質佳、服務好」去打動消費者,才是關鍵。FTA能有環境加分效果,但無競爭力關鍵地位。 第二點:全球經貿環境。 自1948年推動 GATT 以來,實質關稅稅率已經逐年降低,這會大幅抵消了FTA的實質效用。 第三點:影響台灣資訊電子產值很大的 ITA ,早在1997生效。 台灣在加入WTO之前早已經是ITA創始國,而ITA旨在推動資訊產品與零組件的貿易零關稅。因此台灣IT產業,早暴露在國家間互免關稅的環境,也早進入「充份競爭」環境,也早享有零關稅或低關稅(不管有無簽訂FTA)。 (二)韓國人民對 FTA 的認知和臺灣不同 理由一: 現在只是簽了協議,真正施行還有的等。 美韓FTA簽協議到實施花了將近五年,歐韓FTA花了三年。 理由二: FTA對於佔中韓貿易量最大的電子業根本沒影響。多數電子產品對中國的出口關稅早就得到豁免;唯一被課高額關稅卻又數量龐大的面板,早被中國擱置在這回談判之外。 理由三: 中國讓步不多,而且減個2~6%關稅對陷入水深火熱的石化業幫助有限。協定內的細節,官方只有聲明提到中游原料,這類材料的稅率一般僅2%,但是沒提到下游產品(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這些產品的稅率高達6.5%。 (三) 中韓 FTA 對韓國是喜是憂? 中韓簽署FTA,對南韓的農民來說,雖然談判的結果將稻米排除,在貿易的協定之外,但是官方數據顯示,南韓的農林畜牧去年對大陸的貿易逆差就高達38億美元,若開放雙邊自由貿易,勢必會讓情況更加惡化,不過就南韓總體來說,若中韓簽署FTA,南韓經濟領土將從現有的67%擴大到73%,對南韓來說,中國不但是最大的出口國,還是最大的進口國,FTA簽署後的1.2萬個商品裡,將有90%可望立即或最快在20年可以消除關稅。 陸、結論 按經濟部評估,中韓FTA生效後,我國GDP將下降0.5%,總出口減少1.34%,約37.5億美元,總產值減少89億美元。不過實際影響程度,將取決於中國降稅的幅度大小與時程快慢;由於中國大陸近年來力推「進口替代」的業別,因此預期大陸政府將會透過分期降稅,或是不降為零等方式爭取緩衝。 由中韓聲明可以看出,有10%的商品仍會保留關稅,而零關稅者最長的降稅期將長達20年,此外,韓國看中的市場潛力,絕非僅在於貨品貿易,服務業及投資的開放也是韓商近年來主攻的戰場,例如三星、現代等集團,在中國車險、營造市場亦積極搶攻。中韓FTA中對於服務貿易的開放承諾,會拿走多少兩岸服貿協議台灣獨享先機,也值得令人關切。 叁、中韓 FTA 對台灣產業的影響評估 柒、參考文獻 根據中韓FTA談判成果,中韓在貨品貿易方面,將有超過90%以上的稅目零關稅,具體來看,中國將對以產品品目為準91%的商品、以進口額為準85%的商品(共1371億美元)撤銷關稅;韓國則將對以產品品目為準92%的商品、以進口額為準91%的商品(共736億美元)撤銷關稅。 經濟部次長卓士昭說,中韓FTA完成對台灣影響非常大,台灣工業產品約24.7%、386億美元,恐因中韓FTA生效受衝擊,包括鋼鐵、工具機、面板、偏光板、石化、紡織、玻璃等8大產業,3到5年內將影響台灣2,600億到6,500億台幣,除了近1/4台灣輸往大陸工業產品恐受影響外,工業局也評估,約2%至5.4%、約近32至85億美元商機可能被韓國搶走。布紗方面,韓國如透過使用美棉、印棉,再做成布紗,中韓FTA簽訂後,10%的關稅即可取消,這對韓國搶占大陸市場有比台灣還好的優勢,慢慢的,台灣就會被取代。 我國因應中共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之研究,網路查詢,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蔡宏明。中韓FTA的展望與對台灣產業的影響,網路查詢,中華民國全商業總會。 中韓FTA簽署!南韓20年內出口免關稅,台灣產業重創。網頁查詢,ETtoday。 中韓FTA對台灣之影響及因應對策,網路查詢,台灣經濟研究院。 童子賢:中韓簽訂FTA,台灣最需要什麼?網路查詢,天下雜誌。 中韓簽了FTA 南韓企業為何笑不出來?網路查詢,天下雜誌。 中韓FTA完成談判 經部:衝擊台灣達6500億台幣,網路查詢。 董思齊,中韓FTA對中經濟衝擊,才是評估重點,網路查詢。


Download ppt "中韓FTA簽定對台灣的衝擊與因應措施 莊宜錚、田子萱、賴冠菲 真理大學經濟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